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复习题集(第4746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932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复习题集(第474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复习题集(第474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复习题集(第474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复习题集(第474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复习题集(第474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复习题集(第4746篇).docx

《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复习题集(第474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复习题集(第4746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复习题集(第4746篇).docx

2019年国家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保护层的有效性,并进行风险决策的系统方法是( )。

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B、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C、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

D、保护层分析(LOPA)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保护层分析(LOPA)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保护层的有效性,并进行风险决策的系统方法。

2.某化工公司粗苯产品装车采用压缩气体压送。

压缩气源应选用( )。

A、氮气

B、氧气

C、氢气

D、空气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对于易燃液体,不可采用压缩空气压送,因为空气与易燃液体蒸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有产生静电的可能。

对于闪点很低的可燃液体,应用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压送。

3.关于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正确的说法是( )。

A、PHA只能用于预评价项目

B、PHA只能用于现状评价项目

C、PHA只能用于验收评价项目

D、运用PHA分析的目的主要是辨识系统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运用PHA分析的目的主要是辨识系统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4.在事故救援和抢修过程中,为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正确选择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特别是呼吸道防护用具是非常重要的。

但每一种呼吸道防护用具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

在毒性气体浓度高、毒性不明或缺氧的可移动性作业时,应选择()。

A、隔离式送风长管

B、自给供氧(气)式呼吸器

C、过滤式全面罩面具

D、过滤式半面罩防毒口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一定条件下,如事故救援和抢修过程中,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就成为人身安全的主要手段。

从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侵入途径着眼,防护用品应防止其由呼吸道、暴露部位、消化道等侵入人体。

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呼吸道。

在毒性气体浓度高、毒性不明或缺氧的可移动性作业时,应选择自给供氧(气)式呼吸器。

5.油船装卸过程是油船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装卸过程易因流速过快形成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

下列关于油船装卸过程顺序说法正确的是()。

A、接管时,先接地线,再接输油管;拆卸时,先拆输油管,再拆地线

B、接管时,先接输油管,再接地线;拆卸时,先拆输油管,再拆地线

C、接管时,先接地线,再接输油管;拆卸时,先拆地线,再拆输油管

D、接管时,先接输油管,再接地线;拆卸时,先拆地线,再拆输油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接输油管时,应先接地线,再接输油管,拆卸时,先拆输油管,后拆地线。

6.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中,若危险性等级是(),则表明其危险度是会造成重大伤亡或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件,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A、I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将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

Ⅰ级为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

Ⅱ级为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

Ⅲ级为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Ⅳ级为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7.在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

对可能发生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泄漏进行检测时,应按相关规定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有毒气体检测器。

下列关于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的一般规定中,不正确的是()。

A、同一检测区域内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同时报警,可燃气体报警优先

B、同一检测区域内,二级警报优先于一级警报

C、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测器,应采用固定式

D、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宜独立设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同一检测区域内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同时报警,有毒气体报警优先。

8.某炼油厂为了实现油品升级,决定新建连续重整装置。

下列关于设备选型及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输送泵选用屏蔽泵

B、柴油进料泵电动机采用非防爆电机

C、汽油罐及苯罐采用拱顶罐

D、取消反应器的泄压系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选用泵要依据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一般溶液可选用任何类型泵输送;悬浮液可选用隔膜式往复泵或离心泵输送;黏度大的液体、肢体溶液、膏状物和糊状物,可选用齿轮泵、螺杆泵或高黏度泵;毒性或腐蚀性较强的可选用屏蔽泵;输送易燃易爆的有机液体可选用防爆型电机驱动的离心式油泵等。

9.安全仪表系统(SIS)包括安全联锁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和有毒有害、可燃气体及火灾检测保护系统等,下列关于SIS说法中,错误的是()。

A、SIS应有安全联锁报警功能

B、SIS应安装在振动大、灰尘大的危险场所

C、SIS有容错性的多重冗余系统,单一故障不会导致SIS安全功能丧失

D、SIS响应速度一般在50ms以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信号报警、安全联锁设备应当安装在振动小、灰尘少、无腐蚀气体、无电磁干扰的场所。

10.在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时,第一个步骤是( )。

A、查找系统中危险有害因素

B、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C、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

