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8605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

 

一、总则

第一条项目背景

长白山位于某省东部,是欧亚大陆东端的最高山系,为世界自然保护地。

2005年经某省委第7次会议同意成立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管委会,本规划是其委托管理区域旅游发展建设的行动纲领。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某国土地管理法》(国家法律)

2、《中华人民某国水法》(国家法律)

3、《中华人民某国森林法》(国家法律)

4、《中华人民某国环境保护法》(国家法律)

5、《中华人民某国草原法》(国家法律)

6、《中华人民某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法律)

7、《中华人民某国文物保护法》(国家法律)

8、《中华人民某国城市规划法》(国家法律)

9、《中华人民某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行政法规)

10、《中华人民某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行政法规)

11、《某长白山自然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

12、《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部门规定)

13、中华人民某国国家标准《GB/T17971-2003旅游总体规划通则》

14、中华人民某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5、中华人民某国国家标准《GB/T17752-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16、中华人民某国国家标准《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X》

17、《某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

18、《长白山旅游总体规划》(1996)

19、《某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4)

20、长白山“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三条规划成果

本次规划成果包括: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图则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长白山“U”型谷整治规划

长白山北坡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长白某坡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上成果经专家评审通过,报有关部门批准,具有法律效力。

第四条规划成果的修订与调整

凡在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管辖X围内进行保护、利用、建设、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划,如确有需要,拟对本规划提出修订或调整时,须经管理委员会主管部门同意,报原受理审批部门批准。

第五条规划原则

1、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

3、坚持旅游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4、坚持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公平公正、良性循环开发的原则

6、坚持以人为本、可操作实施的原则

7、坚持因地制宜、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

第六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划分为三个时段:

近期:

2006-2010年启动阶段

中期:

2011-2015年发展阶段

远期:

2016-2020年完善阶段

第七条规划X围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围划分为三个层次:

核心景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X围,是长白山保护的重点区域,在实验区内发展生态旅游,面积为1964km2。

规划区——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按照省政府文件委托管理的区域,面积6718km2。

控制区——按照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垂直地带完整性及野生动植物保护要求将临近的松江河林业局、露水河林业局、泉阳林业局、白河林业局、和龙林业局、长白县森林经营局、长白县林业局作为规划的控制区域,实施规划引导管理,面积12989.3km2。

二、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第八条旅游资源质量评价

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直接管辖区域的49个景点中,按照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评分,一级旅游资源数量25处,占参评资源总数的52.1%;二级旅游资资源14处,占参评资源总数的29.2%;三级旅游资源9处,占参评资源总数的18.7%。

其中一、二级旅游资源合计39处,占参评资源总数的80%以上,属于开发价值最大的部分;三级旅游资源占20%,有一定的开发价值,表明长白山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品位高、开发潜力大。

第九条旅游资源环境容量

通过测算,近期长白山的旅游环境容量为200万人/年,其中北坡95万人,西坡100万人,南坡5万人。

中远期,长白山的旅游环境容量可达到300万人/年,其中北坡130万人,西坡160万人,南坡10万人。

第十条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长白山旅游资源总体特征显著,原始自然、生态神奇,以其原始、天工、神奇、博大、富饶的特点而成为万山之祖、东方乔岳。

2、长白山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品位高,空间组合性好,季节性特色明显,空间呈现为较为完整的三区四带线性分布格局,可进入性强,安全性好。

3、长白山一年四季的风光各具特色,适游季节的舒适性好,适合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4、长白山人文旅游资源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长白山文化是农耕、渔猎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是军政合一,崇武尚实的政治文化,是质朴耐劳、各族融汇的民俗文化,是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萨满文化的统一,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和晚进性的特点。

三、旅游客源分析与预测

第十一条客源市场分析结论

国外客源是机会客源,国内客源是基础客源;

国际客源是战术客源,亚洲市场是战略客源;

东北客源是主要客源,其他客源是辅助客源。

第十二条旅游客源市场结构预测

客源市场分为国内和海外两部分,其中国内客源市场占市场总额的80%,海外客源市场占市场总额的20%。

1、国内客源市场

1.1省内客源市场:

以省内居民利用节假日的休闲、观光、游览活动为主,多为近距离和短期旅游,占国内客源市场总额的40%左右。

1.2省外客源市场

一级市场:

东北三省、京、津及华北地区,占国内客源市场总额的24%左右。

二级市场:

东南沿海经济和旅游发达地区,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占国内客源市场总额的21%左右,属国内的中、远程客源市场。

