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40731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docx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docx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

HENsystemofficeroom【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

新建铁路

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省界至咸阳西段初步设计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DK341+304~DK345+120)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2005年1月西安

新建铁路

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省界至咸阳西段初步设计

潼洛川隧道路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DK341+~DK345+)

文 件 编 制:

文 件 复 核:

室主管或专册: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西安分院

  2005年1月西安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三、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四、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二)地形地貌

(三)气象特征

(四)地震动参数

五、工程地质特征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水文地质特征

六、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一)不良地质

(二)特殊岩土

七、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

(一)水文地质特征

(二)隧道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八、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建议工程措施

(一)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力学参数建议值

(二)隧道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三)隧道进出口工程地质条件

(四)隧道施工预测预报内容及范围

九、隧道辅助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及建议工程措施

十、设计及施工中注意事项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DK341+~DK345+)

一、工程概况

潼洛川隧道位于潼关黄土台塬区前缘,隧道进口(DK341+304.0m)位于潼沟河左岸,岸坡地形较陡,出口端(DK345+120.0m)位于黄土塬边,全长3816m,最大埋深120m,相对高差90~130m。

该隧道设有斜井,斜井位于港口镇,和线路交于DK343+100m处,斜井长294m。

工点北临西潼高速,并有便道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勘察工作主要分为初测(2003年11月~2004年2月)、定测(2004年5月~9月)、补充定测(2004年12月~2005年1月)三大阶段进行。

初测阶段线路方案走行于潼沟河下游苏家村附近,以隧道形式通过,主要以收集区域资料和地面调查为主;定测阶段线路方案与初测阶段方案相同,收集了区域地质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详细的沿线地质调查,随后,根据工程设置及定测阶段技术要求,布置了深孔1孔,计145.0m,一般工程孔钻探241.70m/4孔,试坑30m/2坑,并取样化验,完成了本阶段工作;补充定测阶段线路方案没有调整,在充分利用定测阶段资料的基础上,沿线作了补充地质调查,完成本阶段任务。

三、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主要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工作

阶段

工作

日期

卫星影像及航片解译

1:

1万图幅地质测绘

1:

2000图幅地质测绘

物探工作

钻探

长期水文地质观测点

备注

震法

电法

大地音频电磁法

浅孔

钻探

深孔

钻探

综合测井

km2

km2

km

处-km

处-km

km

孔-m

孔-m

孔-m

初测

定测

遥感卫星图像解释80km2;航空像片判释18像对

15

试坑30.0m/2坑

补充定测

四、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工点位于潼关县潼沟河下游苏家村附近。

工点北临西潼高速,并有便道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二)地形地貌

潼洛川隧道位于潼关I级黄土台塬区,塬面地形平坦,高程545~555m;进口位于潼沟河左岸,岸坡地形较陡,相对高差20~70m,冲沟发育;出口端位于黄土塬边,地形起伏,冲沟发育,相对高差15~50m;斜井洞口位于一黄土冲沟,地形起伏,地面高程420m。

塬顶为农田,多有村庄、道路分布。

(三)气象特征

据潼关县气象站气象资料显示:

该工点区属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压;年平均气温13.2℃,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18.2℃;年平均绝对湿度hpa,日最大绝对湿度hpa,日最小绝对湿度hpa;年平均降水量608.9mm,年最大降水量1000.4mm,年最小降水量319.7mm;年平均蒸发量1872.6mm,年最大蒸发量2264.2mm;平均风速3.0m/s(主导风向ESE),最大定时风速22.0m/s(主导风向ENE);年最大积雪深度18cm;最大冻结深度44cm。

(四)地震动参数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划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的有关规定,结合陕西大地地震工程勘察中心完成的《郑西客运专线陕西段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和本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本工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采用0.23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八度。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采用。

五、工程地质特征

(一)地层岩性

隧道、斜井区范围内地层岩性相对简单,黄土台塬区表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中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下部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黏质黄土,底部为第四系下更新统冰湖积粉土、卵石土和砾砂等。

潼沟河一级阶地主要为冲积砂质黄土。

1-1、砂质黄土(Q4al3):

分布于潼沟河一级阶地,厚3~5m,含大量的蜗牛壳,浅黄色、淡黄色,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具孔隙,坚硬,

级普通土,σ0=140kPa。

具I级非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5m。

1-1-1、细砂(Q4al4):

