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docx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
教学预案
(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班级:
科目:
语文
本单元撰写人:
林端
执教人:
二O一0年二月日
课题
古诗词三首
课时
3
教学
目标
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
重难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
准备
把古诗写在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
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
(如:
《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
敬亭山:
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
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
师:
诗人独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读读古诗。
生齐读──抽生读──再齐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在读中感知古诗大意。
)
三、自读自悟诗意
1、学习诗的一、二两句:
⑴ 自学:
①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课文注释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⑵ 反馈自学情况:
师: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呢?
请同学们把诗中所描写的画面画在黑板上。
(学生如面露难色,不敢上台。
)
老师可减轻难度:
你想到了什么就画什么,画不完也没关系,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一幅画。
究竟这些同学画得对不对,好不好,就请大家根据诗句的意思来评价,看看你是不是把诗句读懂了。
课堂预设:
生1:
画了一座大山,又在山上画了一个亭子,亭子中站着诗人。
刚画完,就有学生提意见:
诗人是坐在敬亭山上的,你怎么画起是站着的呢?
这时,又有几个学生附和。
这位一听有道理,赶快将人画成坐着的了。
师引导:
下面的同学说得很对,黑板上的同学也改得很好,你们读得可真仔细,非常好。
谁能接着画出诗中的景象呢?
生2:
走上台,很认真细致地在天空中画了两片云,又画了一只鸟。
师问:
他画得好吗?
生甲:
他的鸟画得很好。
生乙:
他画得不好。
诗中说“众鸟高飞尽”,“众鸟”说明有很多只鸟,他却只画了一只鸟。
师:
你说得有道理,能上来帮他改一改吗?
生乙:
又在黑板上多画了几只鸟。
师问:
这下他画对了吗?
生丙:
我觉得不对。
因为“众鸟高飞尽”是说鸟飞得很高,很远,都快看不见了。
他却把鸟画得这么大,这么清楚。
师:
这些鸟改怎么画,你上去画出来,好吗?
生丙,兴致勃勃地走上台,用简笔画画了一排小小的鸟影。
师:
这下,他画对了吗?
生齐答:
对了!
师小结:
刚才,你们读诗读得很认真,画儿也画得很好。
你们仔细琢磨了诗中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认真体会诗中每句话的意思,理解得很准确。
你们用老师讲,自己就读懂了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你们真能干!
让我们来读读诗的第一、二句吧。
(齐读)
诗的第一、二句所写的景色,给你什么感觉呢?
(孤独、凄凉、幽静)
(这个环节,利用了中年级学生喜欢画画儿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绘画中、讨论中、修改中逐步悟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想象画面”的学习习惯。
这种方法,适合于写景的诗,而且,诗中的画面容易画出来。
)
2、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师:
诗人坐在敬亭山上,面对此情此景,心情如何呢?
我们一起来读读后面两句吧!
生:
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
尽:
没有了。
孤云:
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
休闲,休息。
厌:
满足。
诗句意思:
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
(诗意:
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
三、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
常说“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介绍写作背景。
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理解:
(为以后学生学习利用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埋下伏笔。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五、布置作业
1、熟背、默写《独坐敬亭山》。
2、课外阅读李白其它的诗文。
第二课时
《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复习《独坐敬亭山》
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洞庭》
1、诗歌的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
2、理解:
望:
遥看
洞庭:
洞庭湖
3、交流有关洞庭湖的资料。
4、师小结: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烟波浩淼,碧波万倾,水天相接,气象万千,号称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誉。
自古以来,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
5、今天我们要学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途经洞庭湖时留下的诗句。
(板书:
由题入手,了解背景)
三、轻读诗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板书:
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四、理解字义
1、和:
和谐
2、山水色:
这里泛指君山一片碧绿。
3、看图理解(青螺、银盘)。
(理解时要求学生加以想象)
五、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1、学生说。
(板书:
理解字意,串讲诗意(想象))
2、师小结:
是啊!
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你们体会到诗人当时的什么情感?