三级市场:

国内其他地区,以中西部内陆省份为主,占国内客源市场总额的15%左右,属于国内远程潜在市场。

2、海外客源市场

一级市场:

韩国,占海外客源市场的35%左右。

二级市场:

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占海外客源市场的50%左右,属于近中程市场。

三级市场:

欧美和大洋州地区,占海外客源市场的15%左右,属于远期侧重开发的远程市场,其比重会逐渐上升。

第十三条旅游客源市场水平预测

表3-12005、2010、2015和2020年长白山旅游发展指标预测表

年份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旅游总人数(万人次)

57.0

114.6

184.6

271.2

其中

海外旅游者人数(万人次)

4.3

8.6

13.9

20.4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52.7

106

170.7

250.8

旅游总收入(亿元)

2.85

9.17

22.2

40.7

其中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2.11

7.42

18.78

35.11

海外旅游总收入(亿元)

0.74

1.75

3.42

5.59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036

0.88

1.72

2.80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十四条总体目标

发挥长白山丰厚博大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展现长白山的无穷魅力,努力打造以观光乐园、避暑胜地、冰雪世界、休闲天堂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及世界自然遗产地。

第十五条分期建设目标

1、近期(2006—2010年)

1.12006—2008年

此期间以政府引导为主,以政策性资金投入为主体建设基础设施,确保长白山旅游机场通航和环区快速旅游公路通车,启动长松、松白、白延等三条高速公路建设。

加强和完善池西、池北、池南三个经济园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完成旅游区内有碍建筑物清除任务,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到区外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积极申报长白山世界自然遗产,在申报长白山国家地质公园基础上,申报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

力争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做好推介、宣传,扩大长白山的知名度,确立长白山旅游在某省旅游业的龙头地位,在国内形成长白山知名品牌。

1.22009—2010年

以招商引资为主体,做好经营性项目的建设,率先建设池西交通枢纽主题分区、和平温泉度假主题分区和卧龙国际会议(会展)主题分区,使和平度假主题分区成为集温泉疗养、生态观光、水上乐园、动植物观赏、轻型机、热气球空中观光为主的观赏度假主题功能分区;使卧龙国际会议(会展)主题分区成为集旅游接待、国际会议、商务会展接待、文体演艺、技艺竞赛活动为主题的聚会性国际会议主题功能分区。

同时做好其他功能分区的基础设施及交通联系通道建设,尽快完善交通枢纽建设,使游客方便快捷地往返于各个景区。

长白山北坡和西坡的生态旅游全面展开并基本达到环保要求,与此同时全面开展南坡的精品旅游,进一步扩大长白山旅游的知名度,基本形成长白山生态旅游经济示X区发展框架。

2、中期(2011—2015年)

“十二五”期间使建设参花健身休闲主题分区,使其成为集国际狩猎、跑马为主的高尚体育休闲度假区;使望天鹅冰雪主题分区成为集探险、拓展训练、国际冰雪运动、风光观赏为主题的挑战性主题功能分区。

生态旅游经济示X区功能逐步完善,把长白山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生态旅游胜地,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远期(2016—2020年)

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开拓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以东北亚为主要目标大力向国际推介长白山的名山品牌,争取举办洲际、国际性会议吸引全球目光,举办洲际、国际性的冰雪赛事活动,吸引全球冰雪爱好者来长白山观光参与冰雪活动,建设指导区内的鸭绿江高尔夫球场,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届时长白山将成为世界级生态旅游区,极大地促进某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中国风景旅游区的样板和世界示X区。

第十六条战略定位

依据长白山特色分析,旅游主导功能为火山地貌、原始森林和冰雪风光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基地。

以此推出观光游览、国际会展、避暑度假、探险旅游、冰雪旅游、科学考察及科学普及等系列专项旅游。

第十七条发展战略

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市场导向、主动营销战略

多元融资、高效投入,打造精品、建立名牌战略

重点突破、区域整合,开放互动、产业协调战略

第十八条战略措施

基础设施先行,龙头工程带动,特色项目配套,商贸金融联动;

发挥资源优势,巧妙组合产品,推出精品线路,建立旅游名牌;

突出地方特色,有效地域组合,形成丰富层次,优化空间结构;

设施以人为本,环境突出特色,服务强调质量,商品体现风格;

发展观光旅游,强化冰雪运动,提升休闲度假,开展会议旅游;

