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7337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题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试题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试题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试题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试题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试题质量检测.docx

《语文试题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题质量检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试题质量检测.docx

语文试题质量检测

 

 

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193)黄冈市高三年级3月份质量检测

湖北省黄冈市2011年高三年级3月份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针灸 内疚 纠正 咎由自取

B.聆听 凌空 棱角 高屋建瓴

C.觊觎 诌谀 逾期 矢志不渝

D.浸渍 陷阱 劲敌 噤若寒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妨碍/防御   九州/洲际   貌台神离/和盘托出

B.纯粹/碎石   粗犷/旷达   百尺杆头/揭竿而起

C.苍海/伦俗   揖拿/编辑   谈笑风生/歌舞升平

D.贸然/冒失   提拨/拨冗   青山绿水/山清水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发展向前的步伐____不能罔顾系统稳定问题或不理市场是否准备就绪,但若是过分        ,亦可能会错失重要的战略良机,        在今天这个竞争已然白热化、业内发展        的环境下。

A.固然      保险       何况       日新月异

B.固然      保守       特别       日新月异

C.虽然      保险       特别       与开俱进

D.虽然      保守       何况       与日俱进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说到底,不管是北京或是其他地方,做好“治堵”工作还在于能否完善市政规划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B.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有不少大学生加入了“蚁族”大军。

“蚁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就包括大学生们不愿从事辛苦工作等自身原因造成的。

C.由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向好,一定程度的通胀有利于企业的扩张。

不少企业家已经筹划在适度通胀的环境下加速扩张,顺势把一部分成本压力转移给下游企业。

D.所滑“皮革奶”,是利用已经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动物毛发水解为皮革水解蛋白后,混入到牛奶中,以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虽然每年过年给亲戚的小孩发压岁钱都要花去上千元,但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因为“给出去的是压岁钱,留下的是成年人的责任。

B.刚刚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如何突破中等收人瓶颈,破解环境发展难题,走向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下一个十年所有中国企业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C.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公正既体现为一种价值理念,也体现为一种制度安排;既可视为一种原则和标准,也可视为一种状态和结果。

D.中国政府网17日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这份文件明确指出:

“对新农台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不堪一击的新奥尔良

如果你想了解飓风“卡特里娜”如何彻底地惩罚了墨西哥湾,坐直升机或“空军一号”在其上空飞行都不行。

你不可能看清实际情况,除非你上升到450英里以上,那里一群地球观察卫星正在将它们的照相机对准墨西哥湾,并将它们发现的情况反馈回来。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始对飓风袭击后发回的第一批照片进行研究.他们对所见的景象感到震惊。

整座整座的岛屿荡然无存,海岸湿地支离破碎.不堪一击而决口的大堤周圆到处都是一片片黑色的水块。

当然,新奥尔良过去也经常或多或少地被水淹。

它地处一个平均低于海平面9英尺的凹地,庞恪特雷恩湖在北,密西西比河在南,墨西哥湾正对其门户。

在最好的情况下,要使这样一个地方不进水都是令城市规划者极其难办的事,但新奥尔良的情况从来就不理想:

该市是建在世界上一个最容易发生飓风的地区的中央。

圣路易斯大学的科学家蒂莫西·库斯基说:

“从自然的角度来看新奥尔良希望成为一个湖。

”很明显,该城市已经如愿以偿。

这就必然引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新奥尔良是如此危险的地方.那么我们在那里到底干了什么?

浸水的土壤,不断受到侵蚀的海岸线,说来就来的风暴.所有这一切使整个地区本来就岌岌可危,即便没有人类的干预。

我们在那里的开发程度越高,情况就越精,我们蚕食了为大地补充淤泥的自然的河道和湿地,开采了支撑看地表的石油和其他地下资源。

现在,专家警告说,由于温室气体使全球温度上升,我们正在制造更多的破坏性更大的飓风,它们只消一击就能毁灭一个城市。

墨西哥湾地区的城市一直是潜在的危险地区,但它们同时也是金矿——不冻的天然良港,这种极好的地理位置使它们能稳获往来于一条世界最重要的水路——密西西比河——的船只带来的收益。

