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中心城区环境用水输配水工程红光右支渠九道堰拓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2116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郫县中心城区环境用水输配水工程红光右支渠九道堰拓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郫县中心城区环境用水输配水工程红光右支渠九道堰拓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郫县中心城区环境用水输配水工程红光右支渠九道堰拓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郫县中心城区环境用水输配水工程红光右支渠九道堰拓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郫县中心城区环境用水输配水工程红光右支渠九道堰拓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郫县中心城区环境用水输配水工程红光右支渠九道堰拓宽.docx

《郫县中心城区环境用水输配水工程红光右支渠九道堰拓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郫县中心城区环境用水输配水工程红光右支渠九道堰拓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郫县中心城区环境用水输配水工程红光右支渠九道堰拓宽.docx

郫县中心城区环境用水输配水工程红光右支渠九道堰拓宽

青川县东阳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简本

1总则

1.1评价等级、范围、重点及环境重点保护目标

1.1.1评价等级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级别划分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敏感程度所确定的。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的要求,对本项目评价工作进行等级划分。

具体判别依据和评价等级见表1-1。

表1-1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

项目

判据

评价等级

环境

空气

本项目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仅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作业粉尘和燃油机械无组织排放废气等,排放量均不大,且较为分散,对环境空气影响总体程度和时空范围不大。

本工程处于深丘、干旱地区,地形较复杂,且目前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三级

本项目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10m3/s,河流规模属于小型河流,地表水水域功能要求为Ⅲ类。

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的影响和运行期拦河坝上、下河段水文情势变化而派生的影响。

施工期污水排放量Q<1000m3/d,生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等。

生产和生活废水的水质复杂程度属简单,受纳水体为东阳沟。

三级

地下水

根据Ⅲ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本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水、排水(或注水)规模级别为小,地下水水域变化区域范围级别为小,地下水敏感程度分级为较敏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级别为弱(本建设项目不会造成强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迹象)。

三级

生态

环境

本工程占地(含水域)面积大于20km2,工程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属于“重要生态敏感区”,干渠总长37.97km。

建设开发对环境生态和下游水文情势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

一级

环境

噪声

区域声环境类别

2类

二级

环境

风险

物质分类

易燃物质、有毒物质

一级

危险源类别

非重大危险源

环境敏感程度

环境敏感区

1.1.2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

一、评价范围

(1)生态环境

水生生态:

工程涉及的东阳沟全流域。

陆生生态:

水库库区及灌溉区,其中重点调查区域为水库淹没区及其影响区(库区以山脊线为界或拔高300m)、坝址施工区、隧洞、渣场、料场所在地段,干渠开挖地段(包括明渠两侧500m范围内)等。

(2)大气环境

评价范围以枢纽工区、渠道工区、渣场、料场为中心周边200m范围,施工道路两侧200m范围,以枢纽工区、渠道工区为评价重点。

(3)水环境

地表水:

工程涉及的东阳沟全流域。

地下水:

整个库区、减水河段和灌区范围。

(4)声环境

工程施工工区、渣场及公路边界以外200m范围内,以枢纽施工区、渠道施工区和渣场为评价重点。

(5)水土流失

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拟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和工程直接影响区。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合计为137.38hm2,其中项目建设区85.91hm2,直接影响区51.47hm2。

(6)社会环境

评价范围内工程枢纽工程和渠系工程设计涉及的蒿溪乡、桥楼乡、三锅乡等3个乡14个村。

二、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东阳水库工程和工程区的外环境关系,本工程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见表1-2。

表1-2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一览表

类别

敏感对象

与工程的区位关系

环境特征

影响时段

可能的影响因素

环境保护级别

地表水

工程影响河段水环境

水库下游

Ⅱ类水质

施工期

施工生产废水,污染物包括SS、COD、石油类等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

运行期

水库蓄水,河段减水

农灌回归水

东阳沟

运行期

农灌回归水中含有有机物和农药残余,影响当地径流水质质量;水体富营养化

地下水

水井

工程区

Ⅲ类水质

施工期

隧洞施工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环境空气和声环境

居民

工区及施工道路附近

枢纽工程工区200m范围内和渠系工区200m范围内无居民分布

施工期

施工扬尘、噪声和车辆运输扬尘、噪声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施工人员

各施工工区内

枢纽工程高峰人员为250人,渠系工程高峰人员为560人

施工期

施工扬尘、噪声

生态环境

陆生生物

水库淹没区及施工影响区

耕地及人工植被、常见农田动物

施工期、运行期

惊扰、破坏部分栖息环境

鱼类

工程河段

工程河段的水生生物

运行期

闸坝阻隔、工程河段水文情势改变等对水生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系统

工程区

农田、村庄、林地

施工期、运行期

河道减水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水土流失

开挖工作面、工程渣料场

耕地及人工植被

施工期

开挖、扰动、弃渣

东阳沟保护区

坝址淹没涉及东阳沟保护区实验区面积275.01亩,不涉及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末端回水距保护区缓冲区200m。

