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一起读书图.docx
《和儿子一起读书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儿子一起读书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和儿子一起读书图
和儿子一起读书(图)
亲子听读
儿子读书是从听读开始的,或许是初为人母、望子成龙的心切,或许是自己是一个语文教师,好为人师的积习,儿子一出生起,我就成了一个唠叨的女人。
在哄他入睡的时候,在他大吵大闹的时候,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我的口中总是念念有词的,其实无非是“森林里,静悄悄,小小鸟儿,睡着了”“,“天上星星亮晶晶,一眨一眨像眼睛”、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之类的儿歌,没有背过古诗,更没有诵过经典,有时候就是在床边放一本儿歌选之类的书,翻一翻,选一选,再边哄他边吟诵。
还有读过师范的经历使得自己会唱几首很经典的摇篮曲和小夜曲,嗓子并不动听,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唱过,但自己的儿子是不会嫌妈咪的声音难听的,或许他是根本就以为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乐音吧,儿子总是在我的唱诗中或是歌唱中安然入梦的。
仔细回想起来,儿子或许是在最初的听读中得到了最基本的语感。
韵语的节奏和简单和谐的旋律给了他最重要的语言启蒙。
语言就是吟唱,所有的民族的母语的基本形式就是民谣和童歌。
亲子共读
儿子什么时候开始用眼睛读书,我已经记不起准确的时间,只是非常早,是肯定的。
我们最初的家不大,只是一个长长的通间,厨房是走廊改造而成的,空间真是局促的很,确有一些书,不过大多是我自己读的一些大部头的书。
有了儿子,当然就定了一些杂志(那时,我对儿童文学也知之甚少的),和一般的父母一样,也买了一些认字的卡片(要是现在让我重做母亲,我是不会买的,一定买一些精致而有意韵的绘本),一般的卡片都是正面是字,反面是实物,我一般选择摄影的图片,因为这样反而逼真些,好多画的有些粗制滥造的,哈,会让孩子人不出它的真面目的。
这些卡片和杂志我是当作玩具给儿子玩的,他才四五个月,当然不会说话,但我非常有耐心的一遍遍的读上面的字给他听,让他看反面的画。
所以他很早就对文字感兴趣,很敏感,六、七个月的时候,认得很多动物,不会说,拿出经常玩的书,我或者别人说:
”太阳“,他会很快乐的指着太阳,老虎、狮子、猴子这些更是不在话下。
某种程度上,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表演”的时候,也得到了一种虚荣心的满足,但实实在在的,孩子在认读的过程中,得到了记忆力的锻炼,更主要的培养了他阅读的最初的兴趣。
他说话并不算早,最初会说的字是“灯”,真正开始说话是到了十四个月的时候,但他一开口之后,似乎根本没有像一般孩子那样很长的适应期,慢慢的学会一些词,再学说一些句子,他是突飞猛进式的,我想这一些并非天赋,主要得益于他在1岁以前我们之间的日积月累。
1岁以后,识字卡片当然就不能满足他了,给我很大帮助的是两本书,一是《婴儿画报》,那时对儿童文学的了解非常可怜,林间风当初教我们现代汉语,而非儿童文学,至今引为憾事,甚至“怀恨在心”,害得我第二次做学生。
那时的《婴儿画报》每期一个故事,大多是一些世界著名童话,再由杂志社请人绘出很精美、富有童趣的图,印象最深的有《狼和七只小羊》、《拔萝卜》之类,虽是老掉牙的故事,但儿子是百听不厌,每一期的杂志是我读了10遍不止的,一点都不夸张,我没必要骗人,说我的辛苦。
至今为止,这本杂志在我所有定过的杂志中的使用率都是最高的,书都用线重新装订过,封面都被我们磨得有点掉色,什么时候有机会遇见这本杂志的编辑,我是一定要表示感谢,并请他们吃饭的,因为他们给了儿子和我共同的最好的最初的儿童文学的精神食粮。
另一本书,是《实用儿童故事大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其实是一本很普通的书,但收集了很经典的一些儿童故事,是按照各个主题分类编排的。
各个民族的流传最广泛的童话和故事大多包含其中。
例如《朋友和熊》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等等。
故事越来越长,每天睡觉前要讲,吃饭时候要讲,不讲就不吃饭(儿子小时候吃饭很不好,一顿饭吃一个小时是常事,没辙,“再不吃就不讲了“,这是我喂饭时的口头禅、杀手锏),一切该讲不该讲的时候。
而我已经休完产假,早就不再是专职母亲,最初的做母亲的喜悦也已经过去。
真有点烦,有些累,便学会了偷懒,买了些磁带,《鞠萍姐姐讲故事》,让他自己搬个小凳做在那听。
好多故事听了无数遍,他已经会讲,晚上一家人,便坐在沙发上,听他讲给我们听。
这也算是他最初的发表吧。
有些故事是他听来的,有些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了些他自己的创造。
上幼儿园以后,他开始看动画片,自己看一些图画书,因为故事大多讲过几十遍,其实大多都已经会背了,他还是要缠着我讲,有时是我刚开个头,他就接着讲(背)下去了。
