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8355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品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油品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油品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油品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油品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品操作规程.docx

《油品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品操作规程.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品操作规程.docx

油品操作规程

油品操作规程

0.1规程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程介绍了装置的概况,叙述了装置的工艺流程,规定了各项生产任务的操作方法,列出了装置的设备及工艺管线的走向。

规程适用于油品车间生产操作。

0.2本车间现具有如下规模,可分为两大部分:

1、油品罐区:

催化常压生产罐区、五千立方米生产罐区、一万立方米生产罐区、两万立方米生产罐区,共计60台储油罐,总存储油品能力达到30万吨。

另有4座油品泵房共计45台机泵,两座汽车装车栈桥共计32套起汽车装车鹤管及其他设施。

2、输转:

五座火车栈桥,一座汽车卸油平台陆个零位罐,所有栈桥都具备装卸油功能,一次装车量可达120节。

轻油栈桥具备普洗条件。

0.3油品输转车间担任以下任务:

0.3.1原料油品的计量接收储备、输转管理。

0.3.2半成品、成品油的储存、输转管理。

0.3.3油品调和。

0.3.4半成品、成品油出厂。

0.3.5火车栈桥的油品装卸。

0.3.6本车间所管辖设备、工艺管线的使用维护更换(需三修车间维护的除外)。

0.3.7大修技术改造及在职职工技术业务培训等工作。

0.4根据我车间情况,我车将生产岗位为分成以下四个:

0.4.1罐区操作:

其任务是a罐区管理;b罐区操作(油品计量、油品收付、切换运行罐、脱水、加热、管线吹扫、泄压等);c罐区巡检,事故处理;d油品调和。

0.4.2生产泵房:

其任务是:

a机泵保养、泵房保温等;b机泵操作及事故处理,c泵房巡检。

0.4.3汽车栈桥装车:

其任务是:

a汽车装车管理b装车现场管理c管理付油票据。

0.4.4火车栈桥装卸车:

其工作任务是:

a火车装卸车管理b装卸现场管理。

0.5综上所述,我车间的操作工作归纳为:

(1)油品计量

(2)罐区操作(3)油品调和(4)机泵操作(5)汽车装卸(6)火车装卸(7)开停工和大检修(8)事故处理。

因此,操作规程由以上八条给出。

1、油品计量

油品计量工作是掌握油品数量变化的一种手段。

通过油品计量,我车间能为全厂提供油品生产、存储、销售的大部分数据,也能监视储罐液位,防止油品的跑、冒、滴、漏、串等事故的发生。

1.1油品计量总则

1.1.1油品计量就是通过测量储罐内油液位、温度、密度,借助有关工具,计算储罐收油量、付油量、储油量及。

其中检尺、测温由我车间完成,密度由化验室提供。

1.1.2油品在输转装车、倒灌、脱水、调和等工作前后,均应进行检尺计量,油品输转完毕,不允许马上计量,需静止30分钟后计量。

(特殊情况除外)

1.1.3进行收付作业的油罐,至少每四小时计量一次(油罐即将进满或抽空时,应及时掌握油量变化)。

静止罐每八小时计量一次。

1.1.4收油时以油品收入罐的计量为准。

一般情况下,油罐不得进行边收边付作业;特殊情况下,在收付作业的罐中,只允许一个罐边收边付,其余罐必须准确计量,而边收边付的罐也应根据泵输出量定时检查,掌握进出油量。

计算收付油量时,应把管线存油计算在内。

1.1.5生产罐八小时检尺一次,八小时算量一次,并由本班计量人员,按时向生产调度报量。

1.1.6凡计量容器,需有按规程标定的容积表,并实行周期检定。

如有明显变形,应重新检定。

1.2计量工具

1.2.1量油尺

1.2.1.1量油尺为钢卷尺,根据油罐的大小,尺可选择10米、15米、20米,最小刻度为1毫米。

并附有出厂合格证和校正表。

尺锤为铜质材料。

计量轻质油品使用500克尺锤;原油及重质油使用1000克尺锤。

1.2.1.2量油尺每半年检定一次,其技术条件应符合JJG398-85《钢卷尺检定规程》的规定。

1.2.1.3量油尺属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使用

(1)尺带扭折,弯曲及镶接;

(2)尺带刻度模糊不清或数字脱落;(3)尺锤尖部损坏;(4)尺的刻度误差超过允许范围;(5)没在校正表。

1.3人工检尺

1.3.1检尺术语

1.3.1.1检尺点:

油罐顶制定的下尺部位

1.3.1.2检尺总高:

经检尺点至罐底的垂直距离。

1.3.1.3检实尺:

测量罐内液面至罐底(或卧式罐底弧面最低点)的垂直距离。

1.3.1.4检空尺:

测量油品在作业前罐内液面至罐底的垂直距离。

1.3.1.5油痕:

被测量油品在量油尺带上留下的分界痕迹。

1.3.1.6水痕:

被测罐底水在量油尺面上留下的分界痕迹。

1.3.2检尺操作

1.3.2.1按规定选好量油尺。

1.3.2.2操作人员应站在检尺口上风口打开检尺盖。

1.3.2.3在检点下尺,把油尺缓慢地探入罐内,计量轻质油品应检实尺,计量重质油品应检空尺。

1.3.2.4检实尺时,当尺锤触底,即将尺缓慢拉上,读取液体深度。

检实尺时,应做到下尺稳,触底轻,上尺快,读数准,先读小数,后读整数,做好记录。

检易挥发油品,可涂试油膏检尺,或利用反光迅速读数,作好记录。

1.3.2.5检空尺时,当检尺尺带一触油,即停尺,读取空尺高度,将油尺拉上,读浸没高度。

检空尺时,应做到下尺稳,当尺带浸入油内后,停止下尺,使检尺点与卷尺刻度对准,稳定后读出下尺高度,提尺再读浸油部分高度,作好记录。

检空尺时,油面高度-检尺总高-空尺高度+浸没高度

1.3.2.6检尺应重复平行进行三次,三尺检尺数各自相差不超过2毫米时,以第一次检尺为准,超过2毫米时,应重新检尺.

1.3.2.7关上检尺口盖.

1.3.2.8每次检尺必须严肃认真,杜绝估计和照抄。

1.4油量计算

各罐付油量,按各罐油尺的变化值乘以各罐工艺卡片中的每米盈量得出。

2罐区操作

油品罐区的工作主要是罐区管理和罐区作业。

罐区作业又分:

油品脱水、油品收付、油品收付切换、管线扫线和活线、管线泄压、油品加热。

2.1罐区管理

2.1.1每班应对罐区至少进行两次巡回检查(无论有无作业)。

检查内容:

油罐管线(包括输油管线、蒸汽线、伴热线、阀门等),罐区情况和油品动态。

必要时增加检查次数,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处理。

2.1.2对油罐及附属设备(包括呼吸阀、阻火器、人孔、透光孔、检尺空、消防泡沫管、蒸汽加热管、液面计、温度计等),油罐周围的情况(包括输油管线,蒸汽线、净化风线、伴热线、水线、下水井等),至少每月做一次大全面检查,搞好设备维护管理,保持设备完好。

2.1.3春季应加强避雷设施的检查与维护,每年春季测量一次避雷系统接地电阻,其值应不大于5欧姆。

2.1.4夏季应做好降温和防雨工作,罐区下水道应保持畅通。

2.1.5冬季应加强防冻防凝措施。

蒸汽线、水线、重质油线应有好保温,作业完毕后应将存水排净,重质油作业后,必须按规定对管线进行扫线处理。

2.1.6作业完毕后,应及时对所有管线检查,关好阀门,以防串油。

2.1.7每班应将本班生产、质量、设备、安全等情况做好记录并按规定交接班。

2.2油罐脱水

2.2.1各种油品罐底水尺均不得超过规定标准(根据排水管对罐底的标高而定)。

油品由装置入罐后,应充分沉降脱水;储存期间,各班检查脱水一次,收付作业前后,均应检水尺,如超过规定值应及时脱水,尤其对原油罐,成品油罐更应充分脱水,确保原油质量和成品油质量。

2.2.2中间半成品罐满罐后沉降半小时进行脱水,不脱水不准向成品油罐转油,原油进装置前,应进行多次脱水,即罐没进油前底油脱水,满罐后沉降脱水,储存期间每班脱水,进装置前检查脱水。