建立管理体系,加强规划指导,突出环境控制,构筑开放格局;

形成多元投资,强调资本运作,构建营销体系,壮大区域经济;

五、旅游功能区总体布局与开发建设

第十九条开发模式——点轴开发

长白山旅游区形成“113377”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

以保护区为主导的保护区域和长白山北、西、南登山线路主景区,是区域扇形经济结构的绿色核心,也是外围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区域,加强管理,改善设施,重点保护,仅供有组织的旅游观光和科学考察。

一轴:

以环长白山高等级旅游公路为轴线,支撑区域经济的三极、三点、五区连接为统一的整体。

三极:

以二道白河、松江河、漫江三镇为长白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形成扇形经济结构扇面上的三个着力点,规划期末打造为特色旅游集散地、服务基地和特色工业集中区。

加大城镇改造投入,作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便捷交通设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为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空间。

三点:

以北坡山门、西坡山门和南坡山门为旅游经济开发的节点,建设各具特色的游客服务中心、山门广场,控制建设规模,有效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避免城市化现象。

七区:

以环长白山高等级公路为轴线,形成和平温泉度假主题分区、参花健身休闲主题分区、卧龙国际会议(会展)主题分区、池西交通枢纽主题分区、望天鹅冰雪主题分区、槽河时尚休闲主题分区和鸭绿江高尔夫休闲主题分区。

七条环境控制带:

对以天池为圆点的图们江流域、松花江的四个分支流域、鸭绿江的两个分支流域的七条水系带,即图们江控制带、漫江控制带、十五道沟控制带、二道白河控制带、三道白河控制带、第二松花江控制带和鸭绿江控制带,进行以保护为主的环境控制管理,使三江流域的水质不受污染,成为独具特色的生态长廊。

二十一处保护地:

为确保保护区内的旅游资源开发、重要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和旅游线路的完整性,在保护区外围设置长白松种质资源、红松种质资源、落叶松种质、错草顶子火山地貌、野山参、锦江湿地、圆池、水禽、月牙湾、浮石林、白桦林、松花奇石、碳化木、冷水鱼、矿泉、药泉、冰泉、木灵芝、越桔、天麻、刺参等二十一处奇特景观及资源保护地,进行科学保护,合理、有序、健康开发。

第二十条旅游核心区空间布局

长白山旅游核心区由长白山北坡、西坡、南坡三大景区构成。

1、北坡景区结构——环形结构

北坡景区由“六区、五线、二环”构成环状旅游空间分布结构。

六个游赏区即天池游赏区、浮石林—圆池游赏区、天文峰游赏区、长白山瀑布—温泉游赏区、隐流瀑布—高山花园—小天池游赏区和地下森林游赏区,通过五条游赏线路形成的东西两条旅游环线相联系。

1.1结合门区改造将圆池、浮石林纳入景区X围内,开辟门区—浮石林—圆池—6号界碑—天文峰的边境游览路。

1.2近期保留运动员村至天文峰的公路旅游线路,远期在导站口设置登天文峰以及天文峰至天池的索道空中游览线路,索道线路沿谷地布置,避开“U”型谷景观视线走廊,形成谷东游览线。

1.3保留原有“U”型谷车行道路,开辟地下森林沿二道白河—服务中心—小天池—温泉—长白山天池瀑布—天池的步行游览线,为谷中游览线。

改造登山栈道外部景观,尽量与环境协调。

1.4开辟长白山瀑布—岳桦林—西山山脊—隐流瀑布—高山花园—岳桦林—小天池的云中漫步游览线,形成谷西游览线。

1.5保留天池瀑布-天池的登山栈道,近期通过景观改造(覆顶、堆石、人工装饰)降低水泥栈道对景观的影响,远期修建气象站山顶至天池水面的索道及沿水面的步行栈道。

利用运动员村搬迁形成的建设用地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和停车场,在此形成旅游线路的分离。

2、西坡景区结构——树状结构

西坡景区由“三区、一带四线”构成放射状的旅游空间分布格局。

三个游赏区包括天池游赏区、高山花园游赏区、锦江瀑布游赏区,一带是大峡谷游赏带,四条放射状游览线具体包括:

