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书记讲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7870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书记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书记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书记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书记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书记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书记讲话.docx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书记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书记讲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书记讲话.docx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书记讲话

在中共**县十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

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1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新年伊始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经济工作,对转型跨越进行动员。

会上,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别就项目及招商引资、综治维稳、生态工业及城镇化建设、农村经济及旅游产业开发、社会事业及文化工作作了专题安排,**同志就2012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讲的都非常好,希望同志们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刚才,还对在2011年全县经济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不骄不躁、再接再厉,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也希望各级各部门以先进为榜样,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全县科学发展、转型跨越贡献更大力量。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个方面:

全面领会省市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坚定转型跨越的信心和决心

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攻坚之年和负重爬坡年。

准确把握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和战略基点,开好局、起好步,不仅对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推动全县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至关重要,而且对打牢转型跨越发展基础意义重大。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突出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

强调稳,就是要保持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一贯性和稳定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在开发开放上取得新进展,在转型转移上取得新突破,在民族民生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好,就是要做到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和经济结构优化同步推进;快,就是确保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高的增幅。

前不久,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省委***书记到**调研时指出,**不仅是“一山一水一古城”,更是“多姿多彩多优势”,强调要辩证地认识市情,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聚焦发力重点和方向,通过开放的大气魄、举措的大手笔、发展的大变化,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努力在重振河西雄风中展示更大作为,为全省跨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其讲话的精神实质就是处理好“一”和“多”的辩证关系,立足“一山一水一古城”,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将**打造成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城市,以此来聚集人气、聚集商气、聚集财气。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省委王书记在**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深刻分析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确定2012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率先实现转型跨越,总的战略基点是做大做靓宜居宜游,总的工作方法和基本路径是以大宣传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招商、以大招商促进大转型、以大转型促进大发展。

强调要牢牢把握“一山一水一古城”的本质属性,不断扩大“一”的内涵,提升“一”的品质,坚持不懈,心无旁骛守住“一”,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每年干成几件事关长远、根本的大事,努力推动全市经济在全省率先转型跨越。

概括起来,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的总基调都是转型跨越。

确定这个基调,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把经济搞上去,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重要指示的要求。

从我县的发展情况看,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和全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些工作位居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与全市总体发展水平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我们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呈现越拉越大的趋势。

“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位列全市六县区第五,而人均生产总值位居全市第六。

2011年市上考核的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县除第三产业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外,其他的均靠后,特别是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市其他县区之后。

这些数据表明,尽管这几年我们各项工作都在不断向前推进,但兄弟县区发展的速度更快、质量更好、效果更加明显。

特别是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增长要在13%以上,市上又提出率先转型跨越,相应的对县上经济发展速度、质量的要求将会更高。

在自身发展相对不快、周边县区起跑加速的形势下,我们要奋起直追、追赶超越,需要进一步深化县情认识、找准制约因素、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发展步伐。

为此,我们在县“三会”结束后,就立即组织县上领导、各乡镇及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赴五县区观摩考察,现场学习先进经验、实地感受发展差距,并在此基础上,用3个月时间,集中开展“坚持生态引领,实现跨越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通过周密部署,层层发动,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整个活动主题鲜明、领导有力、措施得当、工作扎实。

经过学习动员、集中调研、集中研讨、总结成果四个阶段,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上下对当前我县所处的发展阶段特征、拥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概括起来就是:

――面对周边兄弟县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开放创新意识,不断夯实加快发展的思想基础;

――面对自身财力不足,自我发展能力有限的县情,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把抓项目作为抓发展的首要任务,借助外力求发展;

――面对地方财政实力相对较弱,人均占有水平较低的实际,迫切需要我们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积极培植财源,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面对全县农业农村自然条件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发展阶段不同步的现状,迫切需要我们分类指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面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均衡增收难度大的实际,迫切需要我们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面对各种矛盾集中凸显,群体性上访、非正常上访高发、频发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树立和增强集体荣誉感,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面对城乡居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迫切需要 我们进一步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城乡面貌;

――面对人民群众盼发展、求发展、快发展的强烈愿望,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干群关系,苦干实干促发展。

可以说,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县上下对加快发展的要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对“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感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

