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1718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材料.docx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材料.docx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材料

学生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资料

(一)卫生知识

1.教学卫生保健。

教学卫生主要是指学生的用脑卫生和用眼卫生。

特别是小学生的大脑正处在发育成熟阶段,易于兴奋,也易于疲劳。

如果违背大脑活动规律,让学生大脑长时间处于紧状态,就会产生过度疲劳现象,轻者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头昏脑胀,重者会导致兴奋与抑制机能紊乱,头痛失眠,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进而出现神经衰弱,严重损害学生健康,使学生学业成绩下降,甚至不能再坚持学习。

所以,一定要预防和克服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

学生的用眼卫生也应该引起充分注意。

如果学生的视力受到损害,近则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和记忆程度,影响学生观察力的提高,使学生智力发展受到限制;远则会给学生将来的工作造成困难,使之不能从事某些专业工作,限制他的才能的发挥,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一个损失。

造成学生视力减退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注意用眼卫生。

如看书时间持续太长,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光线不足,印刷品、桌凳不合适等。

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长时间看书,不要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看书,看书写字时眼睛和书本要有30厘米的距离,要经常做眼保健操等。

2.个人卫生保健。

做好个人卫生的关键在家庭。

学校除同家长配合好外,也应向学生提出合理的卫生要求和必要的指导。

如要按时饮食,饭前饭后要洗手,不在马路上吃东西,不边吃边玩,不贪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水果,生吃瓜果要洗净或消毒等,尤其要注意克服学生吃零食等坏习惯。

要教育学生保持身体的清洁。

每天睡觉之前、起床以后要洗脸刷牙,要经常剪指甲,有条件的要经常洗澡。

身体的清洁卫生可清除细菌的寄生条件,预防疾病。

3.环境卫生。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要不断美化绿化校园,搞好学校建筑设备的清洁卫生,做到教室、阅览室、宿舍、厕所、运动场以及劳动场所和其他设备都清洁卫生。

一般应每天一次小扫除,每周一次大清理。

4.合理的作息制度。

作息包括各科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外活动(体育锻炼、社会活动、课外小组活动等)的时间规定,饮食、睡眠和休息时间的安排等。

学生必须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睡眠是消除疲劳、保护健康的基本生理要求。

小学生要有十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早睡早起,睡前洗脸洗脚,睡前不吃东西,不躺在床上看书说话等。

学生要保证早餐的供应量。

一般来说,学生如果早餐摄入量不足,就会影响上午第三第四节课的学习。

据卫生部门调查,现在学生体育、劳动和学习活动所消耗的热量,超过了摄取的热量,这是值得注意的。

研究表明,吃热量充分的早餐,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是有积极意义的。

 

小学生春季预防传染病安全知识

春季是各种病源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的季节,加之早春的气候多变,昼夜温差、气压、湿度变化较大,忽冷忽热,人们一时还不能适应天气的变化,机体不能保持新代的平衡和稳定,因而容易诱发各种传染性疾病。

春季又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

这些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的排泄物(飞沫等)传播的。

冬春季寒冷,学生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教室,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

为了御寒,习惯把门窗关的很严,室外的空气很难交换,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带着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漂浮,学生在教室时间长,空气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1、坚持晨练制度,发现病例,及时隔离,环境消毒,疫情上报,教室每天保证及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多到户外活动,适时增减衣服。

3、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平时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把住“病从口入”关。

4、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集会,特别是不要到网吧长时间游戏。

5、对流感、流脑、麻疹等,在流行期间可注射相应疫苗预防。

流脑的预防:

1、加强疾病监测,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并及早就近住院治疗病人。

2、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预防性服药。

3、若流脑流行出现在过去未实施疫苗免疫或注射疫苗较少的地方,可对15岁以下未免疫的儿童应急接种疫苗,能有效地防止继发病例出现,控制流行。

4、一旦发生流脑流行,应劝阻大型集会、串门访友或探视病人,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若在学校和托儿所发生流脑暴发,可酌情暂时停课与暂停收托儿童,并对学生和儿童应急接种疫苗,但必须严格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5、及时组织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如疫情发生在学校等人群集聚场所,要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持通风。

另外,专家还建议,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锻炼增加免疫力,一旦发生发热伴头病、咽痛、咳嗽等疑似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和治疗。

水痘的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17天。

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

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

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

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小学生春夏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春夏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

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有:

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

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要保持学习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

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保持教室、宿舍空气流通。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

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晚上玩得太晚,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

春夏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

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

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

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包,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

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

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春夏季传染病的关键。

这一点在大家日常学习生活主要场所的公寓显得尤为重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确保大家的健康。

总之,适当运动,注意休息,动静结合,注意讲卫生,消灭室外蚊子、苍蝇、蟑螂等,注意通风,营养均衡,多饮水,患病后即时治疗就医,要适当晒太阳,要注意保持心理平衡,身心就会更健康。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 健康教育讲座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水痘等。

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

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

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

发病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

      

1.单纯性流感:

本病最常见。

起初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2-3日后才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

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日 达到高峰,3-5日热退,症状明显好转。

      

2.原发型肺炎流感:

起病时与单纯性流感相似。

但有继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粘稠痰,有时血痰。

3.中毒型流感:

患者多高热不退,神智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

      

4.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已证实人与人之间可传播,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预防:

     

(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暴晒2小时。

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消毒,进行空气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

      

(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5)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

二、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苗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

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

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败血症型。

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在24小时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3传染源:

带菌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

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

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但全年即可发生感染流行。

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暴发。

大约2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腮腺炎是由患者和健康携带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毒。

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期接触到易感着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

本病潜伏期4-21天,平均18天。

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