循环结束的油罐沉降2小时后进行脱水。

2.2.3油罐脱水前应检查脱水阀,脱水管和下水井。

脱水时,缓慢打开脱水阀,观察排水情况,若发现有油排出,应适当关小脱水阀,使脱水尽量少带油。

脱水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以防跑油。

2.2.4重质油品在沉降过程中,应保持一定温度,一般可控制在储存温度范围内的较低温度值上。

2.2.5油罐脱出的含油污水应通过脱水池排入下水道中,不得随意排放到罐区地面上或其他的方,以免污染环境,发生事故。

2.3油品收付

2.3.1油品收付包括油品输转、装车、原料油去装置及装置来油进罐等作业。

作业前,应与生产调度及有关单位联系,清楚了解收付油品的品种、罐号、油量、来去方向,按作业工艺流程认真检查油罐、管线、机泵、阀门、等有关设备系统,操作员与司泵员应密切协作,做好收付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应做到对罐号、对品种、对管线、对机泵。

2.3.2对收付油罐进检尺和测量,计量油量并记台帐;必要时脱水或加温(收付温度按工艺卡片规定控制,重质油品管线按规定扫线)。

2.3.3准备工作完毕后,开始作业。

作业过程中,应认真检查油温及来由和送油情况,收付双方应定时核对油量,随时检查油罐、管线、伴热线、机泵和阀门等设备情况,压力、流量等输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4作业过程中,如需切换油罐,必须严格遵守先开后关的原则。

2.3.5油罐进油布得超过安全高度,油罐付油不得抽空。

油罐即将进满,抽空或装车即将结束时,收付双方应加强联系,及时检查,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2.3.6结束作业时,应先停泵,后关阀(收付作业开始时开启的阀门应一律关闭)并按规定对管线泄压,扫线,检查有关设备,使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3.7收付完毕,收付双方应及时检尺计量、对量。

收付量误差超过损耗量应及时查明原因,并上报车间领导。

2.4油罐切换

2.4.1油罐切换前应与生产调度联系,确认切换罐号、切换管线、切换时间。

对切换油罐进行脱水,切换管线进行扫线等。

2.4.2收入切换要先开空罐,后关满罐;付出切换,先开满罐后关空罐,即无论收付,先开后关。

以防装置原料泵抽空或泵憋压。

2.4.3切换油罐严格按一确认、二切换、三复查的顺序,认真判定切换的正确性和切换阀门的状态,保证关严开满,以免串混油或截流,确认切换正常后方可离开现场。

2.4.4切换作业完成后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了解收付是否正常,并及时核对流量,认真巡检,如有异常现象或对方有异常反映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切换作业完成后还应进行检尺计量,重油扫线等工作。

2.5扫线和活线

2.5.1重质油品管线作业后两小时内应用蒸汽进行扫线处理(原油管线在保温正常的情况下不作扫线处理),扫线蒸汽压力必须大于管线内油品的压力,扫线前必须打开蒸汽线上的低点防空,排除冷凝水。

2.5.2有立管的管线,扫线时应走立管,无立管的管线扫线时走底管。

2.5.3扫线前后应做好联系工作,扫线时工作人员不得离岗,直到扫通后关闭阀门并通知停汽,不准长时间通过底管向罐内扫线,严禁用蒸汽将大量热油(100℃以上)扫入罐内,以防突沸。

