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地暖间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934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7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确定地暖间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确定地暖间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确定地暖间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确定地暖间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确定地暖间距.docx

《如何确定地暖间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确定地暖间距.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确定地暖间距.docx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确定地暖间距”首先,我们可以查表确定。

打开《地暖规程》,找到“附录B”

我们从截图可以看到,平均水温35℃时,单位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和“向下传热量”。

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我们暂且把向上供热量叫散热量,把向下传热量叫做热损失。

顺便提下,平均水温就是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的平均数。

室内的空气温度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米以内人们活动地区的平均空气温度。

那么,什么是散热量,什么是热损失呢?

《地暖规程》“附录B”的表格比较抽象,一起来看看散热的示意图: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向上的就是散热量,向下的就是热损失。

我们知道,地面的构造层里敷设了地暖盘管,盘管通过地面散热。

散热时可以简化成向下和向下两个方向。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向上的这一部分,希望这部分散热量大些,向下的热损失小些。

换句话说,我们希望给自己家的热量多些,散失到楼下的热量小些。

所以我们在地面构造中加入了保温板,以减小向下的热损失。

无论是向上的散热量,还是向下的热损失,都是由地暖管道散出的,因此我们计算向管道输入热量的时候,要计算这两部分。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根据已知的热负荷查表确定地暖盘管的间距呢?

是用散热量选择盘管间距?

还是用散热量与热损失之和?

或者用散热量与热损失之差?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朋友们和我分析下各层的散热情况,请看散热的示意图:

这是一个标准层的房间,我们可以看到,被该房间利用的热量包括:

来自本层的“向上散热量”和来自上层的“向下热损失”。

当我们计算标准层房间的时候,热负荷应该由这两部分发热量之和进行抵偿,

即:

标准层的房间“热负荷”=来自本层的“向上散热量”+来自上层的“向下热损失”。

如果不是标准层,而是顶层,又该如何理解呢?

我们一起来看下边的示意图。

这是一个顶层的房间,只有来自本层的“向上散热量”。

当我们计算顶层房间的时候,我们计算的热负荷应该由这部分散热量承担,即:

顶层房间“热负荷”=本层“向上散热量”。

和标准间层的房间相比,少了来自上层的“向下热损失”。

有了上面的准备,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个练习。

假设我们选用PEX管,室内计算温度18度。

顶层房间计算热指标80,标准层房间的计算热指标是60。

先选择顶层的间距,查《地暖规程》附录B,选择35度的平均水温,间距200时散热量是84.1,略大于80,满足要求。

当计算标准层所需的散热量时,应该用计算热指标扣除上一层的得热量求得:

60-17.7=42.3。

我们在表中看到间距500的时候,向上的散热量是43.7,满足计算。

实际上考虑到散热的均匀性和舒适性,地暖盘管间距一般不大于300.当标准层间距为300时,散热量为:

66.7+17.6=84.3.据有的设计师讲,可以通过控制敷设盘管面积的办法控制散热量。

建议尽量不用控制敷设盘管面积的办法,而是通过温控阀进行室温调节。

用控制盘管面积的办法,可能敷设1/3的地面面积就够了。

没有全面敷设,会导致地面温度的不均匀,地暖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热舒适性。

在实际的工程中,我们常常找不到合适的间距。

有的时候不用计算,全铺300都够用了。

但是这样必然导致局部过热、局部过冷等的问题。

遇到这样的情况,建议按照热指标相对大小,相对间距的原则人工调整管道间距。

下面我们讲下用软件确定间距的实例:

以鸿业暖通ACS6.2为例,在分户菜单找到“散热量计算”的对话框,选择地面层、加热管类型、平均水温,室内温度;输入盘管面积和散热量,点计算就出来了间距:

这个的间距我们取250.

浩辰暖通7.3:

点击“盘管计算”,在对话框,类似的输入,可以计算有效散热量或盘管间距。

软件还能判断地面的平均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规范的限制及实际工程来看,地暖盘管的主要间距一般都在200~300mm之间。

进行负荷计算的意义不是来精确确定盘管间距,而是做为设计的参考。

设计人员根据房间相对热指标选择相对的间距。

一般来说,同样的房间,北面的房间要比南边的盘的密些;把边房间的比中间的密些,顶层要比中间层密些。

有的单位干脆给出了标层、顶层在山墙、内墙、伸缩缝的情况下的间距,根据实际符合计算结果,适当调整。

这个可比《地暖规程》给出的图表简单多了。

下表仅供参考,请朋友们根据负荷计算结果,调整自己的间距,不要照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