D、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PHA工作步骤如下:

(1)危害辨识。

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等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确定可能事故类型。

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3)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按危害等级排定次序,以便按计划处理。

(5)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

11.某载有液氯的槽罐车与一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

押运员报告了事故现场简要情况后,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立即通知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参加救援,根据液氯安全技术说明书,此次事故中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的个人安全防护装备是( )。

A、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防化服

B、过滤式防毒面具、防化服

C、防静电工作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D、阻燃防护服、全面罩防毒面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此次事故中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的个人安全防护装备是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防化服。

12.为防止危险废弃物对人类健康或者环境造成重大危害,需要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下列废弃物处理方式中,不属于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式的是( )。

A、塑性材料固化法

B、有机聚合物固化法

C、填埋法

D、熔融固化或陶瓷固化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式选用固化/稳定化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固化/稳定化的方法有水泥固化、石灰固化、塑性材料固化法、自凝胶固化、有机聚合物固化法、熔融固化或陶瓷固化法。

13.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为一种基本无机化工流程。

合成氨工艺的反应类型为(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吸放热平衡反应

D、无法判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合成氨工艺是吸热反应。

14.化学品在运输中发生事故情况常见.全面了解并掌握有关化学品的安全运输规定,对降低运输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关于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技术与要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危险物品装卸前,应对车(船)搬运工具进行必要的通风和清扫

B、运输强氧化剂不得用汽车挂车运输、铁底板车运输

C、运输爆炸、剧毒和放射性物品,应派不少于1人进行押运

D、禁止利用内河及其他封闭水域运输剧毒化学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运输爆炸、剧毒和放射性物品,应派不少于2人进行押运。

15.风险、隐患、触发条件、事故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现象。

下图中表示了四者之间的关系,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

A、事故、风险、隐患

B、风险、事故、隐患

C、风险、隐患、事故

D、事故、隐患、风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风险是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在风险逐步发展的过程中,若没有人为的干预,某些风险将逐渐发展成为隐患,在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些触发条件下,隐患将酿成事故。

16.安全阀和爆破片是常见的化工设备中的安全泄放装置,对于工艺介质十分贵重或有剧毒,在工艺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泄漏的情况,应选择( )作为安全泄放装置。

A、安全阀

B、爆破片

C、安全阀与爆破片串联

D、爆破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由于安全阀存在微量泄漏的问题,对于工艺介质十分贵重或有剧毒,在工艺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泄漏的情况,应选择安全阀与爆破片串联。

可以起到双重防护的作用。

17.在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时,常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危险进行评估(LEC法)。

根据LEC法赋权标准(下表),某项作业可能性为相当可能发生,暴露频繁程度为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事故造成的后果为1人死亡。

则该项工作危险程度为( )。

A、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B、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C、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D、比较危险.需要注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危险程度计算方法为D=L×E×C,根据题目可知,L=6,E=6,C=15,D=6×6×15=540320,所以危险程度为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8.在一些可能产生缺氧的场所,特别是人员进入设备作业时,必须进行含氧量的监测,含氧量低于( )时,严禁入内,以免造成缺氧窒息事故。

A、10%

B、12%

C、15%

D、18%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在一些可能产生缺氧的场所,特别是人员进入设备作业时,必须进行含氧量的监测,含氧量低于18%时,严禁入内,以免造成缺氧窒息事故。

19.化工装置停车后,作业应使用( )工具。

A、铜质或木质

B、对设备内可燃物的沉积物,可以用人工铲刮的方法予以清除

C、铁质或木质

D、铁质或铝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化工装置停车后,对于可燃物的沉积物的铲刮应使用铜质、木质等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并对铲刮下来的沉积物妥善处理。

进行此项作业时,应符合进入设备作业安全规定,设备内氧及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含量必须符合要求。

20.动火作业使用测爆仪时,被测气体或蒸汽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 )。

A、O.2%

B、0.5%

C、10%

D、20%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动火分析标准:

若使用测爆仪时,被测对象的气体或蒸气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体积比,下同);若使用其他化学分析手段时,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时,其浓度应小于1%:

当爆炸下限小于10%、大于或等于4%时,其浓度应小于0.5%:

当爆炸下限小于4%、大于或等于1%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