2.1山门——天池游览主线,建设玉柱峰—天池岸边步行栈道,天池边设置观景平台。

2.2服务中心——锦江瀑布游览线(包括温泉),车行路面为三合土,步行木栈道。

2.3主路口——大峡谷游览线,2004年已修建柏油旅游公路和步行木质栈道。

规划延伸步行观赏线路,修建至停车场的环路,远期修建大峡谷空中游览索道或开通空中观赏峡谷航线。

2.4天池双目峰西坡——北坡环天池生态探险、科考旅游线。

局部修整建设木质栈道,规X行进路线,限制游客数量。

在山门—天池游览主线与锦江瀑布及大峡谷线路的交汇处,距离山门35km处利用修路时植被受到破坏的空地建设西坡服务中心,占地1.92ha。

3、南坡景区结构——线性结构

山门—鸭绿江大峡谷及天池游览线,为长白山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完善游赏设施,控制游客人数,发展特色精品旅游。

第二十一条旅游城市空间布局建议

1、二道白河镇——文化城市

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分区,强化教学科研功能区;整治二道白河沿岸景观,改造老居民区;调整对外交通公路的走向,有效保护珍贵的美人松景观;健全与完善旅游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建设与核心景区联系的环路工程,增建轨道交通;增加城市绿化空间,提高城市品味,打造成为长白山文化城市。

2、松江河镇——文明城市

按照中等城市框架规划、建设,增加城市旅游产品生产功能,合理组织和拓展与卧龙国际会议主题分区、机场、风景区及环区快速旅游公路的交通联系通道,增加城市绿化空间,成为长白山旅游发展的支撑、管理基地、产业加工基地,塑造长白山文明城市形象,打造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3、漫江镇——文雅城市

全面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江心岛概念,强化滨水景观,建筑风格以北欧山地建筑为原型,控制体量、建筑高度,内部景观宜人,塑造成为长白山文雅城市。

第二十二条旅游主题功能区空间布局

1、和平度假主题分区

和平度假主题分区是北坡景区以休闲健身、温泉疗养为主题的接待基地,由山地别墅式旅馆、临水酒店会议中心及滑雪服务基地组成。

选取适当位置恢复重建尊德寺。

2、参花健身休闲主题分区

参花健身休闲主题分区建设跑马场及度假设施,配建的高尔夫练习场及滑雪场。

3、卧龙国际会议(会展)主题分区

卧龙国际会议主题分区以一座大型现代化会展中心为主,由五星级酒店、高级别墅、精品购物、女真祭台等组成的综合性会议度假休闲区,分为会议酒店区和卧龙度假城两个部分。

4、池西交通枢纽主题分区

为长白山空中门户,机场规划停车场占地5000m2,设200个车位。

5、望天鹅冰雪主题分区

望天鹅冰雪主题分区建设成为东北最大的高山滑雪训练基地,设计望天鹅和天目山2座综合性国际大型滑雪场。

分别配置五星级和四星级标准酒店。

第二十三条环境控制带控制要点

环境控制带包括头道河、二道白河、槽子河、松江河、锦江、漫江、鸭绿江等7条河流形成的景观环境控制带。

具体措施是禁止随意改变河道河流走向,禁止砍伐、破坏河流沿岸树木等植被,严禁开山取石或挖沙;河流两岸50mX围内禁止随意建设永久性构筑物,任何建设需经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同意方可实施;河流两岸的城镇需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第二十四条保护地保护要点

表5-1长白山自然保护地规划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保护内容

位置

保护面积(ha)