扫线完毕后,应注意油品的沉降脱水。

2.5.4轻质油品管线作业后,一般不作扫线处理,特殊情况下,可按停工检修管线处理要求进行。

2.5.5重质油品管线作业后,也可间断开泵,用该种油品活动管线、简称活线。

每次活线间隔时间,视季节和保温情况而定。

2.6管线放压

2.6.1收付作业后保持满线的静止状态的管线,在下次输油前的期间,为防止发生管线爆裂,跑油,串油事故必须泄压。

2.6.2凡属同一条管线,在静止状态中必须在终端,通过副线阀向罐内泄压,沿线各阀门一律打开。

2.6.3对无副线阀的静止管线及带伴热线的满油的管线,应采取四小时向罐内泄压一次的方法,阀门随开随关。

汽油静止管线在夏季每2小时向罐内泄压一次,阀门随开随关,以防止造成跑油,串油。

2.6.4泄压时要向同种油品罐泄压,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2.7油品加温

2.7.1为保证油品质量,安全生产,减少油品损耗,应按工艺卡片的指示控制油品的输入,输出,储存,活线的温度,一般不超过规定范围。

2.7.2油品从装置入罐,必须测量温度,油品入罐后,每班可测温两次(可结合油品计量进行一次,中间一次),保持适当的储存温度。

如油温低于规定温度,应及时加热以便于随时进行调和,输转等作业。

升温速度控制在5-10℃每小时。

2.7.3油罐用蒸汽加热时,必须先检查蒸汽线,及蒸汽加热器进出口阀门,用少量蒸汽排出加热器内存水,并检查加热器是否漏油(回水带油)。

当回水正常后再逐渐开大进汽阀。

2.7.4回水阀以正常排出冷凝水为宜,排出冷凝水温度为60—80℃。

2.7.5加热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当油温达到标准时,应及时停止加热。

停止加热时,应先关进汽阀,放净盘管内存水后,关闭回水阀门,冬季不加热时,加热管中应通入少量蒸汽(以回水阀能正常排水为宜),以防冻坏加热器。

2.7.6油罐内液面高出加热盘管0.5米以上时,方可用蒸汽加热器加热。

罐内有较厚的凝油层时(1米左右),不宜用蒸汽加热盘管加热,可用软管从罐顶通入蒸汽直接加热,化开凝油层后在用加热器加热。

2.8操作注意事项

2.8.1油罐收付作业禁止边收边付,特殊情况需经车间领导同意。

2.8.2新投用油罐及刷洗后首次进油的油罐,收油时必须先检查脱水阀、排污孔、人孔、呼吸阀。

进油后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次。

2.8.3一般情况下,禁止在油罐和泵出入口跨线阀门处转输油品,必须转输时,罐根部及泵入口阀门必须关紧,必要时要添加盲板,必须认真检查,做好特别交接记录。

2.8.4阀门开关状态,尤其是开启状态要做好特别交接记录,每次作业前均应检查与本操作有关联系的管线阀门状态是否与本次操作相符,以免跑油、串油。

2.8.5切换作业,禁止先关后开,以防泵抽空或泵憋压。

2.8.6蒸汽管线和伴热线要注意低点放空,以免产生水击和冻凝现象,损坏管线、设备。

3油品调和

为了提高成品油的质量指标,为厂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有些油品进行必须调和或加入添加剂。

因此,油品调和是半成品转化为成品的一种生产过程。

3.1油品调和的一般要求

3.1.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调和,应根据各组分的性质,计算出调和比例或由小样实验得出调和比例(该比例数据由化验室给出),按此比例控制各组分的调和量。

3.1.2两种性质差别较大的油品组分,未经实验鉴定,不得盲目调和。

3.1.3参加调和的各组分都应符合组分的(半成品)质量要求。

3.1.4组分调和后仍未达到规定指标,一般还要加入添加剂。

加入油品中的添加剂品种,质量标准和比例应实验鉴定,并有统一规定。

3.1.5重质油品调和之前按规定加热。

3.1.6油品调和可采用管道调和,泵循环、风搅拌或倒罐等方式。

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应按比例调和均匀。

3.1.7调和后应及时脱水,调和产品经化验分析合格后方可出厂。

3.1.8在无调和设施,也无倒罐可能的情况下,油品调和不得在污秽容器内进行。

4成品汽油汽车装车

我车间共有两座汽车装车栈桥。

出售的油品有汽油、柴油、蜡油、渣油、石脑油。

操作方式是启泵灌装,器具为汽车装车鹤管,计量方式是通过地衡称量净重。

4.1汽车鹤管装车操作规程

4.1.1付油具备的条件

4.1.1.1用户持我方有效的付油单据,要求注明日期、车号、售油品种。

4.1.1.2付油前槽车必须接上静电接地线。

4.1.2操作规程

4.1.2.1装车具备的条件

a.汽车排气管装有灭火装置;

b.槽车停在指定位置;

c.发动机熄火,拉上制动闸,固定车辆。

d.有关电动装置的开关全部拉开。

e.进厂时除司机外,车上人员全部下来,待司机将车开到鹤管处定位后,要离开罐车。

4.1.2.2装车

a.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手握触电棒,消除人体带电。

b.在确认槽车底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后,打开槽车人孔盖。

c.将鹤管对准槽车装油口装置放下,直到槽车底部。

d.开启装油阀门,由装油开始直至装油管头全部浸入液体之前,装油管线内的油流速应控制在1米/每秒以下,浸没后可提高流速。

e.装油过程中,附近布得进行水蒸气及其他气体等带有喷射的操作。

f.装油过程中,要认真检查有关管线、阀门、法兰等有无泄漏现象。

g.在油槽车内快满时,应将阀门关小,油装满后即刻关阀,注意关阀不得过猛。

h.收回鹤管,关闭槽车装油口盖。

i.拆除静电接地线,令司机将车开离装车鹤位。

4.2汽车装车栈桥管理

4.2.1严格清理,保持汽车栈桥及装车场卫生。

4.2.2定期检查维护装车鹤管等装油设备。

4.2.3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落实三对一看(对车号、对日期、对装油种类、看装车程度),岗位不许离人,严防错装及跑、冒、滴、漏登事故

