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集体备课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84356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集体备课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教版六年级集体备课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教版六年级集体备课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教版六年级集体备课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教版六年级集体备课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集体备课复习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集体备课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集体备课复习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集体备课复习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集体备课复习教案

黔西县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试行)

课题:

图形与几何整理与复习(5)

主备人:

柯昌文

上课时间:

第16周

课时:

第十九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加深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进一步认识并能辨析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2.学生在整理与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提高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形象思维。

3.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交流引入,揭示课题

谈话:

在小学阶段,我们除了学过平面图形的知识以外,还学过立体图形的知识。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图形。

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立体图形,主要整理与复习它们的特征。

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认识这些立体图形,掌握这些图形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形状物体得到的图形。

二、自主整理,建构知识

1.交流、梳理特征。

(1)提问:

观察、比较这些立体图形,你能把这几个立体图形分成两类吗?

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提问:

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在图形中出示表示不同部分的字母。

提问:

你能说出每个字母表示的含义吗?

什么是圆柱的高和圆锥的高?

2.观察形体形状。

(1)要求:

请每人摆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从前面、上面和右面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画下来。

集体交流,指名呈现所画的观察到的图形。

(2)要求:

请你再摆出圆柱和圆锥,像刚才那样从前面、上面和右面观察,分别画出你看到的图形。

交流并指名呈现观察到的图形。

提问:

从圆柱前面、右面看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圆锥呢?

从上面看圆柱和圆锥都是怎样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应用提升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直接画在书上。

展示部分学生画的结果,要求结合图形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提出要求:

展示部分学生的方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参与判断、评价。

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学生观察图形,想一想以平面图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哪个立体图形,用线连一连。

交流连线结果,说说每个圆柱和圆锥的高是平面图形的哪条边。

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引导学生读题、思考,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形;有困难的可以同桌商量,或者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看一看。

学生交流,呈现画出的图形,引导评价。

5.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学生读题。

要求:

同学们认真想一想,选择从长方体右面看到的图形。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用小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再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6.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提出要求:

(1)摆一摆:

小组合作,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

(2)看一看:

从上面和右面看一看,分别画出看到的形状。

(3)说一说:

在小组里交流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画出的图形,全班学生交流。

7.完成思考题。

要求:

先独立思考,找一找是哪一个,在小组里交流。

交流:

你选择的是哪一个?

为什么?

说说你的想法。

要求小组合作,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做一做,验证一下自己的选择。

学生按要求操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并演示,确定正确结果。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交流小结。

提问: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板书设计:

 

 

黔西县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试行)

课题:

图形与几何整理与复习(6)

主备人:

柯昌文

上课时间:

第16周

课时:

第二十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意义,掌握相应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常用体积单位及其进率,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能应用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整理与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归纳整理和观察、比较、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特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重点:

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盒同学们经常喝的牛奶,别小看它哦,里面蕴含着很大数学问题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产这样一个长方形牛奶盒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揭题:

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了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二、梳理知识,积累经验

1.小组整理。

出示4个立体图形,说说各是什么形体,并出示问题:

常见几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

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怎样的?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要求:

请各个小组观察这几个立体图形,围绕上面三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上面的问题。

2.组织交流。

(1)提问:

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

各怎样计算?

追问: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的?

为什么?

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侧面展开也是怎样的图形?

你发现它们的侧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2)提问:

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提问:

常见几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

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怎样的?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填出体积计算公式,同桌互相交流,说说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提问:

这些体积公式之间哟什么联系?

三、巩固应用,深化提问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独立填空。

集体交流,有针对性地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追问:

在体积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思考过程和解答方法。

提问:

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时,要注意些什么?

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指名读题后指名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交流总结。

提问: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吗?

2.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6题。

板书设计:

 

 

黔西县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试行)

课题:

图形与几何整理与复习(7)

主备人:

柯昌文

上课时间:

第16周

课时:

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应用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揭示课题

谈话: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整理和练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练习,同学们要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并灵活应用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应用练习

1.回顾激活。

引导:

回忆一下,生活中怎样的实际问题通过需要应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计算?

举例说一说。

提问:

那在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又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

首先要思考题目是求表面积还是求体积的实际问题,其次在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时,要弄清求几个面,是哪几个面的面积。

2.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

请先观察图形,想想计算时各有什么区别,再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检查交流,集体订正。

追问:

求需要多少铁皮是求的什么?

解答这三个问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有什么想法要告诉大家的?

3.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引导:

想一想,沙坑里填成的沙是什么形状?

沙的厚度是指它的什么条件?

认真思考后独立解答。

学生解答后集体评议,让学生说出解答方法,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强调单位改写。

提问:

这道题先求什么?

为什么要先求体积?

