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永安连城华安一中等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5858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四地六校永安连城华安一中等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永安连城华安一中等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永安连城华安一中等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永安连城华安一中等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永安连城华安一中等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四地六校永安连城华安一中等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四地六校永安连城华安一中等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四地六校永安连城华安一中等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四地六校永安连城华安一中等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四地六校永安连城华安一中等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六校联考

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材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故应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经济的特点

2.下图的八卦是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卦”字右边的“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竖杆影子的长度和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C.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从题干中的“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八卦是农耕文明在文化上的反映,故答案为B。

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不能反映“卦”字的含义,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3.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

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南海一号”出土的大量瓷器是中国出口到外国的商品,同时中国的制瓷技术在唐代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成熟的制瓷种类,所以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受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

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部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4.阅读宋代耕地面积与税收情况,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

总耕地面积

农业税

各级商业税

996年

312万顷

1249万两

2210万两

1021年

525万顷

2321万两

6389万两

 

A.宋代是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国家B.封建政府非常重视对外贸易

C.经济的发展是政治稳定的基础D.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看题干中最后一个项目“各级商业税”的数目比前一个项目“农业税”的比较,商业税比农业税的数目大,尤其是1021年的数目更是大很多,可见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故答案选D。

ABC图表没有体现

5.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D.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商业发展缓慢,而重农抑商政策是其重要原因,故本题选B。

A错误,当时中国有海上和路上丝绸之路。

C错误,不符合史实。

D错误,中国只是在明清时期才开始闭关锁国。

6.梁启超说: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他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B.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C.率兵收复新疆D.与顽固派进行论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李鸿章死后不久,梁启超即写了《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又名《李鸿章》),材料是梁启超评论李鸿章的。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

A项错误,是林则徐、魏源等人;C项错误,是左宗棠;D项错误,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杰出代表与主要实践者,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概况

7.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在日本人的保护下;上海均昌盛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上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民族资产阶级先天软弱和不足B.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C.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支持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对帝国主义势力的依赖性和对封建势力的反抗,而题目的设问上升到了“根源”,并不是直接考查现象,从原因上找,这一现象是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不是根源;B项不是民族资本主义曲折的原因;C项不是根本原因。

8.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作用。

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只适合第一次热潮,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只适合第二次热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只适合第二次热潮,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工业属于资本主义经济类型,民族工业的发展必然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故本题选C。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作用

【名师点睛】时间性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其实任何历史试题都会提供相应的时间信息,只不过有的题目给出的时间信息明确,有的则不明确。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有效时间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来将各被选项的时间性给予定位,以“时间”为突破口,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

9.全国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

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

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B.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D.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主要意义在于为继续坚持反法西斯斗争保存了有生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成为抗战的大后方。

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保障了坚持抗战的基本物资需求。

故答案选C。

A不是最重要的意义;B项“粉碎”说法错误;这次“大撤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D项说法不准确。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

10.下图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

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功

C.工业化发展取得成就

D.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一五计划使重工业产值明显增长的多,即可以推知这一时期工业化发展取得成就巨大,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1958年才开始的,而本题截止到1957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功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的重工业是按照计划发展的,并非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一定要抓住重工业产值增长最快反映了工业化发展取得成就,然后结合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时间、重工业发展是按计划的等相关知识去做题。

11.下表是中国某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该表中可能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A.1956年;1978年B.1953年;1956年

C.1966年;1976年D.1952年;1978年

【答案】B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

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应是三大改造时期,故B项正确。

A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时期;C项是文革时期,当时公有制占据了绝对的地位;D项与材料信息中的公私合营等内容不符。

12.1958年,国家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

不久,禁止从农村招工的政策又突然发生了变化,国家决定放宽对招收新工人的审批权,大批农村人口得以迁入城市。

这一变化

A.导致农业集体化运招动严重受阻B.适应大跃进的需要

C.利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推行D.导致城乡差别缩小

【答案】B

.....................

13.1978年12月,中国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并取得空前大丰收,这从根本上表明

A.这种形式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

B.这种形式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C.这种形式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D.这种形式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故A项正确;B项错误,错在“唯一途径”;C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4.某同学在学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课时,整理了一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的知识框架。

下表空白处遗缺的知识点是

时间

内容

意义

1992年初

邓小平“南方讲话”

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后10月

十四大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7年

十五大

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1世纪初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A.勾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B.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C.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厂长负责制

D.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开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勾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故A项正确。

BCD项不符合题意。

15.1885年6月16日杭州一菜市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了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

《申报》的新闻搜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

A.铁路运输的发展B.轮船航运的发展

C.电报等通信发展D.报纸等传媒发展

【答案】C

【解析】“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反映的是信息的传递,和通讯相关,A、B是交通发展状况,和通讯无关,排除;电报等通信发展,新闻搜集更加快捷,故C正确;D不能说明“新闻搜集如此快捷”,排除D。

16.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

“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

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

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强调西方物质文明一开始并不被上海市民接受,而一段时间后才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存在一个不接受到逐步接受的过程,所以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17.1921年9月8日,《申报》载文称:

