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贵州省为例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8095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贵州省为例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贵州省为例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贵州省为例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贵州省为例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贵州省为例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贵州省为例毕业论文.docx

《浅析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贵州省为例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贵州省为例毕业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贵州省为例毕业论文.docx

浅析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贵州省为例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浅析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贵州省为例

前言

从古至今,交通都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多是临近运河或者交通要道,有着极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交通是一个地区发展好坏的最直接影响因素,交通会对一个地区的市场和社会分工产生重大影响,交通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发展的选择性更多,产业结构的可塑性也就越大,这实际上就是交通通过市场及社会分工来间接影响地区发展,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也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说明了这一观点。

而进入现代社会,交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就更加明显,作为现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是我们现代社会的文明标志,但更多更重要的作用还是体现在它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和纽带性作用,所以在国家统筹地区发展的规划中,交通就成为了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它也就顺其自然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规模经济形成、国家统一、国防建设、扩大经贸合作、人员往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交通是基础设施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非常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其发展与完善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们就交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为了有更直观地了解,我们以贵州为例,在这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贵州的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落后,在漫长的历史中,长期被视为蛮夷之地,羁縻边疆,因而也不被历朝统治者所重视,所以直到公元一四一三年,明朝时期贵州才开始设立贵州布政使司,成为省级行政区域,但贵州偏远落后的面貌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变,不过也正因如此,贵州才得以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原始的自然风貌,这也正是如今贵州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石。

而贵州偏远落后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开始进行三线建设时,才开始得到改善,三线建设时间,大量军工企业内迁至西部地区,不仅为西部偏远落后地区带来了工业,还极大地改善了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这都成为了现今贵州的工业发展的基础。

而贵州真正迎来发展是改革开放后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得益于这一国家战略,贵州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但受制于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依然巨大,因而我们也要明白,贵州发展仍是任重而道远,为了让贵州人民都能更好地过上小康社会,我们需要对交通影响区域经济作更深一步探究,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指一条明路。

一、交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区域经济是包含区域交通网的,但是,虽然交通只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其却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尽管发达地区的学者已经在讨论交通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但对于落后地区来说,我们可以毋庸置疑地说,交通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我们知道一个地区能否发展起来,区位条件是十分重要的,而良好区位条件的首要因素是交通,没有交通,资金无法流入,人才不会进入,政策再倾斜也是徒劳的,而一旦交通条件得到改善,随之而来的经济效应也就会不断显现,首先是交通沿线的资源和潜在价值被激活,然后随着支线的延伸,以线带面将区域经济全面激活。

二、交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宏观经济表现

1.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消除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通常不可能是遍地开花,全面发展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区位条件较好的几个核心城市首先发展起来,从而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这些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能否实现或者能否有效发挥,则要依赖于交通,核心城市通过交通将先进技术、资金、人才等发展的要素辐射到周边相对落后地区,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均衡发展,并且道路的修建,不仅能带动流通和分配事业的发展,还提高了对基础生产资料的需求,从而推动各领域各行业的发展。

2.优化交通沿线的投资环境

交通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交通建设项目的直接投资会对增加当地GDP造成有利影响,在极大程度上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其次是道路建成通车后,由于行车条件变好而使客货运输时间大大减少,事故及运输成本降低等也给道路使用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许多受交通条件制约而难以得到发展的产业也会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得到更好的投资环境。

如交通极端不便的青藏高原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景点,但一直受制于交通的原因,长期得不到开发和利用,而在青藏铁路建成后,这一局面得到极大改观,如今青藏高原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史阶段。

3.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升级

交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是促进经济增长,其次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同时,改善道路基础设施,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体积小巧,产品附加值高、时效性强、数量小但批次频繁的特点都对道路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快速道路方面。

另外,便利的交通基础还有利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人才与经济交流,因而,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发展快速运输体系,对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都是非常有益的。

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构建完善的城乡交通网,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俗语云“要致富,先修路。

”完善的乡村路网能缩短农村鲜活农产品与城镇市场间的时空距离,也能保障家用物资的及时到位,还可以便利与发达地区的信息交流,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使农业向科学种植方向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便利的交通还能吸引饱受城市喧嚣困扰的城里人回到农村,体验纯朴、淳静的乡村生活,从而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另外,发达的交通网还能通过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城镇化建设增加对基础物资、生活物资和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带动周边农村的发展。