当前,我们就是要充分保护好、调动好、引导好全县上下谋发展、快发展的积极性,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形成共识,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激发出来的活力实实在在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

在深化县情认识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加快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政策机遇,正如省委王书记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当前全省所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发开放。

这三句话,同样也完全符合**的实际。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扶贫开发、国内外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国家支持**发展、全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等利好政策叠加,为我们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央1号文件连续9年关注“三农”问题,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五个方面突破”的工作安排,有利于我们借助国家、省上政策扶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做出了系统安排,省上明确提出除纳入国家扶贫重点片区的58个县市区之外,其他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同样要列为省上扶贫对象,确保应扶尽扶,有利于我们抢抓机遇、加快沿山沿滩贫困片带扶贫开发步伐、尽早实现共同富裕。

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着力做大做靓宜居宜游、推动“一山一水一古城”到“多姿多彩多优势”的工作部署,也有利于我们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自身工作看,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优势产业布局更趋合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拉动效应逐步凸显,特别是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高涨,为全县上下团结一致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尽管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但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良好趋势、态势和气候已经形成。

县十四次党代会汇集民智、集聚民意,提出的建设高原生态文明县、生态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既是全县上下的共同认识,也完全符合中央、省市发展大势和政策导向,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赶超意识,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牢牢把握特色方向不动摇,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松劲,就一定能在牢牢把握机遇中主动作为,在有效应对挑战中拼搏进取,在用足用好政策中推进转型跨越。

第二个方面:

明确着力方向,突出工作重点,确保转型跨越迈出坚实步伐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具有基础性、综合性、交叉性、独立性和能动性的特征。

也正是这样的特征,决定了发展县域经济,既要融入更高一级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经济体系。

换句话说,就是要坚持特色方向,各打各的优势牌,各走各的特色路。

当前,全省、全市经济工作的总基调都是转型跨越,这是发展的大势。

**必须积极顺应这个大势,更重要的是要立足县情实际,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彰显资源禀赋特点,抓住根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简单的照搬照抄,努力寻求符合自身特点的转型跨越方向、路径。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和县十四次党代会、十七届一次人代会确定的建设高原生态文明县、生态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的奋斗目标,今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转型跨越为总基调,立足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定位,突出新型工业主导、现代农业富民、城乡统筹推进、社会和谐进步,进一步强化项目支撑,在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生态经济上探索新路径,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上形成新机制,在提高干部执行力、落实力上推出新举措。

既继承成功经验,又顺应发展大势,坚持不懈打基础、增后劲,抓转型、促跨越,确保2012年各项预期目标全面完成,转型跨越迈出坚实的步伐。

一、突出新型工业主导地位,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生态工业强县,确保工业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工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无论是经济实力的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民生保障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工业的发展。

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工业经济,特别是近年来把发展工业放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来抓,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初步构建起了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

全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2.4:

26:

31.6调整为2011年的34.24:

34.32:

31.44。

去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9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200多万元,其中11户重点企业就上缴税金6280万元。

正是由于工业的较快增长,在前几年考核中,我们多项工作成绩才能位居全市前列。

但深入分析全县工业经济的现状,一些问题也在逐步凸显。

尽管工业企业数量在不断增长,目前仅生态工业园区就有各类工业企业28家,数量并不少,但真正业绩好、贡献大、成长性好的企业却为数不多,仍然是几家传统企业在挑大梁;围绕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普遍建起了龙头加工企业,但真正拥有技术优势,能够产出高端产品、对农业带动力强的却屈指可数。

特别是在去年全市考核中,由于工业投资乏力、新上项目接续不足等原因,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8%,离市上下达的计划还差4个百分点,过去曾经是“加分项”的工业经济,到现在反而成为影响全县经济各项指标全面完成的“短板”。

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市上已经明确提出要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相应的全市各项经济指标都要有较大的增幅,要求我县今年生产总值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以上,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0%和18%以上,且预计今后几年都会下达较高的指标。

完成市上下达的指标任务,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经济结构,在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求突破。

从我县经济运行情况看,一产多年来增速一直保持在6%左右,且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具有非常浓郁的蓄势发展特点,大幅度提高规模和效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三产是经济发展的终端体现,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有直接关系。