省级自然保护区

施工期、运行期

淹没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地质地貌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

耕地及移民

工程占地范围内、库区

水库淹没占用耕地177.33亩;规划水平年(2017年)搬迁安置人口0人,生产安置人口55人。

运行期

淹没、生产安置

1.1.3评价重点

根据本项目特点、工程区环境功能、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影响因子筛选结果,本次评价工作重点如下:

(1)生态影响:

重点说明工程建设期、运行期对当地陆生植被和野生动物区系以及种群数量影响、工程河段水生生态(鱼类)的影响。

提出合理下泄流量,并明确下泄方式。

(2)水文情势变化影响:

重点说明工程建成后对库区、减水河段、灌区水文情势的变化。

(3)水环境影响:

根据工程河段水文情势的变化,重点论证工程施工期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对工程河段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

(4)水土流失影响:

做好工程弃渣流向分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及其渣场选址的环保合理性,并做好渣场处理、防护以及料场等施工迹地和施工道路生态恢复,达到水土流失方案防治目标,并满足区域生态协调性环境保护要求。

(5)社会环境影响:

重点评价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以及移民安置对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

(6)环保措施论证:

将环境保护“三同时”贯穿工程建设和运行,主要评价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其他环境影响包括施工期环境空气、声环境等做一般性评价。

1.2评价标准

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及广元市环保局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函,项目执行以下标准。

1.2.1环境质量标准

表1-3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

执行标准

标准分级或分类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一级标准

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类区域

地表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水域标准

地下水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Ⅲ类水域标准

1.2.2污染物排放标准

表1-4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目

执行标准

标准分级或分类

废水

本项目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二级标准

废气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79-1996)

一级标准

噪声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不同施工阶段的噪声限值

固废

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

生态

以不减少区域珍稀濒危动植物和不破坏陆生生态系统稳定性为标准

/

水土流失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一级防治标准

2工程分析

2.1项目基本情况

2.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青川县东阳水库工程

地点位置:

青川县东阳水库位于清江河上游三锅乡境内一级支流东阳沟上游河段,属嘉陵江水系。

水库坝址位于三锅乡柳家河上游约250m,水库距青川县城直线距离约20km。

建设单位:

青川县水务局

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投资及工期:

东阳水库工程总投资为22522.67万元,其中:

枢纽工程总投资为12002.25万元,工程总工期30个月;灌区工程总投资为10520.42万元,工程总工期32个月。

建设内容:

东阳水库由枢纽工程、灌区工程2部分组成。

其中枢纽工程包括拦河大坝、溢洪隧洞、取水(兼放空、泄洪、导流)隧洞;灌区工程包括1条总干渠、2条干渠和11条支渠,由明渠、隧洞、倒虹管、暗渠、渡槽等组成。

水库总库容165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乡镇供水及农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的小

(1)型水利工程,可供蒿溪乡、桥楼乡、三锅乡3个乡14个村2.09万亩(标准亩)、2.15万人乡镇农村人口用水。

2.1.2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青川县东阳水库工程项目包括主体工程区和临时工程区。

主体工程区包括水库枢纽和灌区渠系的建设等。

其中,水库枢纽包括拦河大坝、溢洪隧洞、导流(兼取水、放空、泄洪)隧洞等;渠系包括1条总干渠、2条干渠(桥楼干渠、蒿溪干渠)和11条支渠(石圈子支渠、桐木坪支渠、鱼池里支渠、小柏树支渠、青石坝支渠、杜家岭支渠、李家坡支渠、刘家沟支渠、马家梁支渠、李家坝支渠、大坪上支渠),由明渠、暗渠、隧洞、倒虹吸及渡槽组成。

临时工程区包括生产设施用地、生活办公设施用地、临时公路用地、弃渣场用地、料场用地等。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下表2-1:

表2.1项目组成及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工程项目

工程组成

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

运行期

主体

工程

水库

枢纽

工程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隧洞、取水(放空、泄洪、导流)隧洞等建筑物组成。

东阳水库拦河大坝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石渣坝,坝顶高程982.50m,坝顶宽8.0m,坝长99.50m,最大坝高52.50m,最大坝底宽度198.44m。

