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92048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豆制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豆制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豆制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豆制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豆制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豆制品行业分析报告.docx

《豆制品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豆制品行业分析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豆制品行业分析报告.docx

豆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豆制品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融资部何育珍

摘要:

报告对农副食品加工业中的细分行业——豆制品行业整体发展状况、行业销售和经营情况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豆制品行业的监管体制及行业政策、上下游行业影响、行业准入障碍以及影响该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等,对行业风险进行了揭示,最后将豆制品行业分为生鲜类豆制品、豆制饮品和休闲食品三大类进行竞争情况分析。

1、行业概况

(1)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豆制品加工行业正处于稳定发展期,作为行业中的重要参与者,相关豆制品加工企业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2)行业与上下游的关系

1、与上游的关系

豆制品食品生产的主要原辅料为大豆、糖、油、食盐、包装材料等,关联的上游行业主要为大豆种植业、调味品加工业、包装材料制造业。

由于豆制食品制造过程中,以大豆为代表的原材料占生产总成本的30%以上,因此大豆种植业的发展对豆制品制造企业的日常运营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

大豆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利润;大豆质量的变化会影响豆制品的品质和口感,国产大豆具有更高的蛋白质含量,因此比进口大豆更适宜作为豆制食品的生产原料。

近年来,大豆价格波动较大,整体呈下降趋势,使得所有豆制食品加工企业成本压力有所减轻。

较大型的企业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和采购、低价锁定采购、向上游种植基地拓展业务等方式控制生产成本,降低原料价格波动的冲击;而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将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被市场淘汰。

2、与下游的关系

豆制品属于日常生活消费品,行业下游为经销商及商超系统、农贸市场、便利店等各类销售终端市场,最终面对终端消费者。

近年来,我国各形态销售终端市场建设加快,商品流通市场蓬勃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稳步增长,有效地促进了豆制品行业的发展。

(3)行业壁垒

1、市场准入壁垒

国家自2007年起全面实施《豆制品生产许可证(QS)》制度,此外经营豆制食品制造业需要严格执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等国家食品安全、卫生产业政策及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综合实力及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形成了一定市场准入壁垒。

2、销售渠道壁垒

豆制食品制造行业下游终端为消费者,基于产品消费特性,终端消费者较为分散,因此本行业主要通过经销商及大型商超零售机构进行产品销售。

经销商培养及体系建设需要长期积累及大量资金投入,进入大型商超零售机构合格供应商体系需要经过严格的认证及长时间的考核。

建立一套可为企业提供持续销售能力、有效的客户跟踪机制和优秀售后服务的经销商及商超零售渠道相结合的市场销售体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大量资金、资源投入,对行业新进入者形成了有效壁垒。

此外,对于保质期较短的生鲜豆制品,控制和防止豆制品变质问题产生的有效途径就是实现豆制品的冷链销售管理,即生产企业和商超都要建立完善的冷链销售体系,在运输、仓储、销售整个流通链条中的各环节都要保证低温环境,防止断链,这对行业新进入者在资金和渠道建设方面均会形成障碍。

3、技术壁垒

《国家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和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日趋严格的质量认证及政府监管体系,将逐渐淘汰生产规模较小、工艺设备落后的小型企业,并为后进入本行业者设置了较高的壁垒。

行业优势企业在产品研发、质量检测、生产工艺、产品体系、专有技术等多方面积累了完善的技术经验及专业技术人才,而且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提升行业技术门槛,为新进入者设置了较高的技术难度。

4、品牌壁垒

伴随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消费理念的提升、消费结构的升级,豆制品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产品质量、企业品牌投入,通过长时间的市场营销及品牌推广投入,部分企业在区域市场内已建立起品牌优势,取得了较高的客户认知度和品牌美誉度。

新进入者建立一个新的品牌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及较长时间的积累,在品牌建立初期,新进入者在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5、规模化生产壁垒

行业内优势企业已具备规模化生产优势,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分摊的单位人工成本及制造费用,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稳定、持续的规模化生产有利于企业合理规划原材料采购,有效提升生产计划规划效率,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水平,新进入者在前期将面临较大的固定成本压力。

(4)行业监管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从产品最终用途和商业模式看,因终端消费者对豆制品消费速度较快,生产企业依靠消费者高频次和重复的使用与消耗获取利润,所以豆制品生产属于快速消费品行业;从原料和加工工艺看,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11),豆制食品生产属于“其他农副食品加工”(C139)下的“豆制品制造”(C1392)行业;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所处行业属于“农副食品加工业”(C13)。