黄褐色,主要分布于潼沟河一级阶地下部,厚约1~2m。

成分以石英、长石等为主,砂质较纯净,偶夹砾石,稍密,饱和,

级松土,σ0=190kPa。

经地震液化判定为不液化砂层。

1-2、卵石土(Q4al7):

呈层状分布于一级阶地底部及潼沟河河床。

浅灰色等杂色,厚~2.0m,成分以花岗岩等为主,浑圆状,分选性较差,φ粒径组成:

直径φ>100mm的约占20%,φ100~40mm的约占40%,40~20mm的约占15%,余为砂土质充填,稍密,潮湿-饱和,

级硬土,σ0=600kPa。

2-1、砂质黄土(Q3eol3):

广泛分布于黄土台塬上部,厚10~33m,含大量的蜗牛壳,具虫孔。

浅黄色、淡黄色,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具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坚硬,

级普通土,σ0=150kPa。

具Ⅲ级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29.0m。

为Ⅴ(%)级围岩。

3-1、砂质黄土(Q2eol3):

主要分布于黄土塬中部,沿线未见出露。

厚度50~100m,浅棕黄色,坚硬,

级硬土,σ0=220kPa。

古土壤(Q2el1):

厚~6.5m,棕红色古土壤,厚薄不一,呈层状或透镜状分布于砂质黄土中,硬塑,

级硬土,σ0=220kPa。

为Ⅴ(%)级围岩。

4-1、砂质黄土(Q1eol3):

浅黄色,坚硬,厚度10~15m,

级硬土,σ0=280kPa。

4-2、黏质黄土(Q1eol3):

浅黄色,厚度20~35m,坚硬,

级硬土,σ0=280kPa。

古土壤(Q1el1):

厚~6.0m不等,棕红色,厚薄不一,呈层状分布于黏质黄土中,硬塑,

级硬土,σ0=280kPa。

为Ⅳ(%)级围岩。

该层土具弱膨胀性。

4-8、粉质黏土(Q1lgl1):

分布于潼沟河底部,厚0~3m,厚薄不一,呈透镜状、层状分布,硬塑,

级硬土,σ0=300kPa。

4-3、粉土(Q1lgl2):

分布于隧道进口端和隧道基底以下,厚度大于10m,浅黄色,土质均一,密实,潮湿,

级硬土,σ0=300kPa。

4-6、砾砂(Q1lgl5):

成层分布于隧道洞身底部,厚度大于5m,灰黄色,夹有卵石和圆砾,潮湿,密实,

级松土,σ0=400kPa。

4-4、卵石土(Q1lgl7):

成层分布于隧道洞身附近,厚度2~6m,潮湿,密实,

级硬土,σ0=700kPa。

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2-1)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Q3eol3)地层的物理力学特征参数,依据规范进行统计分析,列表如下:

统计项目

试验项目

单位

最大值

max

最小值

min

平均值

fm

标准差

σf

变异

系数δ(%)

样本个数

备注

含水量(w)

(%)

33

密度(ρ)

(g/cm3)

32

干密度(ρd)

(g/cm3)

21

颗粒密度(ρs)

(g/cm3)

孔隙比(e)

32

饱和度(Sr)

(%)

32

孔隙度(n)

(%)

32

比重(Gs)

(g/cm3)

33

液限(wL)

(%)

33

塑限(wP)

(%)

33

塑性指数(Ip)

33

液性指数(IL)

33

压缩系数~

(MPa-1)

31

压缩系数~

(MPa-1)

2

压缩系数~

(MPa-1)

2

压缩模量~

(MPa)

31

压缩模量~

(MPa)

2

压缩模量~

(MPa)

2

湿陷系数(δs)

31

自重湿陷系数(δzs)

31

直剪

试验

内摩擦角(φ)

(°)

2

凝聚力(C)

(kPa)

2

3-1)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加残积砂质黄土(Q2eol3+el3)地层的物理力学特征参数,依据规范进行统计分析,列表如下:

统计项目

试验项目

单位

最大值

max

最小值

min

平均值

fm

标准差

σf

变异

系数δ(%)

样本个数

备注

含水量(w)

(%)

19

密度(ρ)

(g/cm3)

16

干密度(ρd)

(g/cm3)

颗粒密度(ρs)

(g/cm3)

孔隙比(e)

16

饱和度(Sr)

(%)

16

孔隙度(n)

(%)

16

比重(Gs)

(g/cm3)

0

0

19

液限(wL)

(%)

26

19

塑限(wP)

(%)

