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5625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摸底联考

历史

2019.8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

必修①②③。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郡”字的解释,有说法是:

“郡之言君也。

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

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为元首,邑以载民,故取名于君,谓之郡。

”按这一说法,“郡”字的出现反映出

A.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B.君主专制体制的建立

C.血缘宗法体系的完善D.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

2.东汉光武帝时规定,对被察举的茂才和孝廉,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

这一规定

A.打破了士族垄断选官的局面B.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C.增加了全国学子出仕的途径D.扩大了地方政府选官权力

3.现存《唐神龙年代散颁刑部格残卷》规定:

“私造违样绫锦,勘当得实,先决杖一百。

”据此可知,唐代

A.服饰体现了等级观念B.民间手工业发展迅速

C.仍坚持传统经济政策D.遵循商品的价值规律

4.在宋朝,诏书的起草,原则上都需经宰相所辖的中书舍人之手,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得以成为朝廷的正式政令。

诏书若无宰相之副署,则不具备法律效力。

材料表明

A.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B.宋初皇权基本被相权架空

C.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D.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

5.元世祖忽必烈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将郭守敬等修订完成的历法取名为《授时历》,意思是指将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

由此可知,《授时历》

A.具有较强的实用性B.是我国施行最久的历法

C.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以现代的公历完全相同

6.李贽在谈及生与死的关系时,指出:

“生之必有死也,犹昼之必有夜也。

死之不可复生,犹逝之不可复返也”,“勿伤逝,愿伤生也!

”可见,李贽侧重

A.对传统道学的批判B.对现世生活的把握

C.对传统儒学的复兴D.对新兴经济的推崇

19.世纪改良主义思想家马建忠主张“借债以开铁道”,认为这是“用洋人之本,谋华民之生;取日增之利,偿岁减之息”,是“阳为借债之名,阴收借债之效”。

对此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向外国资本主义借债,利国利民B.有利于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推动了中国交通业的迅速发展D.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8.孙中山在谈及同盟会革命任务时,指出:

“政治之害,如政府之压制,官吏之贪婪,差役之勒索,刑罚之残酷,抽捐之横暴,辫发之屈辱,与满洲势力同时斩绝。

”材料说明

A.政治革命是民族革命前提B.政治革命扭转了社会风俗

C.革命首要任务是整肃吏治D.三民主义存在一定局限性

9.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私人资本工业各部门资本增值情况(单位:

万元)。

据表可推知,这一时期

A.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较好B.政府将发展工业作为重点

C.清末新政发挥了极大作用D.帝国主义在中国争夺激烈

10.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会议,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

材料表明红军长征实现了

A.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民族革命任务的转变

C.革命发展区域的转移D.革命领导核心的调整

11.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下列对此次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鼓舞了民族抗战的士气B.日本大规模南下的企图被阻止

C.中原解放区遭到了突袭D.山东解放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12.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

要“集中力量保证重工业的建设”,但“决不能理解为可以忽现轻工业的发展、农业和地方工业的发展、贸易合作事业和运输声音的发展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农业和地方工业的发展、贸易合作事业和运输声音的发展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至放松这些事业的领导”。

材料主要表明中共中央当时

A.投资规划不够科学B.注意经济的协调发展

C.重点倾向改善民生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13.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工人代表在谈及当时扫盲教育的意义时感慨:

人家讲政策、讨论生产技术,自己在一旁根本抽不上嘴,这让我觉得很惭愧。

材料主要说明当时的扫盲教育

A.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意识B.有利于政治建设的开展

C.顺应了工农群众的诉求D.表达了经济建设的需求

14.中国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笔可以动员的财富,但需要适当地加以激励和引导,关键在于如何提供必要的动力,而“解决的办法”很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主要“办法”是

A.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B.扩大农业集体化规模

C.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D.调整、升级传统产业

15.恩格斯指出,“另一类思想家,即法学家,则对新秩序赞赏不已,因为一切等级差别的取消,使他们得以全面制定他们心爱的私法,因而他们就为皇帝制定了空前卑鄙的国家法”。

据此可知,思格斯认为

A.罗马法已消灭了阶级压迫B.法学家对罗马法的贡献大

C.法律有力维护了帝国统治D.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16.“他们证实了美洲与亚洲之间存在粉一片辽阔的水域。

这个水域要比大西洋宽阔得多。

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只用了两个月零几天的时间,而他们在天气晴和、一路顺风的情况下,横渡太平洋却用了一百多天。

”材料中“他们”的活动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打通了欧洲与美洲的商路D.使得世界市场基本上形成

17.英国的宪政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国家政府建构问题——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

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B.议会与国王组成新政府

C.议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D.国王仅保留了形式权力

l8.美国联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员,联邦和州政府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都享有权力,各自在独立的权力范围和制度体系内活动。

美国这一制度

A.旨在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B.扩大了地方的自治权

C.阻碍了美国民主制度发展D.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9.1889年,有学者指出:

“英国多数大城市里,古老的特征正在迅速消失;历史悠久的房屋被推到作为适应现代需要的建筑基地,一切都在现代化;但在乡村,一切依旧。

”这反映英国

A.工业革命尚未波及乡村B.城市化对传统文明的冲击

C.人们对工业文明的抵制D.工业文明摧毁了小农经济

20.1871年,巴黎公社法令规定,除国民自卫军外,不得在巴黎成立或调入任何武装部队。

警察局也失去了一切政治职能,变为公社随时可以撤换的工作机关,材料表明巴黎公社

A.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原则B.创立了新型的行政体制

C.创立了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D.注重改造旧的国家机器

21.科学家利用高能加速器把电子的速度提高到十分接近光速的程度,这时候,就会出现尺变短、钟变慢、物体变重的现象。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加速度取决于物体质量B.四维时空是绝对存在的

C.时间与空间不是绝对的D.世界真相是可以探知的

22.苏联农业集体化期间,许多农民屠宰牲口,已经被充公的“富农”的牲口由于无人照管而死亡。

直到苏联解体,牲畜总数也没有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的水平。

材料说明农业集体化

A.长期忽视畜牧业发展B.制约了苏联经济发展

C.受到国家工业化制约D.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

23.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幅有关国际关系的漫画。

此漫画反映了

A.苏联与美国争霸的态势加强B.美国遏制苏联扩张的措施失败

C.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分化D.美国与西欧的联合进一步加强

24.1979年,英国的股东人数约为300万人;1993年约为12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截至2008年,在人口超过6000万的英国,七成以上的家庭都承认自己有这方面的投资。

这些变化体现出英国

A.资本社会化趋势B.国有企业私有化C.股权集中程度高D.政府干预的强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共52分)

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周礼》中,借货被称为“货”“取予”“同货财”,反映借货关系的“债”则被称作“责”。

西周时期,政府规定民间借货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定的利息下进行,违者要受到处罚。

“凡民同货材者,令以国法行之。

犯令者,刑罚之。

”民间借贷必烦立契约文书,“听取予以书契”。

官府通过借货契约文书来判定民间债务叫纷,“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

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

——摘编自谭光万《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研究》

材料二宋代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主体部分,借贷虽出于情势之逼迫,并非个人意愿,但却是他们的一种生产、生活的常态。

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加之小农是小生产者,抵御灾荒的储备(资金和粮食)不足,一旦遭遇灾荒年份,则小农必须依赖于借贷。

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真德秀说:

“中人一家之产,仅足以供一户之税。

遇有水旱疾厉,不免举贷逋欠。

”他在另一奏疏中说。

农民“一有艰歉,富民不肯出贷,则其束手无策,坐视田畴之荒芜,有流移转徙而已”。

——摘编自王文书《宋代借货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间借贷的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农民借贷“常态”现象形成的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间农业借贷的积极作用。

(6分)

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基础,每一位哲学家通过不同甚至相对立的表述来探究万物背后的本源。

万物变化多端,纷繁复杂,哲学家所探究的就是“变化”后面的“不变”、“多”后面的“一”。

而这种本源的探究是不可能由感性所能把握的,因此理性主义在古希腊哲学中逐渐建立起来。

——摘编自刘志坤《古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初探》

材料二欧洲近代理性主义是西方理性的唯一典范。

笛卡尔、斯宾诺莎等都是欧洲近代著名的理性派哲学家。

他们只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并由此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并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

笛卡尔曾说“借助实践哲学……我们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

海德格尔是一位公开与欧洲近代理性主义唱对台戏的现代西方哲学家。

他认为近现代技术像框架一样完全把人束缚住,使人囿于技术的视野,只知道一味从事技术制造与技术生产,一味把自然事物作为技术生产的原材料,一味地利用和剥削地球和自然,丝毫不顾这样做所引起的产重后果。

他明确提出“人不是存在者的主宰,人是存在的看护者,人应该有看护自然事物的存在和看护人的存在的‘思想’”。

——摘编自宋祖良《理性与非理性——兼论海德格尔批评欧洲近代理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理性主义在哲学中逐渐建立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德格尔批评欧洲近代理性主义的原因,并对他的主张作简要评价。

(12分)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0年,新疆少数民族贵族张格尔利用广大回民对清廷驻新疆官员的残暴和腐化的愤恨与不满,勾结阿富汗的英国殖民势力,发动了长达8年之久的叛乱。

在平定张格尔叛乱之后,道光帝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加派官员,增加驻军。

同时,制定了“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共政不易其宜”的政策,大力整治贪官污吏,对回民群众实施安抚措施。

清廷修复了与浩罕国(今哈萨克斯坦周边地区)的关系,准许“该夷仍旧通商,其茶叶、大黄在所不禁,免其货税”。

——摘编自朱亚非《从张格尔叛乱看清朝边疆防御之得失》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初期,在陆地边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国家决定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少数民族参与政权的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

1947年~1965年,先后成立了内蒙古、宁夏、广西、新疆和西藏等民族自治区。

1949年后,建立了中央民族大学等十几所民族院校,并定期开设民族培训班,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1954年,建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了支持生产建设兵团,中共中央推行了移民支边政策,大批青年和官兵积极响应。

50年代,苏联向中国提供的156项工业援助,其中一大部分安排在了云南、甘肃和黑龙江等边疆地区。

——摘编自李庚伦《试析中国共产党陆地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边疆治理与清政府治理新疆措施的异同点。

(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边疆治理的看法。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