此外还有大量海湾地区的产品,其中包括占全美近30%的石油,20%的天然气,还有全美第三大渔场。

因此,很明显——正如许多人已指出的那样,即使新奥尔良彻底被毁,我们也必须在它的基础上重建。

飓风的运动需要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旋风,它要在温暖的海水与它上空较冷的气流之间旋转。

除此而外,飓风似乎对气候的变化更敏感,因为温暖的海水是驱动风暴的燃料。

墨西哥湾具备了所有这些因素,所以它的城镇就经常遭到飓风袭击。

地质条件则使情况变得更糟。

墨西哥湾的土地又软又湿,大部分由河流和周期性洪水的淤泥长期沉积而成,大水退去,淤泥仍在,而且越积越重,最终在其自身的重量下逐渐下沉。

防止陆地完全下沉的唯一逢径是让土壤在每一次洪水后补充淤泥。

但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结果恰恰相反,我们将新奥尔良围起来,让密西西比河改道,使它在这个城市外面流淌,实际阻断了淤泥的补充。

除了听任不能得到补充的海岸湿地继续下沉之外.这种做法最终将会把仍然存在的湿地统统消灭,海水越浸越深,导致有助水土保持的植被灭绝。

隔绝了自然的洪水,也造成丁墨西哥湾沿岸保护海岸的岛屿下沉。

墨西哥湾繁忙的石油、天然气工业也扮演了负面角色。

一项研究发现.墨西哥湾湿地消失得最多的时期也正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最盛的时期。

休斯敦的下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

当新奥尔良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它的当务之急就是修复大堤。

与修复人工屏障同等重要的是归还自然的屏障——在城市周围消失的起保护作用的湿地。

6.以下对“即使新奥尔良彻底被毁,我们也必须在它的基础上重建”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奥尔良渔业资源丰富,拥有全美国第三大渔场。

B.新奥尔良有占整个美国近30%的石油与20%的天然气。

C.新奥尔良有天然良港,能稳定地获得由密西西比河运输带来的收益。

D.新奥尔良地底下埋藏有丰富的金矿。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乘坐直升机或“空军一号”上升到450英里以上,就能够清楚地了解飓风“卡特里娜”对墨西哥湾的惩罚。

B.防止墨西哥湾的陆地完全下沉的最主要途径是让土壤在每一次洪水爆发后补充淤泥。

C.休斯敦的下沉完全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开采。

D.将新臭尔良围起来,让密西西比河改道的做法最终将把湿地统统消灭.使植被灭绝。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温暖的海水既使地处墨西哥湾地区的新奥尔良拥有不冻的天然良港,也让该地区成为最容易发生飓风的地区。

B.密西西比河的洪水越来越多,洪水的冲刷导致墨西哥湾沿岸的岛屿下沉,失去了对海岸的保护作用。

C.如果新奥尔良的防洪堤足够坚固,如果不让密西西比河改道,那么这次“卡特里娜”飓风将不可能对新奥尔良造成灾难。

D.新奥尔良的土地都由河流和周期性洪水的淤泥长期沉积而成,淤泥在自身的重量下逐渐下沉,这是它平均低于海平面9英尺的原因。

9.新奥尔良不堪一击的原因有哪些?

请概括其要点。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登西台恸哭记

(宋)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套①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

明年,别公漳水湄。

后明年,套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令其诗再在,可孝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

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

又后三年,过姑苏。

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

望夫兰之台而始哭套焉。

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

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

午,雨未止,买舟江涘。

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

毁垣枯甓,如入墟墓。

还,与舟人治祭具。

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

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

其始至也,侍先君焉。

今余且老。

江山人物,眷焉若失。

复东望,泣拜不已。

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

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

“魂朝往兮何极?

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

”歌阙,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

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舟中。

舟人始惊余哭.云:

“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

”遂移舟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

薄暮,雪作风凛,下可留,登岸宿乙宰。

夜复赋诗怀古。

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

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

余曰:

“呜呼!

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

若神之助,固不可知。

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矣!

