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92198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磁共振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核磁共振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核磁共振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核磁共振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核磁共振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磁共振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核磁共振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磁共振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核磁共振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核磁共振项目商业计划书

 

核磁共振项目商业计划书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是化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分析技术和研究工具。

但由于其灵敏度在某种程度上不如气相色谱和质谱。

因此,过去在农药分析上未被普遍采用。

近十余年来,由于核磁共振仪器从各方面进行了改进,灵敏度有很大的提高,才逐渐推广应用。

一、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谱是由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受射频场的照射而发生跃迁所形成的吸收光谱。

众所周知,原于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其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亦与原子序数相等。

原子质量数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都是偶数时,自旋量子数为零(I=0)。

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至少有一个为奇数时,其自旋量子数才不为零(I≠0)。

I≠0的原子核本身的自旋运动,将产生自旋角动量(

),并使核有一个磁矩(

)。

具有磁矩的核在静磁场H0中,就会有一定的运动和取向。

除其原有的自旋运动外还会产生围绕H0的陀螺式运动即进动(见图8—1),且有自己特定的自旋量子数。

等原子核,它们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均为偶数,自旋量子数I=0。

它们没有磁矩,不产生核磁共振,因此,不能用于核磁共振研究。

等原子核,它们的质量数为奇数,原子序数为奇数或偶数,自旋量子数I=1/2,原子核可看作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能像陀螺一样自旋,自旋的核具有循环的电荷,因而可产生磁场,形成磁矩,即μ≠0。

这类核适用于核磁共振研究。

自旋量子数I>1的原子核,例如

(I=3/2),

(I=5/2),它们的质量数为奇数,原

子序数为奇数或偶数:

又如:

(I=1),

(I=1),它们的质量数为偶数,原子序数为奇数,由于自旋核具有循环的电荷,能产生磁场,形成磁矩,即μ≠0,由此都可适用于核磁共振研究。

(见表8—1)。

以上所列原子核,多可供核磁共振研究,其中以1H最容易测出,因此,目前农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是1H—NMR的测定也是本章的重点。

其次,用的较多的是13C、31P和19F。

虽然13C的天然丰度很小,只有1.069%(1H为99.9844%,19F为100%,31P为100%)。

且其信号灵敏度只有质子的1/63,较难测定。

但近年来,由于仪器和操作技术的改进,测定13CNMR谱在结构测定中已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磁场中,各种核所产生的磁矩有一定的取向,由磁量子数(m)决定,而磁量子数m由核的自旋量子数决定,即:

m=I,(I-1),(I-2),…,-I由此,共有(2I+1)个m值。

1H,13C等核,其I=1/2,则只可能有两种取向,即

m=+1/2,表示核磁矩顺着H0方向(↑)

m=-1/2,表示核磁矩逆着H0方向(↓)。

质子磁矩的两种取向相当于两个能态。

磁矩方向与磁场相同(顺H0方向)的,质子能态低,不相同(逆H0方向)的,质子能态高。

若以射频场照射磁场中的质子,当射频场的能态与两个能态的能量差相等时,处于低能态的质子就可吸收射频场的能量跃迁到高能态。

这就是核磁共振,上述两个能态间的能量差可以下式表示:

式中:

h——普朗克(Plank)常数h=6.626176±0.000036×10-34J·s

v——共振频率。

共振频率和外磁场强度之间又有如下的关系:

式中:

γ——磁旋比,即核的磁矩与角动量的比值,是核固有的性质;

