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处理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3216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餐厨垃圾处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餐厨垃圾处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餐厨垃圾处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餐厨垃圾处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餐厨垃圾处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餐厨垃圾处理方案.docx

《餐厨垃圾处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餐厨垃圾处理方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餐厨垃圾处理方案.docx

餐厨垃圾处理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松江区餐饮企业快速发展,餐厨垃圾产量迅速增加,而由于传统管理意识的淡薄和缺乏相应的处理设施,大量未经处理的餐厨垃圾、地沟油通过各种途径流入社会,不但影响了市容环境卫生,而且给人民群众食品卫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为彻底消除餐厨垃圾放任自流带来的危害,2005年1月,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并于当年4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

该《办法》对餐厨垃圾产生、收运、处理的各个环节均作出了详细规定,并对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进行的明确界定,为实施餐厨垃圾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护。

依据《办法》对全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和管理的规定,该《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及相关的管理活动,鼓励对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其资源化利用。

《办法》实施以来,上海市各区先后开展了针对餐厨垃圾收运及处理相关工作,并在杨浦区、长宁区等均建成了规模不等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对餐厨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初步构建了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理系统。

松江区目前已启动餐厨垃圾收运工作,日收运量60吨左右。

然而,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松江区尚未开展专门的餐厨垃圾处理工作,导致大量餐厨垃圾只能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简易填埋处理,而餐厨垃圾含水率、有机质含量高、易发酵产生大量甲烷的特点,给填埋场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二次污染问题。

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的《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明确要求:

2015年,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加强可降解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

为积极响应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关于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生活的号召,上海仓杰实业有限公司拟对松江区内餐厨垃圾进行及时的无害化处理,同时实行资源循环再利用,为彻底解决松江区日渐突出的由餐厨垃圾所引起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做出贡献。

1.2编制目的

⑴分析和研究上海市松江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⑵结合收运现状,对餐厨垃圾产量及发布进行科学预测,并根据无害化处理率目标确定收运处理系统建设规模。

⑶对餐厨垃圾处理工艺进行分析和比选。

⑷结合上海市松江区实行情况,合理规划松江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匡算总投资,提出具体实施计划。

1.3编制依据

⑴《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⑵《城市环境卫生实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⑶《城市环境卫生实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⑷《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GB12348—2008)

⑸《松江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6~2020年)

⑹《松江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年梳理版)》

⑺《上海市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规定》

⑻《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

⑼《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0】36号)

⑽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的资料。

1.4编制原则

1.4.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整体协调发展”的总体原则,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把餐厨垃圾处理作为维护群众利用的重要工作和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区域坚决之间的辩证关系,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初步实现松江区餐厨垃圾规范化收运和无害化处理,为最终建成覆盖全区范围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起到示范作用。

1.4.2基本原则

⑴科学规划,循环利用

充分结合松江区总体规划,科学论证城市发展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餐厨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全部有机产出物实现循环再利用。

⑵把握节奏,分期实施

充分考虑餐厨垃圾收运特点,重要做好大中型餐饮网点餐厨垃圾收运工作,优先覆盖易收集的的地区,并逐步扩大收运范围。

分期建设处理设施,降低成本,改善环境,并最终为实现“十二五”期间全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到示范作用。

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紧密结合餐厨垃圾“高脂肪、高有机质、高盐分、高含水率”的特点,选用技术成熟可靠、资源化利用效益好、对环境影响小的工艺技术。

⑷节能减排、注重环保

采用特殊结构和工艺通过热能的二次利用,大幅提高热效率。

采用物理除臭,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产生臭气,整个工艺无废水产生,噪音于厂外1米测量值小于70分贝。

1.5服务范围

本项目的服务范围是上海市松江区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

1.6规划期限

近期:

2011年~2020年;

远期:

2016年~2020年.

