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6205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5.docx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5.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5.docx

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45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

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

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县公。

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

诏尚①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

其兄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

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

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

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

帝悦曰:

“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

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

帝让之曰:

“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我父子,尚肯相假③乎?

今欲何地自处?

”士及谢曰:

“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

”帝笑谓裴寂曰:

“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

”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从秦王④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

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

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

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

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

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

政尚宽简,人皆宜之。

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

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帝尝玩禁中树曰:

“此嘉木也!

”士及从旁美叹。

帝正色曰:

“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

”谢曰:

“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帝意解。

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

其机悟率类此。

久之,复为殿中监。

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①尚:

娶公主为妻。

②高祖:

指唐高祖李渊。

③假:

宽恕,饶恕。

④秦王:

与后文的“太宗”均指李世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B.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C.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D.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地区名,指京畿地区。

唐代的国都为长安,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设京兆尹来管辖。

B.尚辇奉御,官名,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隋炀帝始建尚辇,为殿内省六局之一,后改为奉御,唐、宋沿置。

C.突厥是北方一个以狼为图腾的游牧部落,最早游牧于叶尼赛河上游,后迁徙到高昌北山,以从事锻铁而著名。

D.古代置殿阁大学士,以阁在宫内,谓之内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称为入阁预机务,省称“入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化及和宇文士及兄弟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宇文化及谋逆弑杀隋炀帝,不肯投靠李渊而失败;宇文士及却成为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B.宇文士及担任奉御时与时任殿中少监的高祖交往密切。

高祖亲写诏书邀请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公开派家童赴长安进献金环表明心迹。

C.宇文士及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先后平定宋金刚和王世充。

李世民即位后,更加重视宇文士及,经常将他请到寝宫里谈话。

D.太宗皇帝曾经赏玩宫中嘉树,宇文士及在旁边随声附和,太宗用魏征的话暗指宇文士及是谗佞之人,宇文士及经过一番辩解,皇帝终于消了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译文:

 

(2)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梅执礼,字和胜。

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

执礼闻之曰:

“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

”卒不往谒。

历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

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

皆驳奏弗行。

迁礼部侍郎。

素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

执礼曰:

“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乐。

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

”退又戒之以诗。

黼愧怒。

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

执礼曰:

“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

”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

钦宗立,改户部。

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由度支乃得下。

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

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

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

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曰:

“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

”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谋曰:

“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

”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

“城中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

”已而果然。

酋怒,责之,对曰:

“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

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

”酋益怒,取其副杖之百。

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

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

死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史·梅执礼传》,略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B.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C.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D.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禁内,即宫禁。

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

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

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可简单地分为四种:

公、卿、士、庶。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

有人把他推荐给宰相,但他不以为意,在任中书舍人、给事中时,他驳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

B.梅执礼关心百姓,与天下同忧乐。

在王黼置酒夸示自己的园池妓妾时,他认为国家有难,不应歌舞宴乐。

他还减除滁州赋盐,滁州人很感激他。

C.梅执礼忠于职守。

他主张宫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小黄门取钱的封识没有用玺,他奏明皇上,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

D.梅执礼不畏金人,舍生取义。

他劝帝亲征,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索金帛,他为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

译文:

 

(2)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

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

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

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

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

“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

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

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

虽然,臣切忧之。

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

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

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

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

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

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

治平三年,母丧,丁忧。

明年卒,年五十六。

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和:

秦和,古代名医。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B.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C.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D.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谏为规劝之意。

C.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丁忧,按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襄是非分明。

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等人的升官,他均作诗表示祝贺。

B.蔡襄忠心劝谏。

他认为一邪被贬退其同类也应被贬退,一贤被进用其同类也应被进用,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

他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开塘溉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

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知府以及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鬻书者市之,得厚利。

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译文:

 

(2)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

译文:

 

 

答案精析

1.D [语段的主要内容是把“南衙群臣”的做法与“臣”的做法进行对比,说明“少有将顺”可缓解精神压抑。

原文标点符号:

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

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

2.D [选项解说的是明代“入阁”这个官职。

文中的“入阁”即“入宫”之意。

]

3.B [“公开”错,原文是让家童“间道走长安”,“间道”是“走小路”,即秘密行事。

]

4.