4.2.4认真做好外来拉油人员的安全教育,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5开停工和大检查期间,大量油品管线及油罐需要处理,为保证停工和开工及大检查的顺利进行,管线和油罐才处理必须根据油品性质,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

5.1停工管线处理的一般要求

5.1.1凡需要检修,动火或与装置有联系的油品管线,必须进行适当处理。

5.1.2装置和系统需动火的管线。

可根据油品的性质和管线情况用水,蒸汽或其他介质顶(扫)出后加盲板,如一条管线与几个容器有联系,也必须逐一扫线加盲板。

5.1.3重质油品管线用适当的介质顶扫线,一般用蒸汽、水顶线后用蒸汽或风扫出,并加盲板。

5.1.4需要动火的管线必须按规定进行充分的处理,处理后,动火管线必须与各接连管线和其他管线隔离。

5.2扫线介质的选用

5.2.1处理管线处理管线时,必须运用合格的介质才不至于造成不良后果,选用介质考虑以下因素:

5.2.1.1扫线介质与油品(油气)混合不产生易燃易爆气体。

5.2.1.2扫线介质与油品的混合物便于处理,不至影响产品质量。

5.2.1.3扫线介质与油品接触后不发生冷凝堵塞等现象。

5.2.1.4扫线介质的压力必须大于油品(油气)在管线中流动的阻力。

5.2.1.5扫线介质的来源方便可靠,扫线的去向合理,以及对管线、流程、设备和安全生产无其它影响。

5.2.2扫线介质选用表:

油品名称

介绍

蒸汽

空气

氮气

原油

×

×

石脑油

×

×

汽油

×

×

轻柴油

重柴油

×

×

×

渣油

×

×

蜡油

×

×

注:

“○”推荐用“△”可用“×”不可用

5.2.2.1内浮顶油罐严禁采用压缩气体和蒸汽向油罐内扫线,需用蒸汽吹扫时,必须倒空油罐。

5.2.2.2为了防冻,冬季用蒸汽扫线或水顶线后必须用脱水的压缩空气赶水。

5.2.2.3用风扫线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a.闪点在60℃以下的油品部准用风扫线。

