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1579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选择题

1.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日本多次派遣遗唐使的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D.求取佛经

2.如果要沿着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重走西行取经之路,你认为起点和终点应分别设在

A.中国广州、尼泊尔

B.中国北京、印度那烂陀寺

C.中国新璐、巴基斯坦

D.中国西安、印度那烂陀寺

3.假如让你拍摄一部以唐朝历史为题材的电视据,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出现(  )

A.武则天选贤任能发展经济

B.回族人在长安居住经商

C.唐玄宗面试科举考试应试者

D.李白吟诗《蜀道难》

4.“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

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

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C.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5.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

“日本”、“佛教”、“《东征传绘》”、“唐招提寺”。

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郑成功收复台湾D.戚继光抗倭

6.“安史之乱”是一场()

A.中央政权与地方军阀势力的斗争B.人民反抗暴政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

7.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指出,党和政府坚决要“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

”以下比较注重对官吏考核的皇帝,归纳完整的选项是

①隋炀帝②唐太宗③唐玄宗④魏征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D.②

8.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的是()

A.《西游记》B.《大唐西域记》C.《大藏经》D.《徐霞客游记》

9.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是在( )

A.618年B.605年C.581年D.589年

10.唐朝以后知识分子实现仕途的主要途径是(  )

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地方举荐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员幕僚

11.唐代繁华的大都市中,隋代大运河不经过的是:

A.长安B.洛阳C.扬州D.成都

12.“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是钱文忠教授对我国古代某一历史的评价,钱教授评价的这一历史可以从下列哪部作品中找到蛛丝马迹

A.《汉书•张骞传》B.《徐霞客游记》C.《马可•波罗行纪》D.《西游记》

13.“胡商云集长安城”“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饼、胡乐、胡舞盛行”,这些现象出现在( )

A.北魏B.西晋C.东汉D.唐朝

14.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始于:

A.唐朝初年B.安史之乱前C.安史之乱期间D.黄巢起义

15.“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汉文帝

16.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

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1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与哪一次农民起义有关()

A.大泽乡起义B.楚汉之争C.黄巢起义D.黄巾起义

18.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9.唐朝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

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游天竺D.文成公主入藏

20.以下关于唐朝盛世繁荣时社会风貌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B.妇女喜好骑马、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C.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尚武风尚盛行一时

D.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并未受到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请回答:

(1)诗中黄巢运用比喻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对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念。

黄巢为什么要发动农民起义?

(2)黄巢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波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其结果怎么样?

22.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其中,友好往来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阅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二是日本唐招提寺,它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视为日本建筑艺术的明珠。

它的没计者就是图一人物,你知道他是谁吗?

他的事迹表明唐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图一中的人物东渡日本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3)图三、图四分别是唐朝和日本的钱币,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说明了日本深受唐朝影响,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事例吗?

(4)以上史实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有一次,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为掌握之中)矣。

材料二: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

“我们所知道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三: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五权宪法·民权初步》中说: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1)材料一中的“太宗”是指谁?

“长策”指的是什么?

(2)“太宗”实施“长策”出于什么目的?

(3)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的“考试制度”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24.唐朝的和谐交往和开明的民族政策,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借鉴。

让我们走进唐朝,探究民族政策的“渊源”。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指中原),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怎样的?

(2)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

各举一例说明。

(3)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谈谈你对少数民族政策的看法。

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遺使节到中国,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年间,髙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朝时期,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故B不是唐朝时期的。

故选B。

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的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故选C。

5.【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

因此,AC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答案选B。

6.【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安史之乱”是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反抗唐朝统治者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C项符合题意;“安史之乱”后才开始出现藩镇割据,地方军阀势力才发展起来,A项不合题意;“安史之乱”是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B项不合题意;“安史之乱”是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反抗唐朝统治的叛乱,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判断历史事件的性质,从领导者和革命任务、目的等方面入手分析。

安史之乱是唐朝将领和唐朝统治者之间一场内乱,目的是争夺领导权,由此得出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由此确定答案。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和唐玄宗比较注重对官吏考核;隋炀帝统治残暴;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

仔细审查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

玄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即《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的暴政,使得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天灾严重,民不聊生。

百姓被迫起而反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举人才,科举制确立于隋朝隋炀帝。

唐朝对科举制不断完善。

因此,答案为A。

1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唐代繁华的大都市中,隋代大运河不经过成都。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隋代大运河不经过的”是解题的关键,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唐代繁华的大都市中,隋代大运河不经过成都。

1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可知这部作品是《西游记》.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它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运用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出神勇广大、敢于反抗的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3.【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胡商云集长安城”,可知“长安城”是唐朝的都城,“胡”指的是少数民族。

结合课本所学,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家性的大都市。

北魏的都城是洛阳,“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饼、胡乐、胡舞盛行”反映了唐朝服装受少数民族影响,长安人流行穿胡服。

D项符合题意;北魏、西晋、东汉的都城是洛阳,ABC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晴:

题文中的“胡商云集长安城”、"汉載胡帽,胡戴汉帽”是解题的关键,紧扣这些关键信息,熟悉四个朝代的都城,即可解答。

四个选项中,只有唐朝的都城是“长安城”。

1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15.【答案】C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