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4253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说明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说明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说明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说明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说明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说明文.docx

《中考说明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说明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说明文.docx

中考说明文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4分)

南极磷虾——南极生态系统的支柱

①南极是地球上唯一一个至今没有人居住的大陆,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并且经常有风力高达12级的暴风雪在这片大陆上肆虐。

然而尽管如此,还有一些顽强的生物选择了这片荒凉的大陆世代生存。

周围海域的海藻、磷虾以及南极大陆的企鹅、海鸟、海豹等极低生物共同维系着南极这片白色大陆的生态平衡。

②南极生态系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南极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来自于海洋中的生物。

南极磷虾是地球上多细胞生物中生物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生物,是整个南极生态系统中大型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其现存量达到6.5—10亿吨。

南极磷虾在维持整个南极海洋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南极海洋中,大量的浮游硅藻是磷虾丰富的食物来源,南极磷虾同时又是南极鲸类、海豹等哺乳动物和无数企鹅、巨海燕等南极海鸟的主要食物。

因而,南极磷虾是南极海洋生物食物链中连接低等植物和高等动物之间的关键环节,其种群变动将直接影响整个南极生态系统的变化。

科学家们把南极海洋中各类生物的依赖关系绘成一幅金字塔图形:

1位于金字塔顶,2则是支撑塔顶的中间塔层,3就是金字塔巨大的塔基。

③上个世纪由于人类对南极鲸类的过量捕杀,曾一度造成磷虾数量的急剧1

从而2了南大洋浮游植物的发展,导致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以磷虾为主体的海洋浮游甲壳动物,担当着养活南极鲸、海豹、各种鱼类,以及包括企鹅在内的绝大多数南极海鸟的生计的重任。

所以,当南极磷虾面临危机或者被人们过度捕捞时,这实际上等于是将南极海洋生物食物链拦腰切断,鲸类、海豹、鱼类和海鸟等以南极磷虾为食物的大型南极动物可能被置于死地,使南极生态系统崩溃。

④南极生态系统的变化又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南极大磷虾的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窗口。

自1900年以来,全球温度上升了2℃,气候变化对南极海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温度上升使南极海冰明显消退,特别是南极磷虾的主要产地——南极半岛,海冰冰期及厚度明显缩减。

冬季海冰可以为南极磷虾提供觅食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因此海冰的减少会对南极磷虾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威胁到其捕食者鲸鱼、海豹、企鹅及海鸟等大型南极动物。

另一方面,二氧化碳融入海水使海水酸化,导致海水的化学环境改变,温盐异常,这会引起浮游藻类发生改变,适合南极磷虾摄食的藻类大量减少,导致南极磷虾量下降。

20世界70年代以来,南极半岛的磷虾减少了近80%。

⑤此外,南极磷虾对于南极磷虾对于移除二氧化碳起着重要的作用。

浮游藻类固定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南极磷虾摄食大量富含碳的浮游藻类,它们在躲避捕食者时向深层海水迁移,从而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以有机碳的形式向海底输送。

如果不是被磷虾摄取,这些碳会在海洋表层循环,将加剧全球温室效应的发生。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网(有删改)

16.

(1)请在第②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序号,使内容符合文意。

(3天)

A.鲸类等哺乳动物B.数量庞大的海洋浮游植物C.磷虾

1.2.3.

(南极生态系统)

(2)请在第③段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序号,使内容符合大意。

(4分)

A促进B减少C增长D抑制

1.2.

17.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和作用?

(2+2分)

18.从文中看,可能导致南极生态系统失衡的主要因素有:

(4分)

19.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南极是地球上唯一一个至今没有人居住的大陆。

B.南极生态系统比较简单,南极动物的食物来源来自于海洋中的生物。

C.南极磷虾对于移除二氧化碳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以有机的形式向海底输送,从而有改善气候环境的作用。

D.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是有海拔高,空气稀薄,冰雪表面对太阳射的反射,及经常有风力高达12级的暴风雪等诸多原因造成的。

20.拓展链接

磷虾营养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动物蛋白库”。

本月初,继日本、韩国、挪威等国之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批准我国对南极磷虾进行商业捕捞。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组组长、中国水产研究所所长陈雪忠说:

探捕南极磷虾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严格控制捕捞量。

请你联系选文内容,具体谈谈陈雪忠这么说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今天,你“低碳”了吗?

  

看我们所处的地球,处处充满危机:

南极冰山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多国洪水肆

虐,吞没了村庄与农田;泥石流爆发,所到之处一切生命毁于一旦……究其原因,是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

审时度势,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将“节能减排”的“低碳”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国报纸宣传“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亦屡见不鲜。

时尚问候语已是“今天,你‘低碳’了吗?

” 

何谓“低碳”?

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

我们听说过“低碳经济”,意识中还以为那是政治家、经济学者等面对的问题,与平常百姓生活没有太多关系。

其实,这是最大的误解。

“低碳经济”的执行过程和成果享用都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

如果说,“低碳经济”还是政府与企业思考的事,那么,“低碳生活”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目标,是一种对地球负责任的生活,是未来人类生活的趋势。

低碳当道,我们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让“低碳”全过程地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细致入微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我国每个家庭每年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大约是2.7吨。

怎样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呢?