短期内,这两个产业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可能很快显现出来。

就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言,靠投资拉动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并且这个特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会改变。

2012年,要完成生产总值增长13.5%。

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扣除农林水牧、能源电力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及商贸等投资计划,工业领域就要完成近8-10亿元的投资。

完成财政收入增长指标更是如此。

工业是“源”、财政是“库”,没有工业、没有税收,财政收入增长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因此,全面或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加快发展工业、壮大二产就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全县上下必须始终高举工业强县旗帜不动摇,突出新型工业主导地位,把工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坚定发展工业的信心和决心,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确保工业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是着力打造园区聚集平台。

进一步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抓紧建设行政服务中心,配套完善路、讯、电、油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及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要素聚集的能力,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生态工业园区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县级工业园区。

二是不断膨胀工业经济总量。

坚持把膨胀工业经济总量作为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举措,切实抓好工业项目的争引与落地建设工作,以项目为支撑,打造产业集群,扩张规模总量,提升综合效益。

从我县来看,发展工业的重点就是抓好两个方面,一是立足现有资源和农业布局,围绕产业链的延伸抓好加工型企业的引进建设和升级改造;二是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主动争引项目。

只要围绕这两个方面,每年都能实实在在建成几个重点工业项目,长此以往,就一定能推动工业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紧紧围绕建设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总体要求,鼓励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大力发展以节能、循环、增值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工业。

紧紧围绕现有企业集群,着眼配建、扩张,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循环体系,促进企业内部、产业之间、园区范围循环生产,进而以循环带转型促升级。

四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生态工业强县主体是企业,要在全社会营造关心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发展、爱护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切实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动工业经济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就今年而言,全县上下、特别是工业经济及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要牢牢扭住项目工作不放松,在围绕确定的9个重点项目过细工作,确保如期建设、早日投产的同时,更要主动作为、超前谋划,精心包装、盯紧抓实,争引更多的项目落地建设,把“无”的文章作好,把“有”的文章作优,力争全年引进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0亿元左右,以工业经济发展新突破,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二、围绕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特色农业大县,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三农”问题历来受到中央及省市的高度关注。

农业稳、天下安,农民富、天下富。

对于我县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传统农业县尤为如此。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人民的小康。

历届县委、县政府都致力于改善全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变农村面貌。

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老书记韩正卿就提出修建“十库百塘千里渠”的宏伟目标,坚持不懈带领群众平田整地、兴修水利,到今天,建成的这些水库塘坝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全县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命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工作力量、干部配备向“三农”倾斜,积极引导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特色农产品基地稳步扩张;围绕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起了相对齐全的加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经营体系;持续不断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重要的增收渠道;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业机械,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应该说,农业农村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

年前我到乡镇调研,听基层干部开玩笑说“**马上就要从过去的农机大县转变成小车大县”,这个我没有统计过,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能够肯定的是这几年全县农民收入确实提高了,农民的日子的确一天比一天好了。

这也反过来印证了我们的工作成效。

但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差距。

参加今天会议的许多基层干部可能都到甘州、临泽、高台参观学习过,有的还去过华西、寿光等地,远的不说,就是与近的兄弟县区相比,我们也还有很大差距。

拿2011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来看,尽管达到5503元,比上年增加了599元,增幅为历年最高,但仍然远远低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差距近1000元(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467元,增加892元),而且这种差距还在逐年拉大,“十五”末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市的差距是400元,到现在,整整拉大到近1000元。

从今天各乡镇工作的汇报看,尽管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步伐在加快,但预计与全市的平均水平差距还是会进一步拉大。

因此,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尽快缩小与全市的差距并迎头赶上,就成为今后全县工作的重点、“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当前我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看,一个是农业,当然这个农业指的是大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另外一个就是劳务收入。

由于劳务产业受人口因素的制约,在现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下,人口增长趋势不断减缓,加上**传统以来就十分重视教育,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家长总在所不惜。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在家务农的都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根本原因。

因此,劳务输出人数不可能无限扩张。

可以说,现在全县年输出8万人左右,数量的扩张上已没有多少空间。

今后持续增加劳务收入,主要还是要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上下功夫。

在做好劳务输出这篇文章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

说到底,作为传统的农业县,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最终还是离不开农业。

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

这是今后我县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一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土地规模收入。