保护要点

1

松花奇石保护地

松花石

白河林业局境内的西部与露水河林业局交界处

820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2

水禽保护地

水禽

露水河林业局境内的东北部与白河林业局交汇处

3176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3

药泉保护地

矿泉

白河林业局的头道白河西岸距二道白河火车站17km处

1155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4

长白松种质资源保护地

长白松纯林

白河林业局境内,二道镇附

802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5

野山参保护地

野山参

保护区东部,白河林业局境内的三道白河中游流域

8000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6

红松种质资源保护地

红松种质

保护区北部

2414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7

红松种质资源保护地

红松种质

露水河林业局境内南部

4948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8

错草顶子火山地貌保护地

火山地貌

露水河林业局境内的错草顶子

6103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9

阔叶林保护地

阔叶林及草苁蓉

保护区北边缘的白河林业局境内

6103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10

锦江湿地保护地

湿地

保护区西侧,松江河林业局境内的锦江下游

5665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11

矿泉保护地

矿泉

保护区西北、松江河林业局东北的三道松江河上游

3523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12

月牙湾保护地

保护区东侧边界的白河林业局境内

1300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13

浮石林保护地

浮石林

保护区东侧边界月牙湾南部白河林业局

1236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14

越桔保护地

越桔

白河林业局南部,浮石林保护地的东南方

4949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15

圆池保护地

湿地

保护区东、白河林业局东北角边缘处

70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16

天麻保护地

天麻

松江河林业局境内的松江河上游

10180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17

刺参保护地

刺参

保护区西南松江河林业局境内南部的老某上游

25060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18

炭化木保护地

炭化木

长白山南坡旅游公路边缘

936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19

冷水鱼保护地

冷水鱼

保护区南端,长白森林经营局的十五道沟、十六道沟、十七道沟、十八道沟X围内

29190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20

落叶松种质资源保护地

落叶松种质

长白森林经营局境内的二十一道沟和二十三道沟中游流域

5217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21

木灵芝保护地

木灵芝

保护区东边缘白河林业局境内

4965

设立保护站,划定保护区域

第二十五条长白山北坡景区开发要点

长白山北坡天池:

修建六号界碑至天文峰木质步行栈道,天文峰高山苔原带与高山花园设置隐形标志——火山球作为防护,除山顶和天池水边建设索道基站外,山上不再建设任何设施,水边建设木质栈道和观赏平台,尽可能保持原始风貌。

隐流瀑布:

修建西山木质栈道,上山栈道两侧设置扶手,局部扩大隐流瀑布观赏平台。

“U”型谷:

改造通往天池的栈道,恢复自然景观;除部队外拆除所有宾馆、饭店到山门外,彻底实现“区内旅游区外住”游览宗旨。

在运动员村设置景区服务中心和车辆换乘站、休息广场及停车场。

拆除现有温泉的步行通道,沿东部山脚建设木质栈道。

利用一条现有引温泉的管道延伸至山门区,实现温泉资源的统一管理。

管道尽量地埋,减少对景观的分割与破坏。

地下森林:

岳桦幽谷北4km,有洞天瀑布、梯子河和一线天等景点,将现有林中栈道沿二道白河段向南部延伸至温泉广场,至洞天瀑布的栈道向东延伸至公路形成环路。

第二十六条长白某坡景区开发要点

长白某坡天池:

建设天池下行人行步道和至天池水面的步行栈道,修建近天池水面的观赏平台及观赏栈道,限制游人活动空间。

除简单的护栏外,观赏区不再建任何设施。

长白山大峡谷:

利用现有栈道延伸形成环路,栈道距地面高150cm,宽度120cm,长度近期2500m,远期5000m,为木质结构,在峡谷处建几处观景平台。

峡谷底部严禁游人进入,不建设任何人为设施,仅在较好的火山地质剖面处设置较明显的说明标牌,提醒游人保护性观看,杜绝人为破坏。

在技术可行情况下近期可考虑开辟空中观赏航线,远期考虑建悬索桥,跨越南、北锦江,欣赏峡谷全貌。

长白山锦江瀑布:

远期规划利用现有简易车行路修建生态公路,长度6km,路面为火山灰为主的三合土,路宽5m,通过电瓶车输送游客,公路尽端设置小型回车场、休息亭及生态厕所。

道路与景点之间修建木质栈道,高150cm,宽120cm,长2000m,尽可能形成环路,局部修建观景平台。

长白某坡岳桦林:

沿途观赏,禁止进入。

长白某坡高山万亩大花园:

路边设置移动式观光塔,禁止游人进入花园,拆除已建的进入花园的栈道及平台。

结合站点设置生态厕所。

长白山锦江温泉:

规划开展露天温泉浴旅游项目,建设温泉广场,适合一年四季旅游。

长白山锦江:

仅限于峡谷地带观赏,除科学考察外,禁止进入。

长白山地下河:

因河面低于地面30-60m,为谷深壁狭的深涧,仅在地面设置观赏点,建设安全防护设施。

长白山王池:

游览线路为木质栈道,可以欣赏夏季岳桦林美景和冬季雾凇景观。

配套建设观景楼、百花屋和移动式厕所。

五号界碑:

为标志性构筑物,供游客照相。

第二十七条长白山南坡景区

长白山南坡天池:

规划修建停车场和简单的护栏,原则不再兴建任何设施。

长白山鸭绿江大峡谷:

规划建木质栈道,栈道距地面高100-150cm,宽度120cm,长度2500m,局部建观景平台,用于欣赏峡谷全貌。

长白山南坡岳桦林带:

沿途观赏,禁止游人进入林地。

长白山南坡高山花园:

途中设移动式观光塔,禁止游人进入花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