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鲁一级公路再生基层监理细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3560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1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鲁一级公路再生基层监理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通鲁一级公路再生基层监理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通鲁一级公路再生基层监理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通鲁一级公路再生基层监理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通鲁一级公路再生基层监理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鲁一级公路再生基层监理细则.docx

《通鲁一级公路再生基层监理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鲁一级公路再生基层监理细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鲁一级公路再生基层监理细则.docx

通鲁一级公路再生基层监理细则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通鲁一级公路改造处治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内蒙古达能仁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015.5.10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路面处治设计及处治段落划分………………………1

三、监理依据………………………………………………3

四、监理人员分工…………………………………………4

五、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5

六、就地再生水稳基层混合料质量监理…………………9

七、就地再生水泥稳定粒料质量检验标准……………14

八、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监理细则………………………15

九、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检验标准、检测方法与频率…8

十、资料记录与整理……………………………………25

十一、路面工程的现场监理程序………………………26

 

一、工程概况:

1、内蒙古自治区省际通道连接线通辽至舍伯吐一级公路于2007年建成通车该段公路设计等级为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沥青混凝土面(4.0cmAC+3.0cmAC),路基宽度25.5m,路面宽度22.5m设计速度100Km/h,路线设计桩号K536+000~K542+000,全长6.0公里;设计荷载汽车-超20,挂车-120.路基宽度25.5m:

0.5m(土路肩)+3.25(左硬路肩)+2×3.75(行车带)+0.5(路缘带)+2.00m(中央分隔带)

二、路面处治设计造价人才网及处治段落划分

(1)对基层和底基层强度不足路段(右幅桩号K537+300~537+517和K537+550~K538+000);处治方案:

①铣刨7.0cm面层运至固定场地;

②铣刨20.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放置一边;

③对底基层进行水泥就地工程监理冷再生;

④回填20.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然后进行水泥就地冷再生;

⑤喷洒透层油;

⑥加铺5.0cmAC-16中粒式高模量沥青混凝土+4.0cmAC-13细粒式改性混凝土。

基层较差路段处治

⑵一般路段:

包括弯沉值相对较小路段和互通路段处治方案:

铣刨7.0cm沥青面层运至固定场地,对20.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水泥就地冷再生,撒布透层油,然后加铺5.0cmAC-16中粒式高模量沥青混凝土+4.0cmAC-13细粒式改性混凝土。

一般路段处治图

⑶桥面处治方案:

铣刨7.0cm面层,加铺5.0cmAC-16中粒式高模量沥青混凝土+4.0cmAC-13细粒式改性混凝土

图5-4桥面处治

(4)、处治段落划分

序号

桩号

长度(m)

路幅

处治方案

备注

1

K536+000~K536+72.298

712.3

全幅

4.0AC-13改性沥青混凝土

+5.0AC-16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20cm基层就地冷再生

一般

路段

K536+809.098~537+300

490.9

K537+300~537+517

667

左幅

K537+550~K538+000

K538+000~K539+293.100

1293.1

全幅

K539+941.900~K540+459.600

517.7

K540+524.400~K540+966.036

441.6

K541+062.836~K541+467.100

404.3

K541+492.900~K542+000

507.1

2

K537+300~537+517

217.6

右幅

4.0AC-13改性沥青混凝土

+5.0AC-16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20cm基层就地冷再生

+20cm底基层定就地冷再生

强度

较差

路段

K537+550~K538+000

449.6

3

K536+712.298~K536+809.098

96.8

全幅

4.0AC-13改性沥青混凝土

+5.0AC-16高模量沥青混凝

桥面

铣刨

加铺

K537+517.600~K537+550.400

32.8

K540+459.600~K540+524.400

64.8

K540+966.036~541+062.836

96.8

K541+467.100~K541+492.900

25.8

4

K539+293.100~K539+941.900

648.8

全幅

已重新改造利用

5

合计(m)

6,000

西辽

河大

三、监理依据:

1、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2、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3、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JTGG10-200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5、本工程设计图与设计变更文件

6、《试验段总结会议纪要》

三、监理人员的分工:

姓名

职位

职称

张磊

驻地

高级工程师

左永恒

测量工程师

工程师

邵霞

试验检测工程师

工程师

田凤丽

路面工程师

工程师

黄净伟

合同计量

工程师

徐淑英

监理员

初级

张锁成

监理员

初级

孙经宝

监理员

工程师

王德利

安全员

工程师

于旭安

监理员

工程师

四、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及试验段的注意事项

4.1.1最大粒径:

铣刨料单颗粒的最大粒径一般不应大于再生厚度的1/3。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层用作基层,铣刨料单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作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4.2材料要求:

4.2.1水泥再生结合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h,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

快硬水泥、早强水泥或者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水泥应疏松、干燥,无聚团、结块、受潮变质。

水泥技术指标见下表。

水泥技术指标:

水泥种类

技术指标

规范要求

32.5级普通、矿渣、火上灰质硅

酸盐水泥

初凝时间

≥3h

终凝时间

≥6h

安定性(雷氏法)

<5.0mm

抗压强度(Mpa)

3d

≥11.0

28d

≥32.5

抗折强度(Mpa)

3d

≥2.5

28d

≥5.5

标准稠度

不宜>30%

烧失量

不得>5.0%

比表面积

宜在300~450m2/kg

细度(80μm)筛余量

不得>10%

28d干缩率

不得>0.10%

耐磨性

不得>3.6/m

4..2铣刨料

铣刨料应干燥、材料组成稳定,其质量应符合以下的要求。

铣刨料质量要求

项目

单位

指标

试验方法

含水量不大于

%

4.0

T0305

超粒径颗粒(大于31.5mm)含量,不大于

%

15.0

T0312

各筛孔通过率的变异性

0.075

%

±2.0

T0301或T0327

0.6

%

±5.0

4.75

%

±7.0

26.5

%

±10.0

公路水泥稳定再生底基层混合料的颗粒组成范围:

筛孔尺寸(mm)

37.5

4.75

0.6

0.075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50~100

17~100

0~30

公路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混合料的颗粒组成范围:

筛孔尺寸(mm)

通过质量百分率(%)

筛孔尺寸(mm)

通过质量百分率(%)

31.5

100

2.36

17~35

26.5

90~100

0.6

8~22

19

72~89

0.075

0~7

9.5

47~67

4.75

29~49

注:

①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

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4.3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压实度、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或设计要求。

4.4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表1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或级配时,还应确定掺加新料的规格和比例。

4.5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

表1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层位

稳定

类型

重、中交通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a)

基层

集料

≥98

3.0

底基层

集料

≥97

≥2.0

 

4.6铺筑试验段注意事项

4.6一般规定

4.6.1每一工程开工前应铺筑试验段,

4.6.2根据道路结构形式和损坏状况选取试验段,使试验段具有代表性。

4.6.3试验段的长度不应短于200m。

4.6.4再生时应严格控制再生深度,如遇问题应及时解决。

4.6.5通过试验段的铺筑应获得以下资料:

(1)再生材料的级配。

检验再生后的材料,与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时的级配进行对比,看其是否在允许的波动范围内。

(2)确定再生机的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

(3)确定压实工艺。

(4)了解旧路的膨胀性。

4.7试验段施工

4.7.1按要求选定试验段。

4.7.2根据经验和所用再生机械的特点,制定3~5种不同的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组合方案,按再生深度对旧路进行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送往试验室进行筛分,选择级配最接近理想级配的方案作为施工时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方案。

4.7.3按照5.2.2确定的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根据再生深度对旧路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样品送往试验室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

4.7.4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样品送往试验室进行筛分,如果筛分后的级配与室内设计级配超过允许波动范围,

应调整再生机速度和转子速度,使铣刨后的级配与室内设计级配相比波动在允许范围内。

4.7.5按照本细则进行严格施工,采用1-3种压实方案进行施工(包括压路机吨位、碾压顺序、遍数等),以确定最为合理的碾压方案。

4.7.6取再生机后经铣刨、拌和的混合料,送往试验室,测定再生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剂量,并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要求成型试件,测定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

4.7.7对试验段的弯沉、压实度、平整度、厚度、宽度进行检测,其应满足现行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4.7.8根据试验段的结果最终确定再生混合料的级配、施工时采用的再生机行进速度、转子速度及再生结构层压实工艺。

4.8准备新加料

4.8.1计算材料用量

(1)根据原道路再生深度内的干密度,计算每平米水泥的添加量。

(2)根据每车料的质量或体积,计算每车料的喷洒距离。

(3)使用水泥稀浆车,应计算水泥浆的喷入量。

五、就地冷再生施工过程监理

5.1.1冷再生机铣刨与拌和

冷再生机进行速度应根据路面损坏情况和再生深度进行调整,一般为试验段得出,4m/mim-8m/min,使得铣刨后料的级配波动范围不大。

网裂严重地段应降低再生机组行进速度,提高铣刨转子转速。

5.1.2再生机后应有专人跟随,随时检查再生深度、水泥含量和含

水量,并配合再生机操作员进行调整。

5.1.3施工中现场监理再生深度的检查以相邻已经再生或原路面为标准,用钢纤刺入土中,测量其刺入深度,看深度是否合格。

5.1.4要求承包人应在作业面边缘固定导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