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②,如《秦楚之际》。

令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

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

先君讳某字某。

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注】①唐宰相鲁公:

明谓唐颜真卿,实指文天祥。

②《季汉月表》:

一个朝代的末尾称“季”,“季汉”实指“季宋”,表明宋亡。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      适:

恰好

B.还,与舟人治祭具            治:

置办

C.既济,疑有神阴相            相:

帮助

D.再拜跪伏,祝毕              祝:

祝福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对文天样怀念和敬仰的一组是

①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②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

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

④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

⑤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

⑥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声泪交并的泣血之作,作者以登高哭祭的形式,字字呜咽地表达了对民族英雄文天祥殉难的悲恸之情。

行文风格堪称沉郁顿挫,一字三叹,痛泪激溅满纸,读来令人悚然动容。

B.在写西台恸哭的祭礼程序中,作者宕开一笔写道“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随后又回到现实,发出了“江山人物,眷焉若失”的感慨,这种历史的回味加重了作者的失落与沉郁。

C.这是古往今来哭人之作中的一篇奇文,它哭英烈而不直书英烈的姓名,全文重点叙述英烈的业绩,将全部的笔墨倾洒在生者对英烈亡灵的哭祭上。

D.本文在悼念文天祥时,表现得隐晦曲折。

奠者为谁,并不明示,而是托言唐宰相鲁公,通篇以无特指的“公”指代,同登西台者为谁,仅以“甲乙丙”称代。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余且老。

江山人物,眷焉若失。

(3分)

(2)遂移舟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3分)

(3)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矣!

(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晚望

周 昂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

[注释]周昂(?

-1211),字德卿,河北西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二十四岁擢第中进士,任南和主簿,迁良乡令,入拜监察御史。

因诗坐谤讪罪,谪贬东海十余年。

(1)诗的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分)

(2)诗的三、四句“诗人意”是指什么?

为什么说“无人解”而只有“云边鸦”却能解?

(4分)

15.填空(6分)

(1)《致大海》表达了对大海一样的自由精神的热烈追求。

其作者       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诗人,

(2)徐志摩是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再别康桥》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3)中国古典诗文中有不少关于声音的句子。

有时气势宏大,如“    ,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官赋》)还有“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时借无声表达有声无法表达的情感,如“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还有“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黄 昏

季羡林

①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

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

我要问:

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

②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

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

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

他们知道:

夜来了。

他们渴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

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

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倘若有人问:

你看到黄昏了没有?

黄昏真美啊,他们却茫然了。

③他们怎能不茫然呢?

当他们再从崖里探出头来寻找黄昏的时候,黄昏早随了白茫茫的烟的消失,树梢上金色的消失,鸦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

只剩下朦胧的夜。

这黄昏,像一个春夜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

④黄昏走了。

走到哪里去了呢?

──不,我先问:

黄昏从哪里来的呢?

这我说不清。

又有谁说得清呢?

我不能够抓住一把黄昏,问它到底。

从东方么?

东方是太阳出的地方。

从西方么?

西方不正亮着红霞么?

从南方么?

南方只充满了光和热,看来只有说从北方来的最适宜了。

倘若我们想了开去,想到北方的极端,是北冰洋,我们可以在想象里描画出:

白茫茫的天地,白茫茫的雪原,和白茫茫的冰山。

再往北,在白茫茫的天边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胧的一片灰白。

朦胧灰白的黄昏不正应当从这里蜕化出来么?

⑤然而,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

漫过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层阴影;漫过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阴郁的黑暗,漫过了小溪,把深灰色的暮色溶入淙的水声里,水面在阒静里透着微明;漫过了山顶,留给它们星的光和月的光;漫过了小村,留下了苍茫的暮烟……给每个墙角扯下了一片,给每个蜘蛛网网住了一把。

以后,又漫过了寂寞的沙漠,来到我们的国土里。

我能想象:

倘若我迎着黄昏站在沙漠里,我一定能看着黄昏从辽远的天边上跑了来,像─像什么呢?

是不是应当像一阵灰蒙的白雾?

或者像一片扩散的云影?

跑了来,仍然只是留下一片阴影,又跑了去,来到我们的国土里,随了弥漫在远处的白茫茫的烟,随了树梢上的淡淡的金黄色,也随了暮鸦背上的日色,轻轻地落在人们的心头,又被人们关在门外了。

⑥但是,在门外,它却不管人们关心不关心,寂寞地,冷落地,替他们安排好了一个幻变的又充满了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朦胧微明,正像反射在镜子里的影子,它给一切东西涂上银灰的梦的色彩。

牛乳色的空气仿佛真牛乳似的凝结起来。

但似乎又在软软地粘粘地浓浓地流动里。

它带来了阒静,你听:

—切静静的,像下着大雪的中夜。

但是死寂么?