我国豆制品行业准入政策、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主要由国家商务部、农业部、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制定。

商务部主要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加强食品流通的行业管理,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农业部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农业各产业产品及绿色食品的质量监督;卫生部主要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履行食品工业的行业管理职责,积极推进食品工业企业生产者诚信体系建设;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对国内生产企业实施产品质量监控和强制检验,管理产品质量仲裁的检验、鉴定,管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起草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下属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豆制品专业委员会”)是豆制品行业的自律性组织,该委员会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能是引导豆制品企业贯彻国家有关部门豆制品行业的方针政策,承担豆制品行业国家标准的组织制定,加强行业管理。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行业,国务院、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和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豆制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序号

名称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

概要

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卫生部

1994.2

规定了食品企业的食品加工过程、原料采购、运输、贮存、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基本卫生要求及管理准则

2

《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998.12

食品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确,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3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国家质检总局

2005.9

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质量安全规定;国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按规定程序获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4

《豆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国家质检总局

2006.8

对发酵性豆制品和非发酵性豆制品两大类豆制品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

5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国务院

2007.7

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安全负责,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将依法进行处罚

6

《食品召回管理规定》

国家质检总局

2007.8

食品生产者对由其生产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不安全食品,应按法定程序,通过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对产品进行召回,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9.2

对食品生产实施许可证制度并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取消食品“免检制度”,对“问题食品”实行召回制度等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

2009.7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9

《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

国家工商总局

2009.7

在流通环节从事食品经营的,应当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

10

《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工信部、公安厅、监察厅等9部门

2009.9

食品生产者和餐饮单位采购食品添加剂,不得采购和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食品销售者不得在食品销售过程中添加任何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等

11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国家质检总局

2009.10

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按规定标注名称、产地、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成分或者配料清单等内容

12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国家质检总局

2010.4

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在工商部门预先核准名称后依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办法有关要求取得食品生产许可

13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2010版)》

国家质检总局

2010.8

通则适用于对申请人生产许可规定条件的审查工作,包括审核资料、核查现场和检验食品

14

《指定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有关要求的公告》

卫生部

2011.4

生产企业建议指定产品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应当属于已经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或卫生部公告的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等

豆制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行业标准如下:

序号

名称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

标准类别

1

《豆制品》(GB2712-2014)

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

2014.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

《植物蛋白饮料卫生标准》(GB16322-2003)(2008修正)

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3.9

国家标准

3

《植物蛋白饮料豆奶(豆浆)和豆奶饮料》(QB/T2132-2008)

国家发改委

2008.2

轻工行业标准

4

《非发酵豆制品》

(GB/T22106-2008)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6

国家标准

5

《臭豆腐(臭干)》(SB/T10527-2009)

商务部

2009.4

国内贸易行业标准

6

《豆制品现场加工经营技术规范》(SB/T10630-2011)

商务部

2011.8

国内贸易行业标准

7

《豆浆类》(SB/T10633-2011)

商务部

2011.8

国内贸易行业标准

8

《卤制豆腐干》(SB/T10632-2011)

商务部

2011.8

国内贸易行业标准

9

《植物蛋白饮料豆奶和豆奶饮料》(GB/T30885-2014)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3

国家标准

10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

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

2014.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包括豆制品在内的传统食品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作为“十二五”时期食品工业科技发展重点,并提出大豆加工业要充分利用我国非转基因大豆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大豆食品和豆粉类、发酵类、膨化类、蛋白类等新兴大豆蛋白制品;扩大功能性大豆蛋白在肉制品、面制品等领域的应用;着力研发大豆蛋白功能改性、大豆膳食纤维及多糖和新兴豆制品加工技术;支持东北大豆产区建设大豆食品加工基地,提高豆腐及各种传统豆制品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深入开发新型高质量营养食品。

这是在食品工业五年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发展大豆食品”的口号,体现出发展大豆食品已从国家宏观经济规划层面获得重视。

工信部、农业部联合制定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大豆食品及深加工技术列为粮食加工业重点推广的先进实用技术,包括先进实用的豆制品加工工艺和设备、传统豆制品和新兴豆制品工业化生产技术与设备、大豆蛋白功能性产品改性技术,提出对大豆食品加工业要加快推进传统豆制品工业化,促进豆制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优质化,形成具有特色的豆制品加工产业区。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食品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将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列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消费豆类13公斤,并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大豆资源优势,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扶持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强化大豆生产与精深加工的科学研究,实施传统大豆制品的工艺改造,开发新型大豆食品,推进大豆制品规模化生产。

