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8430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笔记整编

第四卷明清文学绪论

一、明代文学两个主要特征

1、雅俗互动:

雅与俗的相互靠近、相互影响,形成互动之势。

A雅文艺与俗文艺之区别

创作队伍:

士大夫文人与民间下层文人

地位:

正统与小道末技

作品风格上讲:

典雅精工与浅近俚俗

B明代文学雅俗互动的具体表现

首先,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向雅的靠近:

四大奇书、三言二拍、传奇戏曲品格的提升,文化历史内涵的深化

其次,正统诗文创作向俗的靠近:

真诗在民间,”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

2、个性解放思潮与文学主情思潮的流行。

A明初文化政策及对文艺的影响

三部《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五经大全》),程朱理学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

八股文、道学体诗、教化派戏曲产生。

B阳明心学对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

王阳明(守仁)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个体主体意识的解放,对理学之冲击;

王学后人,即泰州学派王艮等人怀疑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传统观念,宣称“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之条理处。

”(王艮《心斋先生全集》卷三《语录》。

李贽: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卷一《答邓石阳书》),大胆肯定人的私心私欲: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藏书》卷三二《德业儒臣后论》),从而将人的私欲价值推向了极端。

C个性解放思潮内涵

在泰州学派和李贽等人的影响下,肯定人的私心私欲、追求个性自由、张扬世俗享乐成为明代中后期一股主要文化社会思潮,后人称之为个性解放思潮。

正面影响:

反叛传统,张扬个性,负面影响:

放纵过度,纵情声色,色情文学的流行

D李贽“童心说”与文坛主情思潮

“童心者,最初一念之本心”,“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焚书》卷三《童心说》)。

童心,即赤子之心,未受后天污染的自然纯真之情。

“童心说”视自然之情为文学产生的直接动因,影响到了一大批文学家:

如徐渭主张“古人之诗本乎情”(《徐文长三集》卷一九《肖甫诗序》)。

汤显祖更宣称“世总为情,情生诗歌”(《汤显祖诗文集》卷三一《耳伯麻姑游诗序》)。

公安派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袁宏道集笺校》卷四《锦帆集叙小修诗》)谭元春也说“夫作诗者,一情独往,万象俱开”(《谭友夏合集》卷八《汪子戊己诗序》)

E、主情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作家主体意识的加强,写物欲、写时俗、写性爱、写闲情成为时尚,肯定人性、放纵个性、歌颂世俗享乐、向往个体人格的自由平等成为鲜明的审美理想。

 二、明清传奇戏曲发展演变轨迹(八件大事)多考查文学常识

1、教化派戏曲和传奇戏曲典雅绮丽语言风格的形成。

2、明中期三大传奇的开创意义:

《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

个人离合之悲与历史兴亡之感结合,深化了戏曲的文化历史内涵,对《桃花扇》《长生殿》影响。

3、四大声腔的形成与昆腔的流行:

海盐、余姚、弋阳腔、昆山腔。

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改革,形成了清柔婉折的特点,非常适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要求,开始取代其他三腔,成为最流行的戏曲声腔。

三大传奇均为昆腔,《浣纱记》更是以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第一部传奇戏曲。

4、“临川四梦”与晚明戏曲:

传奇戏曲与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紧密结合,跃进到时代思想文化的顶峰。

5、时事剧与苏州作家群:

李玉《清忠谱》、一人永占

6、沈汤之争与音乐体制的格律化:

沈璟与汤显祖,传奇音乐体制规范化与作家主体情思的表达

7、南洪北孔:

洪昇与孔尚任,清初作家、一南一北,一个钱塘人、一个曲阜人,创作了《长生殿》《桃花扇》,传奇戏曲顶峰之作,深沉的历史文化思索。

8、清康乾时期,地方戏兴起,戏曲近代化,作家中心到“名角儿”中心。

三、章回小说形成发展轨迹

1、史传与小说间的关系:

章回小说的远源

A、小说名称的来由及内涵的变迁: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杂篇.外物》

B、中国小说三大源头:

神话、史传、诸子散文(叙事和寓言成份),以史传影响最大

C、史传观念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一重“实录”;二“补史”作用

2、长篇章回小说的形成:

话本小说——章回小说的近源

话本按鲁迅的说法:

说书人的底本

宋代说话分为“四家”:

小说:

(银字儿)烟粉、灵怪、传奇、公案

说铁骑儿:

士马金鼓之事

说经:

演谈佛书

讲史书:

讲说前代史书文传兴废争战之事

3、章回小说形成发展的三大阶段

初级阶段:

将“说话”中“讲史”一类题材整理为平话,平话是杂揉史书和传说而成。

中级阶段:

将若干个累积修订的某一题材累积起来,再由一个人再创作,最后写完。

构成所谓世代累积型小说。

高级阶段:

作家独立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

4、章回小说内容的四种类型:

历史演义、神魔小说、英雄传奇、世情小说

第一讲《三国演义》

一、关于“七实三虚”

1、《三国演义》与前代史书之关系:

《三国志》《三国志注》:

人物言行大多可找到依据;对素材的移换变形

2、《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平话》关系:

继承与超越

3、小说叙述历史的态度:

打破天道正义观念

二、“拥刘反曹”倾向的源起及发展

晋到六朝:

以曹魏为正统

东晋习凿齿:

尊汉抑魏《汉晋春秋》

北宋代说书:

流露“拥刘反曹”倾向,《东坡志林》

元代《三国志平话》:

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三国演义》直接继承并加强这一倾向

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批点《三国演义》进一步强化巩固。

三、《三国演义》的思想文化内涵

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杰出的战争和谋略描写,中国文化

智慧的集合:

儒、道、纵横、兵家等等诸多思想的荟萃。

其主要文化思想内涵则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国家统一的向往:

元末社会动荡,百姓渴望安定

统一,成书年代及作者所处时代要求的体现

2、对儒家仁政理想的向往及道德的追求:

A拥刘反曹倾向;

B对蜀汉集团的着力刻画:

刘备仁君形象、诸葛亮能臣贤相的典范、关张的忠义勇猛,桃园结义的讴歌

3、总结历史经验:

民心、人才、谋略

四、人物塑造手法:

(重点)

(A)、类型化与个性化的完美结合(以三个人物形象为例)

1、曹操形象: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以儒家理想为

评判标准,突出其奸诈残忍一面,又真实描写出其丰富多元性格:

“古今来英雄中第一奇人”(毛宗岗)

(一)奸诈

A陷害叔父;B杀吕伯奢一家;C许攸问粮;

D借人头;E借刀杀祢衡;F梦中杀人;G杀杨修

H死后72疑冢:

“生而为伪,至死仍诈”

(二)残暴狠毒

A杀吕伯奢全家;B为报父仇屠城;

C杀伏完董承及伏皇后董贵妃;

D杀耿纪韦晃等五人及其宗族和大臣

(三)英雄之气

A不畏权贵:

重责蹇硕之叔;

B胆识过人:

孤身刺杀董卓;

C惟才是举,爱才如命,敬重忠义之士,宽待人才、厚待人才:

哭郭嘉典韦、对关云长、赵子龙、收张辽庞德许褚;招请荀彧荀攸贾诩等、中庞统之计、痛杀陈宫沮授等等

D诚心待士,从谏如流:

对郭嘉言听计从,得以平定北方

E多谋善战,善于以少胜多:

战袁绍、打吕布、张绣、马超等

F宽仁待民,法纪严明:

征讨董卓等军事集团、割发代首

G旷世豪情,乐观自信、永不气馁;自负风趣、颇具喜剧色彩:

横槊赋诗、爱笑

H目光敏锐,不因情废公:

对继承人的选择

I儿女情长:

分香卖履

(四)其他特点:

好色、多疑、心胸狭窄

小说中的曹操是一个极复杂矛盾的形象,是不失其本色的真英雄,又是一个可爱的大奸雄。

作家以儒家理想批判了其奸诈狠毒残暴之处,但又尊重历史如实描绘出曹操的雄才大略、历史功绩和丰富的性格,完美地体现了类型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

2、关羽形象:

“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毛宗岗《读三国志法》)神勇忠义的象征:

A武功超凡:

温酒斩华雄、诛颜良刺文丑、过五关斩六将

B英勇善战:

杀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74)

C胆略过人:

单刀赴会

D豪气冲天:

刮骨疗毒

E忠肝义胆:

千里走单骑;

F宁死不屈:

麦城死节

G心高气骄,心胸狭窄:

不服黄忠“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欲与马超比武

H刚愎自用、缺乏全局观念:

轻视陆逊、拒婚辱孙权

I因私废公:

义释曹操

3、诸葛亮形象:

即“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

A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智慧化身:

隆中定策、火烧新野、

赤壁拒曹、三气周瑜、平定益州、夺取汉中、七擒孟获、

发明创造

B忠心耿耿,勤于国事,严于律己,赏罚分明—贤相典型:

尽忠侍后主,不取而代之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士人之楷模

D用人不当:

错用马谡;

E事必躬亲:

操劳过度而死

F不善培养人才:

死后蜀中人才短缺。

G不善于处理内部矛盾甚至制造矛盾:

无原则吹捧关羽逼反魏延

(B)、性格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诸葛亮形象:

由喜到悲发展。

前期:

风华正茂,才气纵横,指点江山、宰割天下

后期:

乐极生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悲剧英雄之路,

孔明大恸不已”、“孔明跌足而哭”、“孔明放声大哭”、“孔明仰天长叹”、“孔明泪流满面”——小说悲剧色彩逐渐深浓

(C)、善于用细节刻划人物性格心理:

如24回袁绍优柔寡断103回司马懿隐忍阴险

(D)环境和氛围烘托:

诸葛亮出山、曹操几次惨败

(E)传奇浪漫手法:

张飞长坂桥大喝

(F)侧面渲染、虚实相间:

关羽斩华雄

关于分香卖履的解读

1、苏轼的解读:

“平生奸伪,死见真性”

圣贤人生传统的解读,《孔北海赞序》

2、司马光的解读:

政治人生的解读,《沙溪集》

3、陆机的解读:

《吊魏武帝文》,宇宙人生的解读

第二讲《金瓶梅》

一、作者问题

1、文人独创:

兰陵笑笑生、浙江老儒、徐渭、李开先

王世贞、李贽、屠隆、冯梦龙、袁宏道等多种猜测

2、世代累积型:

A题材来源于《水浒传》武松杀奸

B大量引用此前出现的小说、杂剧、散曲、传奇资料

学术界多数认同文人独创,但不会是老儒、大名士,文字工夫远逊于《红楼梦》《儒林外史》,也比不上《三国演义》,当为身居市井的下层文人所作(天才,入世极深)

二、成书时间及版本:

创作年代历来有嘉靖万历两种说法;版本:

词话本(万历本)与绣像本(崇祯本)、张竹坡评点本

《金瓶梅》主要人物

妻妾:

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李瓶儿

丫头:

庞春梅

女儿:

西门大姐

女婿:

陈经济(敬济)

包占妓女:

李桂姐、吴银儿、郑月儿

仆妇:

宋惠莲、王六儿、如意儿、惠元

姘头:

林太太

朋友:

应伯爵、谢希大、花子虚、云理守、吴典恩、常峙节等

仆人伙计:

韩道国、来旺、玳安儿

交结官员:

蔡京(干爹)蔡状元(御史)、宋御史等

三、关于书名寓意

表层:

取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字得名

深层寓意:

1、取“香焚古鼎,梅插金瓶”之意,金代表财富、瓶代表权势(也有说代表酒)、梅代表女色

钱——权——钱:

钱权——欲望的放纵

2、情欲—死亡的象征:

宣淫止淫

金莲、瓶儿、春梅在书中百余女性中情欲最盛、死亡最惨,是理想缺失、道德崩溃下人欲疯狂泛滥,导致自我毁灭的代表

三寸金莲:

女性美和情欲的象征(明代恋小脚癖)

3、隐喻人生如梦,繁华荣辱瞬息即逝之人生本质。

清代张竹坡:

“盖言虽是一枝梅花,春光烂漫,却是金瓶内养之者。

夫即根依土石,枝撼烟云,其开花时亦为日有限,转眼有黄鹤玉笛之悲。

奈之何折下残枝,能有多少生意,而金瓶中之水,能支几刻残春哉?

