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1075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

xx中队

副指导员xxx

授课目的:

通过学习,使官兵拥有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军人圆满、出色、高效绩地完成学习、训练和战斗任务。

授课要点:

第1章、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

第2章、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第3章、军人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第4章、不良意志品质及其克服。

第5章、新兵入伍的心理适应.

教育方法:

集中授课,提问答疑

内容:

第一章、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

军队是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危难险重的任务和紧张艰苦的生活,常会引发军人的不良情绪。

一、军人平时常见的不良情绪

(一)抑郁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伤感的情绪体验。

抑郁可以属于正常情绪范围,在引起忧伤或悲痛的情境事件中,我们大都有过抑郁的情绪体验。

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对各种事情缺乏兴趣、回避与他人交往。

但在抑郁严重发展的情况下,它又能转化为病态情绪,使人饱受困扰。

抑郁情绪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线是难以截然划分的。

一般来说,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如能对其所遭遇的现实和自身的处境作出恰当的分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与调节符合社会常规,并有足够的自信与自尊,虽然体验到抑郁,但无行为异常,即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

但是,如果抑郁状态导致对情境不能作出如实的判断,并产生偏离社会常规的行为,或行为适应不良。

例如,由于过度的压力感而情绪低落与绝望,失去兴趣,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自杀企图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就属于异常的范畴了。

当心情低落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且持续一定时间(至少两周以上),可作为一种病态情绪对待,应考虑向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大夫求助。

病态抑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表现:

第一,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对往常感兴趣的事也会表现出厌烦、冷淡、无动于衷。

第二,对前途悲观。

似乎生活、工作、学习都前景暗淡,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和不可收拾,严重者可感到绝望。

第三,无助感。

感到对自己的不幸和痛苦无能为力,别人对自己也爱莫能助。

第四,精神疲惫。

似乎精力已经耗尽,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至少无法持久。

第五,自我评价下降。

常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伴有强烈的自卑、自责,甚至自罪感。

第六,感到生活或者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活着还不如死了好,有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动。

性格内向、不爱交际、孤僻、多疑的人或遭受亲人去世、意外灾害和身患重病时,容易出现病理性抑郁情绪。

(二)焦虑

焦虑是一种正常情绪反应的常见形式。

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负性情绪,是人们对预期的不良的处境(尤其是危险情境)所产生的一种自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一般认为焦虑包含三方面特征:

一是紧张、害怕;二是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三是担心、忧虑。

由这些特征构成了一种朦胧的预感:

不幸或危险即将来临。

由此所产生的复杂消极情绪状态即为焦虑。

焦虑不同于恐惧。

恐惧是由危险导致的,当事人清楚知道恐惧的对象和情境;而焦虑是由当事人面临的潜在性威胁所引起,造成焦虑的因素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如接受灭火救援战斗任务前战士焦急的等待状态,可能产生焦虑情绪。

而现场随时可有生命危险,对战士则构成直接威胁,产生恐惧。

焦虑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情境的主观评价、人格特征、既往经验以及对未来结果的估计等等。

焦虑产生后,常出现交感神经活动机能亢进现象,诸如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出汗、四肢震颤、烦躁、坐卧不宁等。

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的征象,如腹泻。

焦虑在心理方面的表现很复杂,除上述特征外,还常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内心忐忑不安、犹豫不决、易受激惹、无效多余动作增多等。

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引起人的紧迫感,促使人采取合适的方式及行为对付应激,以实现预期目的,有益于适应环境。

如考核前适度的焦虑可促使我们对考核重视,激励我们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

当焦虑持续存在,过度、持久的焦虑则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妨碍人们准确地认识和考察自己所面临的挑战与环境条件,难以作出理性的判断和决定。

部队官兵的焦虑往往产生在工作压力、职务晋升、立功受奖、考学提干、入党、学技术、复转去留等现实问题面前。

(三)愤怒

愤怒是正常人的一种基本情感成分,是当客观事物与我们的主观愿望相悖时,而习惯使用的一种情绪反应。

它虽然在各年龄、各阶层、各种族人身上都能见到,但是在血气方刚的青年战士身上更为常见。

愤怒的原始意义在于能量的积累,愤怒这种情绪状态能激发人以最大的魄力和力量去打击和防止来犯者,例如战士在战场上,对于来犯之敌的愤怒。

少数情况下,愤怒这种情绪反应也用于主动出击。

但是在和平时期、文明的社会里,愤怒已大大失去其积极的意义,除了它能表达我们的某种抵抗意向和不满态度外,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出现的问题,愤怒这种情绪反应常常是于事无补。

