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总结提纲定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7751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总结提纲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总结提纲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总结提纲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总结提纲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总结提纲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总结提纲定稿.docx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总结提纲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总结提纲定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总结提纲定稿.docx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总结提纲定稿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隋朝的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

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

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在位期间实行“轻傜薄赋”政策,严惩不法官吏(措施)。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目的: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

路线: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自北向南),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

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对加强我国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

人物:

唐太宗

措施:

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傜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善于纳谏(魏征)。

表现: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其统治时期有“贞观遗风”之称。

第3课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一、“开元盛世”

人物:

唐玄宗

措施:

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表现: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或“开元之治”。

二、唐朝经济

1、农业方面:

①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出现曲辕犁。

②水稻育秧技术广泛采用。

③蔬菜新品种从西域传入。

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

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

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阶段

人物

贡献

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1、改善了用人制度:

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第5课 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唐代民族关系处理

民族

祖先

首领

生活

区域

方式(各亲、册封)

意义

藏族

吐番

松赞干布赞普

青藏高原一带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密切了唐番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尺带珠丹赞普

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彝族白族

六诏居民

云南王

云南苍山洱海

唐玄宗封首领为“云南王”

在唐朝支持下实现了统一

文成公主入吐蕃有哪些重要意义?

意义:

促进吐蕃民族的发展和与中原内地的友好交往。

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迟带珠丹。

尺带珠丹上表称唐朝皇帝为“舅”,与唐“合同为一家”了。

第6课开放的对外关系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一、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

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

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二、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比较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统治方法

勤于政事,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国策

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员到地方任职,烧毁珠玉锦绣,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统治美称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开元之治

科举制

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开创殿试和武举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对外交往

玄藏西游

鉴真东渡

民族关系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任用贤才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骆宾王

姚崇

名言名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

其它

被北方、西域首领奉为“天可汗”。

歌舞《秦王破阵乐》

参与编创《霓裳羽衣舞》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课辽宋夏金的和战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人

都城

契丹(辽)

契丹

10世纪初(916年)

辽太祖阿保机

上京

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

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1038年)

元昊

兴庆

女真

12世纪初期(1115年)

金太祖阿骨打

会宁

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

宋代的和约

和约

签定双方

内容

意义

澶渊之盟

北宋-辽

辽军撤兵,宋给辽岁币

辽宋之间保持很长时期的和平局面

 

南宋-西夏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译汉文书,汲取中原文化

 

南宋-金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大散关,淮水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2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农业发展的条件:

(1)政治因素: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

(2)经济因素:

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3)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的优越

发展的表现:

1、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2、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5、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6、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南宋时期:

会子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

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只穿黑白两色衣服。

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2、食:

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时南方人吃鱼多。

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住:

百姓住房多为低矮茅屋,贵族以瓦房为主

4、行:

宋代缺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

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和“勾栏”:

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

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它们的出现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2、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

 

第4课 元朝的统一

一、蒙古的兴起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召开蒙古贵族大会,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二、元朝的建立

1、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出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

想一想:

文天祥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

文天祥面对元军的掠夺性进攻,组织南宋军民进行反抗民族压迫的抵抗,兵败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表现出了崇高的气节。

3、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

(1)重农政策

A、禁止改农田为牧场;

B、招抚流民,鼓励垦荒;

C、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劝农司)

4、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

波罗的《马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2)元朝的行政措施

●A、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B、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派官吏进行管理

●C、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D、在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元朝的民族等级制度和民族融合

1、四等人制:

第一等级:

蒙古人

第二等级:

色目人(包括蒙古以外的西北和西域人)

第三等级:

汉人(原金朝统治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

第四等级:

原南宋统治下的各族人

目的:

保证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2、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

A、汉族人民对边疆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B、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C、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均称为汉族

D、信仰伊斯兰教的外国人迁入与汉蒙古等。

长期通婚杂居,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1课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1、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后改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2、靖难之役是明成祖朱棣为登上皇位发起的战争。

朱棣称帝后,改北平为北京,于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二、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后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2、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建州为满州,改国号为清。

3、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三、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1、皇权的加强。

(1)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特务组织锦衣卫,施行“廷杖制”;

(2)明成祖朱棣设内阁,设东厂;

(3)清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2、加强思想控制

科举实行“八股取士”,文学贯彻“文字狱”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许多知识份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2课 郑和下西洋

一、郑和七次下西洋

西洋:

今天文莱以西及印度洋沿岸地区

1、背景: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客观条件:

A、明朝前期统治者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郑和下西洋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B、造船技术的,罗盘针技术使用,地理知识的丰富,天文导航技术的应用。

主观条件:

A、明朝政府的支持

B、郑和自身的能力,并且信仰伊斯兰教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友好的往来,宣扬国威。

史实:

1405—1433年,郑和的舰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行为:

A、宣朱棣的诏书

B、赠送礼物

C、进行贸易活动

1、郑和的船队

2、与哥伦布的对比

●3、影响:

积极影响:

A、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中国的声威,增进了中国与西洋各国的经济交流。

B、郑和下西洋宣传了中国的文化,丰富了海外的地理知识,开阔了眼界。

●消极影响:

为显示明朝的国力强大,人民富足,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给明朝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4、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1405—1433年,郑和的舰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平定准噶尔和回部贵族叛乱

1、平定准葛尔叛乱

康熙初年,蒙古族的一支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叛乱,威胁京师(北京),康熙三征,平定,派兵驻守,加强对整个蒙古地区的控制。

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

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天山南路的管理,从此天山南北合成新疆。

3、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771年初,蒙古土尔扈特部众,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摆脱了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

