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民经济管理学》讲义教案课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84594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国民经济管理学》讲义教案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最新《国民经济管理学》讲义教案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最新《国民经济管理学》讲义教案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最新《国民经济管理学》讲义教案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最新《国民经济管理学》讲义教案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国民经济管理学》讲义教案课件.docx

《最新《国民经济管理学》讲义教案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国民经济管理学》讲义教案课件.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国民经济管理学》讲义教案课件.docx

最新《国民经济管理学》讲义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管理学》教案

目录

1.第一章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与任务

2.第二章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

3.第三章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

4.第四章国民经济管理组织

5.第五章国民经济调控与监督

6.第六章国民经济总体运行

7.第七章消费需求管理

8.第八章投资需求管理

9.第九章经济增长调控

10.第十章产业结构的转换与组织优化

1.第一章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与任务

A、教学课时4课时

B、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与任务

●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的概念、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失灵及预防、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与任务

C、本章教学重点

●国民经济管理、政府经济职能、政府失灵等概念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政府失灵的类型、原因、预防及矫正理论;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原则理论

D、本章教学难点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政府失灵的类型、原因、预防及矫正理论;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原则理论

1国民经济管理的概念

(1)国民经济管理——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指政府为了达到一

定的预期目的,从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层面,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规

划、组织、调控、监督等职责和功能,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和

手段的总和。

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2)作为一种宏观层次的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既具有经济管理的一般性特

征,又在各个方面表现出其独有的特殊性,使之不同于微观经济层面的企业管

理。

这主要有:

a.国民经济管理的主体,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而不是任何其他组织、单位和个人。

然,在现实生活中,宏观经济的运行并不完全都是由政府来进行管理的,比如一些全国性的大型

集团公司、国有商业银行、行业协会以及其他中介组织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挥调节和监督的作

用。

但是这种特定范围的宏观调

控往往会被要求直接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有些甚至还必须以政府的授权为前

提。

国民经济管理责无旁贷地属于政府的职能。

b.国民经济管理的对象,是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

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是

由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和众多企业相互交织集合而成的多层次网络系统。

每一

地区、部门和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系统的子系统或组成要素,它们各自既有自己的

活动范围和领域,又彼此依赖,互为,条件,并通过市场相互联结起来。

正是这些子系统和要素

间的联系与作用形成并推动着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面对

如此庞大的系统构成及其复杂的运行机理,政府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管理的触角直接深入到每一

具体的企业之中,而应该将调控的重点放在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经济总量和重要的经济结构上。

c.国民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理

性的经济人,天然地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

但是,由于外部性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的

效益并不总是与整个经济社会的总体效益相一致。

国民经济管理正是以全社会的效益为目标和尺

度,协调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使后者服从于前者,并力求实现直接效益与间

接效益、长期效益和中期效益与短期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最优结

合。

d.国民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更多地带有指导性、规范性和综合性,而相对较少直

接性和易变性。

与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间的直接联结方式不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

之间并不存在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因而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只能主要采取间接管理的方式。

政府更

多地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价值形态的经济变量,并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于企业,从而引导企业,使

之活动大体上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

同时,政府还借助强有力的法律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

经济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当然,在特定领域和非常时期,政府也凭

借政权的力量,使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直接干预,但与企业的内部管理相比,行政

命令已降至次要地位。

1.2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职能

自有国家产生以来,任何社会形态中的政府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一定的

经济职能。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发挥着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对于市场

失灵的领域,则必须通过政府的干预来保证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稳定和公平。

1.2.1市场失灵

(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的状态。

(2)市场失灵的分类

a.理想市场条件下的“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与生固有的、靠自身完善无法克服的“市

场失灵”;

b.偏离理想市场条件的“市场失灵”。

是指市场条件达不到完全竞争的程度,因而市场会由于

其内部机制的不健全和外部环境的限制而不能有效发挥调节作用的情况。

c.“市场失灵”概念还具有相对性的含义,所谓相对性是指在社会经济运行的各种调节机制中,

如果其他机制能够较市场机制在更低的成本下完成某项工作,或者能够在相同的成本下做得更

好,这时市场机制就是失灵的,应该用其他机制来代替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

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不同,现实的市场经济本身并没有提供完备信

息并有效地配置信息的机制。

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拥有完全的市场信息,而且生产

者和消费者各自拥有的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决策失误、不公平交易以

及结构失衡和经济波动等现象的发生,增大了市场的风险。

b.存在外部效应。

指的是某一微观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福利所产生的正的

或负的影响。

外部效应的存在意味着市场价格不反映生产的边际社会成本,具有外部不经济的经

济活动主体将其部分成本强加给其他经济主体或社会;反之,从事外部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却无