其实,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可以减少家庭能源的消耗:

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

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

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多吃素。

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

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

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

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节约用电。

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1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8.6千克;夏天,如果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

此外,少用电梯,合理使用电视、冰箱、电脑等电器,及时切断其电源等都是减排的方法。

“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

21世纪,中国在“低碳”并时尚着。

16.找出下面解释“审时度势”中“度”含义正确的一项:

(2分)

A.度量B.程度C.揣度D.法度

17.阅读第段,你以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

说说第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4分)

18.文章在介绍“减少家庭能源的消耗”时,分别从、、(每空一字)和用电方面加以说明;第段画线句的说明方法是,其作用为。

(7分)

19.第段—第段运用了顺序,这样安排的好处是(5分)

20.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低碳”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的意思。

B.“低碳”的做法是时尚、道德和责任的表现。

C.“今天,你‘低碳’了吗?

”表现了“低碳”意识。

 

D.因为我国每个家庭年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是2.7吨,所以要节能减排。

 

(三)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20分)

“平均数”是块大磁铁

美国某心理学家曾经征得加州300户家庭的同意,对他们每周的用电量进行记录。

第一周,研究人员在记录了各家的用电量之后,会在每户门前挂个小牌,写上这户人家与其他住户平均用电量的比较。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研究人员发现,知道自己用电量超过平均线的用户们,后来的电表走速降低了5.7%,这是合乎情理的;但是那些原先用电低于平均数的家庭,他们的用电量反而增加了8.6%。

从这个试验里我们可以看到:

大多数人的行为会受“平均数”的影响。

也就是说,无论人们原先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当他们得知大多数人的常态之后,都会努力缩小与平均线的差距,朝中间标准靠拢。

用心理学的术语讲,就叫“社会常态吸引力”。

或许,这种向社会常态靠拢的本能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

远古时候,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抵御灾害、野兽的能力都很低下,势单力薄的个体只有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才能提高存活率。

于是,跟随大多数人的方向行走、模仿大多数人的行为,便成了人类的一种心理。

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在美国亚利桑那石化森林公园里,游客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告示:

“您继承的遗产每天都在减少,每年有14吨硅化木失窃,尽管一次只捡一小片。

”原来,经常有游客把公园里的硅化木捡回家,这严重威胁了公园的生态环境,公园因此竖起了告示。

但科学家猜测,这样的告示反而向人们传递了一条信息:

很多人来偷硅化木。

看到这个告示的游客,只要不是圣人,都会“自觉”偷盗。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科学家们制作了两种告示:

一种是负面性的告示,上面写着“很多游客偷拿了硅化木,破坏了公园内的自然景观”,文字旁还配有几位游客弯腰拿木片的图片;另一种告示只是单纯告诉人们偷拿木片是不对的,上面写着“为保护本公园的自然环境,请不要带走硅化木”,配图则是在游客偷拿木片的图案上画了个大红圈外加斜杠。

园内还有些景区没有贴任何告示。

接着,科学家观察了不同地方硅化木的失窃情况:

贴有负面告示的地方失窃率高攀至7.92%,未张贴告示的地方木片失窃率为2.92%,而张贴禁止类告示的地方失窃率仅为1.67%。

作为管理者,应该因势利导,避开“平均数”这块大磁铁。

比如,一家公司如果想降低员工的迟到率,千万别公布员工的平均迟到率。

类似的,现在诸多有关贪官的新闻里,总是在无形中传递出两条信息:

一是贪污是一件常态性的事情;二是贪污的平均数是很大的。

这样一来,那些得知自己离平均数还很远的“清官”或“小贪官”就会不自觉地向平均数靠拢——社会常态总是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人们的行为。

或许你会觉得好笑,“按时上班”、“清正廉洁”本就是天经地义的,难道还要别人告知“你这样做是正确的,请继续保持”?

是的,确实需要。

因为“道德标准”与“社会常态”比较,后者常常要强大得多。

16.在第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

(2分)

于是,跟随大多数人的方向行走、模仿大多数人的行为,便成了人类的一种心理。

A.天长地久B.岿然不动C.根深蒂固D.摇摇欲坠

17.题目中的“平均数”有特殊含义,指。

(3分)

18.细读第节,并依据下表,帮助科学家归纳出结论。

(6分)

负面告示

不贴告示

正面告示

失窃率(%)

7.92

2.92

1.67

结论:

19.读第段后回答:

为什么不能公布员工的平均迟到率?

(3分)

20.第段中所述的试验其实没有结束,后来,研究人员改变了试验方法。

结果,使那些用电量较大的住户,此后用电量降低了5%,而用电量较低的住户,仍然保持在平均线以下。

研究人员采用的新方法可能是怎样的?

请描述一下。

(6分)

 

(四)阅读下列介绍世博场馆的文字,完成第16—21题(29分)

意大利国家馆

上海的弄堂游戏中,有一种“游戏棒”,它们被随意撒出,会形成不同的组合。

意大利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