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册封制度和驻藏大臣

顺治帝,正式赐予西藏的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康熙帝,赐予另一个西藏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

驻藏大臣: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并监督班禅和达赖继承人的产生过程。

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这一史实充分说明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清朝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

清朝的疆域四至用图示可表示为:

北:

西伯利亚

西北:

巴尔喀什湖

清朝

疆域

东北:

外兴安岭、库页岛

西:

葱岭

东:

太平洋

西南:

喜马拉雅山

东南: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南:

南海诸岛

第4课 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

一、戚继光抗倭

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背景:

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寇与奸商勾结为患,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

过程和影响:

戚继光组建出“戚家军”,1561率军抗倭在浙江临海连战九连捷,后又赴福建、广东与当地军民并肩抗倭。

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明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 1661年,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赤嵌楼之战,荷军投降。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

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意义: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三、雅克萨之战

1、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据点:

雅克萨和尼布楚。

2、沙俄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3、康熙大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

4、中俄《尼布楚条约》,时间:

1689年。

意义: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5课 清朝的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

农业: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从美洲和外国引进到中国。

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进到北方,南北方都有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南京先后成为丝织业中心,有织机三万台,规模巨大;景德镇在北宋兴起,南宋时是制瓷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即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商业: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许多商人携带重金,商业打破了地域界限,规模很大,带有明显的贸易性质。

二、明清国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原因:

明清统治者思想保守,以农为本。

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清统治者害怕殖民者前来侵犯,害怕中国人民出海结聚反抗。

措施:

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

迁界禁海。

港口先开后关:

四个减至广州一个。

成立广州十三行,严格限制进出口贸易。

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妨碍了我国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吸收,阻碍了中国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这种政策的长期实行,进一步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也使得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也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大大落伍于世界。

第1课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西汉时期,人们就开始用麻纤维造纸,在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纸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

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这种纸也被叫做“蔡侯纸”。

(传播:

)蔡侯纸发明不久就流传到西域、朝鲜和日本,8世纪时造纸术西传到阿拉伯,11世纪以后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引发了世界书写材料的巨大变革。

3、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发明活字印刷早约400年。

元朝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

4、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期,人们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

南宋时,指南针普遍应用于航海,同时传到阿拉伯。

13世纪初,指南针传入欧洲。

5、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在战争中广泛使用,13世纪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火药由硝石、硫磺和木炭粉末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突火枪是近代枪炮的前身。

6、四大发明发展历程及意义:

名称

发明时期

应用与改进

(世界之最或代表人物)

重大意义

 

造纸术

 

西汉

 

蔡伦——蔡侯纸(东汉)

大大方便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印刷术

隋唐

《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朝)

毕昇——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北宋)

大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

 

战国

 

司南——最早的指南仪器

罗盘——应用于航海(北宋)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及世界航海的发展,为宋元明时期我国航海事业的发达,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

火药

唐朝

突火枪——最早的管形火器(南宋)

对欧洲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2课辉煌的古代工程建筑

1、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后,在原秦、燕、赵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明朝建立后,修建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长城。

2、明长城与秦长城的不同: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秦修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修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侵扰。

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基础上修建的;明长城是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全长为一万二千余里的长城,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

秦长城是用夯土法修筑的;明长城东半部大都是用砖石砌成的,西半部仍是夯土法筑的。

3、赵州桥:

原名安济桥,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有近1400年的历史,成为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

4、北京故宫:

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主要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的场所。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和皇后居住并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瑰宝。

北京城由京城、皇城和宫城构成,宫城是北京城的中心。

第3课四部古典科技巨著

比较四部科技巨著的不同点:

作者

时期

著作

内容涉及方面

影响

沈括

北宋

《梦溪笔谈》

天文、数学、物理、地质、建筑、医药、气象、考古等

百科全书式的科技名著、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李时珍

明朝

《本草纲目》

医药

医药巨典、传到世界很多国家、译成多国文字

徐光启

明末

《农政全书》

农业政策和技术

研究我国古代经济和农业生产经验的宝贵资料、引进西方近代科技

宋应星

明末

《天工开物》

生产技术

明代社会生产和手工工场情况的宝贵资料、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4课光彩夺目的时代文学

1、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在唐代诗坛上,最耀眼的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杜甫的诗生动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主张诗歌创作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2、词兴起于唐朝,到了两宋时期,成为最具特色的文学形式。

词的风格多样,通常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

从苏轼开始,“豪放派”逐渐成为主流。

南宋辛弃疾发扬光大了词的豪放风格。

3、明清时期,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合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

4、我国古代文学成就:

名称

代表人物

时期

代表作品

作品主要特点

 

唐诗

李白

(诗仙)

盛唐

《蜀道难》

想象丰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杜甫

(诗圣)

盛唐转衰

“三吏”、“三别”

艺术技巧炉火纯青、思想情感博大深厚

白居易

中唐

《秦中吟》、《新乐府》、

《长恨歌》、《琵琶行》

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纯朴自然

宋词

 

宋词

苏轼(豪放派创始人)

北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笔力纵横、气势雄浑、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

(婉约派)

两宋之际

《如梦令》

前期委婉含蓄、感情真挚,后期伤感和忧国忧民

辛弃疾

(豪放派)

南宋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气势磅礴、感情真挚、发扬光大豪放风格

 

明清小说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我国最早、影响最大的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水浒传》

吴承恩

明朝中期

《西游记》

长篇神话小说

曹雪芹、

高鄂

清朝

《红楼梦》

代表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文学杰作

元曲

关汉卿

元朝

《窦娥冤》

第5课两部史学名著

1、比较两部史学名著:

人物

朝代

著作

内容

体裁

地位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由本纪、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