H0——外磁场强度。

对于相同的原子核,γ为常数,不同的原子核,则γ不同。

由此,改变外磁场强度H0或改变辐射能频率v都可保持上式的关系。

目前,一般核磁共振仪多采用固定辐射频率而改变磁场强度H0的方法,更便于获得能量吸收曲线,即核磁共振谱图。

见图8—2。

二、核磁共振仪

目前各国生产的核磁共振仪器型号很多,其仪器示意图及主要组成部分简单介绍如下。

见图8—3。

1.磁铁磁铁上绕有扫描线圈(Holmholtz线圈),通以直流电,产生附加磁场,可以此调节磁铁原有的磁场。

连续改变磁场强度(固定射频振荡器的频率)进行扫描,称为“扫场”。

一般核磁共振谱都从低磁向高磁场递增,并折合成频率(周/s)而记录下来。

2.射频振荡器亦称兆赫频率器,其兆赫数一般是固定的,各射频数相应发生NMR信号的磁场强度值一定。

例如,目前常用的60M周/s射频,其磁场强度为14100Gs;100M周/s为23500Gs。

300M周以上的频率则采用液氮超导装置。

3.射频接受器放大器和记录仪主要用于记录核磁共振的结果与谱图。

4.样品座架样品玻管置于样品座架,快速旋转以达到样品受到均一磁场。

5.积分仪目前一般核磁共振仪都附有积分仪,可读出积分扫描所得各峰的面积比值。

此外,一些可用于测定13C、19F和14N等核磁共振仪,还附有双照射去偶装置、变温装置及异核射频振荡装置。

有的还附有信号累计平均电子计算机(CAT)或脉冲傅里叶变换装置(PFT)以提高音噪比值(S/N值)。

三、化学位移(Chemicalshift)

(一)1H的化学位移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质子,其周围为电子所包围。

在外磁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能产生

感应磁场,由此,质子所感受到的磁场强度并不完全等于外磁场强度。

质子周围的电子使质子实际感受到的磁场强度往往比外加磁场强度要弱,这就是说,电子对外磁场有屏蔽作用。

其屏蔽效应的大小一般决定于质子周围电子云密度的高低。

电子云密度愈高,屏蔽效应愈大,该质子的信号需在更高的磁场强度下才能获得。

反之,电子和外磁场平行排列,增加了外磁场强度,质子就受到去屏蔽作用。

该质子的信号只需在较低的磁场强度下就能获得。

上述两种效应分别称为抗磁屏蔽效应和顺磁屏蔽效应。

在1HNMR测定中,化合物中的各种氢核,处于不同的化学环境之中,它们都受到核外电子的屏蔽,这些核外电子的密度又受其邻近原子的电负性、原子间键的性质以及杂化等多种影响,屏蔽程度亦各不相同,由此,不同的1H,其共振频率都各有差异。

它们实受到的磁场往往小于H0。

各种不同化学环境的1H共振频率相差不大,如在100MHz的仪器上1H的共振频率的差别约为1500Hz。

由于无法以裸核作标准测出其绝对值,所以选用一种标准物质,以标准物质的共振峰与测定化合物中的各种1H的相对距离Hz数,作为这些1H的化学位移。

由此,化学位移的定义可以下式表示:

δ为化学位移,v为频率,单位为周/s。

由于磁场强度与共振频率成正比关系,上式亦可表示为:

由于标准的共振频率数目较大,且与辐射频率相差不多,为方便起见,即以v辐射频率

代替v标准,单位为周/s。

因数值太小,为便于计算,各乘以106并设单位为ppm(partper

million)。

最常用的标准物质为四甲基硅烷(CH3)4Si,简称TMS。

由于Si的电负性低,四甲基上氢的屏蔽效应大.它的共振信号在高场位,且为强而锐的吸收峰。

以TMS的共振峰为零(δTMS=0)。

共振峰的共振频率与TMS相差60周/s时,δ为1;相差120周/s时,δ为2;依此类推。

核磁共振谱图中,常以化学位移δ为横坐标表示。

化学位移也有用τ表示的。

τ的定义为10—δ=τ。

例如,δ=2,则τ=8。

用δ表示时,0是高场;用τ表示时,10是高场。

有些化合物的质子信号,发生在δ=0以下,δ是负数,表示屏蔽效应很强;反之,δ=10以上,表示去屏蔽效应很强。

以δ表示化学位移,不因仪器不同而有所差异,使用方便,现为国际上采用。

下面列举一些基团中质子的化学位移(δ值)。

见表8—2。

8—3,8—4。

(二)13C的化学位侈

13C的化学位移范围很宽。

一般有机化合物中各种碳原于的δc值范围在0一250ppm。

一个不对称的分子,几乎每个碳原于都有各自的δc峰。

从下列各表中,可以看到不同碳原子所处环境不同,其化学位移亦各不相同。

δc一般也以TMS为内标物。

δTMS=0ppm。

下面列举—些化合物类型的δc:

(1)(取代)三元环、C—Si、长链—烷烃:

0—10ppm或15ppm;

(2)烷烃、CH2或CH3上连有O、N、S、Br、C1:

30—50ppm;

(3)环氧化合物、

或CH一连有Br、Cl:

50—70ppm;

(4)炔烃、CH2上连有F:

70一90ppm;

(5)-CCl3、-CHF、O-C-O:

90—105ppm;

(6)(取代)芳烃、杂芳烃、烯烃、

105—150ppm;

(7)羰基化合物(羟酸、盐、酯、酰胺等),肟:

150一180ppm;

(8)不饱和醛或酮、不饱和

180-200ppm;

(9)饱和酮、饱和

、正碳离子:

>200ppm。

此外,表8-5和表8-6还分别列出一些烯烃和杂芳环化合物的13C化学位移。

(三)31P的化学位移

31P—NMR具有较强的信号,因为31P的丰度较大。

31P-NMR一般以85%H3PO4为内标物。

δp—0,由于31P谱线较宽;且δ随温度而变化,因此,一般报道的数据有5pm的出入。

下面列举一些31PNMR的数据。

见表8—7。

四、自旋-自旋偶合和自旋—自旋裂分

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图中,有些质子的吸收峰不是单峰,而是一组双峰、三峰或多重峰。

这是由于磁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态裂分,即一个质子受到邻近质子的自旋状态以及所产生的感应磁场的影响导致的裂分现象。

这种相互作用称自旋—自旋偶合(Spin—spincoupling)。

其作用的大小可用J来表示。

J为自旋—自旋偶合常数,简称自旋偶合常数(Couplingconstant),单位为Hz。

自旋—自旋偶合所产生的裂分现象称为自旋—自旋裂分(Spin-spinsplitting),简称自旋裂分。

如果外磁场为H0,相邻的一个质子可增强外界的场力使总磁场强度为H0+H’=H1;如相邻的一个质子减弱外界的场力,则总磁场为H0-H’=H2。

由此,一个质子发出的信号就裂分为两个。

这种自旋—自旋裂分系由于该质于和邻近质子自旋—自旋偶合而产生的。

若一个质子受邻近一个质子的影响,则裂分为两个信号,即产生二重峰,其信号强度为1∶1。

若一个质子受邻近两个质子的影响,则裂分为三个信号,即产生三重峰,其信号强度为1∶2∶1。

若一个质子受邻近三个质子的影响,则裂分为四个信号,即产生四重峰,其信号强度为1∶3∶3∶1。

由此,可见偶合裂分的峰数,有一定的规律,一组等同的质子,可使一个邻近的质子发

出的信号裂分为n+1个峰。

下面举两个例子说明自旋—自旋偶合和自旋—自旋裂分现象。

[例1]3-戊酮

从图8-4可以看出,A为三重峰,系

分子中CH3质子受相邻CH2的影响而裂分为三重峰,而B为四重峰,系分子中CH2质子受相邻CH3的影响而裂分为四重峰的。

[例2]乙醇

(CH3一CH2一OH)

乙醇分子中有三类不同的质子,因此,其核磁共振谱图(图8—5)中出现三组峰。

A组峰系乙醇分子中CH3上的质子与相邻CH2质子偶合裂分形成的三重峰,C组峰系OH上的质子与相邻CH2上的质子偶合裂分为三重峰,而乙醇分子中CH2上的质子、由于和相邻CH3上的质子偶合,又与相邻OH上的质子偶合,因此,第一次偶合形成的四重峰,再进行一次偶合,裂分为双四重峰,从而形成一个分辨很不甚清楚的八重峰(B组峰)。