我县有耕地90多万亩,还有一种说法是100多万亩,不管90万亩也罢、100万亩也罢,总之人均在4-5亩,这是我们相对于甘临高等县区的比较优势,如果我们的土地收入大体随上甘临高的水平,这将变成我们的绝对优势。

从近两年我县农作物种植效益对比分析来看,马铃薯、制种亩收入都在2000元左右,正常年景下,中药材收入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但同时,一些传统作物的收入仍然很低,小麦、啤酒大麦、油菜等作物亩收入常年徘徊在1000元左右,且种植面积还不小。

如果我们通过调整结构、规模经营、品种改良,使亩收入2000元以上、1500元以上的土地实实在在地分别达到50万亩、40万亩,那么我县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当然,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布局必须立足县情和地区差异,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大力引导特色农作物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哪种作物收益高就种哪种作物、养什么能挣钱就搞什么养殖,总体来说,核心是规模化,关键是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专业化生产、机械化推进、标准化建设、知识化保障进程,并不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从而不断增加农民土地收入。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单位面积土地收益。

传统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单位面积的产出抛开市场因素就很难再有大幅度的提高,必须走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

从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市甘临高等县区的实践看,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实质得益于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近一段时间,县上、乡镇都组织干部群众到这些县区观摩学习,对此,大家都深有感触。

就现代设施农业而言,过去许多人认为,**不适宜搞设施农业,但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现在在很多地方都已有成功的范例。

据调查,同样是一亩地,如果建设施大棚,种反季节红提葡萄,棚均收入都在万元以上,种蔬菜收入也不低于这个水平。

两相比较,一亩设施大棚抵得上近10亩大田作物的收入。

那么三类地区是不是因为光热条件限制、就不能发展设施农业呢,当然也不是。

以设施养殖业为例,一座养殖棚圈,养10只小尾寒羊,每年可产羔30-40只,收入也可达到1万多元,且养殖业在全县一二三类地区都可以发展。

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包括设施大棚和舍饲养殖,效益高,前景广阔。

全县上下都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一个方向和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为农民增收拓宽空间。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可以提高规模效益、解放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增加非农收入。

按照目前我县土地流转的价格来看,每亩在300—500元左右,如果每户流转10亩,租金收入就是3000—5000元。

加上土地流转后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就地打工或者外出务工,也有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再者,土地流转后,在原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也便于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应该说,土地流转益处多多,我们要适时引导、积极推进,以此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当然,就我县实际而言,土地流转要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推进,把加快土地整理、促进经营权流转作为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对此,县上制定出台了相应的以奖代补激励政策,以此加快土地整理进程,以土地整理促进经营权流转,以经营权流转推进集约化经营。

四是加快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提升市场化水平。

把农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靠市场的联接。

去年,全国马铃薯价格普遍下跌,而我县马铃薯亩收入仍保持在1700元以上,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建立起了产业化经营体系,通过龙头企业加工,成功规避了农产品销售市场风险。

这充分说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经营方式,也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

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围绕大宗农产品,在县内基本都建起了加工企业,这也是我县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之一。

今后,要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引进、培育、建设与我县农产品基地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好、自我发展能力强、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对农民增收拉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求农业产业化水平高于全市其他县区。

通过龙头企业牵引、中介组织搭桥,形成联结关系紧密、推进机制完善、竞争能力突出、带动能力强大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样农产品销售难、加工增值难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农民持续增收才会有更大的保障。

另外要特别注重抓好以中药材交易集散中心为重点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

五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春节前,我到各乡镇调研,通过和村组干部交流,突出感受到,基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最大的顾虑在技术、最强烈的要求在服务。

从示范点的情况看,也确实存在技术服务跟不上的问题。

拿设施葡萄为例,其竞争力的核心是延后供应“两节”市场,但由于指导不到位,葡萄早熟并提前上市,导致效益上不去,违背了建设的初衷。

市场销售体系不完善,一家一户沿街提篮叫卖,现代农业在某种意义上还是“时髦”概念包装下的传统农业。

所以,我们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积极完善以市场营销、科技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上,一方面结合“机关干部下基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