法从自己的生产经营

c.收入中回收全部成本支出。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调节是无效的,价格体系传达正确的信息,

资源难以实现合理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d.低效或无效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中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即某

人对该商品的消费并不减少或干扰其他人对同一物品的消费。

市场机制不可能使公共物品的生产

达到社会所需要的最佳水平,这是由公共物品的性质决定的。

首先,公共物品具有不可分性,很

难由各个微观单位或个人独立完成;其次,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消费特点,使得没

有人会为不付钱也能消费的公共物品支付费用,因此也就不会有企业愿意提供该种商品,这时市

场调节自然就失灵了。

e.收入分配不公。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竞争,会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企

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另一部分企业则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亏本、破产,从而使社

会收入差别不断扩大。

虽然这对市场效率没有直接影响,但却会引发社会问题。

收入分配不公不

仅是市场机制的天然缺陷,而巳如果市场机制不完善还会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如垄断企业会

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得垄断利润;价格失真会造成交易双方利益的不对称;市场秩序的混乱会导致

各种非法收入的出现等。

f.垄断。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因而市场竞争在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必然

导致市场中的集中与垄断趋势。

当个别市场主体获得支配市场、控制价格的能力之后,往往转

而依靠维持垄断价格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依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自己的利润目标。

此外,它还通

过规模经济、初始资本需要量、对重要资源的控制以及政府特许等条件设置进入壁垒,排斥其

他企业进^该行业市场,从而使资源配置处于低效率状态,并造成全社会的福利损失。

1.2.2政府的经济职能

政府的经济职能

a.发育市场体系,提供市场信息。

b.处理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

c.提供公共产品,合理组织非市场经济领域活动。

d.保护竞争,防止垄断。

e.调整收入再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f.采取必要的调节手段避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震荡。

1.3政府失灵及其预防

1.3.1政府失灵的概念、类型、表现

(1)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所引起的经济运行效率的下降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2)政府失灵的分类

政府失灵分为两类a.非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失灵(广义)。

包括政府过分干预和政府无

效干预。

B.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失灵(狭义)。

(3)狭义政府失灵的表现

a.政府行为目标决策偏离社会公益利益。

b.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

c.政府机构膨胀,效率低下。

d政府行为派生的外在负效应。

1.3.2政府失灵原因分析

根据西方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原因分析如下:

a.政府官员符合“经济人”假设。

b.政府不得不在信息不充分情况下进行决策。

c.政府行为的投入与产出的非市场性。

d.政府机构设置上的归口管理原理导致一定机构对一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的垄断

1.3.3政府失灵的预防与矫正

a.合理划分政府的活动范围,并采取适度的干预方式和手段。

b.通过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对公共产品生产的垄断,从而克服提高政府工作

效率的最大障碍。

c.在政府机构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政府官员树立利润观念。

d.加强社会监督与约束。

1.4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

1.4.1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

(1)国民经济管理的总任务:

在深刻认识客观规律和具体国情、国力的基础上,合理而有效地组

织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协调增长,以取得最大限度的经济社会效益,

实现国家既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2)国民经济管理的具体任务:

a.改革、完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市场体系发育成熟,建立与市场经

济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和微观经济基础,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良好的体制

环境;

b.正确确定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重大措施,引导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制定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

运行监测系统,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4)制定合理、有效

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实现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同时建立、健全社会

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3)从国民经济管理的具体内容看,其任务又有近期____、中期和远期之分:

a.国民经济管理的近期任务主要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以实现国民经

济的稳定运行和均衡增长。

所谓经济总量,包括总消费、总投资、总储蓄、总产出

以及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和国际收支等,而这些总量指标又分别构成了社会

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

所以,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最终可以归结为社会总需求

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

由于相对于社会总供给而言,社会总需求往往具有更大

的易变性,因此,调节总需求或需求管理就成为短期内国民经济管理的最重要形

式和手段。

b.国民经济管理的中期任务是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这里的经济结构主要是

指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

只有通过这些结构的调整,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有效供给的增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得到保证,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

