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0041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docx

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

 

一、总则

第一条项目背景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部,是欧亚大陆东端的最高山系,为世界自然保护地。

2005年经吉林省委第7次会议同意成立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管委会,本规划是其委托管理区域旅游发展建设的行动纲领。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法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家法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家法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法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国家法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法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法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家法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行政法规)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行政法规)

11、《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

12、《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部门规定)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971-2003旅游总体规划通则》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752-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7、《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

18、《长白山旅游总体规划》(1996)

19、《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4)

20、长白山“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三条规划成果

本次规划成果包括: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图则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长白山“U”型谷整治规划

长白山北坡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长白山西坡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上成果经专家评审通过,报有关部门批准,具有法律效力。

第四条规划成果的修订与调整

凡在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管辖范围内进行保护、利用、建设、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划,如确有需要,拟对本规划提出修订或调整时,须经管理委员会主管部门同意,报原受理审批部门批准。

第五条规划原则

1、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

3、坚持旅游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4、坚持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公平公正、良性循环开发的原则

6、坚持以人为本、可操作实施的原则

7、坚持因地制宜、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

第六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划分为三个时段:

近期:

2006-2010年启动阶段

中期:

2011-2015年发展阶段

远期:

2016-2020年完善阶段

第七条规划范围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范围划分为三个层次:

核心景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范围,是长白山保护的重点区域,在实验区内发展生态旅游,面积为1964km2。

规划区——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按照省政府文件委托管理的区域,面积6718km2。

控制区——按照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垂直地带完整性及野生动植物保护要求将临近的松江河林业局、露水河林业局、泉阳林业局、白河林业局、和龙林业局、长白县森林经营局、长白县林业局作为规划的控制区域,实施规划引导管理,面积12989.3km2。

二、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第八条旅游资源质量评价

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直接管辖区域的49个景点中,按照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评分,一级旅游资源数量25处,占参评资源总数的52.1%;二级旅游资资源14处,占参评资源总数的29.2%;三级旅游资源9处,占参评资源总数的18.7%。

其中一、二级旅游资源合计39处,占参评资源总数的80%以上,属于开发价值最大的部分;三级旅游资源占20%,有一定的开发价值,表明长白山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品位高、开发潜力大。

第九条旅游资源环境容量

通过测算,近期长白山的旅游环境容量为200万人/年,其中北坡95万人,西坡100万人,南坡5万人。

中远期,长白山的旅游环境容量可达到300万人/年,其中北坡130万人,西坡160万人,南坡10万人。

第十条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长白山旅游资源总体特征显著,原始自然、生态神奇,以其原始、天工、神奇、博大、富饶的特点而成为万山之祖、东方乔岳。

2、长白山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品位高,空间组合性好,季节性特色明显,空间呈现为较为完整的三区四带线性分布格局,可进入性强,安全性好。

3、长白山一年四季的风光各具特色,适游季节的舒适性好,适合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4、长白山人文旅游资源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长白山文化是农耕、渔猎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是军政合一,崇武尚实的政治文化,是质朴耐劳、各族融汇的民俗文化,是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萨满文化的统一,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和晚进性的特点。

三、旅游客源分析与预测

第十一条客源市场分析结论

国外客源是机会客源,国内客源是基础客源;

国际客源是战术客源,亚洲市场是战略客源;

东北客源是主要客源,其他客源是辅助客源。

第十二条旅游客源市场结构预测

客源市场分为国内和海外两部分,其中国内客源市场占市场总额的80%,海外客源市场占市场总额的20%。

1、国内客源市场

1.1省内客源市场:

以省内居民利用节假日的休闲、观光、游览活动为主,多为近距离和短期旅游,占国内客源市场总额的40%左右。

1.2省外客源市场

一级市场:

东北三省、京、津及华北地区,占国内客源市场总额的24%左右。

二级市场:

东南沿海经济和旅游发达地区,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占国内客源市场总额的21%左右,属国内的中、远程客源市场。

三级市场:

国内其他地区,以中西部内陆省份为主,占国内客源市场总额的15%左右,属于国内远程潜在市场。

2、海外客源市场

一级市场:

韩国,占海外客源市场的35%左右。

二级市场:

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占海外客源市场的50%左右,属于近中程市场。

三级市场:

欧美和大洋州地区,占海外客源市场的15%左右,属于远期侧重开发的远程市场,其比重会逐渐上升。

第十三条旅游客源市场水平预测

 

表3-12005、2010、2015和2020年长白山旅游发展指标预测表

年份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旅游总人数(万人次)

57.0

114.6

184.6

271.2

其中

海外旅游者人数(万人次)

4.3

8.6

13.9

20.4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52.7

106

170.7

250.8

旅游总收入(亿元)

