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又爱思考的人”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方法;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尝试写科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从而习得方法,能力得到发展《学弈》中的学贵专心;《两小儿辩日》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见微知著,追根溯源;《表里的生物》中的善于发现,不断求知;《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生活这些内容和启示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发挥想象并且产生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都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光影和一定数量的科学资料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具体事例的说明方法和想象的手法来进行阅读和习作练习。
3.本单元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4.文言文二则
《学弈》中用两人同学下棋,却产生不同的结果,揭示学贵专心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通过两小儿辩斗,孔子未能决,从而揭示出为人应该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
1.利用提问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2.引导学生揣摩字词的含义,从而理清两小儿的辩论观点和依据,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本课分别用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一一不断解疑--一找到真理的方法阐述了三个事例,用这三个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重点是理解说明事例的方法,用具体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本课也是本单元重要的语文要素。
2
文章结构很清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读的方法发现三个事例写法.上的相同之处,然后再找科学家们的精神相同之处。
16.表里的生物
本课作者小时候的“我”听到父亲怀表发出的声音从而产生好奇心理,想-探究竞,最后用想象产生了充满童真童趣的想法。
重点是追随文中“我”的因好奇不断追问父亲的心里想法和行为,感受到“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并且具有童真童趣的孩子,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2
1.引导学生感受思考的魅力,分析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的奇妙之处。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切身感受文中“我”的所思所感,体验想象的乐趣。
17.他们那时多有趣啊
本课以科幻的方式写出了未来世界里一种学习的方式,从而引导出现在的读者即我们对现在与未来生活的思考,让学生插_上想象的翅膀,体会科幻文章的魅力。
1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体会科幻文章的魅力,培养写作科幻文的兴趣,从而进行科幻文创作。
口语交际:
辩论
本课为口语交际,介绍辩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受辩论的趣味性。
1
介绍基本的辩论规则之后开展辩论活动,产生对辩论的兴趣。
习作: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以“科学”为载体,引导学生想象未来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重点是把自己想象自己运用了一些高科技产品穿梭过去和现在,会看到什么,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穿梭后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2
引导学生讨论:
怎样以科技为载体,以想象为方法创作科幻文章。
语文园地五
学习自主阅读,了解基本的文言知识,积累名人名言用于习作;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理解积累日积月累的内容,用古人的智慧之言启迪内心。
2
指导学生用发现法和探究法来理解文言字词的基本字词;用反复朗读的法来理解古人名言警句的深刻含义。
14.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到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穿越时空去与一位古代的伟人对话,他就是孟子。
谁能说说你对孟子的了解。
(生举手答)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
(板书课题:
学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学弈”是干什么吗?
(学下围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看注释)对,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3.课件出示本课易读错的字词,学生齐读。
(诲、惟、鸿鹄、弓缴、弗、矣、与,强调“为”是个多音字)
4.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分小组自学,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
2.理解句意。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
)
(2)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
(3)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
)
四、品文明理,提升感悟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而第二个人在学习时却三心二意,所以结果不同。
)
2.请同学们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任何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
)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停顿提示,反复诵读。
2.教师引导学生先将课文分层次,然后根据提示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2.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
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3.老师出示孔子的画像课件,并简单介绍孔子。
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博学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呢!
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请同学试读,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字,请圈出来,与同桌交流。
2.指名同学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错的语句。
3.范读。
(要求学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语速、语气)
4.全班放声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
1.举日——“象”的观照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
再放松!
请随着我的提示,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太阳的样子。
早晨,太阳慢慢地出来了,圆圆的,红红的,大大的;中午,太阳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圆圆的,小小的,亮亮的。
看到了吗?
(2)请你们回忆一下课文中的词语,选择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太阳的样子,一个形容早晨的太阳,一个形容中午的太阳。
然后,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
(板书:
车盖盘盂)
(3)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提示,继续想象太阳。
师设置情境: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你会有什么感觉?
中午,太阳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在强烈的阳光下,你的身体热起来了,不断地热着,不断地热着,都快热得受不了了。
感觉到了吗?
那么,也像刚才那样,从课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你对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早上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中午太阳的感觉。
请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
(板书:
沧沧凉凉探汤)
(4)理解“沧沧凉凉”“探汤”
(5)齐读词语。
2.择日——“理”的寻思
引导学生探究“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每组词语之间的关系。
(1)师:
大家注意看,我在这两个词语之间画一条线,在那两个词语之间也画了一条线(板书:
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画?
