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7889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

《化学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

化学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无机综合推断

1.固体X由四种元素组成,为探究其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1)固体X中含有H、O、______和______元素。

(2)写出固体X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取少量固体B溶于稀硫酸,加入适量的KI溶液,反应后溶液显棕黄色,同时产生一种白色的碘化物沉淀,写出产生该现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答案】CCuCu3(OH)2(CO3)2

3CuO+H2O+2CO2↑2Cu2++4I-=2CuI↓+I2

【解析】

【分析】

由固体隔绝空气加热生成1.8g水可知,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n=1.8g/18g∙mol-1×2=0.2mol,质量为0.2g;气体A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碳酸钙,其物质的量n=20.0g/100g∙mol-1=0.2mol,所以碳原子的物质的质量为m=0.2mol×12g/mol=2.4g;固体B与CO反应生成紫红色固体为Cu,则B为CuO,其物质的量为24.0g/80g∙mol-1=0.3mol,所以铜的质量为m=0.3mol×64g/mol=19.6g;剩余质量为34.6g-0.2g-2.4g-19.6g=12.4g,所以X中含O为n=12.4g/16g∙mol-1=0.8mol,则n(Cu):

n(C):

n(H):

n(O)=3:

2:

2:

8,X为Cu3(OH)2(CO3)2,以此来解答。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X中含有H、O、C、Cu元素,故答案为:

C;Cu;

(2)固体X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3(OH)2(CO3)2

3CuO+H2O+2CO2↑,故答案为:

Cu3(OH)2(CO3)2

3CuO+H2O+2CO2↑;

(3)取少量固体B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铜,加入适量的KI溶液,反应后溶液显棕黄色,同时产生一种白色的碘化物沉淀,可知生成碘和CuI,产生该现象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I-=2CuI↓+I2,故答案为:

2Cu2++4I-=2CuI↓+I2。

2.某兴趣活动小组利用物质间的互变,设计成一个平面魔方,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A、B、C、D、G含有同种元素。

纯A(单质)

B溶液

D固体

G溶液

颜色

银白色

黄色

红棕色

浅绿色

③E是通常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也能将一种氧化物氧化为F,F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与A反应生成E、G。

依据以上信息填空:

(1)写出D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生成C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A→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F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G与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2O3先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2Fe+3Cl2

2FeCl32Fe3++SO2+2H2O=2Fe2++SO42-+4H+H++2Fe2++HClO=2Fe3++Cl-+H2O

【解析】

【分析】

结合框图,D固体呈红棕色,则其为Fe2O3;A、B、C、D、G含有同种元素,B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B为FeCl3,G中含有Fe2+,A为Fe。

由“B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也能将一种氧化物氧化为F,F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与A反应生成E、G”,则F为H2SO4,G为FeSO4;E是通常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则E为H2。

由B→C→D的转化可推知,C为Fe(OH)3。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D为氧化铁,其化学式:

Fe2O3。

答案为:

Fe2O3;

(2)FeSO4生成Fe(OH)3,可先加碱、后氧化,所出现的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答案为:

先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3)反应Fe→FeCl3需用Cl2将Fe氧化,反应方程式为2Fe+3Cl2

2FeCl3。

答案为:

2Fe+3Cl2

2FeCl3;

(4)FeCl3→H2SO4,应使用SO2,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2-+4H+;FeSO4与次氯酸反应,生成Fe3+、Cl-和H+,离子方程式为H++2Fe2++HClO=2Fe3++Cl-+H2O。

答案为:

2Fe3++SO2+2H2O=2Fe2++SO42-+4H+;H++2Fe2++HClO=2Fe3++Cl-+H2O。

【点睛】

利用框图进行物质推断时,先确定信息充足的物质,然后利用已知的少量信息、反应条件及未知物质前后的已知物质,推断出未知物质的组成。

3.A、B、C、D、E、F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附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

(1)若A、D为短周期元素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③与④两个反应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若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4)若B、C、F都是气态单质,且B为黄绿色,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反应②需要放电才能发生,A、D相遇有白烟生成,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在反应①中若有3mol电子转移,则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答案】C+4HNO3(浓)

