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完整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3643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答题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简答题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简答题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简答题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简答题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答题完整版.docx

《简答题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答题完整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答题完整版.docx

简答题完整版

心理征询对象普通应具备特性有哪些?

适当求助者应具备如下几方面条件:

智力正常、人格正常、动机对的、年龄适当、内容适当、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

如何对该求助者个人成长史资料进行整顿?

提示:

按发展心理学分期,给出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生活状况,婚恋史、疾病史,既往重大事件及当前评价。

依照求助者详细状况,始终写到求助时。

必要明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及解决方式,退缩、回避、袭击行为。

个人成长资料整顿如下:

1、婴幼儿时期

2、童年(身体发育、家庭、事件、亲子关系……)

3、少年(青春期发育、亲子关系、学校、交友、性心理……)

4、青年(偶像、就业、恋爱婚姻、社交……)

5、成年——个人成长史中重大转折以及当前对它评价

对该求助者还应重点收集哪些资料?

(10分)

1、对被公司开除结识。

(2分)

2、成长经历。

(1分)

3、婚姻状况。

(1分)

4、既往行为模式。

(1分)

5、既往情绪状况。

(1分)

6、既往身体状况。

(1分)

7、体重明显下降有无器质性病变。

(1分)

8、妈妈及家族精神疾病史。

(2分)

验证资料可靠性办法有哪些?

(1)可以使用补充提问。

(2)可以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办法来验证。

(3)可以比较同一资料不同来源。

为拟定资料真实可靠性,需对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临床资料互相印证比较,请将本案例收集到资料分类整顿(30分)

1)求助者主诉(3分):

……

2)家属报告(3分):

……

3)摄入性谈话(3分):

……

4)临床观测(3分):

……

5)心理测验(3分):

……

6)其她:

(2分)

 

你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如何选取切入点

拟定谈话内容和范畴时应根据如下参照点:

1、求助者积极提出求助内容;

2、心理征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测到疑点;

3、根据心理测评成果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征询师为进一步诊断下达会谈目的;

5、注意:

谈话目的中若有一种以上内容,应分别解决。

摄入性谈话注意事项

摄入性谈话时,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1、态度必要保持中立;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制止或扭转求助者会谈内容;

5、在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误解。

针对该求助者摄入性谈话如何避免提问方式失误?

1、避免提问“为什么”问题;

2、避免多重问题;

3、避免多重选取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怪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与求助者谈话时,对谈话内容选取应把握哪些原则

应把握如下原则:

1、适合求助者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兴趣

2、对求助者病因有直接或间接针对性

3、对求助者个性发展或矫正起核心作用

4、对进一步摸索求助者深层病因故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鉴别诊断故意义

6、对变化求助者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和对的理解问题有协助(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症状作为会谈讨论内容)

7、会谈法有效实行核心在于征询师与否能对的地把握求助者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在征询时,如何和求助者建立良好征询关系?

(10分)

1、建立良好征询关系是心理征询核心内容。

(2.5分)

2、对的征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征询关系重要基本。

(2.5分)

3、建立良好关系途径与办法是:

尊重(1分)

热情(1分)

真诚(1分)

共情(1分)

积极关注(1分)

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征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1、征询前准备工作:

如服装、表情;

2、礼貌接待、礼貌用语:

3、间接询问求助者需要那些方面协助,不可直接逼问;

4、结束后表白态度能否提供协助;

5、避免紧张情绪

6、语速适中吐字清晰、避免使用方言;

7、重复阐明保密制度;

8、不吸烟、不做多余、下意识动作。

对该求助者遭遇,心理征询师在表达共情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25分)

1、征询师应走出自己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参照框架。

(5分)

2、征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与否做到共情。

(4分)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分)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4分)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4分)

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特点和文化背景。

(4分)

心理征询师使用了面质技术,请说出其定义、求助者常用矛盾及应用注意事项。

1、面质,又称质疑,对峙,对质,对抗,正视现实等,是征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矛盾。

2、常用矛盾:

言行不一致,抱负和现实不一致,先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

3、使用注意:

要有事实依照,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打击,以良好征询关系为基本,可以使用尝试性面质。

心理征询师应用面质技术目是什么?