b.闪点在60℃以上的油品,温度小于130℃并比其闪点低20℃时方能用风扫线。

c.高于闪点温度的设备之间连接管不许扫线。

d.扫线介质必须保持足够的压力,在停止扫线程序前,严防倒油。

e.扫线时憋压几次均可,但不能过猛,防止冲击。

5.3开工时管线处理

停用管线或检修动火处理后的管线存有一定的水分和杂质,有些管线还用水和其他轻质油品置换过,因此在开工使用前,应根据情况适当处理。

5.3.1检修、改造动火后的管线,在使用前应经过试压,实验压力为使用压力的15—20倍,并且要经过检查鉴定,不留隐患,符合要求才可使用。

5.3.2管线使用前,如原来是顶线或扫线的,管内存水要尽量排净,以减少对罐内油品质量造成的影响。

5.3.3如管线内存水则必须用该种油品把水顶入专罐(该罐应能脱水),并继续冲顶合格为止。

5.3.4重质油品管线,使用前要开好管线伴热线,输送油品要保持足够的温度,长管线要充分预热,暖线后在正式输送。

5.3.5改换油品种类的管线,使用前应将管线内原有的存油或存水用改换后的油品顶入专用罐,直至冲顶合格为止。

5.3.6原油输油管线,如果原来是用轻质油品和水置换的,必须用加热至规定温度的水或轻质油暖线后在使用。

5.3.7柴油管线在使用前要检查管线内存水是否排净,用该种油品充分冲洗管线。

顶入指定的专罐,管线冲洗合格方可使用。

5.4停工检修的一般内容

装置停工期间,油品储运系统进行一次检修,主要是安排每一年(或几年)的设备修理以及生产中难以安排无法进行的检修或技改施工项目。

5.4.1处于检修的一般内容

5.4.1.1机泵及泵房的改造或扩建,接地线的安装,机泵的更新、大修、中修、小修。

5.4.1.2油罐及罐区的有关设施的整修,油罐的清扫,附属设备及罐体的检修和改造,新建油罐的接线处理等。

5.4.1.3其他设施的更新,改造和检修。

5.4.1.4管线的保温伴热和扫线设施的改造和维修。

5.4.1.5各种阀门的盘根、垫片的更换。

5.4.1.6装车栈桥有关设施整改、检修。

总之,没年的检修项目必须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情况和人员物质力量来确定。

因此,预先要排出检修项目,分出轻重缓急,制定合理的计划,排入计划的项目应提前准备物质材料,和工具,安排组织力量。

安排停工检修时应考虑到:

a.平时能建的项目平时建,尽量少安排。

b.急用的先建,影响开工的先建,关键的先建。

c.专业工种与群众组织结合。

d.分开进行与集中突击结合。

5.4.2清罐

我车间油罐集中,其中半成品,中间和成品油罐每年均需清扫一次,其他不能进行的(如开工用油储存罐)两年清扫一次。

5.4.2.1清罐的一般原则:

a.需要检修,改造措施上需要动火的。

b.改换装油种类的。

c.罐内杂质较多,影响油品质量的。

d.已到清罐周期的。

e.罐内需要检修处理的。

5.4.2.2清罐次序:

各种油罐的清扫方法根据油品的品种,油罐污染程度不同,其程序大致如下:

a.准备工作内容:

查看要刷洗的油罐,确定刷洗方法,配备人员,物质材料,工具和防护物品,小泵等。

b.倒油:

用泵将存油倒出尽量倒净。

c.清底油:

打开上、下人孔、透光孔接上小泵将底油抽干。

d.冲刷:

将罐底油泥杂质扫净,并用抹布擦拭加热器排管,直到合格为止。

e.吹气:

蒸罐24小时,吹气时光孔打开。

f.擦扫:

将罐底部铁锈杂质擦净,并用抹布擦拭罐壁,直到合格为止。

动火时油罐进出管线必须上好盲板,并堵住脱水管口,把脱水槽(池)处理干净。

g.检查分析:

由生产负责人(车间)及安全负责人和施工负责人共同检查有关部位的情况,看是否达到动火条件。

同时在动火危险部位采样作气体分析,如符合动火条件,由安全科开火票,落实措施后方可动火。

h.动火施工:

尽量先预制,尽量在罐内少动火以减少危险性。

i.清理、收尾和检查:

施工后清理罐内杂物,拆除盲板,检查进出口管线,脱水管等设施后,上好人孔,经检查符合进油条件后,方可准备进油。

6、机动设备操作规程

6.1离心泵操作规程

6.1.1启泵前的准备工作

6.1.1.1与班长及有关岗位做好联系工作,明确油品品种、输送方向、管线名称,并确定所有机泵及所用的阀门。

6.1.1.2检查流程和出入口管线,阀门和压力表等。

6.1.1.3检查泵体和对轮螺丝、地脚螺栓是否松动,接地是否良好。

6.1.1.4检查轴承箱润滑油液位是否达到规定标志处,油质是否合格。

6.1.1.5启泵前应进行盘车,盘车3—5圈,盘车应灵活、无杂音。

6.1.1.6重质油泵启泵前要用蒸汽预热,泵出入口管线要处理畅通。

6.1.1.7检查电机电流表是否完好。

6.1.1.8检查泵房所配的其他设施,如轴流风机等是否完备好用。

6.1.2开泵

经上所述准备工作,具备启泵条件后方可启动电机。

6.1.2.1排空即灌泵:

根据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启泵前应将泵内气体排净,打开入口阀后,打开入口放空阀,排净泵内及管线内的气体。

6.1.2.2启动电机,泵出口压力达到规定值并稳定后,缓慢打开出口阀门,并观察压力表、电流表指示是否正常。

(离心泵启动后,在关闭出口阀门的情况下运行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6.1.2.3注意电机电流变化,不许超过额定值。

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切断电源,排除故障在启动。

6.1.2.4开泵正常后,五分钟内核对流量,确定油品品种,管线准确无误。

6.1.2.5记录开泵时间。

6.1.3正常运转

6.1.3.1检查泵的出口压力和流量是否稳定、正常。

6.1.3.2检查电流变化情况,不得超过额定值。

6.1.3.3检查电机和轴承温度,不得超过额定值。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