19

塑性指数(Ip)

19

液性指数(IL)

19

压缩系数~

(MPa-1)

16

压缩系数~

(MPa-1)

6

压缩模量~

(MPa)

16

压缩模量~

(MPa)

6

湿陷系数(δs)

0

16

自重湿陷系数(δzs)

0

16

直剪

试验

内摩擦角(φ)

(°)

2

凝聚力(C)

(kPa)

2

4-1)第四系下更新统风积加残积砂质黄土(Q1eol3+el3)地层的物理力学特征参数,依据规范进行统计分析,列表如下:

统计项目

试验项目

单位

最大值

max

最小值

min

平均值

fm

标准差

σf

变异

系数δ(%)

样本个数

备注

含水量(w)

(%)

17

密度(ρ)

(g/cm3)

17

干密度(ρd)

(g/cm3)

颗粒密度(ρs)

(g/cm3)

孔隙比(e)

17

饱和度(Sr)

(%)

77

17

孔隙度(n)

(%)

17

比重(Gs)

(g/cm3)

0

0

18

液限(wL)

(%)

26

18

塑限(wP)

(%)

17

18

塑性指数(Ip)

18

液性指数(IL)

17

压缩系数~

(MPa-1)

11

压缩系数~

(MPa-1)

2

压缩模量~

(MPa)

7

11

压缩模量~

(MPa)

2

湿陷系数(δs)

7

自重湿陷系数(δzs)

7

直剪

试验

内摩擦角(φ)

(°)

0

0

1

凝聚力(C)

(kPa)

0

0

1

4-2)第四系下更新统风积加残积黏质黄土(Q1eol3+el3)地层的物理力学特征参数,依据规范进行统计分析,列表如下:

统计项目

试验项目

单位

最大值

max

最小值

min

平均值

fm

标准差

σf

变异

系数δ(%)

样本个数

备注

含水量(w)

(%)

24

密度(ρ)

(g/cm3)

24

干密度(ρd)

(g/cm3)

8

颗粒密度(ρs)

(g/cm3)

孔隙比(e)

24

饱和度(Sr)

(%)

24

孔隙度(n)

(%)

24

比重(Gs)

(g/cm3)

24

液限(wL)

(%)

24

塑限(wP)

(%)

24

塑性指数(Ip)

9

24

液性指数(IL)

24

压缩系数~

(MPa-1)

16

压缩系数~

(MPa-1)

9

压缩系数~

(MPa-1)

7

压缩系数~

(MPa-1)

8

压缩系数~

(MPa-1)

8

压缩系数~

(MPa-1)

8

压缩系数~

(MPa-1)

7

压缩系数~

(MPa-1)

7

压缩系数~

(MPa-1)

3

压缩系数~

(MPa-1)

0

0

3

压缩模量~

(MPa)

16

压缩模量~

(MPa)

9

压缩模量~

(MPa)

7

压缩模量~

(MPa)

8

压缩模量~

(MPa)

8

压缩模量~

(MPa)

8

压缩模量~

(MPa)

7

压缩模量~

(MPa)

7

压缩模量~

(MPa)

3

压缩模量~

(MPa)

3

湿陷起始压力(Psh)

(kPa)

湿陷系数(δs)

8

自重湿陷系数(δzs)

8

直剪

试验

内摩擦角(φ)

(°)

21

6

凝聚力(C)

(kPa)

6

4-3)第四系下更新统冰湖积粉土(Q1lgl2)地层的物理力学特征参数,依据规范进行统计分析,列表如下:

统计项目

试验项目

单位

最大值

max

最小值

min

平均值

fm

标准差

σf

变异

系数δ(%)

样本个数

备注

含水量(w)

(%)

6

密度(ρ)

(g/cm3)

6

干密度(ρd)

(g/cm3)

2

颗粒密度(ρs)

(g/cm3)

孔隙比(e)

6

饱和度(Sr)

(%)

6

孔隙度(n)

(%)

6

比重(Gs)

(g/cm3)

0

0

6

液限(wL)

(%)

28

27

6

塑限(wP)

(%)

6

塑性指数(Ip)

6

液性指数(IL)

6

压缩系数~

(MPa-1)

3

压缩系数~

(MPa-1)

0

0

1

压缩系数~

(MPa-1)

0

0

1

压缩系数~

(MPa-1)

2

压缩系数~

(MPa-1)

0

0

1

压缩系数~

(MPa-1)

0

0

1

压缩系数~

(MPa-1)

