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国家商务部王超副部长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7119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国家商务部王超副部长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冶金行业国家商务部王超副部长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冶金行业国家商务部王超副部长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冶金行业国家商务部王超副部长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冶金行业国家商务部王超副部长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国家商务部王超副部长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docx

《冶金行业国家商务部王超副部长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国家商务部王超副部长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冶金行业国家商务部王超副部长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docx

冶金行业国家商务部王超副部长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

(冶金行业)国家商务部王超副部长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国家商务部副部长王超

(2011年11月9日)

同志们,朋友们:

刚才,高虎城同志代表商务部党组做了重要讲话。

我们又听取了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边境合作区)代表发言。

高部长的讲话高瞻远瞩,深刻分析了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如何实现“十二五”期间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要求,为下壹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各位代表的发言也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推进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很好的想法和意见,我相信,大家听了壹定深受启发。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壹、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从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重要决策,且批准设立第壹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国家级开发区走过了27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这个历程能够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壹)1984~1991年是创建和探索期。

在总结改革开放建设经济特区经验基础上,国务院首先在沿海12个开放城市批准设立了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在壹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克服了发展基础薄弱、建设资金短缺的困难,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逐步建立且完善了管理机制和法规体系,培养了壹批从事开发区管理和招商引资的人才,确立了“三为主,壹致力”的发展方针,即“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991年,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146亿元,税收8亿元,出口11亿美元。

截至1991年底,累计吸收外资14亿美元。

邓小平同志1986年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题写了“开发区大有希望”,是对这壹阶段国家级开发区工作的充分肯定,更表达了对国家级开发区未来发展的殷切希望。

(二)1992~1999年是拓展成长期。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提出加大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加速推进的时期。

对外开放由沿海向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发展,国务院先后批准2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同类园区,且在14个沿边开放城市设立14个边境合作区,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这壹时期,国家级开发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吸引外资从1991年的3.61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99年的42.6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近40%。

出口从1991年的11.4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125.2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4.9%。

国家级开发区不仅引进外资数量大幅增加,项目档次也明显提升,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和所在城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江泽民同志在国家级开发区成立十周年时题写“努力把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得更好”,对国家级开发区寄予厚望。

(三)2000~2007年是调整发展期。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包括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在内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在总结沿海地区开发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批准在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设立了19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同类园区,使国家级开发区增加到54个。

2007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96亿元,增幅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实际吸收外资173亿美元,增幅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

在国家级开发区成立20周年之际,温家宝总理作出批示,希望开发区“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更加注重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更加注重开发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也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防止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

2004年底国务院批准召开了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作会议,制订了“三为主、二致力、壹促进”新的发展方针,即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

同时,仍部署了实现“四个转变”的任务,即实现从单纯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向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且举的转变,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从偏重引进向注重消化吸收创新的转变,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体制优势和综合投资环境优势的转变。

(四)2008年至今是快速发展期。

为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实现科学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自2009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77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设立吉木乃边境合作区。

截至目前,国家级开发区数量达到131个,其中东部沿海地区66个,中部地区38个,西部地区27个,边境合作区15个。

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进壹步优化。

2011年1~9月,已纳入统计的90个国家级开发区(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97亿元,工业总产值67960亿元,财政收入5015亿元,税收收入4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6%、30%、25.4%和27.3%,分别占全国的7.4%、11%、6.1%和5.5%;实现出口总额1989亿美元,进口总额2009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2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15.8%和24.8%,分别占全国的15.5%、14.4%和28.2%。

边境合作区通过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俩个市场、俩种资源,带动了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了我和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交流,在实施“兴边、富民、安邦、睦邻”战略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二、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建设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0多年来,特别是“十壹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坚持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发展方针,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吸引外资最多、投资环境最优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有效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成功开拓出壹条中国特色的以园区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道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壹)经济增长极作用明显。

“十壹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超过13%。

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出口总额和税收收入分别占全国的7%、12%、16%和6%。

2010年,国家级开发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7%,占全国的比重为6.7%。

税收4650亿元,同比增长29.4%,占全国的比重为6%,分别高于全国同期增幅15.4和6.8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77542亿元,同比增长25.8%,占全国的比重为11%。

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成为当地经济最主要的增长点。

(二)引进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

“十壹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利用外资质量显著提升,成为外资企业聚集程度最高的区域,国际合作不断呈现新亮点,大型、高端投资项目纷纷落户。

2010年,国家级开发区引进外商投资总额达到306亿美元,同比增长19.6%;截至2010年末,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000多家,历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2372亿美元。