1.7建设目标

借鉴全国其他城市餐厨垃圾收运和管理经验,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建成科学合理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和管理服务体系,配备适合松江区自身特点的先进工程处理设施和技术装备,从而实现餐厨垃圾收运系统的密闭化、机械化,以及终端处理系统的现代化。

1.8编制范围

本报告的编制的范围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建设必要性,餐厨垃圾产量预测,餐厨垃圾收运模式和处理工艺的选择,投资估算等。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2.1城市概况

2.1.1地理位置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东与闵行、奉贤两区接壤,南、西南与金山区毗邻,西、北与青浦区相依,区域面积604.6平方公里,距上海市中心39公里。

2.1.2行政区化

根据《2010年上海市统计年签》,松江区辖4个街道、11个镇:

岳阳街道、永丰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泗泾镇、佘山镇、车墩镇、新桥镇、洞泾镇、九亭镇、小昆山镇、泖港镇、石湖荡镇、新浜镇、叶榭镇。

统计资料显示,至2009年末松江区常住人口118.99万人,外来人口60.69万人,户籍人口55.94万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7.3‰。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松江区2010年现状常住人口158.2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7.18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3.74万人。

松江区2010年现状户籍人口中常住非农业人口45.77万人,常住农业人口11.02万人,分别占常住户籍人口80.60%和19.40%。

全区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岳阳街道112671人、永丰街道93330人;方松街道161438人;中山街道98888人;泗泾镇94279人;佘山镇75507人;车墩镇167687人;新桥镇155856人;洞泾镇57861人;九亭镇253110人;泖港镇41626人;石湖荡镇44011人;新浜镇33627人;叶榭镇80104人;小昆山镇51606人;工业区60797人。

2.1.3经济发展概况

松江区是上海市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2009年去年实现生产总值756.96亿元,比上年增长6.3%.实现财政总收入209.5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2.2餐厨垃圾构成及理化性质

2.2.1餐厨垃圾构成

餐厨垃圾,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为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

其中,厨余垃圾,是指实物残余和食品加工废料;废弃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

2.2.2理化性质

由于缺乏相关分析参数,依据对我国北京、重庆等地餐厨垃圾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综合分析,松江区餐厨垃圾成分组成、粒径范围及物理性质详见下表:

表2.2-1餐厨垃圾成分组成表(湿基状态)

成分组成(%)

合计

厨余

食物残渣

竹木

塑料

纸类

骨类

织物

3.407

90.723

0.015

0.186

0.305

5.237

0.123

100

表2.2-2餐厨垃圾粒径范围表

项目

粒径范围(mm)

厨余

食物残渣

竹木

塑料

纸类

骨类

织物

粒径范围

70~170

72~130

65~190

﹤200

﹤20

60~105

表2.2-3餐厨垃圾物理性质表(干基状态)

项目

单位

指标

含固率(%)

11.52

有机干物质(%)

92.88

含水率(%)

88.48

容量

Kg/m3

1096

粗脂肪含量(%)

17.02

动力学粘稠度

mPa.s

4875

2.3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现状

2.3.1收运现状

⑴收运设施

目前,松江区通过政府主导,统一回收的餐厨垃圾量约60T/日左右,(收运设施待补)

⑵收运管理

由于松江区餐厨垃圾收运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科学系统的餐厨垃圾收运体系规划,同时缺乏相应的运行和管理经验,因此在收运时间、运行管理方面尚不科学合理。

此外,餐厨垃圾收运过程还普遍存在监督力度不强、餐饮业不愿意配合也给餐厨垃圾收运过程带来了诸多难题。

2.3.2处理现状

目前,松江区餐厨垃圾主要有三大出路:

一是通过政府统一收购,并集中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二是被养殖场相关人员通过上门采购方式将餐厨垃圾收集后,直接用作牲畜喂养;三是被餐饮业工作人员倒入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最后与生活垃圾一起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2.3.3存在问题

1)松江区餐厨垃圾收运系统刚刚起步,其由政府主导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系统远远无法满足目前松江区餐厨垃圾快速增加的需求。

由于大部分餐厨垃圾、地沟油长期缺乏足够的监督力度,其通过各种途径流入社会,不但影响了市容环境卫生和松江区生态环境,部分餐厨垃圾、地沟油甚至返回至人们餐桌,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研究表明,食用地沟油不仅容易导致人体出现腹胀、腹泻等急性症状,而长期食用地沟油将极大增加人体肠癌和胃癌患病的几率。

而要彻底消除餐厨垃圾、地沟油放任自流带来的社会危害,应标本兼治,在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的同时,尽快建设松江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从源头上控制餐厨垃圾、地沟油以各种非法途径流入社会。

