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八年级上物理电子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8255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4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八年级上物理电子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新课标人教八年级上物理电子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新课标人教八年级上物理电子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新课标人教八年级上物理电子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新课标人教八年级上物理电子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八年级上物理电子备课.docx

《新课标人教八年级上物理电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八年级上物理电子备课.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八年级上物理电子备课.docx

新课标人教八年级上物理电子备课

导学案设计本

 

学校裕通九义校

——————————————————

班级八年级一班

——————————————————

学科物理

——————————————————

教师田军

——————————————————

 

资阳市雁江区教育局监制

2013年8月30日

 

导学须知

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

一、导学“八认真”

1.认真搜集资料2.认真备导学案3.认真上高效课4.认真辅优补差

5.认真实习实作6.认真批改作业7.认真考核评价8.认真反思总结

二、导学“六要素”

1.教材要让学生读2.问题要让学生提3.过程要让学生说

4.规律要让学生找5.实验要让学生做6.结论要让学生下

三、导学“五原则”

1.胸中有纲2.心中有书3.脑中有题4.目中有人5.手中有法

四、学习“三方式”

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

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

它表现为:

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学习:

即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也就是说指学习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答案,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学好“十时刻”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印在第一页的背面)

 

丹山镇教育管理组

导学案设计本检查记录

导学计划检查

1、导学计划,从页至页。

2、设计质量:

(优、良、及格、不及格)

3、优点:

4、改进处:

 

检查人签字:

单位签章

年月日

第一次导学案检查(开校)

1、备节课,从页至页。

2、备课质量:

(优、良、及格、不及格)

3、优点:

4、改进处:

 

检查人签字:

单位签章

年月日

第二次导学案检查(半期)

1、备节课,从页至页。

备课质量:

(优、良、及格、不及格)

2、优点:

3、改进处:

 

检查人签字:

单位签章

年月日

第三次导学案检查(期末)

1、备节课,从页至页。

备课质量:

(优、良、及格、不及格)

2、优点:

3、改进处:

 

检查人签字:

单位签章

年月日

章节(教研课)导学案设计结构

一、课标(考纲)要求: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

2、导学难点:

3、导学关键:

4、导学方法(用具):

四、导学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景,激趣引入新课。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答疑。

3、学生合作探究,观察分析归纳,

讨论展示辨析,教师引领解决。

4、知识方法小结,引导学生总结。

5、作业布置应有,广度深度梯度。

6、板书设计规范,多媒体适时用。

五、导学反思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学期导学计划

一、导学进度表

科目

物理

教学

班级

2.4.6.8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上课

日期

9月2日

每周

节数

2

总授课节数

32

考试次数

4

预定进度

备注

1

9月2日

9月6日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

9月8日

9月13日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

3

9月15日

9月20日

测量平均速度本章复习测试

4

9月22日

9月27日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5

9月29日

9月4日

国庆放假

6

10月6日

10月11日

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

7

10月13日

10月18日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本章复习测试

8

10月20日

10月25日

温度      熔化和凝固

9

10月27日

11月1日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本章复习

10

11月3日

11月8日

期中考试       试卷分析、

11

11月10日

11月15日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12

11月17日

11月22日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13

11月24日

11月29日

光的色散本章复习测试

14

12月1日

12月6日

透镜生活中的透镜

15

12月8日

12月13日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与眼镜

16

12月15日

12月20日

望远镜与显微镜本章复习测试

17

12月22日

12月27日

质量密度 

18

12月29日

1月3日

质量的测量密度与社会生活 

19

1月5日

1月10日

期终复习

20

1月12日

1月17日

期终考试质量分析

 

二、学生情况分析

1.识与技能:

(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物态变化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

(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

(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

(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

(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

(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4)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三、导学内容分析

1.学习任务、目的、要求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3.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

4.教改设想和教研专题

四、提高导学质量的措施

1.优生优教方案:

根据调查分析,本届学生中有一些上理科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动手动脑能力强。

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重点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一个,让他们发挥特长,发展智力,具体措如下:

(1)分层教学,因才施教,发挥他们带头作用。

(2)组成课外科技小组,按计划活动。

(3)充分调动积极性,重点进行小探究小制作活动。

2.学困生提高方案:

根据了解,有一些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不好,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要起家一步认真分析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帮扶方案,组成学习小组,采取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法共同进步。

具体措施如下:

(1)课堂上要把他们做为重点对象照顾。

(2)“一帮一”活动。

(3)及时总结,改进方案,不断提高。

3.待努力生转化方案:

根据分层教学方案,做好待努力生的思想工作,耐心细帮助他们,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他们的优点,以优点促进步,使他们得到成功的喜悦,不进步。

具体措施:

(1)对他们分别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要不断发现他们进步的地方,及表扬。

(3)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调节作用。

 

课题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主备人(请写3-5名同年级同科教师)

田军唐伟

课型

新授/复习

使用时间

教者

课标(考纲)要求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其国际单位

能力目标

观察并动手操作这些测量工具,提高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

导 学

核心点

重点:

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多种途径。

难点:

怎样进行时间和长度的准确测量。

关键刻度尺的读数分析,几种测量长度的方法

导学准备(用具)

(教师)米尺、直尺、停表、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学生)直尺、三角尺

第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自写)

导入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测量的必要性

1、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眼睛判断物体大小、长短。

出示书本(P10)图1,图中的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

出示图2,中心的圆哪个较大?

先看看再用尺量。

2、我们的视觉总是可靠的吗?

估计一下谈谈你的结论,要想得到准确地数值应该怎么做?

引入测量的必要性

学生各自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根据,回答问题

让学生多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

 

合作探究,

点拨解疑

一、长度的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

 

三、误差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为什么引入国际单位制?

回忆:

为什么要制定国际单位?

3、长度的单位 

(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 阅读课文第36页“小资料”:

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及了解“米”的准确定义。

 (3) 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4进行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教师出题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测量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最小分度值;测量时:

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学生分组实验。

测量物理课本宽度、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测细铜丝的直径。

 

探究:

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上进行测量,圆心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思考,举例。

归纳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化曲为直法、等量替代法、累积法、滚轮法等 。

二、时间的测量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例举测量时间的工具。

 1、单位:

秒(s)小时(h)分(min)2、测量工具:

停表(秒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钟 古代:

日晷、沙漏 3、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关键是停表的分度值。

 4、体会生活现象所用的时间:

 

(1)人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0.8s 

(2)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是0.4s(3)人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约是6s

体会生活实例

三、误差 

1、定义: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看书第14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归纳误差的相关知识 ,学生理解记忆。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自学能力

2、由于测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绝对准确,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等因素对结果都有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学生观察测量工具 学生阅读课本第35~37页,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答。

 

记忆长度单位及其进率

 

学生熟悉刻度尺的使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和讨论,并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

体会测量的必要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会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体会单位的国际化的意义

 

记忆长度单位及其进率,使学生达到灵活掌握。

 

设计意图:

知道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用间接地方法测量

 

培养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现象增长见闻,丰富知识

 

培养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现象增长见闻,丰富知识。

 

个别小结,其他补充。

反馈本节的收获,巩固知识

 

拓展提升

1、 动手动脑学物理   2、 补充作业 

(1)、下列有关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说法中,正确的(  ) A、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  B、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相平   D、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选用恰当的单位分别填入横线上:

A某人身高18.2 B物理课本宽18.23 C写字台高63.6D玻璃的厚度约为5×10-3E某原子的直径约为3×10-10

(3)、关于测量误差和测量中出现的错误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错误和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D、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4)、体育课上测量学生跳远成绩时,体育王老师选择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合适(  ) A、分度值为1mm的米尺  B、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5m的软尺 C、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0m的卷尺    D、分度值为1dm,量程为20m的卷尺 

(5)、四位同学分别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A、25.82cm  B、25.82 dm C、25.81m  D、25.816cm

(6)、单位换算:

A、0.28km= m=cmB、83μm=nm=mC、720s= min=hD、36min=  h=  s 

(7)、下列物品的长度,最接近15cm的是( )A、橡皮的宽度 B、课桌的高度 C、文具盒的厚度 D、圆珠笔的长度 

(8)、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是对鞋长的另一种记法,王强穿42号的鞋恰 好合适,则王强的脚长可能是(   )A、26cm    B、42cm    C、22cm    D、21cm 