世界500强X公司在开发区共投资了1700多个项目。

(三)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国家级开发区充分利用国内外俩个市场、俩种资源,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形成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外贸核心竞争力。

“十壹五”期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保持20%之上增长。

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644亿美元,同比增长21.2%,占开发区出口总额的64.8%,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33.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1272亿美元,同比增长42.9%,占开发区进口总额的52.3%,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的30.8%。

(四)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显著。

国家级开发区以现代制造业为依托,不断集聚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光机电壹体化、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汽车、环保等主导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和研发基地,创新成果开始大量涌现,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十壹五”期末,国家级开发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倍;2010年,高新技术产值33922亿元,同比增长8.5%,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43.7%。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国家级开发区主动承接全球新壹轮产业调整中高附加值服务业的转移,提升传统服务业,拓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形成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

开发区内金融、物流、研发、设计、信息、培训、广告、法律等服务行业初步形成规模。

开发区成为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支撑平台。

2010年,国家级开发区共有服务外包企业1318家,占全国总数的10.4%,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为32.6亿美元,占全国总数22.6%。

(六)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建设成效明显。

国家级开发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项目,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运用清洁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生态化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水平,发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产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2010年,国家级开发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约为0.48吨标煤/万元,仅为中国平均水平的壹半左右,单位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及单位产值化学需氧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0个国家级开发区获批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中,10个园区创建工作已通过验收。

国家级开发区和德国、丹麦、英国、瑞典、加拿大、芬兰等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也不断推进。

(七)边境合作区成为兴边富民的重要支撑点。

边境合作区利用周边国家市场和资源,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的边贸发展,成为沿边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十壹五”期末,边境合作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00亿元,工业总产值410亿元,工业增加值140亿元,税收50亿元,不仅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加快了边境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也增进了和周边国家的合作和交流,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的沿边开放水平。

(八)经济社会日臻和谐。

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在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提升城市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被征地农民得到妥善安置,社会保障水平普遍高于所在城市和地区。

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环境和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工会和党的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2010年,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失地农民安置和农民工进城等营造了广阔的空间。

总结20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关键是做到了“七个坚持”:

壹是坚持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发展方针;二是坚持不断探索、和时俱进、大胆创新、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和创业精神;三是坚持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亲商务实的运营机制,发挥窗口示范作用;四是坚持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俩个市场、俩种资源;五是坚持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的和谐发展;六是坚持转变经济体制和发展方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七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不同内陆地区的比较优势,推进当地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见到:

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依然处于成长和转型阶段,产业分工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产业比重偏低,科技创新能力需进壹步加强,发展空间瓶颈越发明显,高端人才的供给压力凸显。

边境合作区仍面临着发展思路不清、开发建设资金不足、功能定位单壹以及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和矛盾在新时期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下有可能进壹步显现,将给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三、“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要顺应新形势,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

今天,高虎城副部长从国内国际俩个方面深刻分析了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十二五”期间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高部长讲话精神,进壹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牢牢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实现”十二五”期间的科学发展。

“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坚持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发展方针的基础上,按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且重,利用境外投资和境内投资且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且重,致力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致力于增强体制机制活力,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以产业为主导的多功能综合性区域转变”的“三且重、二致力、壹促进”的发展要求,推动新时期的科学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排头兵,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示范区,成为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和循环经济的引领者,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基地,成为社会发展日臻和谐、民生保障健全完备的宜居之地,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深化国际经济合作的新亮点。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要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进壹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和港澳台的经贸合作,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壹批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中部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要改善投资环境,加速要素集聚,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充分利用市场和地理比较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打造中部新的开放高地,成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要发挥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进壹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壹批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产业集群,统筹产业承接、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沿边开发开放战略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边疆和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十二五”期间,边境合作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外引内联,深化和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进壹步扩大和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和质量,完善沿边地区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优化整合和提升区域功能,形成沿边地区参和国际竞争的新优势,为实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战略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边境合作区要努力建设成为集边境贸易、加工制造、生产服务、物流采购等功能于壹体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成为吸纳周边国家资源和开发境内资源相结合的经济振兴带支撑点;成为贯彻睦邻友好、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合作典范;成为提升沿边开放水平、促进对外合作交流、推动区域经济壹体化的重要载体平台;成为经济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开放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壹是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多层次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承载能力;二是要着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建设创新型产业园区;三是要着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生态环保建设和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区;四是要着力提升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优化配置要素资源;五是要着力深化体制改革,进壹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坚持精简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六是要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找准功能定位,完善合作机制,促进优势互补,实现联动发展;七是要着力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要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为实现”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总体目标,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壹)在营造投资和发展环境方面,要进壹步树立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统筹意识、法制意识、民生意识和生态意识,把环境建设作为开发区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提升综合发展环境水平。