(5)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有利因素

第一个有利因素是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豆制品行业的发展。

豆制品行业作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有利于上游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带动机械制造、包装运输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其发展历来得到国家大力支持。

国务院、农业部、卫生部、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支持性政策,促进和保护豆制品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包括1996年实施的“大豆行动计划”、2001年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2003年发布的《关于落实进一步扶持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2011年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发布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4年发布的《中国食品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等政策文件。

第二个有利因素是人口基数和居民不断提升的消费能力。

我国拥有超过13亿的人口数量,为豆制品消费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环境下,近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消费能力提升明显。

加之国家鼓励消费、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为豆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第三个有利因素是公众对大豆营养价值的认识和健康消费理念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权威机构和豆制品企业对大豆营养价值宣传的增加,公众对豆制品的认可和消费也在逐步增加。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推荐消费者每天应该食用25g以上大豆蛋白以发挥其保健功能,豆制品的健康保健功效得到国际认可;卫生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每人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克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50克的大豆及制品。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升,我国公众的健康饮食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倡导科学饮食和营养均衡,减少高脂肪、高热量的肉类食品消费,增加绿色健康素食消费,这无疑将促进公众对豆制食品的消费热情,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第四个有利因素是豆制品市场逐渐规范,行业有序发展。

随着公众和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政府也加强了对豆制品行业的监管。

各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联合管理、集中规范等多种形式和措施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豆制品市场日趋规范,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在国家和地方监管部门的各项检验、抽查中,产品的抽检合格率均显著提高,确保了消费者对豆制品的信心,行业内部也得以公平竞争,有序健康发展。

第五个有利因素是技术进步有助于行业发展。

国内豆制品制造机械及工艺水平提升,自动连续煮浆装置、全自动无菌豆浆灌装设备、智能豆腐干多功能生产流水线、新型UHT超高温灭菌工艺等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的应用,我国豆制品行业的生产技术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传统的生产工艺和效率得到了优化和提升,较大幅度地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增加了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真空包装、利乐包装、冷链配送等技术的应用延长了豆制品保质期,有效扩大了产品运输和销售半径,为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六个有利因素是市场份额逐步向优势品牌集中。

在食品安全意识增强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优质名牌产品的购买意识普遍增强,信任度和依赖度进一步提高。

未来,随着豆制品行业竞争的优胜劣汰,市场销售将逐步向优势品牌企业集中,将为品牌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

2、不利因素

第一个不利因素是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

大豆是豆制食品制造的主要原材料,虽然豆制品生产主要采用的是国产大豆,但国内大豆消费量近80%依赖进口,国外大豆价格波动对国产大豆也不可避免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国内豆制食品制造行业。

特别是受近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低迷,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给豆制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较大难度。

第二个不利因素是食品安全隐患。

国内豆制食品制造产业集中度不高,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小型企业和小作坊仍占据市场的相当份额,甚至还有个别无证无照的黑加工作坊,该类企业食品安全监控能力有限,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若因个别企业的不规范行为引发豆制品行业的信用危机,将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2、市场规模

近年来随着国内大豆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我国大豆消费量持续攀升,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

目前,大豆作为食用消费品形成了食用油加工和食品加工两大发展主流方向。

国内大豆食品加工业的大豆消费主要用于传统豆制品加工、直接食用及其他食品加工三个方面。

根据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统计,2006-2014年我国食品加工业的大豆消费保持稳定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98%;2014年国内食品工业大豆消费量达到1,180万吨,较2011年增长约12.38%,其中用于传统豆制品加工、直接食用及其他食品加工的大豆消费量分别约590万吨、354万吨、236万吨,传统豆制品加工是国内食品工业大豆消费的主要需求来源。

豆制品以其极佳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低廉的价格,成为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日常消费食品。

过去十年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豆制品上的消费和支出也持续增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我国大豆食品市场供应日趋规范,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安徽等地纷纷建立起大豆食品生产基地。

同时,新的豆制品不断出现,使得我国大豆食品行业的产品结构日趋完善。

企业投豆量迅速提升,豆制品市场销售额持续稳定增长,出口额不断增加,拥有QS生产许可证的豆制品企业数量从2008年的1,400家增加到2014年的4,634家。

2006-2014年豆制品行业前50强规模企业的投豆量和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0%和13%。

2013年我国豆制品制造行业总资产达到284.45亿元,同比增长35.39%;行业销售收入为570.66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28.34%;行业利润总额为35.71亿元,同比增幅为38.61%。