4.回顾反思。

引导:

回顾刚才两题的解答过程,各是应用立体图形的哪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

你有什么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学生的想法。

5.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

你知道包装箱上的尺寸“380×260×530”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提醒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确认计算方法和结果。

提问:

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6.讨论“练习与实践”第12题。

学生读题,说说题里的条件。

比较:

这三个问题各是求的圆柱形水池的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

这三个问题各是求的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

明确:

(1)题求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是求圆柱的底面积;第

(2)题求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是求圆柱的侧面和一个底面面积的和;第(3)题求池内最多能蓄水多少吨,是求圆柱的容积。

三、操作实践

1.完成思考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条件、问题。

引导:

选择5张铁皮焊接成无盖长方体水箱,请你联系长方体面的特征,思考每个面大小的联系,想想每次可以怎样选,能想到几种选法,在小组里交流,并填写表格。

小组合作交流,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提问:

焊接成一个无盖长方体水箱,你们设计了哪些选法?

各组交流,呈现不同选法,共同评议。

2.完成“动手做”。

谈话:

老师给每小组准备了一个长方体香皂的包装盒,现在请小组合作,量出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宽、高。

小组操作测量,明确长、宽、高,得出相应的数据。

提问:

如果把24块这种香皂装一箱,可以怎样设计包装箱?

先画画算算,看看有哪些设计,把你认为满意的方案填入表里,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设计和想法。

学生操作、填写并交流。

全班汇报,共同评议,要求说明自己设计的想法。

追问:

你最满意的是哪种方案?

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1.交流总结。

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应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在复习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体会?

2.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10题和第12题。

板书设计:

 

 

黔西县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试行)

课题:

图形与几何整理与复习(8)

主备人:

柯昌文

上课时间:

第16周

课时:

第二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不同运动方式相应的特点和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正确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放大、缩小;进一步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

2.学生经历图形运动方式整理和操作实践等活动,提高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运动变化的好奇和兴趣,体验画图、设计,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图形不同运动方式的相应特点。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旋转、放大、缩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揭示课题

谈话:

前面我们复习了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图形运动的有关内容。

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运动的不同方式和它们的特点,能根据要求进行图形的运动操作和图案设计,提高图形观察、比较的能力。

二、整理与反思

1.回顾内容。

提问:

我们学过的图形运动方式有哪些?

出示方格纸上平移、旋转、放大、缩小、轴对称的5组图形。

提问:

这里的一些图形都表示了图形的运动,你能说说它们分别是图形的哪些运动方式吗?

2.反思特征。

(1)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提问:

观察平移的图形,你看出平移是怎样的运动?

指出:

平移是沿直线的运动。

提问:

从旋转的两组图形中,你看出旋转是怎样的运动?

这两组图形的旋转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提问:

与原来图形比较,放大和缩小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指出:

图形放大或缩小后,与原来图形对应边的比相等,也就是对应边按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3)轴对称。

提问: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什么是对称轴?

指出: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比较沟通。

(1)提问:

哪些运动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哪些运动改变图形的大小,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结合学生回答,把前面的板书内容补充完整。

(2)小结: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只改变了图形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放大与缩小只能改变了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3)强化对称。

引导:

在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请你画出这些轴对称的示意图,并表示出图中的对称轴,和同桌同学先互相交流一下。

交流:

你找到了哪些轴对称图形?

各有几条对称轴?

结合交流,呈现相应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应用拓展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呈现学生画的对称轴,并说说是怎样确定每条对称轴的。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完成。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作品,说说各是怎么画的,师生共同评价,注意强调怎样确定平移的距离和旋转的度数,以及放大时对应边的长度。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1)先要求学生把圆平移,使平移后的圆与线段组成轴对称图形。

交流:

你是怎样平移的?

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为什么要向右平移5格?

平移时你怎样确定圆心和半径画出圆的?

(2)让学生完成第

(2)题,并思考第(3)题。

交流画出的对称轴,说明它的线段的位置关系。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学生先操作完成并交流。

提问:

把一个三角形按1:

2缩小,新图形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还记得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变化的规律吗?

你对图形放大或缩小后面积变化有什么想法吗?

引导学生交流,明确。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

谈话:

运用今天复习的内容,除了要能够正确操作,还要能够创造性地设计。

出示四种花色的瓷砖和拼成的图案。

提问:

这两个图案各选择了哪两种瓷砖,分别是怎样拼成的?