相反,心理生理学研究表明:

愤怒情绪越强烈,对于我们自己的身体伤害越大。

盛怒之下,我们正常的生理平衡被打破,身体出现高度紧张状态。

以心血管系统的反应来说,愤怒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心律紊乱,严重时还可导致心脏停搏甚至猝死。

愤怒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情绪杀手,它可导致心脏病、高血压、胃溃疡、皮疹、失眠等一系列疾病。

此外,愤怒还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存在负面影响。

当我们被愤怒的激情控制时,我们的认识范围就会缩小,理智分析的能力受到抑制,思维阻塞,大脑皮层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减弱。

在愤怒情绪控制下,人们常常会做出损物伤人等过激行为,甚至因一时冲动,行为失控而犯罪。

一旦平静下来,人们又常常为自己愤怒时的所作所为懊悔不已。

(四)恐惧

当人面对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情绪,这是人正常的心理反应。

但当危险过后恐惧心理难以消除,或对并不可怕的事物产生过分的恐惧心理,或自知恐惧不必要、不正常,却难以自控,感到不安、痛苦、害怕,即是恐惧情绪障碍。

二、不良情绪的调适

不良情绪的调适并非是指单纯压抑其反应。

对不良情绪的压抑,如对遇到悲伤的事竭力加以掩饰,压抑到内心深处而不加以适度表达,不仅不可能形成健康的情绪,相反却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学会对不良情绪的调适,对军人的身心健康、对稳定部队大有裨益。

以下一些具体方法可供借鉴。

(一)调整认识

决定情绪的是人的认识。

现实中,人们被许多事情困扰并不一定是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对于经历事件的不合理的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

合理的认识产生合理的态度,不合理的认识产生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例如,同样是工作失败,甲乙两人的想法就很不一样。

甲认为还是准备得不够充分,尽管也难过,但甲很快从工作中恢复了正常心态;乙却想:

我是应该成功的,工作都做不好,我真是无能。

因此,乙的情绪反应不仅仅是难受而且非常抑郁,甚至有可能一蹶不振。

调整认识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调整对自己不合理的认识。

2、调整对他人不合理的认识。

3、调整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认识。

(二)积极的自我暗示

(三)合理宣泄

(四)转移注意力

(五)身心放松法

1、一般身心放松法。

2、想象性放松。

3、精神放松练习法。

4、渐进性肌肉放松法。

5、深呼吸放松法。

第二章、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人在遭受挫折之后,挫折情境对人心理上造成的压力会使人产生紧张、焦虑、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并导致心理和生理活动的不平衡,影响人的正常行为和活动能力。

为了对付这种压力,减轻或摆脱焦虑情绪的困扰,解除紧张状态所带来的不安,维护个人自尊,保持心理相对平衡,受挫者就会自觉或是不自觉地使用种种心理防卫方式,应付或适应所面临的挫折情境,以减少挫折对自己的损害,这种种心理防卫方式统称之为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它是人人具有的,是在先天生物遗传基础上,经后天长期社会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结果。

人在受挫时常用的心理防卫方式有:

这是指个体的行为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或不符合社会的价值标准时,为了减少和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保护自尊,就以种种理由或借口来替自己辩护,这就是合理化的心理防卫方式。

这些理由和借口未必是真实的,而且在别人看来往往是不合乎逻辑的,但其本人却能以此说服自己,并感到心安理得。

它类似于平常人们所说的“阿Q精神”。

它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合理化

1、酸葡萄作用。

2、甜柠檬作用。

3、推诿。

4、援例。

心理学实践证明,合理化的心理防卫方式只是一种表面化的处理方式,产生一种为生活所需要的虚张的心理平衡,以对抗舆论的压力,其实心中仍不免耿耿于怀,而且如果这种心理防卫方式成为一个人对挫折习惯化了的反应方式,就可能增长其惰性,成为其进步的障碍。