这样读完的书,(也就是“我讲——他听——他听中背——我讲——他讲“,)很多,大多是和电视中的动画片同步的阅读,如《葫芦娃》、《黑猫警长》、《狮子王》等等,也就是一些电影连环画,而他往往是看过动画片、听过故事(磁带)又看过书,听我读过很多遍,自己又看了很多遍的。
我曾经很奇怪孩子为什么在这个时期绘有这样的阅读习惯,就是自己已经很熟悉甚至都会背诵的故事他们却还有兴趣阅读和欣赏,而且这不是一个个体的现象,很多孩子都有这个时期和过程,我现在认为,实际上,人们学语言有一个潜在的过程,这个时期是孩子积累最基本的语言模型的重要阶段,表现在学习形式上,就是沉迷于不断的重复,而现在很多的低幼文学仍然保留着这个时期语言学习的影子,从材料上说,很多的故事以及一些叙事性的作品往往结构很类似,三段式,《小猴子下山》、《要下雨了》,三打白骨精等等,表现为平面结构,而不像成人作品或者高年段的孩子阅读的作品更多的采用线性推进结构,其实是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阅读心理的。
在这不断重复的阅读中,他掌握了很多经典故事的情节,语言的模式,甚至认识了很多字,我的朋友们经常问我,袁鸣谦认识这么多字,你们是怎么教的?
我总是说,没有教,他自己认的,尽管别人信不信,事实确实如此,我从未专门教他识过一个字,除非他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来问我。
大多数的字都是他自己根据自己记下来的意思顺出来的,多阅读多面对,必然会认识,这是我一直坚持“语文学习从阅读开始“。
而不是从识字开始的根本原因,
亲子比读
到上一年级时,儿子明显的显示出了比一般孩子旺盛的阅读欲和求知欲。
他已经不满足于读一些短小、单篇的故事,而对一些结构宏大、有一点思想含量的作品产生了兴趣。
这个时期阅读最认真的作品是《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这些大部头的中国文化名著的内涵不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完全理解的,但却有他需要的魔幻、神奇和力量。
他当然也不是直接从纯粹的文字版的阅读开始的,我为他购买了这些名著的图画版,从最简单的故事精选,到连环画,还有电视的助阵。
到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发现他捧起了我学生时代购买的原著《三国演义》,大约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他读完了整本书。
但这里对我来说,有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我的这个三国的版本不是很好的,是最初的岳麓书社的名著普及本,价格很便宜,一本,字体很小,而他当时才一年级,每天不分时间的捧着看书,不太注意光线,也不太注意姿势,后来,到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眼睛似乎有点问题。
现在,我向孩子们推荐图书的时候,很重要版别问题,为《亲近母语》的字号,我甚至要和出版社翻脸(当然现在的《亲近母语》字体还是不够大,主要是出版社有他们的经济的考虑),实际上有我深深的内心的痛在内的。
书当然要读,但不能让孩子的眼睛受到损伤,这是我们在推广儿童阅读时一定要注意的问题。
从他能自由的阅读开始,我几乎很少,甚至没有读书给他听过,后来随着亲近母语的推广,我的工作越来越忙,我陪着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他的阅读的速度和范围、兴趣越来越扩展,早已经超过了我能准确估计的范围。
但对儿子的阅读的指导也还是存在的。
例如我一直鼓励他买书,在他取得一系列的成绩的时候,总是奖励他一段时间内想得到的书。
后来,为了便于研究,我一下购买了大量的儿童图书,并且一发现好的书,立即买回家,家中的六个书橱早已经装不下,客厅的橱上、桌上到处排着书,各种畅销的童书,例如《哈里·波特》、《魔戒》之类也登堂入室。
现在更有了亲近母语少儿书吧,我做书店老板的快乐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不在于能卖出几本书,而在于凡是自己想要的书都可以堂而皇之的想办法去进,而且可以建设一个没有污染的阅读空间,没有一本盗版书,不是好的版本不得进我们的书吧。
除了让他有书可读,鼓励他读书,我们还经常比着读书。
说实在的,尽管我心很急,愿意吧最多的时间花在阅读作品上,但毕竟杂事缠身,还有毕竟不像孩子读书心无旁鹜,能很快的就进入语言角色,我阅读儿童文学的速度已经赶不上儿子。
他把《哈利·波特》、《魔戒》当圣经,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而我怎么也看不进去,他从架子上一本本的拿下浙江少年儿童的那一套“少年经典文库”(32本,他已读了进20本)读的有滋有味,而我至今才读完其中的六本。
但每当他又拿起一本的时候,我总是说,“不许拿,我正准备读这一本”,而一贯喜欢恶作剧的他就会很开心的很得意的抢着读完,不过这个方法不值得推广,因为容易培养他们的自私。
还有,我们经常讨论具体的作品。
当然有两种情形:
一、他读过而我没读过,或者我读过,他没读过,二、我们都读过。
第一种情形,往往是我们遇到读的很精彩的地方会高兴的告诉对方,儿子喜欢大声的读给我听,我喜换讲故事情节。
第二种情形最好,往往是我们交流感受的好载体,他经常会问的问题是:
你喜欢谁?