要求:

任意选择两种瓷砖,在方格纸上设计几种不同的图案。

学生独立设计图案,然后组织全班同学交流。

6.讨论思考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小组里说说重叠部分的面积有没有变化,想办法说明自己的想法。

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

提问:

这节课我们整理与复习了图形的运动,你对各种运动方式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

板书设计:

 

黔西县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试行)

课题:

图形与几何整理与复习(9)

主备人:

柯昌文

上课时间:

第16周

课时:

第二十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确定位置的不同方法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运用确定位置和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

2.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进一步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几何直观、形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3.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成果,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知识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回顾揭题

谈话:

这节课我们对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学阶段学过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应用学过的知识确定位置,了解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加深对方向、距离、位置等知识的认识。

2.回顾内容。

引导:

大家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汇报,相互补充,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提问:

这些确定位置的方法,哪些方法主要确定物体的所在方位、方向?

哪些方法能确定物体的精确位置?

提问:

在应用这些方法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二、梳理应用

1.用方位确定位置。

(1)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

提问:

你能用上、下、前、后、左、右来确定我们教室里的一些物品的位置,说说谁在谁的哪一面吗?

学生交流,说出一些物体的位置关系。

(2)用“第几个”确定位置。

引导:

如果把我们的位置按顺序把竖排看成第1排、第2排……每排从前往后按第1个、第2个……的顺序数,想一想你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

你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还能说出第几排第几个是谁吗?

说明:

我们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这样的方法也可以确定位置。

2.用方向、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1)出示“练习与实践”第1题的平面图。

引导:

仔细观察有哪些景点,自己先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哪些方法描述这些景点的位置?

提问:

你能用哪些方法说明这些景点的位置或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2)用方向确定位置。

提问:

孔雀园在大门的哪一面?

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提问:

孔雀园在大门的北门,反过来说就是大门在孔雀园的南面。

你还能说出哪个景点的哪个景点的哪一面?

指名交流,集体评议。

用数对确定位置。

提问:

猴山的位置怎样用数对来表示?

数对(9,3)表示的什么意思?

提问:

你还能用数对表示哪些景点的位置?

请大家来说一说。

(4)用数对和方向描述路线

①先每个根据数对表示的路线按顺序确定小华游览的景点,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小华游览景点的顺序。

②要求学生设计一条不同的游览路线,用数对记录下来。

交流学生设计的游览景点,结合指名学生说说依次经过的景点。

3.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1)出示“练习与实践”第2题平面图和第

(1)

(2)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书上。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思考的,实际距离是怎样计算的。

(2)出示“练习与实践”第2题的第(3)题。

学生读题,独立在书上完成。

集体交流,呈现学生表示出的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复习路线图的运用。

出示“练习与实践”第3题。

提问:

从路线图中看,有哪些站点?

你能举例说说相关站点的位置关系嘛?

谁来说一说?

引导:

你能说说从红梅新村到淮定桥的行驶方向和经过的站点吗?

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三、综合运用

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提问:

谁来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有哪些旅游景点?

指名学生说一说,确认旅游景点。

提出要求:

小组合作,一部分同学板演外地客人,其他同学试着介绍家乡的位置、旅游景点,以及游览路线。

小组合作表演。

指名部分小组上台说一说,其余小组评价。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小学阶段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你的收获有哪些?

还有什么感到困难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黔西县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试行)

课题:

统计整理与复习

(1)

主备人:

柯昌文

上课时间:

第17周

课时:

第二十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能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或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学生体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过程,感受统计表和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体验收集数据的意义,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知识、过程、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从数据的角度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描述并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回顾引入

提问:

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的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统计知识,教师选择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谈话:

今天我们要统计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复习,使同学们能系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增强数据描述和分析等应用能力。

二、知识梳理

1.出示问题:

(1)在统计时,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2)统计活动中,描述和分析的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4)你能举例说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吗?

让学生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汇报上诉问题。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

这三道题各可以怎样收集数据?

追问:

你能再举出几个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例子呢?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自由读题后,

提问:

你能说说六年级男生仰卧起坐成绩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分段的人数吗?

让学生根据六年级三班测试成绩记录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整理的方法,以及成绩状况分析。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出示折线统计图,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知道的数据。

提问:

你能回答书上的三个问题吗?

先独立思考,再把想法与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后集体反馈,说说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提问:

从统计图中,你还了解到哪些信息?

4.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1)出示扇形统计图。

提问:

仔细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能估一估每个节目的播音时间大约占每周播音时间的百分之几吗?

学生尝试估一估,指名回答,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讨论后学生各自画出统计图,然后集体交流,展开部分学生的统计图,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你是怎样想的。

你从条形统计图里知道了些什么?

四、全课总结

谈话:

说说你的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黔西县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试行)

课题:

统计整理与复习

(2)

主备人:

柯昌文

上课时间:

第17周

课时:

第二十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认识统计表和不同的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作用及计算方法,能简单分析统计图表呈现的信息。

2.学生在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分析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