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5583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docx

《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docx

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

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9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①“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王阳明语)不论是“心即理”还是“致良知”,从字面上看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可能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也可能表现为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所以,在心学体系里,王阳明对个体的主观意念做了限制,提出了明确的修养功夫论,这里的“知行合一”具有明显的道德内省标准,心有邪念,即是行恶。

此外,“知行合一”作为一种自我要求更是为了避免知而不行,只满足于训诂条理和口舌之争。

“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耳!

”(王阳明语)日本学者冈田武彦认为:

“阳明学是培根之学’,偏重实行和事上磨炼,是其精神要旨所在,知而不行,只是不知。

”企业家立“知行合一”之旨,便意味着严格自我要求的开始。

②“知”有其独特的哲学含义,与“良知”相近,知行合一即表现为我的“良知”须化为真切实在的行为,而我的所作所为又都符合我的“良知”。

这里有着怎样的境界寓意?

知行合一的状态又具体化为“致良知”的过程,“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语)“归于寂”不是客观上的不存在,而是个体主观觉知的灭寂,即主观之间的隔绝,它表明一种我与万物相“绝”的状态,“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王阳明语)王阳明所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也就是个体德性向客观事物的迁移,与之相对,这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通”的状态,良知是个体的内在本质力量,“知行合一”就是把这种内在的本质力量,体现到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自体的中正向客观性的迁移,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性存在。

③在企业经管中,这意味着辩证理性的利他精神,企业有了这种利他精神,就能同时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幸福、企业盈利与顾客满意的目标。

超越“小我”而观“大我”,人的视角和世界观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家收获经济成就的同时,也收获人格成就。

企业家的最高形象如同“企业图腾”般存在,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自我修养达到第二个层次,也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言传身教,从而影响到每一个企业成员,“无为而民自化”。

只有企业家的个人境界与企业的卓越发展同步并行,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同道相益,这样的企业才会长盛不衰、基业长青。

(摘编自《经营与管理》2019年第二期《“阳明心学”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心即理”和“致良知”,是主观的东西,都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和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B.如果把“知行合一”作为自我要求,目的虽然是避免知而不行,但只能满足于训诂条理和口舌之争。

C.我的所作所为都要符合我的“良知”而我的“良知”须化为我的所作所为,这是“致良知”的具体表现。

D.王阳明所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通”的状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知行合一”的自我要求到超越自我的生命境界再到企业的经营境界层层深入论述。

B.文章用冈田武彦的看法来证明企业家践行“知行合一”要严格地从自我要求开始。

C.文章在分析具体概念时用了比较的手法,使概念的界定更加准确,使读者容易理解。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王阳明的不少语录,增强了说服力,使论点更加明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具有明显的道德内省标准,只要心有恶念,就是有恶行。

B.王阳明自己也认为,良知之说来之不易,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实践起来却很困难。

C.“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中的“归于寂”是客观存在,主观的隔绝。

D.只要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一致时,企业就会快速发展,长盛不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材料一: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向中亚、中东和欧洲、东南亚和非洲输出自身的优势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管理模式,最后取得世界市场与国际合作优势,实现全方位的开放。

“一带一路”战略吸引了很多战略伙伴的优势资源,为我国健康可持续化快速发展提供沃土。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沟通更为便捷,合作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会带来更多的商机。

劣势也相当明显,也会带来外来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的冲击,很容易造成本土文化的没落,原有的经济体系也将受到影响。

“一带一路”强调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互相信任,尊重并包容文化差异,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多形式、多渠道谋求交流合作的机会。

“一带一路”涵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助于推动全球化均衡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论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材料二:

“一带一路”建设以其开放、多元、共赢的特质,日渐为世界认同。

12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已经与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朋友圈遍及全球。

中国与巴基斯坦成立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缅甸成立实施“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瑞士政府在外交部设立“一带一路”咨询协调办公室……“一带一路”建设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以及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日本通运等跨国公司,正以不同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合作。

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截至2018年底,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落实率达96.4%.5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万多个就业岗位和20多亿美元税收。

中欧班列开行1.4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巴西美丽山特高压项目等一批惠民工程落地生根;中国港口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航线联系……共建“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让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得到释放,人民生活便利了,工作好找了,笑脸也多了,获得感日益增加。

(摘编自《瞩目共建一带一路盛事》)

材料三: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不少美国战略界人士都担心“一带一路”对美国全球影响力构成“一定威胁”。

他们多认为: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国意欲借此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控制欧亚大陆,并在国际秩序方面“另起炉灶”。

不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美国智库和战略界人士对“一带一路”并非一味反对,而是心态更趋复杂。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克斯等人呼吁,美国不应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需要认真对待这一将深刻影响中国内外政策的重要倡议,应深化对“一带一路”相关进展的分析,寻求更坚实的信息基础和更明智的应对之道。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波森、对外关系委员会东南亚项目主任柯兰奇克称,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但是“让中国失败”并不必然发生,也不必然对美国有利,美中在促进地区发展等方面并非“你输我赢”关系,不妨考虑“让中国成功”。