(1)当时宇文士及的妹妹是高祖的昭仪,得到宠爱,因此受到亲近尊重,进授仪同三司头衔。

(2)有人告发他谋反,审查起来没有根据,调回朝廷任殿中监,因生病改任蒲州刺史。

参考译文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城长安人。

父亲名述,在隋朝官至右卫大将军。

隋文帝开皇末年,宇文士及凭借父亲的功勋被封为新城县公。

文帝杨坚曾把他带进卧室,同他交谈,认为他是优异人才。

他按诏令娶炀帝杨广的女儿南阳公主为妻,任尚辇奉御,随从炀帝巡视江都,因父亲去世守孝离职,期满复职任鸿胪少卿。

他哥哥宇文化及秘密策划叛乱时,由于他是炀帝的女婿,对他严守秘密。

弑杀炀帝后,才封他为蜀王。

从前,宇文士及任奉御,李渊任隋朝的殿中少监,和他有密切交往。

在跟随宇文化及到黎阳时,高祖亲写诏书邀请他去。

宇文士及也暗地派遣仆人走小路到长安,表白心迹,并进献了一只金环。

高祖高兴地说:

“我曾和士及共事,今天进献金环,这表明他要来了。

宇文化及的军事形势一天天紧迫,宇文士及劝他归附唐朝,宇文化及不听,他就和封德彝找借口要求去督运军粮。

宇文化及很快失败了,他就和封德彝等人主动投奔长安。

高祖责备他说:

“你兄弟二人率领要求打回京城的人马确定了进攻关中的方略,那时如果擒获了我李家父子,还会放过我们吗?

你现在准备到哪儿去安身?

”宇文士及道歉说:

“按我的罪过是该处死,但是我从前在涿州,曾经和陛下在半夜里议论时局,后来又进献金环,希望用这些事赎罪。

”高祖笑着对裴寂说:

“他和我谈论治国平天下的大业,至今六七年了,你们各位都在他的后头。

”当时宇文士及的妹妹是高祖的昭仪,得到宠爱,因此受到亲近尊重,进授仪同三司头衔。

跟随秦王李世民消灭了宋金刚,论功行赏,恢复了他在隋朝的新城县公封号,娶皇族(寿光县主)为妻,提升为秦王府骠骑将军。

随同秦王征战消灭了王世充等叛军,晋封郢国公爵号。

武德八年,代理检校侍中,兼任太子詹事。

秦王即位后,授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并且以中书令的身份到凉州任都督。

当时突厥多次侵犯边境,宇文士及要树立威望镇守边关,每当出入,都要摆列气势浩大的警卫队伍,又一个劲地放低身份尊重士人。

有人告发他谋反,审查起来没有根据,调回朝廷任殿中监,因生病改任蒲州刺史。

主持政务崇尚宽松简略,人人心情舒畅。

后来回京升任右卫大将军。

太宗把他带进内宫交谈,有时半夜才出来,碰上他在家休假,往往派人骑马跑来召见他。

宇文士及更加谨慎,他妻子曾问朝廷催他去干什么,士及始终不告诉她。

太宗有一次观赏宫中一棵树说:

“这是一棵珍贵的树!

”宇文士及马上跟着大加赞美那棵树。

太宗严肃地说:

“魏征经常提醒我疏远花言巧语讨好我的人,我还不知道指的是谁,现在我可相信他的话了。

”宇文士及道歉说: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宰相们,总是冒犯威严直言劝谏,弄得陛下手足无措。

现在我有幸在您身边,不稍微顺从您的心意,您虽然处在尊贵的天子地位,又有什么意思?

”太宗的不满消失了。

又有一次切熟肉,手上沾满了油腻,宇文士及就用饼揩手,太宗多次拿眼睛瞄他,宇文士及佯装没有领会,慢慢地把揩过手的饼吃了。

他的机智颖悟都像这样。

过了很久,又任殿中监。

去世后,追赠左卫大将军,陪葬在太宗预先为自己营建的昭陵墓地。

5.B [结合语境、根据文意来判断。

]

6.C [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

]

7.C [“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错,原文是责罚主管夫人,刑杖小黄门。

]

8.

(1)这个郡还抵不上苏、杭一个邑,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

(2)天子遭受劫难,臣民甘愿献出生命,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

解析 得分点:

(1)“当”意为“抵”,“乃”意为“竟然”,大意对。

(2)“蒙尘”意为“遭受劫难”,“致死”意为“献出生命”,大意对。

参考译文

梅执礼,字和胜。

大司成强渊明觉得他这个人很贤能,就向宰相进言推举他,宰相把没有和他见过面作为不满意推荐的理由。

梅执礼听说了这件事说:

“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有所得,一定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有所失去,我只要追求通过我自身的完善而有所收获就够了。

”最终也不去拜谒宰相。

历任比部员外郎,有位宫苑官吏把高达三百万钱的茶券拿来,声称是杨戬的旨意要急需领取。

梅执礼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想揭发,比部长官、副长官犹豫不敢,他就独自上奏,果然是诈骗。

擢升为中书舍人、给事中。

孟昌龄在郓把房屋抵押给别人,应当赎回而不肯付赎金,并且请求下诏书加以改变;内侍张佑督查修葺太庙,弄虚作假求取奖赏:

这些都因梅执礼的驳奏而没有实行。

(梅执礼)迁任礼部侍郎。

一向与王黼友好,王黼曾经在自己的宅第里摆设酒宴,夸示繁盛的园池妓妾,态度傲慢。

梅执礼说:

“公作为宰相,应当与天下同忧乐。

现今方腊在吴地作恶,疮痍满目,现在哪里是歌舞宴乐的时候呢?