CO2↑+4NO2↑+2H2O2C+SiO2

Si+2CO↑Cl2+2Fe2+=2Cl﹣+2Fe3+4NH3+5O2

4NO+6H2O3mol

【解析】

【分析】

【详解】

(1)若A、D为短周期元素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则D处于第二周期、A处于第三周期,设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2+8+x=2(2+2x),解的x=2,故A为Mg,D为C,则B为CO2,C为MgO,③与④两个反应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F为HNO3,E为Mg(NO3)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C+4HNO3(浓)

CO2↑+4NO2↑+2H2O;

(2)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A为C,D为Si,F为O,B为SiO2,反应①为C与二氧化硅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C+SiO2

Si+2CO↑;

(3)若A是常见的金属的单质,D、F是气态单质,且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D和F单质化合反应生成B为酸,由转化关系可知A为变价金属,气体单质F能与A反应生成高价态化合物,则推断变价金属A为Fe,F为Cl2,D为H2,B为HCl,C是FeCl2,E为FeCl3,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Cl-+2Fe3+;

(4)若B、C、F都是气态单质,且B为黄绿色,则B为Cl2,反应②需要放电条件才能发生,为氮气与氧气反应,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可以推知C为N2,F为O2,E为NO,A为NH3,反应①为置换反应,A、D相遇有白烟生成,可推知D为HCl,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4NH3+5O2

4NO+6H2O,反应①为:

2NH3+6Cl2=6HCl+N2,每生成6molHCl转移6mol电子,则若有3mol电子转移,生成HCl的物质的量为3mol。

4.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气体B为纯净物,溶液C焰色反应为砖红色,气体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请回答:

(1)组成A的三种元素是________,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固体A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气体E与甲醛在一定条件可生成乌洛托品(

学名:

六亚甲基四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乌洛托品可以用分子式表示)。

【答案】

(或

【解析】

【分析】

溶液C焰色反应为砖红色说明溶液C中含有Ca元素,可知沉淀F为CaCO3,4.00g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固体A中含有Ca元素,其质量为0.04mol×40g/mol=1.60g;气体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气体E为NH3,所以溶液D中含有NH4+,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溶液C中含有N元素,固体A中含有N元素;气体B为纯净物,其物质的量为

,固体A中Ca元素的质量为1.60g,则其他元素为1.90g-1.60g=0.30g,可先假设E为一种常见的气体,若该气体为NO、NO2、O2,则固体A中另外一种元素为O,而0.02molNO或NO2或O2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均大于0.30g,故不合理,若该气体为H2,固体A中另外一种元素为H,则符合题意,同时可以参考CaH2与水的归中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固体A中的三种元素为:

Ca、N、H;Ca的常见化合价为+2价,已知固体A中Ca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质量为1.60g,N元素的和H元素质量为0.04g共0.30g,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据此可推测A的化学式可能为Ca4N2H2,化为最简整数比为

(2)根据产物可知A与盐酸反应的产物中含有NH4+,H2,Ca2+,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方程式为:

(3)气体E为为NH3,甲醛为HCHO,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方程式为:

(或

5.有三种金属单质A、B、C,其中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B、C是常见金属。

三种金属单质A、B、C与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之间发生如下转化关系(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G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

(3)说出黄绿色气体乙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4)区别E、F两种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实验室检验G中所含的金属离子时,常在G的溶液中加入_____溶液

【答案】NaFeCl3Fe+2HCl=FeCl2+H2↑2Al+2OH-+2H2O=2AlO2-+3H2↑制漂白粉观察法KSCN

【解析】

【分析】

金属A焰色反应为黄色,故A为金属Na,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氢气,则D为NaOH,气体甲为H2;氢氧化钠与金属B反应生成氢气,故金属B为Al,黄绿色气体乙为Cl2,与氢气反应生成丙为HCl,HCl溶于水得物质E为盐酸.氢氧化钠与物质G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H是Fe(OH)3,故物质G中含有Fe3+,由转化关系:

HCl+金属C→物质F,F+氯气→物质G,可知金属C为Fe,物质F为FeCl2,物质G为FeCl3,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