曾供职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南亚问题专家、进步中心高级研究员维耶拉称,“一带一路”与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有很多共同目标,两者如能实现“串联”,可更好完成相关重大项目。

(摘编自《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美国因素”》)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为了赢得世界市场,扩大与他国间的合作,实现全面开放,实施了“一带一路”战略。

B.在全球化可能冲击本土文化、影响本土原有经济体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强调互相信任和了解,尊重并包容文化差异。

C.美国战略界人士张克斯反对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同时也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

D.“一带一路”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吸引了许多大银行、跨国公司广泛参与,成为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球化”可以加强国家之间联系、沟通、合作,带来商机,也会给本土的文化、原有经济体系带来不利影响。

B.“一带一路”成果丰硕,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彻底解决了沿线国家就业困难问题,为当地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C.开放、多元、共赢的“一带一路”,为中国赢得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朋友圈遍及全球,日渐为世界认同。

D.“让中国失败”和“让中国成功”是美国内部对“一带一路”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体现了美国人对此的矛盾心态。

6、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述各方对“一带一路”的不同看法。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5分)

谁能让我忘记

候德云

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怎么忘得了呢?

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

苦苦地等待,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

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我很焦急。

比焦急更让人闹心的,是无聊。

那可真叫无聊,连小说也读不下去,心里有事嘛。

现在我才知道,无聊,其实是人生的一种病。

那个命根子一样的录取通知终于来了。

我让自己的心情很尽兴地激动了一会儿,才慢慢打开那好金光闪闪的来信。

信上没多少字,很严肃,公事公办的态度。

我把信上的字,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又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

周围没人,陪伴我的,是偶尔的几声鸟叫,几声蝉鸣,还有一株小白酒草,两株苍耳。

当时我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我踏实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我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

我将光芒万丈悬挂在刘家庄的上空了。

我没有急着回家,没有。

我知道,我的父母也都在烟熏火燎地盼着这个好消息。

我的想法是,反正他们已经盼了很久,再多盼一会儿也没关系。

我走到村外,去看望那棵老槐树。

我在老槐树下站了很久,默默地流泪。

看见老槐树,我的泪水就止不住了。

我听见了自己在老槐树下读书的声音,往日的声音。

它们没有走远,它们有着露珠一样的鲜活和清亮。

我不是看望老槐树,我是看望我自己,往日的自己。

好消息传到家里,家里的气氛立刻就变了。

爹放下饭碗,怔怔地看着他的儿子。

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是用目光在拧。

爹的目光把我的脸拧红了。

爹自己的脸也红了,红烧肉一样闪着油光。

他忘记了午睡的习惯,背着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门。

妈也放下了饭碗。

她坐在炕沿上,一会儿撩起衣襟擦擦眼,一会儿又撩起衣襟擦擦眼。

她说:

“我的沙眼病又犯了。

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

爹的得意忘形,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

也不能全怪爹。

刘家庄到地球上定居了上百年,什么时候长出过大学生?

好在,两天以后,爹就清醒过来了。

爹频频地到集市上卖西瓜。

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爱,也很无耻。

那是他儿子的路费、学费和生活费,不好好看看,行么?

我跟着爹,到集市上去卖过一次西瓜。

仅仅一次,我再也不想去了。

那天很热。

我的手指甲都冒汗了。

集市上的人,却很少有来买西瓜的,好像吃了西瓜就会着凉似的。

太可恨了。

我脸上的沮丧像汗水一样欢快地流淌着,爹看见了,他皱了皱眉头,弯下腰,从筐里挑出一只最小的两瓜,一举砸开,递给我。

我说:

“爹,你也吃。

爹说:

“我不吃。

我吃这东西拉肚子。

你吃你吃,叫你吃你就吃哈。

西瓜有点生。

不错,有一段尿臊味。

我吃得很潦草,匆匆忙忙就打发了。

扔掉的瓜皮上带着厚薄不均的一层浅粉色的瓜瓤。

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走过去,将瓜皮一块一块捡起来。

他用手指头弹弹瓜皮上的沙土,又轮流把他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

我的眼圈红了。

那些日子,妈换了一个人似的。

她很少说话。

她喜欢盯着鸡屁股看。

不光看,还经常去抠,抠得一丝不苟。

好像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大学,而是鸡屁股。

爹说:

“别理她,你妈跟鸡屁股有仇。

妈的确跟鸡屁股有仇。

那一天,她又去抠芦花鸡的屁股。

按她的说法,这个挨千刀的货,屁股里夹了一只蛋,两天了,还没生下来。

是锈住了么?