二、替代

它是指当一个人因种种原因无法达到原定目标,或个人的动机与行为不为社会所接受时,能够适应社会需要,以另设的目标代替原来受阻的目标,以新的活动方式代替原来的活动方式,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

这是一种最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应付挫折的方法。

替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升华和补偿。

三、认同

认同又叫自居或表同。

它是指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在自己头上,或是将自己与所崇拜的人视为一体,以提高自己的信心、声望、地位,从而减轻挫折感。

认同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将自己比拟成为当代的或历史上获得成功的人物,模仿其衣着言行,或将自己比作幻想中的成功者,以幻想代替现实,陷入一种幻想的美好境界之中,从而在心理上分享成功者的愉快,消除挫折引起的苦闷、焦虑情绪。

例如,有的人想当演员,但条件又够不上,于是就模仿某一明星的发型、姿态、手势、服装等,宛如自己也成了大众所羡慕的明星一样;有的人很喜欢表白自己与某名人曾是同学、同事、同乡,或者很熟悉,似乎凭借这层关系,他人成功的光辉就能折射到自己身上。

认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个体为迎合长辈或主管的欢心,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便在思想和行为上尽可能与其保持一致,模仿他们的所作所为,将自己与他们视为一体,处处事事顺从、认同,按照他们的思想、希望去行动。

四、投射

它与认同正相反,是把自己的失当行为、工作失误或内心存在的不良动机和思想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说别人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焦虑,逃避心理上的不安。

五、压抑

压抑是把意识不能接受的冲动、情绪、记忆等心理活动抑制到潜意识中去。

压抑是心理防卫机制的基础和最基本的方法。

压抑分两种:

一种是有意识地抑制自己认为不应该存在的欲望和行为;另一种是本人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压抑,将意识中某些不利于自己的心理内容抑制在潜意识中。

六、否定

压抑作用在于回避自我内部的不安和危险,否定作用则是为了对付来自外部的威胁。

它是对已发生的令人痛苦的事实加以“否定”,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或逃避心理痛苦。

这是一种简单而原始的心理防卫方式。

七、幽默

当一个人遭遇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幽默来化险为夷,对付困难的情境,或间接表示出自己的意图。

一般来说,人格较为成熟的人,常懂得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合适的幽默,转变困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度过难关,较成功地适应窘境。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人类抵御挫折的心理防卫方式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就是同一种方式,不同的挫折情境或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因此,我们要合理、巧妙地运用心理防卫机制,努力使本能变成美德和教养。

美国的一批著名的精神病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专家,曾对一所名牌大学268名身心健康的学生进行了50年的跟踪访问。

结果发现,凡是建立合理的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的人,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比一般人要强得多。

第三章、军人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容易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所谓心理疾病,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环境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消防部队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在急难险重关头,其成员心理健康状态对于保持内部凝聚力、促进战斗力发挥具有直接影响。

具体来说,心理健康的官兵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能很快甩掉心理包袱,持续稳定地保持愉快、满意和自信的心境,全身心投入训练作战;二是具有自我反省的自制力,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周围同志的批评和帮助,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三是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和战友交往,能分享、给予和接受爱与友谊;四是能形成高尚的理想与远大的抱负,能使自己的行为与部队的要求保持一致;五是能够正确认识和良好地适应社会,言行符合官兵身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官兵心理疾患的临床表现

在警营调查中,我们发现官兵心理疾患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方面:

病例一:

精神紧张。

病例二:

心情抑郁。

病例三:

无端猜疑。

病例四:

认知错位。

消防官兵应如何保持健康心理

如何才能使自己拥有和保持健康的心理?