(二)微观经济表现

1.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

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于区域中企业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首先不断完善的交通网能缩短生产企业与销售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时空距离,节省运输成本的同时还能节省时间成本,而对于十分依赖交通运输的企业来说,良好的交通条件则是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

而良好的交通条件创造了良好的区位条件,这对吸引投资是十分有利的,而大量资本的进入,必须会带动区域各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核心产业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是非常有利的。

2.优化企业的物流规划和生产布局

由于中心城市地价普遍偏高的缘故,生产性企业大多选择离中心城区相对较远的地区进行生产建设,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但由此也就对企业的物流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需要投入资金进行物流建设或外包物流运输,而这些无疑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而如果区域的路网建设比较完善,运力充足,就能大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另外,完善的交通网有利于相关企业的结构优化,形成同类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和集约效应,同时,相关配套企业也能依托便利的交通与核心产业形成协调发展。

3.提升企业的组织效率

便利的交通条件能够让企业的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效用,也有利于各生产要素的协调,得益于便利的交通,即使企业在布局上相对分散,但因为交通的串联作用,各要素依然能高效发挥作用。

而本地生产要素一旦提高了生产组织效率,生产成本及交易费用也就会随之降低,企业盈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更多人才进入企业,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组织效率。

4.激活沿线资源,拉动沿线土地升值

交通发展对交通沿线资源的激活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建成的交通干线对交通线周边的地区的各种资源有最直接的激活作用,尤其偏远落后地区,一般都保持着较好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受制于交通的缘故长期得不到开发,而一旦交通条件得以改善,这些资源的潜在价值就迅速被激活了。

而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必然会导致大量资产流向交通干线沿线地区,同时,建设交通线时投入的巨额资金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从而拉动沿线土地不断提升。

三、贵州交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贵州交通发展的现状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贵州加强了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时至今日,我省交通落后的基本状况已有较大程度的改观,具体表现如下:

1.铁路方面。

目前,我省的铁路营运里程已经超过两千多公里,建成了湘黔、贵昆、渝怀、内昆、南昆、水红、黔桂、渝黔、长昆等一大批铁路干线,尤其新近通车投入运营的贵广高速铁路,更是我对省铁路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我省从此告别了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

2.公路方面。

目前,我省公路里程已超过十五点一六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逾两千多公里,完成了沪昆、兰海、厦蓉等多条出省高速通道的建设,省内遵赤高速也全面建成通车。

3.民航运输方面。

龙洞堡国际机场已建成投入使用,省内各地支线机场达到6个,同时新开辟了多条国内国际航线。

总体来看,基本上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

(二)贵州交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这些年来,我省加大了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投入,从而促成我省交通建设的跨越式成长,现如今,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已初具规模,交通布局及交通结构也明显优化,尤其是一些先进经验技术的使用,更是使得交通网的运输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我省的交通基础设施整体仍是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出省交通仍明显不足,路网分布不均、深度不够、道路等级低等问题仍旧突出,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我省经济的发展。

下面,我们就具体探讨我省交通建设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有限

虽然我省在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上已经有了相当幅度的增长,但受制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工程投资巨大,因而投资绝大部分都投入到出省干道的建设中了,而对于在发达地区便捷的地方高速、农村公路、地铁等区域交通系统的投入明显不足。

2.交通枢纽站建设落后

虽然完成了贵阳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工程,建成了公路汽车客运站412个,但是,各类交通枢纽布局分散,不能提供良好的换乘体验,甚至有的枢纽站远离城区,交通不便,而各枢纽的运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3.交通运输效率偏低

2014年我共省完成客货运量9.78亿人和4.03亿吨,是2005年的1.5和1.8倍;营运车辆也逐步向联营、专业和高级方向发展。

但由于后期维护投入不足,交通网和车辆的运输效率水平得不到保障,因而我省交通运输整体水平仍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4.交通信息化程度低

我省的交通信息化建设已开展了一段的时间,建设成效也初步体现,其对于道路管理和交通运输效率的提高效果显著,但是在信息通达、信息共享等其他方面有许多地方亟待完善,其在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与协调中都发挥着极大作用。

四、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下面,我们将对产总值、农业总产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乡镇企业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几个经济指标作综合分析,更直观地说明目前贵州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分析方法:

综合指数法

分析范围:

全省87县市

分析说明:

第一层次(综合指数>50%)

第二层次(综合指数30%~49%)

第三层次(综合指数20%~29%)

第四层次(综合指数<20%)

第一层次:

包括遵义县、毕节市、兴义市、仁怀市、清镇市、盘县、开阳县和凯里市等8个县市。

第一层次各县(市)年末共有总人口652.8万人,占县域总人口的18.9%,而其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县域总量的31.7%、28.6%、32.4%和46.8%,均超过县域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几乎占了一半。

在这一层次中,除个别县(市)外,总体呈现的特点都是靠近中心城市,或位于州、市政府和地区行署所在地,交通便利,处于高速公路或铁路沿线;

第二层次:

包括金沙县、都匀市、湄潭县、赤水市、铜仁市、修文县、桐梓县、绥阳县、六枝特区、福泉市、黔西县、余庆县、大方县、威宁县、息烽县、织金县、纳雍县、贵定县、平坝县、习水县、正安县、玉屏县、安龙县23个县(市、特区)。

第二层次各县(市、特区)年末共有总人口1218.53万人,占县域总人口的35.3%,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县域总量的36.4%、37.3%、43%和33.1%。

第二层次呈现的特点是各县市所处地理位置总体上相对较好,交通较为便利。

第三层次:

包括普定、龙里、水城、瓮安、惠水、思南、凤冈、兴仁、德江、镇远、松桃、赫章、道真、镇宁、独山、罗甸、印江、务川、沿河、天柱、荔波、长顺、黎平、施秉、贞丰、石阡、普安、关岭、榕江、三穗和从江31个县。

第三层次各县年末共有总人口1209.83万人,占县域总人口的35%,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县域经济总量的25.4%、27.5%、20.7%和17.7%。

第三层次各县市呈现的特点是偏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

第四层次:

包括黄平、望谟、晴隆、剑河、江口、锦屏、岑巩、平塘、麻江、台江、紫云、三都、丹寨、册亨、雷山和万山特区16个县(特区)。

第四层次年末共有总人口373.36万人,占县域总人口的10.8%,而其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只占县域总量的6.5%、6.7%、3.9%和2.4%。

第四层次呈现的特点是各县、特区地处边远山区,交通基础设施支撑薄弱。

(二)贵州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整体经济水平偏低

我省共有78个县域经济区和9个非县域经济区,其中,9个非县域经济区经济水平均要优于县域经济区,从人均水平看,县域经济的人均生产总值为2668元,人均财政收入132元,而非县域经济的人均生产总值达11485元,人均财政收入423元,分别是前者的4.3倍和3.2倍;从县均水平看,县域经济各县平均生产总值仅为11.5亿元,县均地方财政收入5800万元,而非县域经济内各区平均生产总值为48.88亿元,区均地方财政收入1.79亿元,分别是县域经济内各县平均水平的4.3倍和3.1倍。

这里我们特别说明,非县域经济区即是靠近中心城市的市辖区,具备和中心城市共享完善交通网的先天发展优势,所以9个非县域经济区均位于第一层次也就不足为奇,但同时我们也就能看到,占贵州省绝大部分面积的县域经济区由于交通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处境艰难。

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受制于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的交通路网也呈现布局不均的情况,从而导致贵州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也十分突出。

2014年,贵州经济总量前十位的县市其经济占到全省县域经济的比重的百分之三十六点一,是经济总量后十位总量的十点九倍;而在地方财政收入方面前十位共为十五点四五亿元,占到全省比重的三十四点一,也是后十位总和的十点四倍。

这里以县域经济总量最大的遵义县为例,利益于其毗邻贵州第二大城市遵义市,靠近贵州省府贵阳市的先天优势,其经济总量相当于经济总量后十八位县域经济区的总和。

五、贵州交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通过分析贵州交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贵州省内还是贵州与发达省份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均与交通存在重大联系,省内经济较发达区域无一不是靠近交通便利的省府或地、州、市府地区,而与东部水陆空立体交通发达的省份相比,贵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则又突显了差距,但再和西部交通通达性更差的省份,比如陕西、青海、宁夏等作比较时,贵州则更具竞争力。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交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尤其是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说,“要致富,先修路”,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应该作为贵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落实到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中去。