明喻西门庆之炎热危如朝露,飘忽如残花,转眼韶华成幻景。

”——《金瓶梅》第七回回评

四、《金瓶梅》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

历代文人评价

明袁宏道:

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

——《与董思白》

明欣欣子:

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

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

——《金瓶梅词话序》

明弄珠客:

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应伯爵以描画世之小丑,诸淫妇以描画世之丑婆净婆。

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金瓶梅序》

明张潮: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张竹坡:

《金瓶梅》是一部史记。

作《金瓶》者,乃善才化身,故能百千解脱,色色皆到。

作《金瓶》者,必曾于患难穷愁,人情世故,一一经历过,入世最深,方能为众脚色摹神也。

做书者诚是才子矣,然到底是菩萨学问,不是圣贤学问,盖其专教人空也。

《金瓶梅》是部惩人的书,故谓之戒律亦可。

虽然又云《金瓶梅》是部入世的书,然谓之出世的书亦无不可。

——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

五、思想意蕴

词话本:

更多儒家教化劝诫

绣像本:

更多佛家的空无思想及对人世诸色的悲悯—哀书

A社会政治角度的解读:

1、形而下层面:

西门庆及其妻妾的家庭生活、商行官府百态——市井化生活方式、精神方式、行乐方式,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与黑暗——欲海中的沉沦、扭曲与变态

2、形而上层面:

对酒色财气的批判、劝惩

道家清心寡欲,佛家轮回报应

3、全书题旨:

“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物欲横流、放纵堕落——亡国败家、自我毁灭

B人性角度的解读

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成人小说”:

必须有健全的精神、成熟的头脑才能真正理解的书

以秋天开始,以秋天作结“既描写了秋天所象征的死亡、腐败、分离、凋丧,也描写了成年人的欲望、繁难、烦恼、需求;它不回避红尘世界令人发指的丑恶,也毫不隐讳地赞美它令人销魂的魅力。

一切以正面、反面来区分其中人物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金瓶梅》写的只是‘人’而已。

”——田晓菲《秋水堂论金瓶梅》

C哲学宗教角度的解读:

警世书、彻悟书、出书世

D道德教化角度的解读:

明人伦、分善恶

六、艺术成就

1、描写生活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

2、出色的生活琐事、生活细节的描写:

明代师心尚俗,市井之俗入大雅之堂

3、独特的文学形式:

文备众体——对传统文体及价值观念的戏拟——还原市井与人性的本相

4、结构

A网状:

从线性向网状发展

B预言性叙事:

看相、占卜、月娘之梦

C寓言叙事:

书名、时间季节的安排

5、多元价值观及情感态度的并存——多声齐鸣效果

A巴赫金复调理论

B作家价值观念的分裂与矛盾

6、用铺陈写实手法展示了世俗社会的情欲世界:

两性性爱关系成为描写核心——提出了人类永恒的人生困境:

情与欲、爱欲与文明间的矛盾

7、人物形象

(1)帝王将相英雄神魔让位于市井俗人:

传奇世界转向日常生活

(2)肯定人性的同时,第一次对男性内心欲望予以正视并反思

(3)塑造了一批异于此前作品的市井人物:

以性爱为人生核心并将性爱享受作为生活最高境界,以欲主导情——走向自我毁灭:

在情与欲彼此渗透的复杂性中写出了人物的真实面貌、内心世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4)西门庆形象:

西门大郎—西门大官人—西门大老爷

学界观点:

A地主、商人、官僚

B新兴商人

C商人、恶霸、官僚

D封建商人

E官僚资本家原型

F性偶像:

晚明放纵社会风气中的英雄人物—原始生命力的体现、与书中其他男性的比照

小说中展示的性格特点:

A性格刚强,机深诡谲

B自主进取、积极适应社会,夤缘钻营:

“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

以财通权

C市井暴发户心态:

相信金钱的力量大于一切,蔑视一切传统道德规范、不崇拜神圣权威

D肯定欲望,享受现世快乐,个性张扬

E慷慨疏财、行善积德:

捐款修庙、帮助朋友

F重情软弱:

对李瓶儿、处理家庭矛盾——欲中之情

G随和恭谦,附庸风雅:

做官后主动向仕宦阶层靠拢,取得认同:

性格随处境发展变化

H疯狂攫取和占有财色:

贪淫欲望的化身

I欺行霸市,借黑恶和官府势力打击生意竞争对手:

捣毁蒋竹山药铺

J偷税漏税,贪赃枉法

K性心理扭曲变态

8、市井化的口语写作

第四讲《水浒传》

一、成书过程、作者及版本问题:

文学史第38-40页。

二、主题问题:

学术界几种观点:

农民革命史诗说、宣传投降主义反面教材说、英雄传奇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忠奸斗争说、忠义报国说、游民意识说、多元主题说等

1、农民革命史诗说:

A梁山英雄的构成成分:

三分之一来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成员,真正意义的农民不多

B行动纲领和目的:

南面称帝与“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C上山原因:

逼、赚、意气所感、被俘,权宜之计

D发动战争的性质:

占据城池与秋毫无犯

E招安背景:

弱势、被迫投降与强势、主动招安

F作者对农民起义的态度:

贼寇与忠义

2、宣扬投降主义反面教材说

3、为市井细民写心说:

大量涉及城市生活及市民心理,勾栏瓦肆中的产物,审美趣味

4、忠奸斗争说:

梁山忠义与四大权奸斗争贯穿始终,揭示了“自古代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的现象。

是内容而非主题,书中描写了几种斗争:

忠奸、民族、阶级斗争等。

5、忠义报国说:

A明代早期刻本名为《忠义水浒传》

B主角宋江:

忠义代表

C梁山好汉在与权奸斗争及维护宋朝统治中的表现:

宣扬了忠义报国,保境安民理想

D作者评价:

“生当庙食死封侯,男儿平生志已酬”。

6、游民意识主题说:

宋代城镇游民众多,包括丧失土地的农民、破产的城市小手工业者、倡优声伎、游僧等。

水浒中表现了大量游民心理、性格及愿望要求;中国文化阴暗面的呈现

A强烈的帮派意识B赤裸裸宣传血腥暴力

C禁欲与厌恶家室:

极端仇视女人及小孩

D贪财

7、多元主题说:

世代累积型小说,成书复杂,凝聚了

几代人的生活体验

三、《水浒传》人物塑造手法:

类型化向个性化迈进

A多层次多角度刻画性格

B性格在环境中发展变化

C传奇浪漫手法

D细节的真实

第五讲《牡丹亭》

一、汤显祖其人(1550—1616)

临川四梦:

《紫钗记》《牡丹亭记》《南柯记》《邯郸记》

江西抚州临川人,均有梦之情节;又称“玉茗堂四种曲”

《紫钗记》取材唐传奇《霍小玉传》、《南柯记》取材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邯郸记》取材唐沈既济《枕中记》

著作集《汤显祖诗文集》《汤显祖戏曲集》

研究资料:

毛效同编:

《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

二、汤显祖的思想

1、社会理想:

儒家王术理想

治平之世,礼义之国,举贤任能,薄赋轻徭,丰衣足食

2、人性观:

人生而有情、世总为情、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善情、恶情

“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建立有情之天下

3、戏曲救世,至情悟人

A超越生死理法之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牡丹亭》的倡扬

B发展轨迹:

以情救世——情缘总归虚幻——等为梦境,何处升天(“词家四种,里巷儿童之技。

人知其乐,不知其悲!