有关专家给战友们开出一些“药方”,不妨一试:

药方一:

了解自己性格特点,完善自身人格塑造。

心理学把人的性格特点区分为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等类型,战友们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卫生知识。

对自己的性格特征有明确的认识,正确看待警营生活中各种挫折和坎坷,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理智对待成功与失败,恰当地调整自己的心境,以不断适应复杂的心理变化。

药方二:

主动融入警营集体,努力冲淡心理压力。

警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大家庭,各种工作的完成离不开彼此的协作、互助、沟通与交流。

战友集体生活有利于打破心理封闭,营造乐观开朗的心理氛围。

在军营生活中,有心理阴影的同志应主动融入警营集体,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和谐的同志关系交往中求得心理减压,使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从而避免各种心理疾病的滋生。

药方三:

重视警营环境熏陶,培养军人优秀气质。

部队作为一个武装集团,对于其成员的精神气质有特殊要求。

警营生活的耳濡目染,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个性气质。

战友们应重视这种环境的熏陶,逐步培养勇于牺牲、坚韧不拔、乐观开朗、机智果敢、坦率热忱、雷厉风行的军人气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最后提醒带兵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心态的科学,已经为大多数带兵人所看重。

但是,心理学并不包医百病。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借鉴它、参考它,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如果认为可以用心理学知识替代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那就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事与愿违。

第四章、不良意志品质及其克服

不良的意志品质是失败的祸根,其导致的不良后果不仅影响人的前途,还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使人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缺陷,严重的还会发展到病态人格,我们需要尽早意识到它们的危害。

一、惰性与拖延

这是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的精神状态,是常见的一种意志缺陷,也是许多人深感苦恼而又难以改正的缺陷。

惰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轻重也不同。

欲克服惰性和拖延,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端正认识。

惰性并非人的本性而是一种恶习,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或变得容易,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成功者从不拖延,而大多数人只用了本身潜在能力的1/10。

为什么要逃避现实,忍受痛苦的折磨?

要用好习惯取代它。

2、及早行动。

良好的条件是等不来的,惟有依靠行动才能创造有利因素。

可以建立一个行动计划,列出需要进行的每一小步。

开始做有关的事情,哪怕很小的事,哪怕只做5分钟。

只要做出来,就是一个好的开端,会带动你更容易地做更多的事情。

分割目标,设定期限,并及时检查督促自己。

3、坚持突破疲劳。

疲劳是放弃和拖延的好借口,但没有什么比无休止地拖延一件没做完的事情更令人感到疲劳的了。

疲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早些完成可以安稳休息。

每坚持做完一件事,就会增强我们的信心。

 4、自我奖励。

习惯的养成需要强化,惰性的形成就是因为有暂时的正向强化:

可以先轻松地看电视节目而非费脑筋地学习;可以悠哉闲哉而非奋力拼搏……然而最终的痛苦更令人难以忍受。

要想养成自觉迅捷做事的习惯,就要给自己以及时的奖励来进行强化。

每及时完成一项任务,每改变一个拖延的习惯,即使行动的步子很小,也要肯定自己,记录进步,奖励自己在达到一个适度的小目标后就拥有某项愉快享受的权力,让努力与及时愉快的感受相连结。

牢记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跎。

去除惰性,发挥自己潜能吧。

二、盲从与怯懦

盲从是没有主见,随大流,或轻信别人而忘记自己的目标。

这种意志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无独立自主意识、无自己目标,凡事自己不愿多动脑,别人怎样我也怎样,这样做的结果是造就了平庸。

克服盲从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自己独立的意志。

只有凡事都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原则,才能逐渐克服盲从。

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了才能遇事胸有成竹,防止盲从。

第三,提高自信和勇气。

盲从有时是因为对自己不自信或没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目标,如果你的胆子大了,自信了,就不屈从或不盲从别人了。

怯懦即缺乏勇气,主要表现为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敢承担责任,不敢冒风险,不敢与坏人坏事抗争,回避矛盾,逃避困难等等。

由于这也不敢,那也不敢,特别是不敢面对挑战和竞争,因而失去了很多成功的机会,就等于不战而败,这也是一种不良个性倾向。

欲战胜怯懦心理,首先要了解到底害怕什么,其实许多问题都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

有一位战士不敢发表和别人不同的意见,因为在他的意识中,与他人意见不同就意味着不团结、显示自己,所以他缩手缩脚。

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可能和他过去的某次挫折经验有关。

所以要认清事实,别再自我束缚。

其次,要培养自己的能力,补充知识和技能。

艺高人胆大,面对困难才能有降服它的本领。

再次,要利用各种机会去尝试。

先从相对容易、风险不大的事情入手,在实践中体会成功,提高自信。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训练海军,有些人不会游泳也不敢去练,教官就规定把每个人都从6英尺高的跳台上推下去,逼得这些"旱鸭子"为求生存不得不拼命苦练。