3、赞美之情。
4、练读,感情读。
(板书:
体会诗情,感情颂读)
六、背诵
1、短短28个字,运用了三个比喻句,将一幅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领略到了诗歌的魅力。
2、让我们试着把它背诵出来。
(板书:
背诵、默写)
七、小结古诗学法
1、由题入手,了解背景。
2、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3、理解字意,串讲诗意(想象)。
4、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5、背诵、默写。
八、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了两首古诗
1、齐读。
2、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秋月、有山有水、景美)
3、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
同是写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而刘禹锡是赞美之情。
感情不一样,意境也不一样。
凄凉、凄美、依依不舍
月色柔和,景色柔美、
4、这就是诗,因此需要我们去研读、去体会。
九、作业
默写两首诗
十、家庭作业
回家写出第二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
《忆江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
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
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
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
(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
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
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
江南——好。
引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
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
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
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
(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
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
(读词)
师:
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
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
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
诗人庆幸。
(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
2、总结: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
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课题
《桂林山水》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
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
准备
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
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
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启发谈话:
(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
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
(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
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
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
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
(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
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
”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
全文有四段:
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
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
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
(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
先总写什么?
再分别写了什么?
最后又写什么?
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
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
”记号。
)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
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
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
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
为什么?
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
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
请找出来。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
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
(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
(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
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
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
⑴ 漓江的水真静啊!
⑵ 漓江的水真清啊!
⑶ 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
(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
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
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⑴ 漓江的水真静啊!
⑵ 漓江的水好静啊!
⑶ 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
“真”程度更深。
“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
反复品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
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
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
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
(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
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
如: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
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读后理出:
“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
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
启发:
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
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
漓江的水真( )啊!
( )得……
⑴ 拟定学生1:
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⑵ 拟定学生2:
漓江的水真明净啊!
明净得像……
⑶ 拟定学生3:
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
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⑴ 拟定学生1:
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
⑵ 拟定学生2:
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⑶ 播放多媒体软件:
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
漓江的水真甜啊!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小结:
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
为什么?
播放多媒体软件:
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
再出现文字和声音:
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
(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
小结后老师板书。
)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
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
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
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
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
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
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
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
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
⑴ 桂林的山真奇啊!
⑵ 桂林的山真秀啊!
⑶ 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⑴ 看图说“奇”:
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
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⑵ 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⑶ 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
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⑷ 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⑸ 老师出示一幅图:
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
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
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⑹ 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拿出你们的画板来吧?
选一个画出来,带回去作个纪念。
七、小结写作方法
1、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我们好象走进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观赏桂林的山水。
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水”,而要写大海和西湖的水?
什么写“山”时,要先写泰山和香山?
(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第四段,进一步体会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总结全文,读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读背第三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四段
1、个别读,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总结桂林山水美景的。
为什么说这段是总结段呢?
2、出示图,理解: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么样的水?
回忆上一节课讲的内容。
3、再进一步启发:
不但是那么“奇”、“秀”“险”的山,你再仔细看看,山中还有什么──云雾迷茫、绿树红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
想想吧,这里不是好象进入仙境吗?
4、齐读:
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通过图来指导朗读,并熟读成诵。
二、总结全文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觉如何?
2、课文先由所闻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亲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誉。
先玩赏漓江的水,再玩赏桂林的山,最后,从山水合起来欣赏,的确好象进入仙境一般。
3、播放多媒体软件:
出现桂林山水的图片,出现文字和声音:
桂林的山山水水多么令人神往啊!
让我们拍摄下这些美景吧,让我们用手中的彩笔,画下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吧!
3、小组、个人欣赏朗读后质疑问难。
三、利用板书,指导背诵
桂林山水:
赞赏──描述
总述:
甲天下?
──观赏,先看图,进入佳景;水(静、清、绿)品文句,欣赏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赏佳景 山(奇、秀、险)
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课题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时
3
教学
目标
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②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③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⑤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教学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
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
你喜欢旅游吗?
都游览过哪些地方?
你到过浙江金华吗?
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
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
听朗读录音。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
①导语:
“就听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