2)由于缺乏足够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目前松江区大量餐厨垃圾不经处理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后,会给填埋场带来以下问题及隐患:

一方面,由于餐厨垃圾油份及含水率极高,填埋作业中高脂肪水会堵塞碎石导流层,引发内部的渗滤液导排不畅,使填埋场防渗层自由水头升高,增加了渗滤液漏失的可能性,极有可能发生地下水污染等严重事件;另一方面,相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气量极高,产生的沼气在其内部积压,当达到其临界点时突然冲出,与外界空气混合,使甲烷浓度突增,如果垃圾上覆盖土层或者填埋深度增加,透气性更加受到影响,垃圾堆积中的积累甲烷迅速增加,极有可能达到其爆炸极限,从而引起填埋场爆炸,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松江区目前仍存在的大量为经处理的餐厨垃圾通过各种途径流入社会,并通过“地沟油”、“泔水猪”等方式回流餐桌,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而目前落后的餐厨垃圾收运系统显然无法满足餐厨垃圾急需增长的需要。

此外,松江区虽然初步实现餐厨垃圾的收运和处理,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处理设施,只能将餐厨垃圾进行填埋处理,但这种不加处理而直接填埋的方式对填埋场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目前松江区无论是收运环节还是处理环节都存在诸多问题,需尽快建设科学合理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从而避免上述安全隐患。

2.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⑴完善松江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松江区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松江区作为上海周边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需要全市范围内配套相对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本工程的建设,可以弥补松江区在餐厨垃圾规范化收运和管理方面的不足,全面提高松江区餐厨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松江区环保基础设施,使松江区餐厨垃圾的综合处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松江区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

⑵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节能减排的要求

目前,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都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也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餐厨垃圾进行规范化处理的呼声已日益强烈。

对松江区餐厨垃圾进行规范化处理,将成为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餐厨垃圾有机质含量高,可生物降解性强,是一种很有回收利用价值的资源。

对餐厨垃圾收集,进行集中处理,满足“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原则,有效减少由于餐厨垃圾进入填埋场后产生的甲烷,导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带来明显的生态效益,具有垃圾资源化处理、生物质能源开发和节能减排等综合示范效果。

⑶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目前,为切实加强餐饮业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规成果,不断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2010年以来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出台了《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0号)、《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食药监办食〔2010〕)、(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10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景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见》(国食药监食〔2010〕353号)等法规。

餐厨垃圾作为餐饮服务环节中的废弃物,其成分复杂,极易腐烂变质,而且含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糖菌、结核杆菌等具有强烈感染性的致病菌,以及肠毒素、黄曲霉素、曲酸、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成分。

利用餐厨垃圾喂养“泔水猪”流向人们食物链后,其中含有的大量害病原菌及有毒化学成分将被带入人体,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极大隐患;而利用餐厨垃圾非法提炼的“地沟油”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其中剧毒的黄曲霉素三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使用“地沟油”加工生产的食品中含有大量这样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

因此,餐厨垃圾能否妥当处置,直接关系到食品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问题。

松江区餐饮业非常发达,据不完全统计,松江区餐饮网点约5000家。

这些餐饮网点每天都要产生数量巨大的餐厨垃圾,而这些垃圾总体上处于流放自流的状态,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将松江区餐厨垃圾进行规范化收集和处理,可以有效遏制餐厨垃圾直接进入养殖业或者回流至餐饮业,间接阻止了“泔水猪”和“地沟油”流入市场,从源头上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为保障松江区人民食品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奠定了基础。

⑷减少运输成本,有效解决餐厨垃圾处理二次污染问题

近年来随着松江区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松江区餐厨垃圾呈急速上升趋势。

本国产彩绸垃圾成套处理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填埋、堆肥、焚烧、烘干等技术的缺陷,处理时间短,处理过程中噪音、分解后残留物、排气和颗粒物检测值均符合国家环境标准,无二次污染。

由于各项排放符合国家环境标准,因此可在城市任何地方设厂不必运到偏远地区,减少餐厨垃圾运输成本。

综上所述,松江区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在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其资源化利用,节约国家土地资源,减少垃圾运输成本,减少政府管理负担,促进城市管理和立法,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和环境治理市场化运作的难题。