新增水土流失、破坏原有植被、景观,改变地貌。

闸坝阻隔河道改变水生生境,破坏自然景观;闸坝、厂址间及尾水下游水文情势改变,影响减水河段及下游生态用水。

灌区

渠系

工程

灌区渠系工程布置1条总干渠、2条分干渠(蒿溪干渠、桥楼干渠)和11条支渠(石圈子支渠、桐木坪支渠、鱼池里支渠、小柏树支渠、青石坝支渠、杜家岭支渠、李家坡支渠、刘家沟支渠、马家梁支渠、李家坝支渠、大坪上支渠)。

灌区总干渠、干渠和支渠共长37.97km,其中总干渠长2.66km,干渠总长18.39km,支渠总长16.92km。

各个渠道沿途有明渠、隧洞、倒虹吸及渡槽等。

新增水土流失、破坏原有植被、景观。

辅助

工程

施工导流

枢纽

工程

选用枯期围堰拦断河床,一汛基坑过流度汛,隧洞导流的施工导流方式。

右岸布置导流洞,导流洞全长363.00m,隧洞断面为城门洞型,隧洞洞身C25钢筋混凝土衬砌。

导流完成后导流隧洞改造作为取水、放空、溢洪隧洞。

新增水土流失、影响水质。

迹地整治、植被恢复后水土流失量微小

渠系

工程

采用修筑小基坑围堰导流或开挖小明渠导流方式。

导流小明渠简单开挖即可导流。

倒虹管施工选择枯水期进行。

施工工厂

枢纽

工程

布设1台间隙强制式沥青混凝土拌合站,2台强制式混凝土拌合机,2台移动式混凝土拌合机,1处机械修配及综合加工系统,1处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拼装场;

新增水土流失、施工“三废”排放。

迹地整治、植被恢复后水土流失量微小

渠系

工程

渠系在建筑物点设移动拌和站,共布设33台搅拌机,部分渠段混凝土由人工拌和。

一般机械、汽车的修理送到县城修理。

施工交通

枢纽

工程

枢纽工程新建约5km的通乡公路作为本工程的永久对外交通道路(路面宽度为6m)。

场内新建公路5683m,路面宽4~6m,采用泥结碎石路面。

新增水土流失、破坏原有植被和景观。

植被恢复后水土流失量微小

渠系

工程

渠系工程总计新修公路15.2km,扩建公路12.9km,路面宽3~3.5m,采用碎石路面。

渣、料场

1处石料场、14处渣场(总堆渣量89.58万m3,松方)。

新增水土流失、占用土地、改变地貌、破坏原有植被和自然景观等。

植被恢复后水土流失量微小

生产生活设施

枢纽工程

共布置1个工区,辖大坝、溢洪洞、导流放空洞以及取水建筑物的施工。

新增水土流失,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排放影响周围水环境及生活环境,人群健康受影响。

迹地整治、植被恢复后水土流失量很小

渠系工程

共布置7个工区,其中桥楼干渠设置4个,蒿溪干渠设置3个,总干渠施工工区与枢纽施工工区共用设置在柳河处。

包括明(暗)渠、隧洞、倒虹管、小建等建筑物以及各工区为施工服务布置的交通道路,风、水、电系统、生产及生活服务设施。

环保工程

枢纽工程

生态放水管,简易滤池,隔油沉淀池,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桶,垃圾收集站。

占用土地,破坏原有植被。

植被恢复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渠系工程

简易滤池,隔油沉淀池,旱厕垃圾桶,垃圾收集站。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

水库

淹没区

工程永久占地177.33亩,其中林地110.97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3.11亩,未利用地3.25亩。

新增水土流失、破坏原有植被和景观。

破坏原有地貌和自然景观;可能存在环境地质问题。

枢纽

工程

工程永久占用耕地4.86亩,林地224.42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21亩,未利用地3.58亩;临时占地林地161.72亩,未利用地2.23亩。

均不涉及基本农田。

迹地整治、植被恢复后水土流失量微小。

渠道

工程

工程永久占用耕地38.21亩,林地164.59亩,草地29.16亩,交通运输用地2.3亩,未利用地67.53亩;临时占地耕地33.9亩,林地140.49亩,草地30.8亩,交通运输用地48.37亩,未利用地183.65亩。

不涉及基本农田。

移民

安置

到设计水平年水库生产安置人口55人,其中枢纽工程建设区为4人,其他水利工程建设区为51人。

根据移民安置方案,本工程不存在扩迁人口。

库区及枢纽工程区和其他水利工程区均不涉及人口房屋拆迁,因此无搬迁安置人口。

/

/

2.2污染物排放及治理

2.2.1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治理

一、大气污染及治理措施

施工废气主要包括砂石骨料生产系统、混凝土拌合系统、施工扬尘、燃油废气、爆破废气、运输车辆扬尘、石油沥青拌合和摊铺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以及生活营地的生活燃料烟气。