”退下后又用诗劝诫他。

王黼恼羞成怒。

第二年,(梅执礼)改任滁州,当时盐赋出现亏额,滁州也苦于强行摊征税赋。

梅执礼说:

“这个郡还抵不上苏、杭一个邑,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

”(梅执礼)请示朝廷,诏命减损二十万,滁州人民都感谢他的仁德。

钦宗即位,(梅执礼)改任户部尚书。

正值战争兴起,而赋税征调不足,梅执礼请求把禁宫内的钱拨给有关部门,凡是六宫的供给,全部经过度支才能下发。

曾有位小黄门手持宫中的批件来到户部取钱,但封识上面没有盖玺印,觉察到有过错后,又回去重新盖章。

梅执礼上奏审查,诏命责罚管理印玺的夫人而杖打那位黄门。

金人包围京都,梅执礼劝皇帝亲自征伐,而请求太上帝后、皇后、太子都出京避难,当权的大臣加以阻止。

到失守时,金人用天子作为人质,要求索取数百上千万的金帛,说:

“和议已签订,只要如数满足我们所要求的,就奉送天子还京。

”梅执礼与同列大臣同情百姓贫困,相互商量说:

“金人的欲望没有限度,就是铜铁也不能给。

”但过去有怨仇的宦官告诉金帅说:

“城中有七百万户百姓,所搜取的还不到百分之一,只许百姓用金银换取粟麦,百姓应当有愿意出钱的。

”后来果然是这样。

敌首愤怒,斥责梅执礼,(梅执礼)回答道:

“天子遭受劫难,臣民甘愿献出生命,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

只见房屋空虚,没有东西拿来完成任务。

”敌首更加愤怒,把副官带上来各打了一百杖。

梅执礼还为他们请命。

不久(梅执礼)被遣送还京,将到门口,把他喊下马来打死,并悬挂(他的)首级示众,时间正是靖康二年二月。

当天,天空昏暗,臣民都泣泪愤叹。

死时,四十九岁。

9.C

10.C [丁口,即男女人口。

]

11.A [“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表示祝贺”有误。

]

12.

(1)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这首诗返回,在幽州旅馆张贴。

(2)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

参考译文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

科举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

范仲淹因言事被贬离开京城,余靖争论要救助他,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谪,欧阳修上书斥责司谏高若讷,因此三个人都受牵连被斥责。

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这首诗返回,在幽州旅馆张贴。

庆历三年(1043),仁宗更换宰相,亲自提拔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任谏官,蔡襄又写诗祝贺,三个人一同推荐蔡襄,仁宗即任命蔡襄掌管谏院事务。

蔡襄为进谏之路开放而欢喜,同时也担心正人君子难以长久立于朝廷,于是上书说:

“朝廷增加任用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一天之间一同任命,朝廷内外互相庆贺。

然而担任谏官不难,听取进谏却是难事;听取进谏不难,采纳谏言、按谏言办事却是难事。

他们三人都忠诚刚正,一定能畅所欲言。

君主有过失,不在未出现之前去纠正,流传于天下后代,事情愈加不能遮掩,这就叫彰扬君主的过失,希望陛下明察,不要造成只有好谏的名声而无实际的效果。

”夏竦被罢免枢密使职务,韩琦、范仲淹在位,蔡襄说:

“陛下罢免夏竦而任用韩琦、范仲淹,士大夫在朝廷祝贺,百姓也在道路上唱歌庆贺,乃至用饮酒叫喊的方式来表达欢喜之情。

况且贬退一邪人,进用一贤士,难道就能关系到天下的轻重吗?

这是因为一邪被贬退那么其同类也被贬退,一贤被进用那么其同类也被进用。

众邪一同被贬退,众贤一同被进用,国家能有不安定太平的吗?

虽然这样,但我很忧虑。

天下的大势,譬如病人,陛下已经得到良医了,对之信任不疑,不只使病好了,而且还使百姓长寿。

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

”因母亲年老,蔡襄请求任福州知州,改任福建路转运使,开拓古五塘灌溉民田,上奏请求减少五代时丁口税的一半。

晋升知制诰,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

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第二次任福州知州。

移任泉州知州,距离泉州城二十里的万安渡,人们隔海而渡,往来畏其险恶。

蔡襄立石为桥梁,梁长三百六十丈,在基底种植牡蛎来稳固桥梁,至今人们过海仍依赖于这种方式。

又种植松树七百里来荫庇道路,闽人刻碑记载他的功德。

治平三年(1066),其母去世,辞官回家守丧。

第二年蔡襄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乾道年中,赐蔡襄谥号叫忠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