是一个典型的科技创新和城市管理新结合的工程实例。

 

第三章餐厨垃圾产量预测及处理规模

3.1餐厨垃圾现状产量

3.1.1服务范围

本项目的服务范围是上海市松江区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

包括岳阳街道、永丰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泗泾镇、佘山镇、车墩镇、新桥镇、洞泾镇、九亭镇、小昆山镇、泖港镇、石湖荡镇、新浜镇、叶榭镇。

图3.1-1本项目服务范围

3.1.2现状餐厨垃圾产量估算

为指导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摸清松江区餐厨垃圾的处理,下面采用餐厨垃圾产量指标法对松江区的现状餐厨垃圾产量进行估算。

由于缺乏相关调查数据,本工程借鉴北京、宁波、常州、重庆等城市餐饮网点单位产量指标,结合松江区相关调查数据,目前松江区各类餐饮网点数量共约4692多家,通过产量指标法对松江区现状餐厨垃圾产量进行估算,详见下表:

表3.1—1餐厨垃圾产量估算

餐饮网点

产量指标(kg/d·家)

餐饮网点数量(家)

餐厨垃圾产量(t/d

食堂

39.2

1135

44.5

大型饭店

183.0

133

24.3

中型饭店

60.7

398

24.2

小型饭店

24.8

2327

57.7

快餐店

21.3

289

6.2

茶馆、饮料店

13.6

410

5.6

合计

4692

162.4

由上产量估算表,估算松江区餐厨垃圾产量在162.4t/d左右。

3.2餐厨垃圾产量预测

3.2.1产量预测方法选择

目前,国内外垃圾产量预测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线性回归法、物流平衡预测法、GM模型。

考虑到餐厨垃圾的产量与服务范围内的人口数量关系密切,故本报告采用规划人口与人均垃圾产量双因素法进行预测。

参考《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收运系统的规模可按下列计算:

Q=N×q/1000

Q:

收运系统规模,t/d;

N:

服务范围内规划人数,人;

q:

服务范围内餐厨垃圾人均产出量,kg/(人﹒d)

3.2.2人均产量指标预测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松江区2010年现状常住人口158.24万人。

由上述餐厨垃圾现状产量预测可得,松江区餐厨垃圾产量约162.4t/d,则人均餐厨垃圾产量约0.103kg/(人﹒d)。

3.2.3规划人口预测

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现状人口基数,以《松江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年梳理版)》规划2020年人口控制,2015年根据现状人口数量和2020年数据采用内插法进行预算,则松江区人口规模详见下表:

表3.2-1松江区人口数据汇总表(单位:

万人)

地区名称

2015年

2020年

城镇人口

农村人口

城镇人口

农村人口

松江新城

松江新城主城

91.5

1.5

111.8

0

北部城镇组团

泗泾镇

19.3

0.3

24.0

0

九亭镇

25.0

0.5

25.6

0

新桥镇

14.5

1.3

15.5

0.5

洞泾镇

10.2

0.3

12.5

0

佘山旅游度假片组团

佘山镇

12.5

1.8

20.5

0.5

小昆山镇

5.0

0.3

5.5

0

南部现代农业组团

石湖荡镇

2.8

1.9

3.5

1.5

泖港镇

1.8

1.8

2.5

0.5

叶榭镇

7.0﹡

2.4

9.5﹡

0.5

新浜镇

1.5

1.7

2.5

0.5

合计

191.0

13.8

233.4

4.0

总计

204.8

237.4

﹡注:

叶榭镇2010年常住人口统计为8.0万人,叶榭镇大型居住社区规划新增人口6.1万人,故叶榭镇污水量需根据大型居住社区因素进行修改,2020年按14.1万人(城镇13.6万人、农村0.5万人)计算,2015年采用内插法预测为12.3万人(城镇人口9.9万人、农村人口2.4万人)。

3.2.4产量预测

根据餐厨垃圾人均产量指标预测,目前松江区餐厨垃圾人均产量指标平均值约为0.103kg/(人﹒d)。

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松江区的经济经过不断调整提高,已经出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总值也保持较快增长。

