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6893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docx

《中学教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心理学.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育心理学.docx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因此,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是围绕学校情境中学与交相互作用这一过程而展开的因此学与教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二这五要素又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和反思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范畴。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两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对学生具有指导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职业道德、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及教学风格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是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学生与学习心理,第三教师与教师心理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

三、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教育心理学的晚上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

五、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

美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在于他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并使得教育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对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1924年廖世承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状况进行了解,搜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被试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通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搜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

三问卷法

问卷法是将严格设计的系统问题或表格以书面形式发给(或寄给)研究对象,请求如实回答,进行搜集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

四测量法

测量法是应用某种测验来研究心理活动规律与特性的一种方法,即按照一定的规则与程序,对心理现象经行数量化的测定。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从某种理论出发,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以促使某种或某些现象的产生,从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一种方法。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初中阶段(12-15岁)初中阶段青春期、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初中阶段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2)高中阶段(15-18)又称青年期,在生理发育上已达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接近成人水平,具有丰富和稳定特征。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校的个人生理、

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

(2)关键期:

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

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认知发展理论:

个体要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来实现适应。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

(4)形式运算阶段(11-15)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

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2)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3)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的含义:

又称个性,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

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发展的理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2)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3)自主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主要特点是出现了自我同一性。

(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开始发展自我的统一性,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也应该在实际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各种体验的机会,并通过讨论和引导学生解决他们滋生的问题,帮助他们完成自我同一性。

(四)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到含义:

是作为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意志成分。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

(三)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这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

(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

(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指学生街与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一)认知风格差异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2)冲动型和沉思型(3)辐合型和发散型

(二)智力差异

(1)智力[液体智力、晶体智力]

(2)智力的测试(3)智力的差异[个体差异、群体差异]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模式

(2)采用适应人资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教育含义

(一)性格差异

(1)性格的特征差异: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2)性格内性的差异:

分为外倾向型和内倾向型。

(二)性格差异的教育:

为了出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是教育内容

的选择和组织个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一般慨念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个体在一般情景下有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二)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内容可分为为三个方面:

一,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系列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多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法则或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的学习

(二)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特别重视意义学习,这是其学习理论的核心。

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是只通过符号,文字是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是一个发展连续体的两个极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义接受学习是最常见的和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学习的联结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因此联结理论也称为刺激-反应联结。

联结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巴浦洛夫桑代克与斯金纳等。

(一)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

基本规律

1习得

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即为条件作用的习得过程。

在条件作用习得的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

根据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关系可以分成同时性条件作用﹑延迟性条件作用以及痕迹条件作用。

2消退

当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射会逐渐消失,直至消失。

3泛化与分化

泛化是指条件发射形成后的初期,另一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应。

分化,与泛化作用是互补的,是指个体对刺激的差异反应。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

经典性条件作用能够解释个体的某些行为,以求得与环境的平衡。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

基本规律

1效过律

2练习律

3准备律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其规律:

强化,消退,惩罚

第三节学习的认知理论

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顿悟学习)

二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

(一)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二)教学观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

学升具有最基本的三种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2)结构原则

(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总之,根据结构主意教学观机器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

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巧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司机的教学活动,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一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先行组织者是限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了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古着点,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维果斯基在心理发展上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诱因。

1.学习需要

2.诱因

诱因是指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2.自我提高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任何任务都有其最佳的动机水平,若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因此,学习动机也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不足:

强化动机理论就其主要倾向来说,是行为派的学习动机理论。

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

二、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动机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动机归因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具有五方面作用:

第一,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

第二,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

第三,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第四,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的表现。

第五,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五、成就动机理论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

学习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迁移不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也存在于不同的经验之间。

二、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迁移性质和效果不同划分划分)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划分)3、顺迁移与逆迁移(迁移的时间顺序划分)4、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迁移内容的不同将学习迁移划分)5、近迁移与远迁移(迁移范围的不同划分)

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等人的实验)3、经验类化理论(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则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4、关系理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

1、符号性图示理论(霍利约克等人提出)2、产生式理论(安德森等人为代表的产生是理论)3、结构匹配理论(以金特纳等人为代表提出了迁移的结构匹配理论)4、情境性理论(格林诺等人提出的)

第三节:

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

一、相似性;相似性是迁移产生的一种重要因素。

二、原有认知结构;

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条件。

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学习者是否既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三、学习的定势;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

促进和阻碍。

第四节:

学习迁移与教学

一、精选材料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三、合理处理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四、教授学习方法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学习的概述

一、知识的含义:

一类是指人类知识,一类是个体知识,实质都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应,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二、知识的类型

(一)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根据不同反映深度)

(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根据不同表述形式)

(三)具体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根据不同抽象程度

第2节知识的掌握

一、知识掌握的类型

(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

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2、概念学习:

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

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下位学习:

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有两种形式:

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2、上位学习:

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3、并列结合学:

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二、知识掌握的作用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3、知识的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第三节知识的领会

一、知识领会的特点

知识领会是指了解传输知识的媒体的含义,懂得词所标注的事物情形、性质对事物获得的间接认知的过程。

(一)教材直观:

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二)提高教材直观的方法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应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特点

(1)强度律

(2)差异律

(3)活动律

(4)组合律

二、教材概括

所谓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研发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和认知活动。

(一)教材概括的类型

1、感性概括

2、理性概括

(二)提高教材概括的方法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形式

3、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四节知识的巩固

一、知识巩固的类型

(一)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二)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以及长时记忆

二、知识巩固的作用

第一、知识的巩固是积累知识的前提,知识掌握实质在于把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如果不能把领会的知识在头脑中巩固,即将其识记并操持下来,那么就不能将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第二,对于巩固和领会两者而言,巩固依赖于领会,缺乏领会的教材是难以巩固的,但是,领会也是依赖于巩固。

第三,知识的巩固也是知识应用的前提。

三、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就是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为了更好的地只是进行巩固。

就应该了解遗忘及其原因。

(一)遗忘及其进程

遗忘是指记忆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虽然理论上信息可以在长时记忆系统内永久储存,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长长体验到知识的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被绘制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

遗忘是由记忆衰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干扰说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重要原因。

干扰说认为。

遗忘是犹豫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3、同话说

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

4、动机说

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

四、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一)深度加工材料

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二)有效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以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的保持的策略。

(三)进行组块化编码

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间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四)适当过度学习

适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五)合理进行复习:

1合理分配复习时间,2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技能的概述

一、技能及其特点

(一)技能的实质

(二)技能的特点、

二、技能的类型

(一)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二)心智技能

三、技能的作用

(一)技能作为和法原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

(二)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三)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一)操作定向

(二)操作模仿

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三)操作整合

(四)操作熟练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

(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原型定向

(一)原型定向的含义

(二)原型定向的作用

(三)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要求

二、原型操作

(一)原型操作的含义

(二)原型操作的作用

(三)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

三、原型内化

(一)原型内化的含义

(二)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

四、心智技能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准确使用言语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特征

学习策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二、学习策略的结构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1.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