却并不,再比现在沉默一点,也会变成坟墓般地死寂。

仿佛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幽美的轻适的阒静软软地粘粘地浓浓地压在人们的心头。

灰的天空象—张薄幕;树木,房屋,烟纹,云缕,都像一张张的剪影,静静地贴在这幕上。

这里,那里,点缀着晚霞的紫曛和小星的冷光。

黄昏真像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童话;像一片月明楼上传来的悠扬的笛声,一声缭绕在长空里亮唳的鹤鸣;像陈了几十年的绍酒;像一切美到说不出来的东西。

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之不足,只能赞叹。

——然而却终于给人们关在门外了。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生命中黄昏很多,但真正愿意停留欣赏的人不多.真正觉得黄昏美的人也不多。

B.作者从文学的角度提出黄昏从哪里来的问题,又从地理的角度作了科学的回答。

C.文章反问、设问的修辞使用频繁,句式灵活;比喻的手法使用居多,语言生动充满诗意。

D.作者告戒人们:

黄昏很美,应该驻足停留,多欣赏一下美丽的黄昏。

17.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划线句于的内容及表达效果。

(5分)

18.第⑥段划线句子主要从两个角度写黄昏,是哪两个角度?

分别写出了黄昏的什么特点。

(4分)

19.文中反复提到“黄昏给人们关在门外了”,这样说有何用意?

请结合十人经历,简要谈谈你对“黄昏”的感悟。

(6分)

六、(12分)

20.请根据柳永的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一个场景。

要求:

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60字。

(4分)

21.观察下面的图表,请就10年来中日两国GDP发展的走势,从比较的角度,写两条结论性的语句。

(4分)

22.我国春节有贴对联的习俗,无论是百姓人家,还是机关单位,大门上贴副对联,显得喜气而年味十足。

春联内容大多以送旧迎新为主,今年春节前夕,有一从事教育行业的单位,决定拟写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要求:

语言连贯得体,用语风格相近。

(4分)

上联:

瑞虎滥彩教坛风生水起多壮丽

下联: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一只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采,在房间里一圈一圈地飞舞,显然,它迷路了,无法飞出房子,原因是它总在房闻顶部空间寻找出路,总不往低处飞一一那低一点的位置就有敞开着的窗户。

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离窗户至多两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飞低一点!

最终,这只不肯低飞一点的蝴蝶耗尽了气力,落在桌子上气息奄奄……

常有人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甚至看不到一丝光亮,这是不是有些像这只蝴蝶呢?

请准确理解以上材料,根据你的理解,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黄冈市2011年3月份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A项读音依次为jiǔ,jiù,jiū,jiù;B项依次为líng,líng,léng,líng;C项读音都为yú;D项依次为jìn,jǐng,jìng,jìn)

2.A(B百尺竿头,C沧海、缉拿,D提拔)

3.B(“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意更肯定;“步伐”与“保守”搭配恰当;今天的“竞争”环境不宜说“与时俱进”。

4.C(A.两面对一面,去掉“在于”后的“能否”;B.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D.成分残缺,在最后加上“而生产出来的乳制品”。

5.A(A项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外。

二、(12分,每小题3分)

三、(9分,每小题3分)

10.D(“祝”是“祭祀祝祷”的意思。

11.B(①是文天祥的行为;④是对严子陵的怀念和景仰;⑥撰《季汉月表》示宋亡,表现的是作者强烈的民族立场,绝不向元屈服。

12.C(全文以情为线索,没有明确叙写英烈的业绩。

四、(24分)

13.⑴如今我也将要老了。

面对山河大地,风云人物,依恋不舍,如有所失。

(3分,“且”“眷”各1分,大意正确1分。

⑵于是就摇船到河中心,设酒举杯相劝(举起酒杯互相劝饮),各自作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3分,“中流”“相属”各1分,大意正确1分。

⑶但这次聚游确实是件壮举,我们仅能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实在是很可悲的。

(4分,“兹”“良伟”“诚”各1分,大意正确1分。

14.