六、贵州未来交通发展展望

(一)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1.铁路。

加快建成贵阳至上海高速铁路、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等铁路干线,力争快速铁路能基本覆盖全省一半以上首府城市,铁路营业里程突破3000KM大关。

另一方面,加快贵阳城市轻轨项目的建设进度,以减轻当前贵阳道路极端拥堵的现状,提高贵阳城市道路的运输效率,并与已建成的贵阳北站和完成扩能改造工程贵阳站一起,构成一个高效运转的高速运输体系。

2.公路。

紧抓“678”高速公路网的项目建设,早日打通更多出省高速通道,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完善的省内高速公路路网,以求早日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

并加强支线公路建设的投入,在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对乡村公路进行硬化改造也要一步一步落实到位。

同时,要加强对已有国省干线的升级改造工作,加大对道路后期维护的资金投入,以提升道路管理水平和保障道路的运输效率。

3.民航。

早日完成龙洞堡国际机场的二期扩建工程,对已建成的新舟、飞雄等支线要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对处于扩建和在建阶段的六盘水支线机场、铜仁凤凰支线机场、凯里黄平机场、仁怀茅台机场,要尽早开始培育省内外航线,以求我省能早日形成干支航线协调发展的航空运输体系。

(二)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和“大物流"体系建设

1.交通枢纽站是交通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交通线交汇和各种交通方式交换的的节点,交通枢纽在客运和货运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大力开展交通枢纽站建设,科学布局交通枢纽站场,提升客货运输效率,对于我省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物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自其诞生之初,便是依附于交通求生存,因而对交通条件格外敏感。

但物流又是现代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加大枢纽站场建设与物流园区的功能整合,对于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构建完善、高效的大物流体系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积极推动区域城乡一体化

依托贵阳相对完善的交通网和经济实力全力培养和打造黔中核心经济增长带,带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一核四带多节点”布局,以主要交通干线为主心架,全面开展城际交通建设,以建成能适应大运力、高速度要求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路网,同时积极构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加快枢纽站点布局,建成以贵阳为核心联通周边主要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

(四)推动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综合运输管理水平

1.要积极推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体制改革,改变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政,又相互干涉的局面,同时也要明确好各部门的职责,实行部门责任分管,对分内的工作务必要尽职尽责做好。

进行大刀阔斧的大部门改革,要求我们要精兵简政,各部门齐心协力,为进一步形成综合运输管理协调机制和建立健全完善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而共同努力,

2.对于当前交通运输中存在的规范不明、标准不清的情况,交通运输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与运输主体和道路的直接使用者进行接触,通过从运输、包装、半年、信息等各环节切入,多方了解收集数据,再进行仔细论证,科学的制定相关规范及标准,逐步地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规范,从而提升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水平,为我省交通运输行业朝着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

3.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贵州许多道路的运行环境比较险要,因此对我省的道路交通安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交通运输综合管理部门的考验,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大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建立以预防为主,应急并重的信息化安全应急指挥体制,以减少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七、总结

二零一二年国务院在国发二号文件中,以文件的形式提出,要依托贵州丰富的矿产资源,把贵州打造为全国性的能源生产基地,并大力发展深加工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并依靠三线建设时期以来奠定的工业基础,把贵州打造为以航空航天装备为重点,具有贵州地方特色的轻工业基地。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打通贵州与周边省区的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通道,把贵州打造为西南地区的中心交通枢纽,并借此大力发展贵州的特色旅游业,深度开发贵州丰富的民族民俗资源,力争把贵州建设成为,具有贵州特色的,国内国际旅游胜地和文化交流平台。

而国务院对于贵州的这一系列未来规划,都要建立在一个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上,这就要求贵州未来的发展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贵州交通的硬件设施落后,分布不均的面貌,为贵州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做结实的支撑,早日突破限制贵州发展的交通瓶颈。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编译.国富论[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9

[2]熊康宁、郑建.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03

[3]杨谨华、扈伦.贵州省经济开发现在与未来[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

[4]吴颖.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J].经济导刊,2009,(9).

[5]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07.(8).

[6]张学良,孙海鸣.交通基础设施、空间聚焦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经纬,2008,

(2).

[7]吴海鹰.中国西部经济地区可持续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8]唐洁、贺刚.西部大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03

[9]彭辉,朱力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及规划[M].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10]刘澜,王琳,刘海旭.交通运输系统分析[M].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