必须注意的是一个质子只能和化学位移不同的相邻质子发生偶合和裂分。

凡两个质子被

三个键分隔的,例如

,都可发生偶合裂分,但相隔三个键以上的质子,一般都

观测不到偶合和裂分。

同一个碳上的质子,除非环境不同,两个质子不等同,一般不发生偶

合裂分。

此外,还必须注意偶合裂分后峰与峰之间的距离。

这种裂分距离即偶合常数,是测定两个质子偶合效力的标准。

偶合常数与外磁场强度无关,仅取决于分子的结构和几何形象,且与核上电荷密度及两个相偶合的核所处的相对位置有关。

偶合常数大,表示偶合效果好。

因此,偶合常数也是物质结构、构型、构象的重要信息之一,尤其在较复杂的分子中,偶合常数的测定显得更为重要。

下面列举一些质子—质子的偶合常数。

见表8—8和表8—9。

五、决定质子数目的方法

在核磁共振谱图上信号的面积与各质子的数目成正比例关系,由此,将各信号的面积进行比较,即可决定各质子的相对数目。

信号面积一般用阶梯式积分曲线表示,积分线由低磁场画向高磁场。

自积分线的出发点至终点的全高度与所有质子的数目成正比,每一阶梯的高度与相应的质子成正比。

其高度可按记录纸上的小方格为单位表示。

例如,某分子有7个质子,其核磁共振谱图(图8—6)上积分线总高度为14小格,则每一格相当于0.5个质子(即7个H/14格=0.5个H/格)。

A处含4格,相当于2个质子;B处含8格,相当于4个质子;C处含2格,相当于1个质子。

由此,质子数分别为2∶4∶1。

六、在农药分析中的应用

(一)在农药分析中的应用范围

在农药分析研究中,核磁共振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提供特殊的信息;

(1)农药分子结构的鉴定和确定;

(2)农药纯度的分析和控制;

(3)农药化合物分子的几何异构体、

(4)农药分子内电荷的分布;

(5)农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络合物的形成以及键合的倾向;

(6)农药分子间的运动、交换和化学平衡;

(7)农药分子的降解和生物代谢。

(二)农药样品的准备

农药样品的核磁共振测定,必须在具盖的核磁共振样品玻管中进行。

核磁共振样品管要求玻璃透明度好,且同心度和正直度高,有利于在磁场中均匀旋转。

样品管具有一定规格和直径,一般可分为1.7,2.5,5,10,15mm等多种规格,其中最常用的为5mm和10mm的样品管。

样品管必须事先洗净、干燥、备用。

液体样品可直接装入核磁样品管,加入内标物进行测定。

一般样品用量为0.4ml或含样品5—20mg即可。

固体或粘稠液体样品必须加溶剂溶解后方可进行测定。

所需溶剂要求对样品的溶解度好,最好本身不含氢,以避免峰的干扰。

常用的溶剂为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三氯一氟甲烷(CCl3F)和三氟乙酸(CF3COOH)等。

必要时需用重水(D2O)或氘代有机溶剂,例如,氘代氯仿(CDCl3),氘代甲醇(CD3OD),氘代丙酮(CD3COCD3),氘代二甲亚砜(

),氘代三氟乙酸(CF3COOD),氘代吡啶、氘代苯、氘代二甲基甲酰胺、氘代乙腈(CD3CN)等。

由于氘代有机溶剂价值昂贵,需节约使用。

(三)内标物

1H和13C—NMR,一般采用四甲基硅烷(CH3)4Si(简称TMS),为内标物。

它是沸点27℃的化学上很惰性的无色液体,易于挥发,可配成10%-20%的CCl4溶液,贮于磨口瓶中备用。

高温时,采用六甲基二硅烷(HMDS)或六甲基二硅醚(HMDSO)为内标物。

它们是

沸点高于100℃的无色液体。

有时也采用DSS[(CH3)3SiCH2CH2CH2SO3Na]作为内标物,由于它是水溶性的,以D2O作溶剂时,用DSS十分适宜。

但必须注意,它本身有许多谱线,用量切勿过多,以免在0.5—3.0ppm范围内出现干扰峰,有人建议用(CH3)3SiCD2CD2CD2Na代替DSS,可避免上述范围内三个亚甲基峰的干扰。

(四)农药样品的核磁共振测定

下面列举一些农药样品的核磁共振测定。

1.毒死蜱的结构测定毒死蜱(Chlorpyrifos)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可用于防治蚊、蝇等卫生害虫、各种土壤害虫和许多叶类作物害虫。

纯品为熔点42.5—43℃的白色结晶,化学名称为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逐磷酸酯。

化学结构式为:

毒死蜱溶于氘代丙酮,以TMS为内标物进行1H—NMR测定。

其核磁共振谱见图8-7。

由上谱可见δH1.4l是CH3基的核磁共振峰、它与CH2基偶合而裂分为三重峰。

三重峰中每一个峰又受31P核的远程偶合的影响而进一步裂分。

δH4.40是CH2基的核磁共振峰,它与CH3基偶合而裂分为四重峰,并受31P的影响而进一步裂分。

31P(I=1/2与乙基质子通过氧原子连接,其偶合常数比31P与乙基质子直接相连的要小得多。

它们分别为JP-CH3=0.9Hz和JP-CH2=2.0Hz。

δH8.3l为芳烃质子的核磁共振峰。

由于它与31P核偶合而裂分为二重峰。

0ppm处为TMS内标物的核磁共振。

一个宽峰为OH峰,可能是样品中有残留的水。

此外,还有末完全被氘代的丙酮五重峰。

2.鱼藤酮的鉴定和纯度测定鱼藤酮(Rotenone)是由鱼藤属植物根部提取获得的一类天然杀虫剂。

可用核磁共振方法对鱼藤酮进行鉴定和纯度确定。

从核磁共振谱图(图8—8)中可以看出样品A和B的峰形相似,而样品C的谱图中(芳烃区)还出现额外的峰,说明这个样品含有杂质。

此外,样品C的谱图中,一些峰的位置有所偏移。

例如,样品A和B的甲氧基核磁共振峰,分别为δH3.07和δH3.764,而C则为δH3.392和δH3.255。

甲基和芳烃质子峰也有偏移,它只能是A和B的异构体或分解产物。

3.马拉硫磷的降解和反应马拉硫磷(Malathion,马拉松)是一类非内吸广谱性杀虫剂,有良好的触杀和一定的熏蒸作用,适用于防治烟草、茶、桑树等的害虫及仓库害虫。

在生物体内和有水的环境中,它被降解为马拉硫磷的单酸(α-和β-单酸)。

在13CNMR

谱(图8—9)上,可以见到13C的化学位移和13C—31P的偶合常数。

此外,1H—NMR可用来测定马拉硫磷在33%甲醇水溶液和羟胺水溶液中的消除、羟胺

化和乙酯化反应的相对速度,

4.二氯代萘代谢产物的确定根据1H—NMR测得二氯代萘的代谢产物为二氯代萘酚,但尚无法测知该代谢产物是2,6—二氯—l—羟基萘(A)还是l,6—二氯—2—羟基萘(B)。

经13CNMR的测定,按照图8—10所测得的参数,结构A的平均偏差为1.95ppm,而结构B的平均偏差为0.47ppm。

由此,可知二氯代萘的代谢产物为l,6—二氯—2—羟基萘(B)。

第九章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是将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或称标准溶液)从滴定管滴加到待测物质的溶液中,直至标准溶液与被测组分按化学计量反应完全,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等当点。

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为滴定终点。

根据滴定终点可以确定等当点,但滴定终点与等当点不完全符合,两者之差称为终点误差。

滴定分析法较准确,操作简便快速,仪器设备简单,在广泛应用光谱法和色谱法以前,农药分析中主要使用滴定法和重量法,重量法目前用得很少,滴定法仍然使用。

根据所利用的化学反应不同,在农药分析中常用的滴定分析法有:

①酸碱滴定法;②氧化还原滴定法;③沉淀滴定法;④亚硝酸钠滴定法;⑤非水滴定法。

在不使用指示剂的其它指示终点的滴定分析方法,如电位滴定法、永停滴定法在农药分析中亦有应用。

滴定分析法是利用农药有效成分中某元素或原子团与标准溶液起化学反应作为计算有效成分含量的依据,适用于测定纯度较高的农药。

如果农药纯度较低,其中杂质亦会产生相同反应时,误将杂质亦算作农药,使测定结果不准确,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如杀螟硫磷乳油的测定,早期各工厂都用直接重氮化法,后将此法与气相色谱法进行对比,结果列于表9—l。

说明直接重氮化法测定杀螟硫磷含量,一般比气相色谱法的结果高出6—8个百分点,因此确定气相色谱法为标准方法。

长期使用直接铜盐比色法测定马拉硫磷,结果偏高,改用薄层铜盐法才符合要求;又如采用碱解法测定50%辛硫磷乳油,原油中有能与碱反应的杂质,使测定结果偏高。

样品经薄层分离后,用极谱法测定或直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只有35%左右,因此原药纯度低的农药样本不能直接使用滴定法,目前许多农药已经采用具有分离杂质手段的测定方法,如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但有的农药在气谱条件下易分解,液谱仪价格昂贵,在一般工厂质量控制中,利用薄层色谱首先将农药与杂质分离,将薄层板上的农药洗脱下来进行化学测定,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一般相对偏差在1.0%以下。