这里有些什么名堂?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2)教师引读相关语句,指导学生读出“一大一小,一冷一热”的感觉。
最后学生齐读。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辩日——“趣”的体验
(1)师:
一个说早上近中午远,一个说早上远中午近。
两小儿各说各的观点,各说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也不肯善罢甘休。
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辩斗)
(2)理解“辩斗”(辩论,争论)
(3)请同学们找出两小儿“辩斗”的句子,同桌之间分好角色,然后大声朗读两小儿的辩斗。
(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辩斗”,教师巡视倾听。
)
(4)师提示“辩斗”语气、神态、动作要逼真。
可在原文语句前创造性地加上“此言差矣”“非也”等反驳的言辞,还可以赋予两小儿动作,尽量还原两小儿激烈“辩斗”的场景。
4.决日——“知”的分享
(1)师:
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
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
(不能决也)(生回答,师板书)
(2)通过用“决”组词的方式理解“决”在文中的意思。
(3)学生自由举手表演“问孔子”的情景。
(4)师创设“解疑”情境1:
那依你之见,是日始出时去人远,还是日中时去人远呢?
请小先生不吝赐教。
(5)师创设“解疑”情境2:
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又是为什么呢?
哪位高人愿意指点迷津?
5.悟日——“智”的启迪
(1)师:
这个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科学常识,并不太难。
但搁在两千多年前,却是一个难题。
不但难倒了两个爱思考、爱辩斗的小儿,也难倒了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老夫子。
(2)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
知)这里的“知”怎么理解?
“孰为汝多知乎?
”用现在的话怎么说?
(3)师:
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
请你写一写。
可以用白话文来写,那就用“孔子说”开头;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写,那就用“孔子曰”开头。
四、通读课文,领悟道理
老师小结:
《两小儿辩日》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
采用“问答式”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并阐明道理。
作者将抽象的自然现象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讲述出来,让人感受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聪明机智、天真可爱的形象,也体会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教学板书]
14.文言文二则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
另一人思鸿鹄将至
结果: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道理:
做事应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两小儿辩日
日初出日中
一儿近(大)远(小)
另一儿远(凉)近(热)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学反思]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懂得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道理。
2.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伟大的成就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
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
)
3.教师小结: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会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教师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小组讨论)
(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2)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作者是按什么结构写的?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默读全文,画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反复朗读。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以第2自然段为线索展开学习,先学习具体事例部分,后学习前后两部分。
1.出示第2自然段,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就这段内容提出问题。
问题预设:
“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
“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指的是什么?
不断发问,都会问什么?
这里的“?
”“!
”各指的是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到文中所举的三个例子中,寻找答案。
2.学习第一个事例。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波义耳发现的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说说这个现象细微在哪,司空见惯在哪。
(2)再读第3自然段,说说波义耳问了些什么问题。
(3)再读第3自然段,交流波义耳的研究结果。
(4)读第2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3.学习第二个事例。
(1)总结学习第一个事例的具体学习步骤。
(2)按步骤自主学习第二个事例。
(3)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时注意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共同填写上面的表格。
(4)读第2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4.学习第三个事例。
(1)以自学为主,自己填写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
(2)读第2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5.学习第6~7自然段。
(1)自读第6~7自然段。
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全班重点研讨: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最后一段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三、总结收获,随文练笔。
1.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
2.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中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3.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教学板书]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事例:
化学家波义耳发现……
第二事例:
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
第三事例:
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从儿子做梦眼珠转动现象推断出……
(三个典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
[教学反思]
16.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知道“我”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师:
(板书课题并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
表里面有没有什么生物?