答案:

(1)B

(2)A、dm,B、cm,C、cm,D、m,E、m

(3)C(4)C(5)A(6)A、28,,2800B、83*10-6,83*10-3 C、12,0.2   D、0.6,2160(7)C(8) A

知识的巩固

作业布置:

1、练习册2、思考:

怎样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课题

运动的描述

主备人(请写3-5名同年级同科教师)

田军唐伟

课型

新授/复习

使用时间

教者

课标(考纲)要求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能力目标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目标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导 学

核心点

重点:

机械运动及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判断。

关键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导学准备(用具)

教室中的实物

第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自写)

导入

情景引入

学生讲“刻舟求剑”的故事

让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

 

1、 宝剑是从刻有记号的船沿上掉下去的吗?

 

2、 如果是,为什么到岸后从记号处跳下去打捞不到宝剑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1、参照物和机械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师指导分出那些运动属于物理学所指的运动。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从中寻找其共同特征,各小组展示交流,教师点评后给予鼓励。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运动员--赛场--跑 汽车--马路--奔驰 雄鹰--空中--飞 猴子-树--爬 

共同特征:

物体(研究对象)-选择的标准物体(参考对象)-动词(机械运动)          

动词使研究对象相对于参考对象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教师总结:

上面实例就是我们物理学中所指的运动。

 

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等是运动的?

 

物理学中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把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上面实例中的参考对象都是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

  

 

小雪在奔驰的火车上跳舞 教师点评,鼓励。

 总结参照物选择原则:

(1)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2)被研究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4)参照物是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参照的物体,并不说明物体是不动的。

 写出下面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

 

(1)地球绕太阳公转 

(2)太阳东升西落 (3) “小小竹排江中游”,(4)“巍巍青山两岸走” (5)车中乘客说:

“房屋、树木在后退”(6)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师演示实验:

把笔放在课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课本,使课本载着笔沿桌面向前移,学生思考问题:

(1)笔对于课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2)笔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选课本位置无变化笔是静止的,选桌面位置变化了,笔是运动的。

 

教师总结: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了,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变化,说明物体是静止的。

 

板书: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

经验总结: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如果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以运动物体作为参照物的机械运动实例。

 

归纳:

运动和静止的判定方法:

(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2)、运动快慢和方向相同的不同物体,互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运动快慢不同,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不同物体,互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4)、运动快慢不同,运动方向相同的物体互为参照物,快的物体运动方向与地理方向相同,慢的物体运动方向与地理方向相反。

教师总结:

准确判断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第一步:

假定参照物是静止的; 

第二步:

以参照物为原点建立坐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三步:

看物体到原点的位置变化量向什么方位,该物体就向什么方位运动;如果没

有变化量,说明该物体静止。

 

学生列举生活中运动的实例:

 

(1)、“五四”运动;捍卫钓鱼岛的爱国运动;等 

(2)、树长高了;苹果长大了;等 (3)、运动赛场上的百米赛跑的运动员;马路上奔驰的汽车;空中展翅高飞的雄鹰;猴子往树上爬;等 

 

同学们思考一下:

参照物能不能选择运动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择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上课,以教室为参照物,你们是 (   )的,以太阳为参照物,你们是(   )的;以窗外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你们是(   )的;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大量的运动实例,再加上讨论交流,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学中机械运动的概念,有助于目标1的达成,也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设计意图:

这个教学环节旨在深化学生认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突破难点

 

合作探究,

点拨解疑

(1)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耳中  D、晚上,探照灯射向天空 

(2)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温州更为美丽的壮观,位于温州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第一城的美丽景色,以下关于观光过程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的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 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上行使的 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3)直升机上飞行员看到地面的楼房竖直向上运动,则该飞行员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楼房 C、直升机  D、水平飞翔的小鸟 

(4)甲看到路旁的 树木向北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如甲乙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它们应该是(    ) 

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   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     D、甲乙都向南运动 

(5)两辆汽车都向南行驶,甲车运动得快,乙车运动得慢。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运动;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_______运动。

    

答案:

(1)B; 

(2)C;(3)C;(4)D;(5)北  南

拓展提升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叫静止. 

(4).运动具有相对性: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常会不一样. (5).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作业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