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3说明文阅读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176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3说明文阅读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说明文3说明文阅读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说明文3说明文阅读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说明文3说明文阅读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说明文3说明文阅读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3说明文阅读练习题.docx

《说明文3说明文阅读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3说明文阅读练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文3说明文阅读练习题.docx

说明文3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

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二、如何辨识说明方法?

一篇说明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几种综合使用。

因而,分析时要认真阅读,仔细辨别,答题时不遗漏。

分析说明方法时,除了要分清类型,还要区分主次,明确哪一种是主要的,以便更好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另外,分析说明方法时,不能把说明方法与修辞方法相混淆。

三、如何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

分析说明方法,重点在于体会它所起的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如下:

1.举例子:

通过举……例子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准确,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作比较:

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4.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

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6.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

7.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具体,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

用图表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10.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2)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5)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应把握“大方向”——每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言环境综合考虑,合理“填空”——具体分析、综合归纳。

注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说明对象。

四、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

1、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2、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3、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

本文使用了……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  

五、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

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对策:

(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六、说明文的语言:

准确的前提下,或平实,或生动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

答: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对策:

答: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答:

(1)表态(能还是不能)。

  

(2)定性。

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说明这个词用在这儿起到什么作用,若删去,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

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七、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根据问题筛选相关信息,回答这样的问题一定要全面,不要遗漏了。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阅读下列几段说明文,回答问题

一、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

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

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

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

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

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

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碱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

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

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

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碱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

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

(3分)

2.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3分)

 

3.文章③----⑦段主要使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4.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3分)

 

1、当太阳西沉以后,巨大的夜空应该像奇妙多变的舞台一样,展现在每个城市的上空。

但现在,每当夜晚来临,城市的角角落落光线充足到根本看不清夜空的“内容”。

几十亿个光源开始发亮:

家家户户打开了房间里的电灯、门前的廊灯;街道两旁华灯初上,广告灯箱通体散发着荧光;教堂和城堡等建筑物也亮堂堂的;机场和足球场等地方,更是沐浴在如白昼般明亮的灯光中。

“真正的黑夜”已不复存在,更别说群星眨眼的美丽夜空。

2、德国《明镜》周刊18日报道说,我们已身处光污染的环境下,它不仅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还威胁到生物的繁衍生息,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光污染逐渐被科学家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环境污染,国际上通常把它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种。

4、地球上所有生命都遵循着永恒的昼夜规律。

黑夜不黑的状况势必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尤其是会影响一些水域的生态,因为光照会促进藻类的生长,从而改变整个江湖的食物链,态系统遭到破坏。

同时光亮使昆虫、鸟类和其他动物变得行为混乱。

鸟类在夜间飞行时,也会被灯光纷扰得晕头转向,甚至一头撞向灯火通明的大楼。

还有报道说,刚刚在海滩产卵的海龟通常会被光亮吸引,于是朝着街道方向爬,而不是爬向大海。

而每年至少有几十亿只昆虫死在路灯下或灯光周围的蜘蛛网上。

有资料统计,一个小型的灯箱每年会杀死35万只昆虫。

更严重的是,各种对光反应敏感的物种,如一些蛙类,会停止繁衍下一代,因此后代越来越少,直到物种灭绝。

5、人类其实也是光污染的受害者。

夜晚太亮会使人昼夜不分,扰乱了正常的生物节律,晚上难以入睡或失眠;因为人造光会破坏人体的荷尔蒙平衡,尤其影响睡眠荷尔蒙、褪黑激素的分泌。

有研究发现,经常上夜班的女性,可能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还有一些科学家得出结论,睡眠的环境过于明亮,比如窗户附近亮着的街灯照进卧室里,也会增加患癌症的几率。

6、德国科学家哈内尔说:

“我们都知道噪声对健康不利。

但对于光亮,我们才开始懂得,并把它和健康联系到一起。

”目前,反对滥用人造光的运动正在全世界逐渐开展起来,各行各业的人纷纷加入这个队伍,有西方占星师(如今他们几近失业)、环境保护者、天文学家和爱好者、灯光工程师、文化人类学家,还有专攻睡眠紊乱研究的医生等。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终结”灯光长夜不熄的状况。

1.给文章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

2.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3.第4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第五段“有研究发现,经常上夜班的女性,可能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中的“可能”一词能不能删去?