”)

“后二梦”的迷惘悲哀

三、故事源起

《牡丹亭》的故事题材并非汤显祖的独创,在《牡丹亭记题词》中,汤显祖说: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

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按:

李仲文故事见《太平广记》,引《法苑珠林》

冯孝将事,见《太平广记》,引《幽明录》

谈生事见《太平广记》,引《列异传》

直接取材则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四、《牡丹亭》的思想内蕴(文化意义)

1、展现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人性的觉醒,表现了一种精神的叛逆,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

《游园惊梦》

2、第一次正面肯定了欲是情的基础。

《牡丹亭》中所说的情,是指人的真情实感,人的要求欲望,既包括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也包括其他的要求欲望,自然也包括生命本能的冲动,即性爱。

第一次向世人昭示了欲是情的基础,是每一个生理健全的人应该得到合理满足的生命冲动,它是美好而动人的。

3、在情与理不可调和的冲突中揭示了生命深层的悲哀

杜丽娘是情的代身,她生生死死追求情的过程揭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五、艺术成就

1,因情成梦,因梦成戏—象征结构:

起死回生的情感历程,阳间——阴间-阳间,现实——理想——现实三个场景,既是杜丽娘人生追求的完整的情感受历程,也是作者文化探索的完整的精神历程,杜丽是情的化身

2,美丽的诗剧,浓郁的抒情色彩。

(1)众多的浪漫的幻想场景;

(2)大量的内心独白

(3)语言精工

A情景交融,意境缠绵;B含蓄典雅,朦胧婉约

C雅俗兼善,合于人物身份

3、各具性格的人物

诗词重点:

【好姐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第六讲《桃花扇》

一、关于《桃花扇》的征实信史

1、征实信史

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

场上之歌舞,局外之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果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

不独令观者感激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桃花扇小引》

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

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

———《桃花扇凡例》

2、与史不合之处:

A更动主要事件的发生时间

B改变了主要人物的结局

C人物事迹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D无中生有凭空结撰

二、思想内涵

1、对士阶层人格能力予以反思

A门户之见——党争祸根

B尚空谈——缺乏实际政治才能

C因私废公、动摇、软弱、风流自赏

2、挑战传统的尊卑观念

A挑战男尊女卑观念:

李香君形象

压倒须眉、初步的参政意识、将个人命运系于国家民族兴亡之上、有胆有识远高于侯生、与侯生爱情建立在共同的政治倾向上、“却奁”“拒嫁”“骂筵”

B挑战社会等级尊卑观念:

塑造作者七人,以柳敬亭、苏昆生为最

3、彻头彻尾的悲剧——悲观幻灭风格:

个人与家国历史间悲剧性关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三、结构

1、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悲:

男女爱情与南明兴亡两条线索——个人与历史家国间既依附又冲突的悲剧性关系

2、穿针引线之人:

杨龙友——联结朝与野、爱情与政治;柳敬亭、苏昆生—联结军事与爱情

3、扇子的妙用:

赠扇——血溅扇面——画扇——寄扇——撕扇,掀起一个个戏剧波澜:

爱情见证、反抗权奸斗争见证、历史兴亡的见证,重要关目,以扇子命运写出个人及家国命运。

第七讲明代话本小说

一、文学常识

1、从话本——拟话本

“拟话本”

这个名词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创造的,他所指的作品是《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他的原义是指受话本的体裁、形式影响而创作的小说。

后来很多小说史、文学史的作者借用了这个名词,用来指明朝及以后文人整理或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今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

清平山堂是明代嘉靖年间钱塘人洪楩的堂名。

根据学者的研究,这本书大约出版于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1541-1551年),原书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六集,每集收小说十篇,故共有六十篇,又称《六十家小说》。

此书已散佚,现在可以看到的剩下二十九篇,这些小说的版心都刻有“清平山堂”字样,所以重版时称为《清平山堂话本》。

《京本通俗小说》

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刊印了《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2、三言二拍

冯梦龙“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

《喻世明言》(初版称《古今小说》)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二拍”(每集40篇,但实有小说78篇):

《初刻拍案惊奇》(原书无“初刻”二字,但后来为方便称呼多加上此二字)

《二刻拍案惊奇》

明末大批小说产生“《八段锦》《石点头》《鼓掌尘绝》《壶中天等》

二、冯梦龙其人

冯梦龙,明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

字犹龙,一字子犹,又字耳犹,别号龙子犹;又曾自称冯仲子。

其室名墨憨斋,故常自题为墨憨斋主人。

他用过的笔名,尚有姑苏词奴,吴下词奴,顾曲散人,前周柱史等,“三言”序曾分别署名茂苑野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