1、在于协助求助者增进对自己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进一步理解;

2、在于勉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故意无意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应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活动;

3、在于增进求助者实现言语和行动统一,抱负自我和现实自我一致;

4、在于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备而又被自己掩盖能力、优势,即自己资源,并加以运用;

5、在于通过征询师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对她人或者自己做面质,而这一点是健康人生所需学习课题。

 

阻抗产生因素是什么?

1、阻抗来自成长中痛苦。

(1)开始新行为问题。

(2)结束或消除旧行为问题。

2、阻抗来自功能性行为失调。

(1)阻抗产生源于失调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空白,即求助者从中获益。

(2)阻抗产生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心理矛盾和冲突。

3、阻力来自对抗征询或征询师心理动机。

(1)阻抗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征询师某种赞批准见动机。

(2)阻抗来自求助者想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或征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动机。

在征询过程中如果浮现阻抗你如何分析并予以解决?

(一)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心理征询中阻抗体现:

(1)一方面是发言限度上阻抗。

体现为三种:

沉默、少言和赘言。

(2)另一方面是发言内容上阻抗。

体现为四种:

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

(3)第三是发言方式上阻抗。

体现为五种:

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后暴露。

4)第四是征询关系上阻抗。

体现为四种:

不认真履行心理征询安排、诱惑征询师以及请客、送礼。

(二)解决办法:

(1)要解除戒备心理。

(2)对的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助人态度应对阻抗。

移情类别、如何解决移情

1、类别:

(1)正移情:

将征询师当成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产生浓厚兴趣和强烈感情,体现出和谐、敬仰、爱慕情绪

(2)负移情:

把征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她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对象

2、应对:

浮现移情是心理征询中正常现象。

咱们可以更好结识对方,并运用移情来宣泄对方情绪、引导对方领悟

(1)分析求助者移情因素

(2)婉转地向对方阐明浮现了移情,有方略地、坚决地、及早地进行解决

(3)实在难以解决,可以转介

心理征询师应如何进行转介?

1、征询师如果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

2、一方面征求求助者意见,向其阐明转介因素或理由,

3、向该求助者简介新征询师关于状况,

4、向征询者简介该求助者状况,

5、普通不干预新征询师活动,

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征询师办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请写出对该求助者诊断程序?

(如何对求助者做出诊断?

即诊断程序)

诊断程序:

1、依照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诊断:

心理活动正常/异常【如是异常,可详细写违背了哪一条或哪几条,如果不清晰违背了哪些,但拟定是异常心理,可直接写“依照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三原则,判断该求助者心理异常”】

2、分析求助者自知力,与否有求治愿望,有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3、分析求助者心理冲突,是常形还是变形。

如是变形,按“ABCD”走,如是常形,按“abc”走。

4、变形:

【提示:

也许是神经症,最起码也是可疑神经症】

A.按照许又新专家神经症诊断三维度进行。

【依照许又新神经症临床评估办法进行评估:

(1)病程:

不到3月1分;3月到一年,2分;一年以上,3分。

(2)精神痛苦限度:

可以积极设法挣脱评1分;需借别人协助或处境变化才干挣脱评2分;几乎完全无法挣脱,虽然别人开导或陪她娱乐或异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3分。

(3)社会功能:

照常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害着评1分;中度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明显下降,不得不减轻或变化工作,或某些工作,或某些场合不得不回避,评2分;完全不能学习工作,某些必要场合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

B.找主导症状【逼迫/抑郁/焦急/恐惊/抑郁】

C.求助者问题与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本

D.下诊断:

***性神经症

4、常形:

【提示:

也许是普通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顶多是可疑神经症】

a1.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映仍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映尚未泛化心理状态即为心理问题。

b1.求助者问题与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本

c1.下诊断:

普通心理问题

a2.由相对强烈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映强烈、持续时间长期(两个月以上,半年如下)、内容充分泛化心理不健康状态。

社会功能受损,列为严重心理问题。

b2.求助者问题与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本

c2.下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

a3.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初期阶段,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求助者,列为可疑神经症范畴。

——建议直接使用许又新专家三维度评分原则——一点点投机取巧。

b3.求助者问题与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本

c3.下诊断:

可疑神经症

如何对求助者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1、依照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三原则来判断求助者心理活动与否在正常范畴内

2、依照求助者与否具备典型意义某些特异性为体现进行定性

3、从求助者“求医行为”判断

4、从求助者对“症状”“自知”限度来分析。

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存在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求助者处在心理不健康状态,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即对心理不健康问题进行分类。

(1)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映仍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

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映尚未泛化心理状态即为心理问题。

(2)由相对强烈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映强烈、持续时间长期(两个

月以上,半年如下)、内容充分泛化心理不健康状态。

有时伴有某一方

面人格缺陷,列为严重心理问题。

(3)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初期阶段,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求助者,列

为可疑神经症范畴。

普通从哪些方面来鉴定求助者心理紊乱严重限度?