(1)诗的一、二句写了轻烟淡抹的树林,河水初退的沙滩,碧绿苍翠的山峦,夕阳斜照的小屋(2分);组成了一幅沉寂、冷清的夕照图(2分)。

(2)联系诗人的平生际遇,“诗人意”是指诗人遭贬谪的孤寂情怀和远离家乡的惆怅(2分)。

这种情怀“无人解”而只有“云边鸦”却能解,这看似无理,实则高妙。

把不便明言的情感通过非理性、非逻辑的表达方式含蓄地传达出来了,同时更衬托出无人解“诗人意”的惆怅与无奈(2分)。

15.

(1)普希金 

(2)新月(3)雷霆乍惊  栗深林兮惊层巅  别有幽愁暗恨生  竟无语凝噎(每空1分,错、漏、多一字,均不给分)

五、(18分)

16.B(黄昏本无所谓从哪里来,作者的追问与回答,不是科学的回答,只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想象。

17.这段话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黄昏短暂易逝,来去无踪,朦胧美丽的特点(2分),传递出了作者对黄昏独到的感受,以引发人们对黄昏的关注,表达形象、生动、准确、凝练(2分)。

18.①从视觉的光线色彩角度,写出了黄昏如梦似幻,朦胧微明的特点(2分)。

②从听觉的声音的角度,写出了黄昏有一种幽美的轻适的阒静(2分)。

19.黄昏短暂易逝,而其降临的时刻,光线渐趋暗淡,人们多已归家,在家中准备着夜晚的生活,无暇欣赏美丽的黄昏,这仿佛是黄昏孤独的宿命(1分)。

文中反复提到这句话,是为了强调黄昏虽美,却被人遗漏,孤独成为黄昏的重要特点之一。

表达人们错过黄昏这一人间胜景的遗憾(2分)。

感悟3分,略。

(大意对即可,谈感悟,能自圆说即可。

六、(12分)

20.参考示例:

一叶扁舟中,酒醒之后,词人神情落魄。

习习晨风寒意逼人,岸边杨柳低垂,天边斜挂着一钩残月。

此情此景,让人更觉凄凉孤独。

21.①近10年中国GDP持续快速增长,日本GDP在起伏中缓慢增长。

(2分)

②中国GDP总量至2010年首次超过日本。

(2分)

22.参考示例:

玉兔生辉学苑枝繁叶茂更妖娆【上联是送旧,下联应该为“迎新”(1分);连贯而得体,大气而有文采(1分);符合对联要求(2分)】

七、(60分)

23.评分依据《2010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作文评分标准》:

①基础等级评分(50分,其中内容25分,表达25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10分),依据“①深刻透彻,②生动形象,③有文采,④有创新”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依文论文,沿坡溯源,顺着学生的思路找分。

若是诗歌文体,按等级标准评分,主要看立意、看内容、看情感,不看字数。

④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⑤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最多扣5分。

⑥切入分为43分。

注意:

审题上要抓住放低姿态,如果仅是有关“逆境”方面的泛泛之谈,最高不超过45分。

附1 [文言文参考译文]

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军在他麾下。

第二年,在漳江边上与他分手。

又过了一年,鲁郡公因事路过张睢阳的祠庙和颜杲卿在常山一带驻军停留过的地方,慷慨悲歌,后来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追随诸先烈游于黄泉。

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以为证。

我自恨自己死后只能空着两手与鲁郡公相见于地下,幸而记得与他分别时的言语,每当想到这些情景时,就会在梦中重温一遍。

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霞草木,与我们分手时的地方以及节令恰巧相像时,就常常让我徘徊留连仔细察看,悲痛异常而不敢哭泣。

又过了三年,我经过吴县——吴县是鲁郡公早年办公的府治所在地,对着姑苏台第一次为鲁郡公痛哭。

又四年之后,我再次在越王台哭他。

又五年之后即今天,我在严子陵钓台又设祭大哭。

昨天,我与友人甲、乙及丙相约,第二天聚会。

中午,雨还没停,我们在江边雇了条船。

然后上岸,瞻仰严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边僧房内休息。

但见坏墙枯井,好像进入坟墓当中。

回到船中,与船夫一道置办了祭祀用具。

过了一会,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