1、砂石料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合系统:

砂石料破碎筛分过程中产生粉尘和堆场扬尘;混凝土拌和系统水泥通过螺旋机和半提机由储库输送到拌和机,在水泥装卸、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进料处于干燥状态且密封条件不好,在储库进料口,拌和楼进料层、运输层等处水泥易泄漏,将造成局部空气污染。

2、施工扬尘和运输车辆扬尘:

施工中材料的运输、装卸、拌合过程中大量的粉尘散落到周围空气;建筑材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会引起尘土飞扬;施工段和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源强大小与施工强度、路面状况和天气状况有关。

料场开采有粉尘飞扬,渣场弃渣倾倒和堆放过程中有粉尘产生,土石方挖填会产坐粉尘。

扬尘浓度随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

施工期扬尘污染主要防治措施有:

(1)施工中推行湿式作业,施工开挖产生的挖方及时回填,不能及时回填的定点堆放,不得乱堆放,避免施工活动扰动引起扬尘污染。

(2)砂石料破碎筛分工序产生的粉尘采用设备自带的布袋除尘器收集。

(3)转载点易产生粉尘,在各转载点设喷雾装置,同时降低落差减少粉尘的产生量。

(4)对水泥搅拌、卸料浇注等产尘点,增设简易防尘设施,如设工作棚、挡尘板、喷水等设施防止扬尘;所有的砂石料应统一堆放、保存,并加蓬布等覆盖;水泥等粉状材料运输应袋装或罐装,禁止散装,应设专门的库房堆放,并具备可靠的防扬尘措施。

(5)出入施工场地的车辆在出施工场地时对轮胎进行冲洗,减少车辆携带泥土量,减小扬尘的影响范围。

(6)隧洞内施工时采用喷雾降尘的措施,保证供风量。

(7)料场采取湿式作业、场地经常洒水,降低扬尘量。

(8)渣场采取降低卸渣高度,及时夯实渣土,场区道路洒水、清扫的措施控制起尘量,减轻环境影响。

3、施工机械燃油废气:

各种燃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施工及运输过程中均排放一定数量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以CO、NOx为主。

4、爆破废气:

隧洞内爆破施工时会产生废气和粉尘。

爆破施工采用2#岩石炸药(抗水乳化炸药),不含TNT,爆破后炮烟浓度低,产生的污染物少。

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TSP、NOx,见表2-2。

表2-2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分析表

材料

总用量(t)

平均年用量(t)

TSP(t/a)

NOx(t/a)

炸药

664

249

134.96

1.99

油料

5416

2031

/

8.12

合计

134.96

10.11

本环评要求施工现场应合理布置运输车辆行驶路线,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施工期间周围道路的交通组织,保证行驶速度,减少怠速时间,以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对燃柴油的大型运输车辆和推土机需安装尾气净化器,尾气应达标排放;对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汽车排污监管办法、汽车排放监测制度;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和运输车辆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施工场地较空旷,空气流通较好,因此项目施工场地车辆、燃油机械尾气排放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5、沥青烟气:

根据类比资料,沥青烟中含有THC、TSP、和苯并[α]芘等有毒物质,排放浓度为12.5~17.0mg/m3。

沥青烟气属于间断性无组织排放,由于施工场地相对较开阔,扩散条件较好,可实现达标排放。

6、生活燃料烟气:

项目各个工区食堂采用液化气作为生活燃料,液化气属于清洁能源,排污量小。

本环评要求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和专门排放烟道。

二、水污染及治理措施

工程施工期的水污染源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大部分。

1、生产废水

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来自砼拌和系统和施工工厂,主要为砂石骨料加工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和机修系统含油污水。

生产废水一旦进入水库水体,将污染水库水体,增加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因此需妥善处理。

(1)砂石骨料加工冲洗废水

砂石骨料加工冲洗废水具有量大、悬浮物含量高的特点。

工程工布置一座砂石骨料加工系统,砂石骨料冲洗最高用水量约为100m3/h,按排污系数0.8计,工程砂石骨料冲洗废水最高排放总量为80m3/h,SS浓度一般为1500~5000mg/L,最高可达30000mg/L,采取絮凝沉淀处理后回用作清洗水。