(1)临床症状体现

(2)求助者自知力

(3)社会功能受损限度

(4)求助者本人痛苦

(5)问题持续时间

(6)问题与否泛化

(7)心理测量量表评估

对该求助者临床体现如何进行量化评估?

依照许又新神经症临床评估办法进行评估.

(1)病程:

不到3月1分;3月到一年,2分;一年以上,3分。

(2)精神痛苦限度:

可以积极设法挣脱评1分;需借别人协助或处境变化才干挣脱评2分;几乎完全无法挣脱,虽然别人开导或陪她娱乐或异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3分。

(3)社会功能:

照常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害着评1分;中度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明显下降,不得不减轻或变化工作,或某些工作,或某些场合不得不回避,评2分;完全不能学习工作,某些必要场合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

该求助者重要症状是什么?

答题思路:

按照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分类,将各种符合症状明确找出来。

详细举例:

(一)、生理功能状态:

躯体疾病、生理缺陷

(二)、心理功能状态:

1、认知方面(答题技巧:

如没有异常症状,千万别忘写无幻觉、无妄想、无逻辑思维混乱、自知力完整、积极求医等。

2、情绪、情感方面:

填写格式:

情绪情感方面:

情绪低落、恐惊感激烈,

3、意志行为方面(答题技巧:

症状应逐条填写,如有逼迫行为,则详细写上逼迫洗涤、逼迫检查等。

填写格式:

行为方面:

逼迫行为(重复洗涤、重复检查试卷姓名、重复检查窗门关闭)。

4、人格方面(关注求助者人格倾向,从小性格内向、不肯与人交往等人格特点。

(三)、社会功能状态:

工作学习效率、、社会交往状态

求助者产生心理与行为问题因素是什么?

(一)、生理因素

1.生长状况

(1)遗传因素所导致精神方面问题。

(2)发育不良、肢体创伤、躯体疾病。

(3)生理缺陷、肢体残疾等导致自卑。

2.年龄因素

(1)青春期自卑、焦急、抑郁。

(2)处青春期,性意识性冲动。

(3)更年期考虑更年期缩合征。

3.性别因素

(二)、心理因素

1.认知偏差

成长过程中负性经历导致认知偏差和不合理信念。

2.负性情绪

心理发育过程中错误观念、持久负性情绪记忆。

3.情感体现

(1)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急、抑郁、恐怖。

(2)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障碍。

(3)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等。

4.意志行为

(1)逼迫意向会导致焦急、回避、退缩。

(2)意向规定与常情相悖别人难以理解。

(3)自控能力差、言行缺少先后一致性。

(4)行为模式上缺少解决问题方略技巧。

5.人格特性

(1)追求完美、规定过高、争强好胜等偏执性人格体现。

(2)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交往面狭窄,导致性格内向。

(三)、社会因素

1.人际关系中社会支持

(1)成长过程中,父母观念和自身生活经历内化为求助自己认知。

(2)与父母关系、升职下岗、家庭教养方式可导致认知偏差和人格扭曲。

2.社会交往中重大事件

(1)家庭变故、婚姻破裂、丧失亲人、好友绝交都会导致心理障碍。

(2)错误评价、伦理道德、文化价值观观念冲突都会引起心理冲突。

(3)社会压力、人际冲突、司法诉讼等负性生活事件导致心理问题。

心理征询师应如何和求助者商定征询方案

征询方案应由双方在互相尊重、平等氛围中共同商定

1、一方面向该求助者简介征询方案内容及制定原则

2、按照征询目的、原理与办法、评估、双方责权义、时间与次数安排、费用预计及其她等项目内容逐个商定

3、征询方案是双方商定,不能由征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最后制定征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5、征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承认,可以进行修改