续、协调、快速增长。

优化经济结构主要是对社会总供给的调节,因而供给管理

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

当然,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总需求与总供给并不是相互

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和互为条件的。

一方面,供给结构的调整离不开需求的引

导;另—方面,有效供给的增加又是平衡总供求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发展中国

家而言,其意义更为重大。

因此,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总量调节与结构调整必

须有机结合起来。

c.国民经济管理的长期任务是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长期看,国民经济管

理必须重视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改变经济的二元结构,缩小城乡之间、

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差距;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

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廷

设,全面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等等。

以上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是国

民经济管理不容推卸的责任。

由于社会的全面进步需要以持续、稳定的经济增

长为基础和前提,而经济的健康、协调增长又必须以良好的人文、社会和资源等

环境为条件,因此,国民经济管理的长_____期、中期与近期任务也是相互结合的。

1.4.2国民经济管理的原则

a.整体优化原则。

b.规范管理原则

c.改革创新原则

d.以人为本原则

2.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

A、教学课时4课时

B、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

●掌握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与分类、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类型、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

C、本章教学重点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计划主导模式与政府主导模式的概念。

D、本章教学难点

中国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

2.1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与分类

2.1.1经济模式的含义

构成经济模式的基本要素是:

a财产所有制;

b.决策要素;

c.组织要素;

e.调控要素。

f.

2.1.2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其社会经济资源进行特定方式的决策、组织和

调控的理论抽象和概括。

相对于其他模式的概念,他突出了总体性、宏观性和操作性的特征。

2.1.3形成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基本条件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c政治制度

d国家法律制度

e传统文化

f社会心理

g国际环境

2.2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类型比较

2.2.1公用制模式与私有制模式

2.2.2计划主导模式与政策主导模式

(1)计划主导模式的特点

(2)政策主导模式的特点

2.3中国对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

2.3.1中国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宣传的目标模式

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色的所有制模式和形成多种手段相互配合

的宏观调控体系模式。

a重构新模式运行的前提条件

b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3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

A、教学课时4课时

B、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的基本过程

●掌握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国民经济预测与决策的内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

C、本章教学重点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D、本章教学难点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3.1国民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

3.1.1经济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1)经济信息——是指反映经济活动实际情况和特征的_____各种消息、情报、资料、指令等的统称。

(2)经济信息的主要特征:

a社会性

b有效性

c连续性与流动性

3.1.2经济信息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a它是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的基础

b它是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有效监督、调控的重要依据

c它是各管理层次、各经济环节相互联络的纽带。

3.1.3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及其运行

(1)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构成

(2)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

3.2.国民经济预测与决策

3.2.1国民经济预测

(1)国民经济预测——指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未来时期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分析和

报告,并提出可供选择的建议。

(2)国民经济预测的内容:

首先,对历史期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

其次,采取尽可

能科学的预测方法对主要经济变量作出数量预报

3.2.2国民经济决策的特征

a国民经济决策是战略决策

b国民经济决策是制约国民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c国民经济决策是提高政府计划管理效率的重要依据

d正确的国民经济决策是动员、鼓舞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3.2.3国民经济决策的完善

a坚持决策研究与决策行动紧密结合

b合理划分决策权限

c建立健全国民经济决策责任制和审批制度

d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

3.3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3.3.1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及内容

(1)经济发展战略概念

所谓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政府(或地区)在较长时期内对经济及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社

会生活发展目标、途径和步骤的总体部署和安排。

这一涵义表明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以下

明显标志.

a全面整体性。

b长期性。

c系统性。

d阶段性。

(1)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经济发展战略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a战略指导思想。

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首先取决于战略指导思想,它是制定战略的灵魂

或总方针。

b战略目标。

这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

活动所拟达到的目的,如规模、水平、速度等指标,具体而又富有弹性。

c战略重点。

这是对实现战略目标有决定性影响的根本环节。

d战略步骤。

这是一定战略时期内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部署、具体步骤,是对

战略目标实现在时间安排上的具体化,是对战略目标的落实。

e战略措施。

这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对策、办法和手段,是对战略目标实现在实际保障条

件上的落实。

3.3.2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有科学的依据,一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国情。

国情的具体内容包括:

a自然资源条件。

b人口状况。

c经济条件。

d

经济社会结构。

e科技发展水平。

(2)客观规律

(3)国际环境。

3.3.3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在实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担负重大角色。

在一定意义上讲,

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同时就是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计划或远景规划。

其基

本任务就是根据党和国家对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对计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具

体部署和安排,一般包括安排经济增长速度,比例关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恰当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布局生产力,保持社会总供给与