此外、薄层—滴定法测定时不需要农药标准品,根据化学反应消耗的试剂可以直接算出有效成分的含量。

我国农药国家标准中。

使用此法的有甲胺磷薄层碘量法(GB372—83)乐果的薄层溴化法(HG2—l417—81),矮壮素的沉淀滴定法(HG3—818—75)(1983确认),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异丙威(GB9560—88)和速灭威(GB—6592—88)含量的测定均使用薄层定胺法和气相色谱法,但以薄层定胺法为仲裁法。

一、容量分析法

(一)酸碱滴定法

是以酸碱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选用适当的有机弱酸或弱碱作指示剂,它们在不同

酸度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如表9—2。

1.农药酸度的测定很多农药特别是磷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

在碱性条件下会分解,因此酸度是农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我国,农药制剂的酸度通常

用pH表示;原药以酸含量表示,即以样品中所含硫酸或盐酸的质量百分数来表示,测定方

法可参阅第十一章“酸度测定。

2.农药含量测定敌敌畏经薄层色谱分离杂质后,在0-1℃用1mol/L氢氧化钠标准

溶液反应20min,可定量地水解成二甲氧基磷酸钠和二氯乙醛,用标准酸溶液滴定反应后剩余的碱,根据消耗的碱量计算其含量。

如果水解条件变化,二氯乙醛在碱性溶液中可继续分解而消耗碱液,因此测定时必须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

Cl2CHCHO+2NaOH→HCOONa+HCHO+2NaCl+H2O

氨基甲酸酯农药如异丙威、速灭威等,经薄层分离后,可通过碱解反应,定量的放出挥发性甲胺,用硼酸吸收。

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从而计算出有效成分含量,这类农药的国家标准荡薄层定胺法是中和法。

CH3NH2+H3BO3→CH3NH3H2BO3

CH3NH3H2BO3+HCl→H3BO3+CH3NH3Cl

滴定时不能用酚酞,只能使用甲基红或溴甲酚绿作指示剂。

苯基脲类除草剂如敌草隆,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出二甲胺,亦可使用蒸馏定胺法,水解产物二甲胺蒸入硼酸溶液中,用标准盐酸滴定二甲胺,计算敌草隆含量。

终点指示剂可使用电位法,甘汞电极一玻璃电极对,也可选用指示剂。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

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使用本方法有三点要求:

①反应能定量地完成;②反应速度快;③有较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等当点。

用于分析农药的方法有;碘量法、溴酸钾法、高锰酸钾法等,这些方法的特点是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终点明显,空白值小。

但如溴化法与薄层色谱法联用时,展开剂甲醇、乙醇、丙酮、石油醚等都可能消耗溴而有干扰、必须尽量除去展开剂或选用干扰小的展开剂。

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农药本身的官能团有时也会干扰,测定时必须严格遵守温度、反应时间和氧化剂的量。

在处理氧化还原滴定结果时,以其摩尔质量(分子量(式量)/n)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单元,n为一式量被测物质在滴定过程中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

1.碘量法是利用I2的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进行滴定的方法。

其摩尔质量为l/2I2=126.92,含有不饱和烃或水解后生成一SH键的组分都可试用碘量法,可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是利用碘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还原物质的方法,如早期(1983年)甲胺磷的国标采用薄层—碘量法,先用薄层法将甲胺磷与杂质分离,经甲酵氢氧化钠碱解后,用标准碘溶液滴定至浅黄色,碘在此处为置换反应。

久效磷和磷胺亦可使用薄层—碘量法,薄层展开后,加入过量碘液反应后,用硫代硫酸钠回滴多余的碘,已知反应过程中消耗2个I2,其反应式推测可能为以下两种:

有机氮农药杀螟丹可采用碘量法测定,它在碱性溶液中分解为二氢沙蚕毒,在酸性介质中可被碘氧化为沙蚕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