“西装冬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下列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世纪初中国的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标准

C.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中“1912年”表明所描述现象与辛亥革命有关,五花八门的服饰背后浓缩的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表面讲的是东西服装、汉满服装,实际上反映当时东西思想、新旧思想并存的事实,服装的多样化只是表现形式,因而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故答案为C。

A项说法绝对,BD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8.1912年5月1日,《申报》载文称:

“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婚俗B.国人逐步接受西方的婚俗

C.新文化运动推动婚俗改变D.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时间1912年以及“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就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说明当时国人逐渐接受西方的婚姻习俗,故B项正确,D项错误;A项是19世纪末;C项开始于1915年。

点睛:

关键在于时间1912年以及“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就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19.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

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国日益与世界潮流接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老爷”、“大人”的称呼体现的是等级,“先生”、“同志”的称呼体现的是平等,所以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A项正确。

故选A项。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

20.15世纪末某航海家想前往印度,没有走东行陆路,而是走向西的海路。

他应该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迪亚士是走东行海路,故A项错误;达·伽马是沿着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属于东航线,故B项错误;哥伦布是向西航行,故C项正确;麦哲伦向西航行,时间是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在于“15世纪末”“走向西的海路”。

21.“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

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

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

英国的贸易从1698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

欧洲的总的贸易在增长。

”上述现象反映的是下列哪次“革命”的后果

A.价格革命B.商业革命C.工业革命D.科技革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

由材料关键信息“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说明商品种类的变化,这是新航路开辟后所引发的“商业革命”,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价格、物价的变化,排除A;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60年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合,C项错误;最早的科技革命也是在18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排除D项。

故选B。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及其影响·“商业革命”

【名师点睛】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认识。

第一,引发了“商业革命”。

由于新航路开辟,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等。

第二,引发了“价格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

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

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

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

22.英国利物浦(见下图)在13世纪初期是从事农业和渔业的人口聚集地,是一个公认的“小渔村”,在中世纪晚期仅与爱尔兰有少量的商业往来。

18世纪中期,利物浦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港口城市。

在此期间,促进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因素有

①新航路开辟后处于商路中心

②“商业革命”提供了发展契机

③从事跨大西洋的“三角贸易”

④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商路中心,故①正确;英国受益于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商业革命”,故②正确;英国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展三角贸易,利物浦是英国的港口,故③正确;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3.1602年,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

它成功地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集中的资本,然后派遣更多更大的商业船队前往南洋,通过买卖交易换回当时欧洲没有的货物。

东印度公司的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B.欧洲贵金属货币短缺

C.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D.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答案】C

【名师点睛】正确认识早期殖民战争

英国对西班牙的胜利,实质上体现出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英国对法国的胜利,实质上是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英国能够战胜荷兰是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胜利,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发达,而荷兰过分注重商业发展。

24.《英国告别重商主义的启示》一文中写道:

“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C.英国进行殖民贸易和殖民扩张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

……国家财富增长很快”可知当时英国殖民贸易和殖民扩张带来巨额财富,故C项正确。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在1640年之后,故A项排除。

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在18世纪,故B项排除。

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故D项排除。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影响

【名师点睛】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对外进行了规模日益扩大、手段日益残暴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到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列强中占有殖民地最多的殖民帝国。

英国经济力量和海上力量强大起来,开始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争夺殖民地,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

英国先后打败了自己的海上竞争对手,把它们从印度、西印度群岛和北美赶出去,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殖民统治。

25.19世纪中期,休闲生活日益受到英国市民的推崇,据1841年《泰晤士报》报道,当伦敦摄政公园开放时,许多市民涌进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感受大自然。

材料现象侧面反映出

A.工业化提高了市民的文化水平B.城市化推动了人居环境的改善

C.便利的交通促使休闲生活盛行D.经济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工业化提高了市民的文化水平,这在题干所给的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由题干信息“1841年”“伦敦”联系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带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这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受到了许多市民的欢迎,与交通工具无关,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推进了英国城市化进程,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26.1810年,国王乔治三世亲自签署公告:

“对于那些危害公共秩序、他人生命和财产的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如果有人勇于检举可以获得最高500英镑的奖励。

”这说明此时的英国

A.面临社会转型导致的问题B.逐步地从人治走向法治

C.君主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D.殖民扩张带来社会隐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主题是1810年的英国社会治安形势严峻,象征国家的国王都出面进行精神和物质上鼓励检举犯罪,问题指向是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的财富不断增加,而工人阶级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改善不大,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引发犯罪率上升,这是英国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故A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英国开始逐步从人治走向法治,B项时间信息不符;C项与时代不符,与材料主题不符;D项与材料主题无关。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7.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行《意外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老年和残废保险法》。

A.为工业化快速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B.说明帝国议会已成为独立的立法机构

C.反映出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民主国家D.证明政治民主化能够促进经济工业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德意志帝国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德意志帝国颁布的法律都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有利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所以A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帝国议会没有成为独立的立法机构,排除B;德意志帝国的政体保留了大量封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