金属A焰色反应为黄色,故A为金属Na,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氢气,则D为NaOH,气体甲为H2;氢氧化钠与金属B反应生成氢气,故金属B为Al,黄绿色气体乙为Cl2,与氢气反应生成丙为HCl,HCl溶于水得物质E为盐酸.氢氧化钠与物质G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H是Fe(OH)3,故物质G中含有Fe3+,由转化关系HCl+金属C→物质F,F+氯气→物质G,可知金属C为Fe,物质F为FeCl2,物质G为FeCl3;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

A的化学式为Na;G的化学式为FeCl3;

(2)反应①为Fe和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反应②为Al与NaOH溶液作用生成H2和NaAl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3)黄绿色气体乙为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或制漂白粉等。

(4)E为稀盐酸、F为FeCl2溶液,区分这两种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法,盐酸是无色溶液,而FeCl2溶液是浅绿色;G为FeCl3溶液,含有Fe3+,检验时向FeCl3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可观察到溶液显血红色;

6.如图所示:

图中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为无色气体,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___,C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2CO3(或NH4HCO3)NH3NO2HNO32Na2O2+2CO2=2Na2CO3+O24NH3+5O2

4NO+6H2O

【解析】

【分析】

X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都生成气体,应为弱酸铵盐,则C为NH3,气体A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故A为CO2,则X应为碳酸氢铵或碳酸铵,分解产物中B为H2O;反应①为CO2与Na2O2反应,且NH3能与反应①生成的产物之一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则D为O2,反应②为NH3在O2中催化氧化生成的E为NO,NO和O2反应生成的F为NO2,NO2再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则G为HNO3,再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

【详解】

X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都生成气体,应为弱酸铵盐,则C为NH3,气体A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故A为CO2,则X应为碳酸氢铵或碳酸铵,分解产物中B为H2O;反应①为CO2与Na2O2反应,且NH3能与反应①生成的产物之一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则D为O2,反应②为NH3在O2中催化氧化生成的E为NO,NO和O2反应生成的F为NO2,NO2再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则G为HNO3;

(1)由分析知:

X为(NH4)2CO3(或NH4HCO3),C为NH3,F为NO2,G为HNO3;

(2)反应①为CO2与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②为氨气的催化氧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点睛】

以“无机框图题”的形式考查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涉及常用化学用语与氧化还原反应等,在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分析判断、逻辑思维以及对无机物知识的综合应用等能力,注意信息中特殊的性质与现象及特殊的转化关系是推断的关键,本题突破点是X的不稳定性,且能与盐酸、浓NaOH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确定X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

7.探究化合物A(仅含三种短周期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已知:

白色固体C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

请回答:

(1)写出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溶液E中所含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固体F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为19.29%,硫为22.86%,氧为57.14%,且300g/mol

【答案】

取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于pH试纸上,成红色,说明有氢离子,另取少量溶液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消失,说明溶液中存在铝离子

【解析】

【分析】

红棕色气体B为二氧化氮,生成的物质的量为0.2mol,白色固体C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说明其为氧化铝或氢氧化铝,由于A仅含有三种短周期元素,故C为氧化铝,其物质的量为0.1mol,则气体单质D为氧气,生成的质量为

,则其物质的量为0.05mol,故A的化学式为

【详解】

(1)通过分析可写出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E中的阳离子为氢离子和铝离子,故可设计两组实验,取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于pH试纸上,成红色,说明有氢离子,另取少量溶液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消失,说明溶液中存在铝离子;

(3)根据原子守恒,可知,F中Al元素的质量为

,故F的质量为5.4g÷19.29%=28g,故可算出S的质量为6.40g,O的质量为16.00g,剩余为H的质量,因为300g/mol

8.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在同周期元素的常见简单离子中,W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X、Y、Z、W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用途极其广泛.

X

Y

Z

W

(1)X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2)X、Y、Z元素的氢化物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中一定条件下,液态YH3与液态H2Z可以发生类似方式电离,则液态YH3中阴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3)超细WY粉末被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域.其制作原理为W2Z3、Y2、X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原子个数比均为1:

1;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以W为材料制成的容器在空气中具有自我保护作用,这种容器______

填“能”或“不能”

用来腌制咸菜,原因是______.