妈很生气。

她把自己的手指头变成了挖掘机,在芦花鸡的屁股上开工了。

她成功地挖出了一泡黄水和几小片鸡蛋皮。

我走出家门的那一天,可怜的芦花鸡死掉了。

公共汽车开出很远了。

我回过头。

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

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谁能让我忘记”是一个问句,既强调了“我”不能忘记,又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我”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一个一个”“又一个一个”算字数,真切地表现了”我”内心当时的激动与兴奋。

C.小说写“我“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不直接回家而走到村外,回忆自己在老槐树下读书的情景,意在表现“我“对过去美好读书生活的留恋与不舍。

D.小说语言幽默诙谐,如“是用目光在拧”中的“拧”,“什么时候长出过大学生”中的“长”,“是锈住了么”中的“锈”等,显示了这一特点。

8、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9、请结合小说内容从三个角度探究本文的主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邰,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

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

邰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

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

县召署幕门侯吏。

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

时夏夕露坐,邰因仰观,问曰:

“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

”二人默然,惊相视曰:

“不闻也。

”问何以知之。

郃指星示云:

“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邰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

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

邰进谏曰: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太守固遣之,邰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

邰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

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

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邰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

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

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

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

及北乡侯病,邰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

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邰涉都侯,辞让不受。

年八十余,卒于家。

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邰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是汉代官职,官属祭酒,主教育。

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B.“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C.“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D.崩,指帝王或王室成员之死。

古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人去世的说法不同,除“崩”以外,还有“卒”“不禄”“薨”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邰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

李邰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

B.李邰审时度势,机智应变。

李邰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后又自请同行送贺礼,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

C.李邰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

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有忠臣的气节,但因受人请托的事被罢免了官职。

D.李邰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

李邰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辞让不受。

13.分别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

(5分)

(2)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14~15题。

昧旦出新亭渚梁·徐勉

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

【注】昧旦:

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

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

术:

道路。

游衍:

恣意游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

B.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

C.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

D.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

15、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

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当下流行歌坛中国风盛极一时,这些歌曲营造特殊的欣赏体验,常常藉由歌词和音乐之间的反差,令歌迷耳目一新。

此外,歌词文本制造大量的词性活用、句式倒装、非常规词语搭配等语法现象,例如《东风破》。

这些语法现象在古今诗词创作中屡见不鲜,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强却并不多见,它们的存在彻底了受众原有的阅读习惯,让人有了新鲜的感觉。

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继周杰伦之后,王力宏、胡彦斌、后弦等一众歌手纷纷,形成了当代流行歌坛一股新的时尚潮流——“中国风”。

歌坛你行我效,大量作品集中涌入市场,一时____________,甚至呈现泛滥之势。

(),而这还仅仅是中国风歌曲中的小部分而已。

作品质量水平____________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写作后劲不足与创新性的缺乏是中国风歌曲面临的最大挑战。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网上出现了一首打油诗《蝶恋花·中国疯》,用短短六十字囊括了十八首中国风歌曲和十四位风格不同的歌手

B.如网上出现了一首打油诗《蝶恋花·中国疯》,十八首中国风歌曲和十四位风格不同的歌手尽收于短短六十字中

C.如网上出现的一首打油诗《蝶恋花·中国疯》,十四位风格不同的歌手的十八首中国风歌曲尽收于短短六十字中

D.如网上出现的一首打油诗《蝶恋花·中国疯》,用短短六十字囊括了十四位风格不同的歌手的十八首中国风歌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颠覆效仿蔚为大观参差不齐

B.颠覆效仿蔚然成风良莠不齐

C.颠倒效尤蔚然成风良莠不齐

D.颠倒效尤蔚为大观参差不齐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歌曲常常营造特殊的欣赏体验,藉由歌词和音乐之间的反差,令歌迷耳目一新。

B.这些歌曲常常藉由歌词和音乐之间的反差,营造特殊的欣赏体验,令歌迷耳目一新。

C.这些歌曲常常令歌迷耳目一新,藉由歌词和音乐之间的反差,营造特殊的欣赏体验。

D.这些歌曲常常令歌迷耳目一新,营造特殊的欣赏体验,藉由歌词和音乐之间的反差。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        。

因为孟子说过:

“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

苏轼偏不在乎,②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         。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21.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5分)

  包浆是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

包浆的形成,多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或土埋水浸,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在文物表面渐渐形成的皮壳。

也有由文物把玩者经久摩挲盘玩的手泽造成的,比如把玩的核桃、手串。

  人有包浆吗?

有的。

皱纹是人的包浆,白发是人的包浆,包浆是如影随形的沧桑感。

当然,包浆更多体现在人的气质。

如智者的灵气、勇者的硬气、隐者的仙气以及读书人的书卷气……随着生活历练的增多,一个人做事做人的底气和才气不断增长——或做事驾轻就熟,事半功倍;或遇事沉稳练达,安之若素;或看破人情世故,宠辱不惊。

凸显的生命包浆之色泽,可谓幽光沉静,温存内敛。

  

(1)概括文物包浆形成的两大原因。

(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

  

(2)人的包浆是指什么?

(10个字以内,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

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

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下面的人生提示。

甲:

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

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

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

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9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说明:

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40分以下给分;不到850字,45分以下给分;48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900字。

 

参考答案

1.D(A项“都表现为”绝对化,原文是“可能表现”。

B项理解错误:

目的是为了避免知而不行,避免只满足于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