(2)混凝土拌合冲洗废水

工程在水库枢纽部分设一座混凝土拌合站,4台移动式混凝土拌合机;渠系部分隧洞、倒虹管、明(暗)渠各工区共设置33台搅拌机。

冲洗废水量每次约0.5m3,每日排放次数为3次(三班制工作),则冲洗废水量共约57m3/d,废水中pH值一般为11,SS浓度约2500mg/L,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混凝土生产。

(3)机修系统含油污水

燃油动力机械是施工作业的主要工具,在维护和冲洗时,将产生一定量的含油污水。

预计施工高峰期施工设备及运输车辆清洗产生的废水量约5m3/d,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浓度分别为500mg/L和50mg/L。

采取隔油池沉淀处理后回用。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工程施工高峰人数810人(枢纽工程高峰人数为250人,渠系施工高峰人数为560),按生活用水0.12m3/d·人计,则施工高峰期用水量为97.2m3/d,取污水排放系数0.8,小时变化系数2,则施工高峰期最大小时排污量为6.5m3/h(77.8m3/d),主要污染物BOD5、CODcr的排放浓度分别约为200mg/L、400mg/L。

三、噪声污染及治理措施

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开挖、钻孔、爆破、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活动中的施工机械运行和车辆运输。

(1)混凝土拌和系统噪声及砼拌合机噪声

参照省内已建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实测值,各类噪声均大于90dB(A)。

主要噪声源见表2-3。

表2-3混凝土拌和系统噪声源及等效声级统计表

噪声源

作业区

实测值[dB(A)]

鄂式破碎机

工人作业点

95

棒磨机

工人作业点

110~115

粗碎机

工人作业点

94~98

吊筛

平台

106

座筛

平台

108

筛分楼

砂石筛分

114

砂石料场皮带机

机头

106

地笼漏斗下料震动器

砂石下料

111

搅拌机

工人作业点

75~90

(2)钻、爆噪声

本工程为水利工程,渠道为线路工程,隧洞内施工钻爆噪声传播途径受到阻隔,因此钻爆噪声主要来自坝址施工、渠道施工和水库管理区地面建筑施工。

钻、爆噪声为间歇性噪声源,强度较大,一般可达120~130dB(A)。

(3)交通噪声

工程工区交通车辆以载重汽车为主,噪声最高达90dB(A),声源呈线形分布,源强与行车速度及车流量密切相关。

根据施工组织规划,交通运输高频段主要为到隧洞进出口工作面、到渣场、料场的施工道路及工程外来物资运输路段。

四、固体废弃物排放及治理措施

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工程弃渣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1)工程弃渣

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为86.69万m3(自然方),回填总量为25.77万m3(自然方)。

经土石方平衡后,弃渣总量为60.92万m3(自然方),即89.58万m3(松散方)。

共规划14个渣场堆放。

弃渣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加剧水土流失。

(2)生活垃圾

本项目施工高峰人数为810人,以每人每天产生垃圾0.5kg、垃圾容重0.8t/m3计,施工人员产生最大的生活垃圾约0.506m3/d(以最高人数810人计),施工总工期为32个月,共产生约16.2m3的生活垃圾。

本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都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处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对周围外环境影响较小。

五、生态环境

本工程生态影响源主要是工程占地和工程开挖。

水库淹没影响区(扣除重叠区)占地:

工程永久占地177.33亩,其中林地110.97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3.11亩,未利用地3.25亩。

水库枢纽(加入重叠区)占地:

工程永久占用耕地4.86亩,林地224.42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21亩,未利用地3.58亩;临时占地林地161.72亩,未利用地2.23亩。

均不涉及基本农田。

渠道工程占地:

工程永久占用耕地38.21亩,林地164.59亩,草地29.16亩,交通运输用地2.3亩,未利用地67.53亩;临时占地耕地33.9亩,林地140.49亩,草地30.8亩,交通运输用地48.37亩,未利用地183.65亩。

不涉及基本农田。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弃渣主要来自枢纽和渠系建筑物的开挖弃渣。

经过开挖填筑平衡后,弃渣总量为89.58万m3(松散方),共规划14个渣场堆放。

由于原有地表和植被的破坏,使其失去固土防冲的能力从而造成水土流失;渣堆为松散堆积体,如不妥善处理易造成大量流失。

因此,在预测评价及拟定措施时,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2.2.2营运期污染物排放及治理

(1)水库淹没指标

工程水库淹没林地110.97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3.11亩,未利用地3.25亩。

工程修建后,这些地类已被淹没,是不可逆转的。

(2)大坝阻隔

东阳水库工程拦河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石渣坝,坝顶高程982.50m。

水库蓄水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