同时,居民消费水平和商业发展水平提高很快,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

结合发达国家类似经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选择在外就餐频率将逐渐提高,但另一方面,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使居民素质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居民外出就餐的的档次将会逐渐提高,餐饮业也会向更加精致的方面发展,每一餐的垃圾量会逐渐减少,同时打包的情况也会逐渐增多,浪费现象将逐渐得以改善。

综合上述两方面因素,预测今后人均餐厨垃圾产量将基本保持不变,为0.103kg/(人﹒d)。

表3.2—2餐厨垃圾产量预测

年份

2015年

2020年

人口

204.8

237.4

人均指标kg/人﹒d

0.103

0.103

产量

210.9

244.5

由上表可知,近期2015年松江区餐厨垃圾平均产量约为210.9t/d,近期2020年月244.5t/d。

3.2.5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规模

根据餐厨垃圾产量预测,近期2015年餐厨垃圾收运率目标50%,松江区餐厨垃圾收运量105.5t/d左右;远期餐厨垃圾收运率目标95%,松江区餐厨垃圾收运量232.3t/d左右。

表3.2—3餐厨垃圾收运量

年份

2015年

2010年

产量(t/d)

210.9

244.5t

收运率(%)

50

95

收运量(t/d)

105.5

232.3

3.2.6工程规模确定

本工程作为松江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试点工程,考虑到目前餐厨垃圾收运实际情况,同时参考我国其他城市餐厨垃圾处理起步阶段的经验,松江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率以现状餐厨垃圾产量162.4t/d为基础,收运处理率目标暂定为35%,则餐厨垃圾实际收运量为56.8t/d。

因此,本试点工程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规模规划为60t/d。

 

第四章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工艺比选

4.1餐厨垃圾收运模式比选

4.1.1收运模式简介

目前,国内外餐厨垃圾收运模式主要为直接收运和转运收运两种模式,其具体收运方式如下:

⑴直接收运模式

即餐厨垃圾不经过转运,直接通过餐厨垃圾收运车运至终端处置场进行处理的一种收运模式。

该模式一般适用于运输距离近,且餐厨垃圾产量小的区域。

收运车

图4.1—1直接收运模式图

⑵转运收运模式

通过设计专门的餐厨垃圾转运站,将收集和运输工序分开,前端采用小车收集,末端采用大中型车辆运输,从而降低运输费用的一种收运模式。

该模式一般适用于运输距离较远,且餐厨垃圾产量发布较为集中的区域。

收运车转运车

图4.1—2转运收运模式图

4.1.2收运模式分析

⑴直接运输模式

餐厨垃圾直收运模式的优势是中间环节较少,餐厨垃圾收集、运输管理较为方便。

但随着餐厨垃圾产量的不断增加、收运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收运范围将不断扩大,采用单一的直运模式所隐患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显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时间

当餐厨垃圾运输距离较远时,采用直运收运模式,将导致单次收运和运输的总时间大大增加,加上某些区域需途经市中心,高峰时期部分区域路段有可能出现堵车现象,收运时间还将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环卫工人工作时间相对延长。

2)运输成本

受收运时间、道路通过性因素的限制,餐厨垃圾的收集基本上3t、5t小型车辆为主,相对大型车辆,当餐厨垃圾收运量超过一定规模且运输距离较远时,小型车辆运输成本将极大增加。

而随着松江区餐厨垃圾的快速增长,单纯采用小型车辆直运模式将导致收运成本进一步增加。

3)对环境的影响

在餐厨垃圾提升、倾翻卸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溅出、洒落现象,因此大量餐厨垃圾收集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会对沿途的空气质量带来一定影响。

⑵转运运输模式

餐厨垃圾的转运与生活垃圾的转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目的都是通过合理规划转运站,优化整个收运系统的设备配置,从而降低收运总成本。

转运运输的优势在于当餐厨垃圾量较大,且远距较远时,前段采用小型车辆进行收集,后端通过大型车辆进行集中转运,将极大降低总运输成本、提高收运效率,同时较小对运输沿途周边环境的影响。

但转运运输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增加了之间的转运环节,其转运站的运行和管理相对直运模式更加复杂,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才能确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