要坚持科学规划,形成集约健全、宜业宜居园区城市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保障完备、民生和谐的园区社会环境;要坚持依法治区,形成规范有序、平等竞争的园区市场环境;要坚持产城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统筹发展的区域环境;要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激励创新、人才集聚的园区创新环境;要进壹步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规范透明、精简高效的园区行政环境;要坚持绿色发展,形成优美和谐、生态环保的园区自然环境。

(二)在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壹是要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竞争力。

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优先发展产业链中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制造,以及前端的研发、设计、检测等环节。

加强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工艺流程和促进节能减排,加快利用信息化等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增强品牌创建能力和产品定价能力。

推动优化企业间的生产协作和配套,搭建产业集群发展载体,形成若干个国际知名、各具特色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二是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金融商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信用评估等生产性服务业。

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优先承接产品研发、信息服务、金融财务、创意媒体流程整合、云计算等高端服务外包业务,培育壹批取得国际资质、具备较强全球交付能力的全面性服务外包企业。

利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公共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国际认证和保护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建设发展。

三是要壮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

促进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将科研活动、产业化基地和产业集群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重点技术领域的产业集群发展。

积极引导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创办科技型企业。

鼓励跨国X公司设立研发机构,且和区内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四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吸引国家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开发区投资布局。

研究制定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财政、税收、金融、人才、土地等政策向龙头企业倾斜。

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加速器,规划建设壹批产业优势明显、配套完善、龙头企业主导、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

(三)在整合利用要素资源方面,壹是要切实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机结合,提高开发利用强度和投入产出效率,进壹步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要多渠道提高资本集聚能力,吸引境内外投资,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积极走向资本市场,支持利用多层次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支持国有、民营、外商投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为各类产权及资本进入、退出、转让、流动创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是要加快培养各类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培养企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重点引进战略型和创新型领军人才,同时培育大批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

探索建立符合发展需要的薪酬、激励制度和人才培养、交流机制。

(四)在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方面,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俩个市场、俩种资源,积极拓展开放的领域和空间。

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通过利用境外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品牌、管理和营销网络。

有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要积极稳妥“走出去”,利用品牌、体制机制、管理等优势参和境外合作区建设。

充分发挥开发区集聚吸纳、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和所在区域的良性互动,促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推动形成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

积极支持西藏、新疆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集聚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

(五)在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建设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加强入区项目的事前审核。

完善区域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现有污染源的跟踪监控和有效治理。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环境激励和约束机制。

大力支持环保技术和产品的生产、研发和服务,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深入开展节能环保国际合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区。

(六)在社会管理和建设和谐开发区方面,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切实做好开发建设中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

通过开发建设,加快周边地区城乡壹体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让更多的人共享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成果。

引导和鼓励企业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

全面推进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五、切实加强对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的指导、支持和服务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的主管部门,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发展方针,切实加强对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分类指导、支持和服务,着力加强政策、人才培训、宣传交流、统计和环境评价等平台建设。

壹是搭建政策平台。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发展方针,切实加强对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和指导。

研究进壹步明确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的法律地位。

研究推动国家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政策在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先行先试。

支持和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深入开展节能环保国际合作,我部已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为国家级开发区生态环保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授信额度。

继续扩大对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规模。

鼓励发展水平高、发展质量优、集约效应好、带动作用强的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扩区和调整区位。

积极研究政府、开发区和企业三方联动、市场导向、保障有力的促进机制,引导有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在境外设立经贸合作区,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转移,拓展市场空间。

二是搭建研究培训平台。

总结建设发展的实践经验,积极研究建立国家级开发区科学研究体系,为全国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有力的政策依据。

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和交流机制,加大对国家级开发区特别是新升级国家级开发区及边境合作区的培训力度。

有序推进东、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干部的双向交流、学习和挂职锻炼。

加大对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产业聚集园区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将其纳入国家级开发区的人才培训和有关工作范畴,积极支持其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三是搭建宣传交流平台。

加快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的宣传和推介工作力度,提升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合作区的品牌形象。

鼓励和引导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合作开发建设产业园区。

充分利用产业转移促进中心向中西部地区加快产业转移。

积极做好对西藏、新疆产业聚集园区的对口援助工作。

四是搭建统计和环境评价平台。

进壹步改进和完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审机制,探索建立“有进有出”的国家级开发区动态机制,充分发挥其对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加大对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产业聚集园区的引导和支持工作力度,研究将其纳入国家级开发区的统计和环境评价范围,积极支持其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各级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