依照以上案例,请你为该求助者拟定征询方案。

对某人征询方案如下:

(1)征询目的:

需要有近期与远期

(2)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可一句话带过,如:

阐明双方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3)征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4)征询办法、过程及原理:

a)针对求助者,采用征询办法是:

b)该办法原理是:

c)过程:

(一)心理协助阶段:

心理协助阶段内各个详细阶段描述:

a)该疗法实行阶段原理及实际操作

b)该阶段征询效果评估:

办法与指标(语言、行为、情绪等。

(二)巩固提高阶段:

c)该疗法实行阶段原理及实际操作

d)该阶段征询效果评估:

办法与指标(语言、行为、情绪等。

(三)征询结束阶段

(5)征询效果评估

完毕阶段性评估后,通过访谈法、观测法、测验法等办法和外部语言、行为、情绪等指标对征询效果作整体评估。

(6)征询费用: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收费原则执行

(7)其她问题及阐明a)征询中断和转介:

b)征询方案与否可更改

如何和求助者商定征询目的?

(与求助者商定征询目的时应注意什么?

1、一方面向求助者简介征询目的内容及制定原则;

2、依照征询目的有效特性,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积极、详细、可行、可评估、双方都接受及多层次统一等项内逐个商定;

3、征询目的是双方商定,不能由征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征询师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意见为主;

5、征询师应对征询目的进行整合;

6、最后制定征询目的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征询目的制定后,经双方承认,可以进行修改。

在本案例中,你以为制定征询目的应把握什么原则?

心理征询师如何就征询目的有效特性与求助者商定征询目的

1、征询目的由心理征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4分)

2、详细(3分)

3、可行(3分)

4、积极(3分)

5、双方可以接受(3分)

6、属于心理学性质(4分)

7、可以评估(3分)

8、多层次统一(3分)

9、征询目的可以进行修改,但需双方重新商定。

(4分)

如何拟定本案例征询目的?

或请结合本案例,为求助者拟订有效征询目的。

答:

与求助者协商拟定征询目的,如协商不能拟定,以求助者目的为主。

拟定征询目的是:

(1)近期目的:

(缓和情绪,减少不良行为,变化不合理认知。

)缓和焦急情绪、逐渐减少逼迫行为次数(商定该次数),直到逼迫症状消失。

使用SCL90、SAS测验,复查焦急分数、逼迫分数与否减少至正常范畴。

——详细案例详细作答

(2)远期目的:

使求助者对的看待自我,发挥自身优势,接纳自我不完美,走向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终极目的。

——基本上可以作为一种模板

结合本案例,对拟订征询目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1)符合心理学原则:

解决求助者认知、情绪、意志、行为方面困扰,属于心理学范畴

(2)积极:

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痛苦、最后达到心理健康,因此是积极;

(3)可行:

对求助者而言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进行,符合自身能力,征询师也能提供条件,因而是可行。

(4)详细:

将近期目的集中在症状消除上。

(5)可接受:

征询目的是双方协商符合求助者愿望,征询师也可以解决,协商不成以求助者为主,因此是可接受;

(6)可评估:

可通过问题改进限度,如逼迫浮现次数、心理测验分数作为量化评估指标。

(7)符合多层次统一:

考虑到以症状消除为主近期目的,也考虑到以自我发展、自我结识为主远期目的,并将其有效结合。

 

征询师应如何选取适合求助者征询办法?

答:

选取征询办法普通原则:

   

(1)不同问题应选取不同办法;

(2)不同阶段可选取不同办法;

   (3)依照不同对象选取不同办法;

   (4)征询师特长和经验会影响办法选取。

心理征询师使用各种办法,其有效性共同因素是什么?

1.征询师和求助者之间建立和谐、信任关系。

这是最基本共同点;

2.求助者强烈求助动机,积极态度;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理论和办法;

4.征询师自身特性

5.增进求助者认知变化、情绪调节,行为改进。

针对该求助者征询,应如何划分征询阶段,并说出其重要内容(10分)

诊断阶段(1.5分):

建立征询关系(0.5分),

进行心理诊断(0.5分),

确立征询目的,制定实行方案(0.5分)。

征询阶段(2分):

协助求助者变化其不适应认知,情绪或行为(0.5分)。

巩固阶段(2分):

布置家庭作业(0.5分)

商定下次征询主题和时间等(0.5分)

做好征询回顾总结(0.5分)

巩固征询成果(0.5分)

做好追踪研究(0.5分)

一种完整征询过程分为哪几种阶段?