总需求基本平衡等等。

(1)计划与规划

由于国民经济管理行动的差异,计划与规划在实际管理操作中出现了细微的差别。

第一,时间上的差异。

计划一般用来称呼有关短期的或近期的未来行动方案部署和

安排,而规划则是用来称呼有关长期或远期的未来行动方案部署。

第二,管理程度

上的差异。

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目前有些政府计划还与强制性和指令性有一定

联系,而规划则基本没有这种联系,它完全是一种前瞻性、指导性、弹性的计划。

(2)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体系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体系是指各种国民经济活动计划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计划从

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形成不同的计划序列:

a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按社会再生产活动的内容划分为经济发展计划,科技发展计划

和社会发展计划。

b按照计划的期限划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又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

划。

c计划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可分为中央计划、地方计划和企业计划。

d计划按性质划分,可分为发展计划和调控计划等等。

(3)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体系

一般说来,国民经济计划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指

令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核算指标和考核指标等。

(4)国民经济计划方法

从总体上讲,国民经济计划方法分成预测方法、编制方法、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法。

(5)国民经济计划管理过程

国民经济计划的管理过程与整个国民经济管理过程相同。

它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首先,预测阶段。

其次,决策阶段。

再次,实施阶段。

最后,检查阶段。

4国民经济管理组织

A、教学课时4课时

B、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基本框架。

●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职责、功能。

C、本章教学重点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功能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国民经济管理人员

D、本章教学难点

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4.1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功能和原则

4.1.1、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功能

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中,组织所具有的功能表现在如下方面:

a、整合国民经济资源的功能。

b、保障管理目标落实的功能。

b、保证管理信息畅通的功能。

d、维持管理秩序的功能。

4.1.2、建立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原则

但是对于国民经济管理而言,除民主集中制原则之外,还需要适合于国民

经济管理需要的组织原则,具体如下:

a、政企职责分离原则。

b、精简原则。

c、统一原则。

d、效能原则。

4.2.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

4.2.1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形式

目前,我国政府经济管理组织存在如下三个情况:

(1)国民经济管理的组织按照行政地域原则分成多级:

全国级,省级,市级,

县级,乡镇级。

涉及前三级国民经济管理行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划分决策权,

涉及后两级国民经济管理行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执行政策。

(2)每一级国民经济管理又按照分工原则分成两大部门:

专业部门与综合部门。

专业部门承担经济行业的管理任务,综合部门承担协调专业部门之间的关系

 

和进行整体性经济管理的任务。

两者的功能都是必要的,按照体制规定两者

的管理界限也是明确的,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两者常常产生出许多矛盾。

(3)无论哪级政府组织,最终都与企业发生联系。

4.2.2、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变革

20世纪末,中央政府机构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的调整。

1998年,国务院

精简务院所属公务员人员半数,部级职能机构由原来的41个减少到26

个。

组建后的国民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分成4大块:

(1)宏观调控部门(4个)。

包括: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

贸易发展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它们分别行政坟墓、

调控、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管理职能。

(2)专业经济管理部门(9个)。

包括:

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

农业部、水利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信息产业部、国土资

源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它们分别承担各自领域的行

业规划、指导、政策、监督和监管少数部直属国有企业的职能。

原来的一些部委降级保留为副部级局。

(3)社会发展管理部门(10个)。

包括: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劳动

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

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政部、公安部。

它们也分别承担

各自领域的行业规划、指导、政策、监督和监管少数部直属国

有事业单位的职能。

原来的一些部委降级保留为副部级局。

(4)国家财务部门(6个)。

包括:

外交部、国防部、司法部、国家

安全部、监察部、审计部。

4.2.3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按照国际通行的理解,非政府组织(NGOS)一般是指由民间__________个人或组织

结成的社会团体,代表社会中某个社会群体、阶层、集团的利益。

作为

区别其他社会组织形式的主要标志,非政府组织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合法性,民意代表性,管理自治性,非盈利性等。

非政府组织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第三种力量,与政府、市场呈三足鼎立之

 

势。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实践表明:

市场和政府对个人和企业及其经济活动

进行干预,都有其不足和缺陷;引入第三种力量即非政府组织力量后,对

市场和政府的力量就能起到补充和平衡作用,由此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力量

格局。

市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相互影响制约,最终形成内在合力共同调

节企业,从而影响社会经注意到进程。

严格来说,非政府组织具有管理和被管理双重地位:

对企业而言,它是以

管理者身份出现的,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主体的一种重要辅助力量;但是对

政府组织而言,它又是以被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