为什么?

 

三、“微博”时代来临

①2010年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包括北京语言大学等几所高等院校,联合发布“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微博、给力等榜上有名。

经GoogleTrends被搜索频率统计,“微博”在地震、世博会之后排在第三。

②微博正在改变我们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它对中国社会诸领域的介入和渗透与曰俱增,社会影响力日益巨大。

微博如此深入人心,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③创造多功能虚拟聚合社区。

比如新浪微博,只要你点击描述自己职业和兴趣的某一标签,就会链接到与此相关的微博群,结交到新的博友。

它可以创造个人发展的各种机会,还可以与关注自己微博的粉丝进行交流。

这种人际交流,偏重人们的情感、心灵、趣味、审美、爱好等方面的沟通,比起地域社区的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精彩。

它将建构起网络全新社区的时尚、礼仪、道德、情操等文化规范。

当然,微博的网络聚合社区也不是纯虚拟的,是现实社会的一种网络化形态。

④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

手机微博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

它填补了网络终端无法覆盖的盲区,成为新闻报道的利器。

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有时甚至不到1分钟用户就做出反馈,就像实况转播一样。

任何人的每一条信息都能以广播形式通知其跟随者和其他所有用户。

这种信息快速扩展方式,有点像细菌裂变式繁殖那样成几何级数增长。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08年11月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2009年6月迈克尔·杰克逊死讯,都是由Twitter(微博客服务的网站)首发。

连权威新闻机构CNN、BBC也不得不先后在Twitter上进行注册。

可见,微博已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

⑤提供社会判断的思想参照系。

人们在面临社会热点问题时,常常会参照当下微博网站的舆情倾向。

据报道,目前87.3%的受调查人士表示,他们会通过微博了解公众对社会事件看法然后发表意见。

微博群往往成为网络舆情的某种导向。

微博群中涌现的意见领袖,就是无序网民舆情的有序集中体现。

2010年74起与微博有关、影响较大的舆情案例中,有近一半存在意见领袖。

他们代言广大微博发挥着巨大影响力。

其评论可将某一事件舆论迅速推向高潮,甚至还可代表网民设置新的议程,改变舆论走向。

微博群体正在担当起引导网络舆论的把关人角色。

微博的导向作用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领导人先后开设微博,甚至各地公安部门纷纷开通官方微博,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⑥微博的崛起是中国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微博发展如日中天。

微博将使这个世界更加开放,更加文明,更加生机勃勃。

1.结合全文,说说微博深入人心的原因。

(3分)

 

2.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分)

 

3.阅读第⑤段,说说加点词“意见领袖”的含义。

(3分)

 

4.“微博正在改变我们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除微博外,还有很多新科技产品正得到广泛运用,并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分)

 

 

四、高明的大自然

1、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2、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

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

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

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3、别以为这没有了不起。

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

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

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4、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

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

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5、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

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

在高倍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有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

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自身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6、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

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

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斗形状的喷气通道。

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

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

7、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1.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的什么结构方式和什么说明顺序?

(2分)

 

2.软体动物的外壳和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神奇高明之处?

(2分)

 

3.第二段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4. 科技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本文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差不多”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5.除了本文所讲的,你还知道大自然中的那些奇迹,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分)

 

 

 

五、学会看食品的“简历”

1、在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你会主动去看包装上的食品说明吗?

怎么看懂食品说明,要看的是哪些项目?

2、首先看食品类别。

说明上要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以免企业“忽悠人”。

例如,一盒饮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制品?