各阶段重要任务是什么?

(10)

一种完整心理征询涉及三个某些诊断、征询和巩固三个阶段。

各阶段任务是:

1、诊断阶段(1分)本阶段内容涉及建立征询关系,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节求助动机,确立征询目的,制定实行方案等一系列环节。

(3分)

2、征询阶段(1分)这是心理征询最核心、最重要实质性阶段,征询师重要任务是协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变化其不适应认知、情绪或行为。

(3分)

3.巩固阶段(1分)这一阶段征询师任务是征询总结、提高阶段。

(1分)

 

使专心理测验对求助者进行评估,您以为需要选取何种量表?

量表选取原则:

须有指向性。

(1)选取直接与临床表既关于量表,量化问题严重限度。

如判断求助者焦急情绪限度,可选用SCL-90、SAS等。

(2)为了拟定非情境性症状性质,启用人格问卷,以摸索症状人格因素,如选取EPQ等。

(3)选用病因摸索性量表,探究远期影响因素。

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理解两年以内重大事件等等。

(4)为排除其她疾病而使用量表。

临床体现超过心理问题范畴,鉴定其与否存在精神疾病、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可选用多项人格测验、智力量表、神经心理测验等。

对该求助者可考虑做哪些心理测验?

并阐明理由。

(10分)

1、MMPI(1分),理解求助者病理人格特性并做量化评估(1分)。

2、BPRS(1分),理解求助者精神疾病性症状严重限度(1分)。

3、SCL-90(1分),理解心理健康水平及躯体症状特点(1分)。

4、EPQ(1分),理解人格特性(1分)。

5、16PF(1分),理解人格特点(1分)。

阳性强化法原理及工作程序注意事项。

〔一)基本原理

1、行为主义以为一种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成果所强化。

(2分)

2、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要对其施加奖励。

(2分)

3、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止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办法就是阳性强化法。

(8分)

(二)工作程序

1、明确治疗靶目的(2分)

2、监控靶行为(2分)

3、设计新行为成果(2分〕

4、实行强化(2分)

阳性强化法注意事项:

1.设定目的应是详细、可观测、可测量行为;

2.阳性强化原则应是现实可行,可达到;

3.设计一种渐进强化时间表,促使行为超盼望方向发展;

4.当求助者浮现恰当行为时予以强化;

5.内外强化物要同步使用,对求助者要有足够吸引力。

6.在撤销强化物时,可采用逐渐消除办法,或用社会性强化物代替,以继续维持所需行为。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及其本案例中ABC分别是什么以及过程?

(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1分)创造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办法(1分),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途径(1分),变化求助者非理性观念(2分),解决情绪和行为上问题(1分)。

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2分)。

A是诱发事件(2分),B是信念(2分),C是情绪反映、行为成果(2分)。

ABC关系:

1、A不是C直接因素(2分);

2、B不合理、不现实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2分):

3、治疗核心是通过变化不合理信念来变化、控制情绪及行为成果(2分)。

结合案例阐述该案例ABC分别是什么……

1.心理诊断阶段:

寻找求助者问题ABC,解说原理,让求助者接受。

2.领悟阶段:

三种领悟信念引起情绪和行为后果;对情绪和行为后果负责;只有变化不合理信念,才干减轻和消除当前存在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

最重要某些,运用各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史症状减轻或消除。

4.再教诲阶段:

巩固效果,强化新观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3分)

 

系统脱敏法原理、基本办法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系统脱敏疗法源于对动物实验性神经症研究。

交互抑制作用。

让一种原可引起薄弱焦急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步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急作用。

基本办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急。

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把引起焦急情境划分级别;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急情境同步做放松练习。

经重复练习,求助者对过去引起焦急情境逐渐脱敏。

注意事项是:

1、如果引起焦急或恐惊情境不是一种,可依照不同情境建立不同焦急级别表(2分),

然后对每个级别表实行系统脱敏(1分)。

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多少,依个体、情境不同而不同(2分)。

3、焦急级别应合理(1分),每个级别之间跨度不能太大(1分),可以将焦急级别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