你愿意做灰先生的朋友吗?
你怕不怕?
一直想给他做一个统计。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有了多大的阅读量。
一直没有时间,或者说,没有去做,但粗粗的估算了一下,上千万的阅读量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很简单,将他读过的书的字数相加一下就得到了。
几个大部头的就已经很可观了。
阅读给他的影响是很大的,对他的语文水平,口头表达、作文、思维水平、认识能力的帮助也是很明显的。
也许有的家长会担心,他这样的阅读会影响他的其他各课的成绩吗?
没有,到目前为止,他的数学、英语成绩再班级都是比较突出的。
他的兴趣爱好很广泛,尤其是体育,什么球都打,什么体育赛事都关心,说得出我闻所未闻的球星甚至赛车手的名字。
写到这里,似乎有些夸儿的嫌疑,有点小女人味。
袁鸣谦的缺点和他的优点一样明显,自以为是,脾气很大,有些激烈,但我相信这是家庭的氛围、过多的表扬、我对他的纵容,甚至阅读致使他思想能力超越行动能力造成的,希望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磨练和自我反省不断的超越自己,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给朋友们的亲子共读的建议
朋友们听了我以上的回顾和介绍以后,也许会说,袁鸣谦很早就开始阅读了,而我的孩子读书还很少,你说的这些,对我们不太适用,那么我给出一些我的非常具体的建议:
1、相信阅读会给孩子一生的帮助,
文凭不是最重要,学历也只是参考,重要的是,你的孩子是否能面对自己未来许许多多能力的挑战。
一个爱看书的孩子在许多事情的想法上一定比较成熟,一个对阅读有兴趣的人面对自己人生的许多挑战,一定可以过关斩将。
2、给孩子一个可以静静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和足够多的书。
在孩子可以自由阅读的时候,给他一个房间,房间内可以有一些玩具,更重要的要有一个书架、一个书桌,一些可以激发他兴趣的书。
3、和孩子一起共享阅读的好时光。
如果你的孩子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那么能否请你每天关掉一回电时,把你精心挑选的孩子可能会感兴趣的书读给他听。
,哪怕一天15分钟,这个阶段不会很长,也许一个学期,也许三个月,也许一个月,但你会发现,孩子的阅读兴趣会很高的被调动起来,而你一定还有另外的收获,是什么,需要你自己去体会。
4、给他足够的鼓励,并和他谈阅读后的感受。
如果你经常因为他学习有进步、表现好带孩子到肯德基去,那么你可以说,今天我们到书店去,在他阅读的时候,给我尽可能多的鼓励,如果可能,和他谈谈你和他共读一本书以后的感受。
方法有很多,信念只有一条: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
愿意和朋友们共同探索。
作者:
徐冬梅
图为:
论坛嘉宾徐冬梅老师 徐冬梅:
首届中华亲子阅读论坛主讲嘉宾之一,全国“十五”规划课题——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和实验主持人,亲近母语创始人。
策划并主编了《亲近母语》自读课本。
曾在《人民教育》、《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小学语文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多篇。
被《中国教育报》评选为200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亲近母语课题组创办的“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和“书香中国”年度童书排行榜评选活动、亲近母语全国小学生读写大赛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和儿子一起读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