(5)某汽车尾气分析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测定XZ的浓度,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中电解质为氧化钇

氧化钠,其中Z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中自由移动.则负极的反应式______

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工作时电极b作正极,Z2-通过固体介质NASICON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工作时电流由电极a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b

C传感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尾气中XZ的含量越高

(6)由元素X与元素Z组成的某种阴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氧化,请填写相应的离子,并给予配平: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第二周第ⅣA族

不能氯离子会破坏铝表面氧化膜

AC

216528

【解析】

【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Z处于第二周期,W处于第三周期,在同周期元素的常见简单离子中,W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则W为Al,可推知X为C、Y为N、Z为O.

(1)主族元素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液态NH3与液态H2O可以发生类似方式电离,则液态NH3中电离得到NH4+、NH2-;

(3)Al2O3、N2、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原子个数比均为1:

1,反应生成AlN与CO;

(4)氯离子会破坏铝表面氧化膜;

(5)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一氧化碳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一氧化碳的含量越大,原电池放电时产生的电流越大;

(6)由元素C与元素O组成的某种阴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氧化,该阴离子为C2O42-,利用化合价升降相等及原子守恒、电荷守恒进行配平。

【详解】

由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Z处于第二周期,W处于第三周期,在同周期元素的常见简单离子中,W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则W为Al,可推知X为C、Y为N、Z为O.

(1)X为C元素,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处于周期表中第二周第ⅣA族;

(2)液态NH3与液态H2O可以发生类似方式电离,则液态NH3中电离得到NH4+、NH2-,NH2-中N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

(3)Al2O3、N2、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原子个数比均为1:

1,反应生成AlN与CO,反应方程式为:

(4)氯离子会破坏铝表面氧化膜,铝容器不能用来腌制咸菜;

(5)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一氧化碳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A.工作时电极b通入空气,b作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O2-由电极b流向电极a,A项正确;

B.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故电流由电极b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a,B项错误;

C.一氧化碳的含量越大,原电池放电时产生的电流越大,C项正确;

答案选AC;

(6)由元素C与元素O组成的某种阴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氧化,该阴离子为C2O42-,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为+4,Mn元素化合价由+7降低为+2,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10,C2O42-的系数为5,MnO4-的系数为2,由原子守恒可知:

CO2的系数为10,

的系数为5,H2O为8,H+的系数为16,故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为:

【点睛】

解答本题时,根据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进行推断是解题关键。

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难点;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叙述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需要从文字信息中提炼反应物、生成物,进而分析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其流程为:

9.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I的转化关系如框图所示,其中A为化合物,B为常见金属单质,H的焰色反应为黄色,Y不使品红溶液褪色。

(部分反应条件、溶剂及产物已略去)

(1)反应①、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含0.10molH的溶液,要使其转化成含0.10molF的溶液,则:

①若只能加入0.050mol的某物质,该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1种)。

②若只能加入0.10mol的某物质,该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1种)。

【答案】2Na2O2+2H2O=4Na++4OH-+O2↑AlO2-+2H2O+CO2=Al(OH)3↓+HCO3-Na2O或Na2O2NaOH或Na

【解析】

【分析】

由H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含有钠元素,且能与F在加热与过量的y之间相互转化,则H为NaHCO3,F为Na2CO3,气体Y为CO2,溶液D为NaOH,化合物A能与液体x反应生成NaOH和气体C,那么A为Na2O2,液体x为H2O;因为B为金属单质,固体E为金属氧化物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则B为Al,E为Al2O3,G为NaAlO2,向NaAlO2通入二氧化碳产生Al(OH)3和NaHCO3,所以I为Al(OH)3,据此回答。

【详解】

(1)反应①是Na2O2与H2O反应,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反应②是向NaAlO2通入二氧化碳,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AlO2-+2H2O+CO2=Al(OH)3↓+HCO3-;

(2)由分析可知①Na2O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