0

0

1

压缩系数~

(MPa-1)

0

0

1

压缩系数~

(MPa-1)

0

0

1

压缩系数~

(MPa-1)

0

0

1

压缩模量~

(MPa)

3

压缩模量~

(MPa)

0

0

1

压缩模量~

(MPa)

0

0

1

压缩模量~

(MPa)

2

压缩模量~

(MPa)

0

0

1

压缩模量~

(MPa)

0

0

1

压缩模量~

(MPa)

0

0

1

压缩模量~

(MPa)

0

0

压缩模量~

(MPa)

0

0

1

压缩模量~

(MPa)

0

0

1

湿陷起始压力(Psh)

(kPa)

湿陷系数(δs)

自重湿陷系数(δzs)

直剪

试验

内摩擦角(φ)

(°)

凝聚力(C)

(kPa)

(二)地质构造

隧道通过I级黄土台塬区构造上为潼关隆起,为第四系以来活动明显的断隆,隆起西界为观北断层,东界已出区外,南端限于山前大断层,北端已出区外,据有关区域资料分析,该隆起虽与观北断层同时形成,始于中更新世,但当时不太显着,并接受了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直到早更新世晚期才强烈隆起,使该区露出水面,接受以风积砂质黄土为主的堆积。

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隆起上升剧烈,故呈现今日之貌。

隧道通过段主要地层为中、下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夹古土壤。

六、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一)不良地质

1、人为坑洞

隧道进口端分布有五个小窑洞(DK341+294m左侧3个,右侧2个,垂直线路一字排开),规模较小,高~3m,深2~4m,宽2~3m,施工时应先回填夯实。

(二)特殊岩土

1、黄土

黄土台塬表层覆盖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厚10~33m。

在隧道进口D7Z-15钻孔附近可见一黄土陷穴,陷穴口小肚大,陷穴深约3~5m,但塬顶少见。

根据D7Z-15、D7Z-17、D7Z-18,D7S-8-1土工试验资料计算判定,该场地为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为Ⅲ级(严重),湿陷性土层厚度18.0m(参考秦东隧道进出口砂质黄土的化验结果)。

2、膨胀土

依据初测资料及陕西省第二水文地质队N8、N12两个深钻孔资料和定册钻孔资料分析,第四系中、下更新统砂质黄土中夹有灰黄色、棕红色古土壤(粉质黏土),呈层状,厚度~9.3m不等,从岩心外观看具有膨胀岩土的基本特征,风化为尖棱状的小碎块,在隧道洞身有分布,经取样化验,自由膨胀率一般在21%~48%,阳离子交换量CEC(NH4-)[mmol/kg]:

~mmol/kg,蒙脱石含量M:

%~13%,综合判定为弱膨胀土,设计时应考虑其对工程的影响。

七、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

(一)水文地质特征

1、隧道区地下水类型、特性

潼洛川隧道位于潼关塬一级台塬的前缘,秦岭北麓断层带以北到黄河、渭河这一完整水文单元的排泄区。

该水文单元地下水从补给区到排泄区运行途径短,地下水水力坡降大,水平方向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良好。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有黄土层孔隙、裂隙潜水;砂夹砾石层承压水:

黄土孔隙、裂隙潜水:

主要赋存在上、中更新统黄土中,黄土的储水空间包括孔隙、孔洞和裂隙。

黄土在垂直方向上,岩性、水理性及富水性不均一。

自上而下粘粒含量增加,黄土的裂隙性、孔隙度、给水度及岩土的渗透系数减小。

黄土含水层的埋深、厚度及富水性,受区域地质构造、塬面大小和沟谷切割程度条件等的控制。

砂夹砾石层孔隙承压水:

主要由台塬区底部的下更新统冰湖积层中细砂、粗砂夹砾石孔隙水组成,厚度较大。

上部隔水顶板为砂质粘土,泥钙质胶结较好,埋深185~210m。

承压水头一般小于15m,水量丰富。

依据收集二水1982年在潼关塬前部N8号(管南村机井)钻孔深层承压水抽水试验资料,单井涌水量可达362.24m3/d。

2、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

隧址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迳流及灌溉回归水,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与塬面的形状、岩土的性质、孔洞、地表陷穴、漏斗的发育程度关系密切。

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量的多寡、潜水位变化的幅度,与降水量的大小、历时长短关系紧密。

区域资料显示,黄土垂向的渗透系数介于×10-5~×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