如果看见说明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这就说明,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

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

反过来,如果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和咖啡,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不能叫做“调味牛奶”。

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不能用来替代牛奶给幼儿喝。

3、第二看配料表。

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

配料表有三大看点:

4、第一大看点,看原料排序。

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当排在最后一位。

例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等”,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

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还不如大米饭。

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核桃,蔗糖,麦芽糊精等”,其品质显然会好得多。

5、第二大看点,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

如糖、盐、氢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还有可能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的配料。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对花生过敏,那么买饼干点心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绝不能买。

6、第三大看点,看其中的食品添加剂。

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从2010年6月开始,企业必须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而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剂”一词的后面。

看食品添加剂并不难,看到带颜色的词汇,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带味道的词汇,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味剂;看到带“胶”的词汇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和稳定剂,等等。

看多了就习惯了。

7、第三看营养含量。

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者是人们摄取的重要目标,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

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能量(也就是“热量”或“卡路里”)、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

这几个项目,自然是越低越好的。

8、第四看产品重量、净重含量或固形物含量。

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甚至贴着“降价”标签,但如果按照产品重量来算,反而比其他同类产品昂贵。

也可能一种产品用手掂一下觉得挺重,但重量都来自包装,或者其中加的水,包的冰,结果真正能吃进去的部分可能没多少分量。

9、第五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

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

就算没有过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10、最后还要看认证标志。

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认证标志等,还有QS标志,没有它的食品就不能进入超市销售。

这些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安全品质或管理质量,具体意义在后面还会细致说明。

在同等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

那些商家自封的标志不必在意,但产地说明还是值得看看的,因为如果产地生态环境好,周围没有污染源,产品的安全质量就会让人放心。

产地污染大的地方,各种污染物质会从土壤、灌溉水中进入植物体内,比施农药还可怕。

细看以上信息之后,产品的优劣就一目了然,广告宣传也不再能够轻易“忽悠”你购买那些对厂家来说利润最大的产品了。

1.标题中“简历”指的是什么?

取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

(3分)

 

2根据本文提示,如果你再到超市买食品,你要看包装上的哪几大项?

(3分)

 

3.下面句子中“可能”一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具备的应有品质的期限,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可能吃了也没危险。

 

4.一位母亲购买一种给幼儿增加营养的饮料。

超市里有两种饮料,一种说明上注明的是“调味牛奶”,一种注明的是“乳饮料”。

请你帮助这位母亲选择其中的一种,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依据。

(2分)

 

 

【参考答案】一、1.说明了研制绿色塑料的原因、绿色塑料的特点及种类。

(共3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3.主要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绿色塑料的四种类型。

4.答题要点:

可从使用普通塑料袋的危害;“绿色”塑料袋的特点;使用“绿色”塑料袋的意义等方面回答。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二、1.光污染2.逻辑顺序3.举例子,4.不能删,三、答案:

1.(3分)答:

(1)创造多功能虚拟聚合社区;

(2)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

(3)提供社会判断的思想参照系。

2.(2分)答:

画线句子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举什么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微博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

3.(2分)答:

“意见领袖”在文中是指在微博群体中,能有序集中体现无序网民的舆情,能将某一事件舆论迅速推向高潮,能改变舆论走向,并担当起引导网络舆论的把关人角色。

4.(3分)答题示例:

(1)手机的广泛使用,让通讯变得更加便捷,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电脑的普及,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又提高了人们学习、工作的效率。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四、1.不能。

“差不多”一词说明了那些浮游生物吸收海洋中的碳接近三分之二(或不到三分之二),如果删去,就说明达到了三分之二,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1)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2)利用喷气原理飞行。

3.

(1)总——分——总;

(2)逻辑顺序

4.打比方5.

五、

1.包装上的食品说明评分:

共1分。

这个标题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食品说明称为食品的“简历”,生动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食品类别配料表营养素含量产品重量、净重含量或固形物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认证标志评分:

共3分。

答对一点得0.5分。

3.不能删去。

“可能”表示推测(或起限制作用),是说食品过了保质期吃了不是一定就有危险,但不排除有危险的可能性;如果去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