2.85

9.17

22.2

40.7

其中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2.11

7.42

18.78

35.11

海外旅游总收入(亿元)

0.74

1.75

3.42

5.59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036

0.88

1.72

2.80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十四条总体目标

发挥长白山丰厚博大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展现长白山的无穷魅力,努力打造以观光乐园、避暑胜地、冰雪世界、休闲天堂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及世界自然遗产地。

第十五条分期建设目标

1、近期(2006—2010年)

1.12006—2008年

此期间以政府引导为主,以政策性资金投入为主体建设基础设施,确保长白山旅游机场通航和环区快速旅游公路通车,启动长松、松白、白延等三条高速公路建设。

加强和完善池西、池北、池南三个经济园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完成旅游区内有碍建筑物清除任务,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到区外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积极申报长白山世界自然遗产,在申报长白山国家地质公园基础上,申报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

力争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做好推介、宣传,扩大长白山的知名度,确立长白山旅游在吉林省旅游业的龙头地位,在国内形成长白山知名品牌。

1.22009—2010年

以招商引资为主体,做好经营性项目的建设,率先建设池西交通枢纽主题分区、和平温泉度假主题分区和卧龙国际会议(会展)主题分区,使和平度假主题分区成为集温泉疗养、生态观光、水上乐园、动植物观赏、轻型机、热气球空中观光为主的观赏度假主题功能分区;使卧龙国际会议(会展)主题分区成为集旅游接待、国际会议、商务会展接待、文体演艺、技艺竞赛活动为主题的聚会性国际会议主题功能分区。

同时做好其他功能分区的基础设施及交通联系通道建设,尽快完善交通枢纽建设,使游客方便快捷地往返于各个景区。

长白山北坡和西坡的生态旅游全面展开并基本达到环保要求,与此同时全面开展南坡的精品旅游,进一步扩大长白山旅游的知名度,基本形成长白山生态旅游经济示范区发展框架。

2、中期(2011—2015年)

“十二五”期间使建设参花健身休闲主题分区,使其成为集国际狩猎、跑马为主的高尚体育休闲度假区;使望天鹅冰雪主题分区成为集探险、拓展训练、国际冰雪运动、风光观赏为主题的挑战性主题功能分区。

生态旅游经济示范区功能逐步完善,把长白山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生态旅游胜地,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远期(2016—2020年)

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开拓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以东北亚为主要目标大力向国际推介长白山的名山品牌,争取举办洲际、国际性会议吸引全球目光,举办洲际、国际性的冰雪赛事活动,吸引全球冰雪爱好者来长白山观光参与冰雪活动,建设指导区内的鸭绿江高尔夫球场,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届时长白山将成为世界级生态旅游区,极大地促进吉林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中国风景旅游区的样板和世界示范区。

第十六条战略定位

依据长白山特色分析,旅游主导功能为火山地貌、原始森林和冰雪风光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基地。

以此推出观光游览、国际会展、避暑度假、探险旅游、冰雪旅游、科学考察及科学普及等系列专项旅游。

第十七条发展战略

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市场导向、主动营销战略

多元融资、高效投入,打造精品、建立名牌战略

重点突破、区域整合,开放互动、产业协调战略

第十八条战略措施

基础设施先行,龙头工程带动,特色项目配套,商贸金融联动;

发挥资源优势,巧妙组合产品,推出精品线路,建立旅游名牌;

突出地方特色,有效地域组合,形成丰富层次,优化空间结构;

设施以人为本,环境突出特色,服务强调质量,商品体现风格;

发展观光旅游,强化冰雪运动,提升休闲度假,开展会议旅游;

建立管理体系,加强规划指导,突出环境控制,构筑开放格局;

形成多元投资,强调资本运作,构建营销体系,壮大区域经济;

五、旅游功能区总体布局与开发建设

第十九条开发模式——点轴开发

长白山旅游区形成“113377”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

以保护区为主导的保护区域和长白山北、西、南登山线路主景区,是区域扇形经济结构的绿色核心,也是外围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区域,加强管理,改善设施,重点保护,仅供有组织的旅游观光和科学考察。

一轴:

以环长白山高等级旅游公路为轴线,支撑区域经济的三极、三点、五区连接为统一的整体。

三极:

以二道白河、松江河、漫江三镇为长白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形成扇形经济结构扇面上的三个着力点,规划期末打造为特色旅游集散地、服务基地和特色工业集中区。

加大城镇改造投入,作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便捷交通设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为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空间。

三点:

以北坡山门、西坡山门和南坡山门为旅游经济开发的节点,建设各具特色的游客服务中心、山门广场,控制建设规模,有效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