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解决文字障碍。
(1)读通读顺课文。
(2)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3)同桌交流认读生字词。
2.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
3.梳理文章脉络。
课文是分两部分写的: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写“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被关在里面。
第二部分(第7—21自然段):
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只许看,不许动。
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个性
(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作者小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让我们从文中去寻找答案。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
“我”小时候有一个怎样的观点?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进行体会。
(学生画出相关句子,思考,朗读)
(1)我想:
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因为父亲不准“我”动手表,这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所以才根据蝉叫和虫鸣顺理成章地推断出表里有个生物。
由此可以看出“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是那样善观察、勤思考,真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
)
(2)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这样过了许多天。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说明了“我”对表的好奇程度很深,一心想把表里的生物找出来看一看,从中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个对事物充满探索精神的孩子。
)
(3)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我”对表十分好奇,好奇心即将得到满足,自然心情激动。
)
(4)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
(因为“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心里得到了满足,有一种自豪感。
)
(5)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作者自认为发现真理后高兴地四处炫耀,唯恐别人不知道,这样写,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
)
3.通过观察表里的生物,“我”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开始,“我”对表里的声音产生了强烈的,甚至认为它很;看到表里的世界后特别;后来被父亲说的表内有蜇人的小蝎子的话;弄清事情缘由后有一种极大的。
三、总结全文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
(“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2.你有过类似“我”小时候的这种经历吗?
给同学们讲讲。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板书]
16.表里的生物
猜测——表里的生物
证实——自己的猜测——愉快
逢人便讲——父亲的话
天真可爱求知欲强
[教学反思]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屑、鄙夷”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通读课文。
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4.能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心中未来的学校是怎样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激发大家对未来智能生活的展望,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老师想问问大家,今天你们是怎么来上学的呢?
(生自由回答)那么,你们知道有一个叫玛琪的小女孩是怎么上学的吗?
请随老师走进科幻小说《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板书课题: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2.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2年),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
他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二、自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几个人?
他们是怎样上学的?
玛琪喜欢上学吗?
如果玛琪生活在现在的社会,她会喜欢上学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觉得未来的“机器学校”和我们现在的学校有哪些相同点或不同点?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先和同桌交流讨论,准备质疑。
3.检查自读情况,同桌分段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明确:
2155年5月的一天,故事主人公玛琪和托米发现了一本很早以前的纸质书。
他们了解到他们爷爷的爷爷那时的学生可以到学校里上学,老师是真人,大家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起讨论。
而不是像他们在家里上学,老师是机器人,所看的书都是电子书,没有同学,也没有纸质书。
2.文中托米在顶楼上找到一本旧书,为什么称它为“真正的书”?
明确:
因为这和他们平时接触的书不一样,玛琪所看的书都是电子书,她从爷爷的讲述中得知,只有把故事印在纸上的书,才算是真正的书。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玛琪讨厌学校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一是上课面对的永远是机器人老师,没有感情交流;二是机器人老师的程序常常失灵;三是机器人老师没完没了地给她做测试。
4.小说主人公的“爷爷的爷爷”那一代人是怎样上学的?
明确:
他们的老师是真正的人;他们在学校里上学,同龄的孩子一起上课;同龄孩子都学习相同的课程;他们在学校一起玩耍,又闹又笑,还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讨论问题。
5.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
她想,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明确:
让我们明白当下课堂学习是多么有趣,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美好的学习时光,珍惜同学友谊,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玛琪的学校跟我们现在的学校相比有什么不同?
你更喜欢哪种学校?
明确:
我们现在的学校设在专门的地方,而玛琪是在家里上学;我们现在的学校有真正的老师、同学,玛琪只有机器人老师,没有同学一起学习;我们现在读的是纸质书,玛琪看的则是电子书等。
虽然我们现在的学校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相对而言我更喜欢现在的学校,因为它更加人性化,更富有人情味。
2.针对文中的两种学校,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对改进教育方式的思考。
预设:
(1)现在的学校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同学之间共同学习,相互促进。
但是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各有不同,教师怎样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呢?
(2)“机器学校”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足不出户即可接受针对个体进行的一对一教育,但如何避免孩子的厌学情绪和孤独心理呢?
3.展开你的想象,说说你认为人类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怎样的?
4.通过这篇科幻小说,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小说中写的是玛琪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的极度憎恶,流露出她内心的孤独;没有同伴在“笑啊、喊啊”,也没有同伴“一块儿回家”,没有同伴“互相帮助、互相讨论”。
她在孤独无趣中学习,她需要同伴,需要交流。
小说在反思人类教育中的一些不良倾向:
过分依赖科技手段,忽视了孩子的集体生活和情感交流,最终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流露出作者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人文关怀缺失的担忧。
5.再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写法。
(1)本文构思新颖,立意巧妙,想象奇特、有趣。
(2)故事情节通过人物对话巧妙展开。
(3)情节推进巧妙而严谨,情节发展中运用插叙
五、延伸拓展,推荐阅读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悼念阿西莫夫时,讲过一段十分耐人寻味的话:
“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的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