同时,行业内前四大企业销售额占总体比例不足10%,行业集中度很低,竞争日趋激烈。

3、基本风险特征

(1)食品质量安全风险

1、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导致的风险

随着近年来“三聚氰胺”、“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及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不断提升,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日趋严格,对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惩罚力度也不断加大,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已成为食品企业发展运营的重中之重。

尽管我国获得了QS生产许可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

2008GB/T19001-2008)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22000-2006/ISO22000:

2005)的公司越来越多,但如果由于采购、生产、销售环节上的任一疏忽造成食品污染,或者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未注意产品的温度和卫生环境控制、未严格在产品保质期内进行销售导致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都有可能对公司的造成不利影响,可能会减少收入、产生赔偿费用、影响品牌形象和美誉度,如果事故重大,甚至可能受到相关政府部门处罚。

(2)同行业其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导致的风险

目前,国内豆制品行业有近五千多家通过QS认证的企业和数量众多的小作坊式企业,虽然大部分规模以上的豆制品企业都已建立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但仍有不少的小作坊式生产企业技术较为落后、生产环境较差、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控制程序和标准缺失。

如果行业内发生因食用个别企业产品而导致消费者个人身体不适或造成伤害的事故,并受到舆论媒体的强烈关注,将给整个行业形象和消费者信心造成严重损害。

(2)原材料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大豆作为豆制品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其占生产成本的比例约30%,对生产企业毛利率和盈利能力有较大影响,其价格波动将直接企业效益。

近年来,我国大豆价格波动较大,并在宏观经济低迷、进口转基因大豆等因素的影响下,整体呈下跌趋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加大。

2、原材料采购不足风险

国内大部分豆制品生产选用的主要原材料为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大豆的产量有较大影响。

2014年我国国产大豆约1,200万吨,可以很好地满足生产厂家的投豆量需求。

但近年来由于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以及相比玉米、水稻等其他粮食作物收益较低,农民种植大豆意愿下降,国内大豆产量整体呈稳定略有下降趋势。

未来如果农民大豆种植意愿继续下降,或是遭遇恶劣气候、病虫害等,造成国产大豆产量继续下降,则有可能导致生产厂家原材料采购不足的风险。

(3)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目前,国内豆制品行业发展迅速,但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随着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品种差异化、渠道控制及新市场的开拓等方面的因素,市场竞争强度加大。

此外,一些有实力的投资者、豆制品经销商、粮油集团、其他行业的食品企业看好大豆食品市场前景,随着潜在竞争者加入到豆制品行业中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风险。

(4)经营管理风险

生鲜类豆制品和豆制饮品作为一种食品,保鲜期较短,限制了销售半径。

而且各区域消费者的饮食习惯、消费水平、消费偏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如果豆制品企业想要进入新区域,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和人力、财力、物力来对品牌进行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根据当地消费者习惯进行产品调整,与当地原有豆制品企业展开市场份额争夺竞争。

因此,豆制品企业进行跨区域市场开发,会面临运营成本增加,甚至是竞争失败的风险。

4、行业竞争状况

近年来,大型豆制品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并取得长足发展,规模企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进军大豆食品产业,使得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截至2014年底,取得豆制品市场准入认证(QS)的企业数量余额达到4,634家,从行业整体来看,豆制品企业产业集中度不高。

我国2014年豆制品销售额排名前10的企业占总额不足10%。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消费水平的差异化,小作坊、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仍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1)生鲜类豆制品

以豆腐为代表的生鲜豆制食品在我国传统饮食结构中占有较高的地位,总体消费量增长较快。

生鲜豆制品作为菜篮子工程的必须品,受到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对区域内规模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根据豆制品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2013年前50强规模企业的生鲜豆制品投豆量为35万吨,较2012年增长50%。

全国生鲜类豆制品生产企业分布比较广泛,南方企业的发展状况优于北方,业内领先企业主要是地方品牌企业,如上海清美、祖名豆制品、北京二商希杰食品、河北高碑店豆豆食品(集团)公司等。

生鲜类豆制品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

消费者饮食习惯,逐步培养起广泛而稳定的基础市场;考虑食品安全,消费者对采用现代工业化生产、包装类生鲜产品消费比例增大;为满足食材新鲜的需求,冷链配送比例增大,产品销售半径扩大;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将促使生鲜类产品的商超销售比例增大;生活条件的改善及观念的改变,导致消费者素食消费比例提高。

(2)豆制饮品

产品包括豆浆、豆奶、豆乳和豆粉等,因其营养丰富,易于人体吸收,有利于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优化和均衡,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根据豆制品专业委员会数据分析显示,2012年前50强规模企业的豆浆类产品投豆量为20.76万吨,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