他们下水之后,发现并非像自己原先设想的那么可怕。

因此,很快突破了心理障碍,学会了游泳。

由此可说明行动是力量之源。

三、冲动与优柔寡断

青年人由于情绪不稳定,年轻好胜,在某种情境下碰到不顺心的事就容易勃然大怒,甚至拳脚相加。

成年人也会由于心理承载的负担太重,本来勉强控制的怒气,遇到一个突然的刺激就马上迸发出来,动用拳脚也时有所见。

冲动使人丧失理智,出现打伤人或犯罪等问题,是意志品质低下、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

"我对美国各监狱的16万名成年犯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不幸的男女犯人之所以沦落到监狱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自制,因此未能把他们的精力用在积极有益的方面。

"

怎样提高自制力呢?

1、加强思想修养。

2、提高文化素养。

3、稳定情绪。

与冲动相反,优柔寡断是缺乏果断和自信。

其主要表现为"前怕狼,后怕虎"、"患得患失"、"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也是一种不良个性倾向。

这种人将丧失很多良机。

优柔寡断总是伴随着焦虑、苦闷、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各种心身疾病。

产生优柔寡断的原因:

一是与性格有关。

一般性格内向、谨小慎微的人处理问题缺乏自信,对别人的看法和意见看得很重以至举棋不定,没有主见。

二是受需要多样性的影响。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需要不能兼顾,但又想兼顾时,陷入两难选择境地。

三是认识上存有障碍。

因为过多地错误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或心理有过多的痛苦体验,很少有成功体验,所以对什么事都不敢轻易地表态或作出决定。

四是缺乏实践经验和锻炼,由于阅历浅,见识少,对事物缺少必要的经验或从小养成对家人和他人的依赖,没有锻炼的机会,遇事往往不敢决断。

明白了优柔寡断的原因,克服起来就方便多了:

1、要强化自我意识。

遇事要沉着冷静,自己开动脑筋,排除外界干扰或暗示,学会自主决断。

要彻底摆脱那种依赖别人的心理,克服自卑,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2、要强化实践锻炼。

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用知识来武装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并通过学习别人经验来扩展自己决断事情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到部队生活实践中去,刻苦锻炼,不断丰富经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3、要强化意志力量。

要培养自己性格中意志独立性的良好品质。

对自己奋斗的目标要有高度的自觉。

只要你经过自己的实践认准的事,就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想方设法达到预期目的。

不必追求任何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不必苛求自己没有一点失败,不必过多地注意别人怎样议论你。

4、调整好需要结构。

当需要不能同时兼顾时,抑制一些不可能实现的需要。

如古人所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能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

5、要强化积极思维。

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平时注意经常思考问题,增强预见性,关键时刻才能及时、果断、准确地做出选择

第五章、新兵入伍的心理适应

从地方到部队,从普通老百姓到军人,是新兵人生经历的一次重大转折。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角色,许多新兵在满足新鲜和好奇感之后,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心理反应。

针对这些不适应,我们介绍一些具体的对策:

一、生活紧张不适应怎么办?

警营生活节奏快,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集合、站队、穿衣、吃饭、训练、学习等等一切活动都要踩着钟点,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因此,不少新兵出现紧张、焦虑,甚至失眠,引起情绪波动、心理烦躁、血压增高等生理心理变化,不仅影响工作、学习和个人进步,而且对身体健康不利。

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掌握部队一日生活秩序和规律。

部队生活虽然紧张,但却井然有序,有规律可循。

只要熟悉掌握了部队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程序、规律以及制度,增加了预见性和主动性,就可以做到忙而不乱、紧而有序。

2、学会做时间的主人。

养成尽可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任务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

一步慢,步步慢。

如果在遵守一日生活制度上总比别人慢半拍,难免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延长了不适应期。

3、加强技能技巧的培养。

熟练的技能技巧不仅能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减轻心理紧张度。

因此,提高各种活动技能也能促进对部队生活的尽快适应,如空闲时练习一下叠被、打背包、穿衣等。

4、休息时间学会放松。

比如,和战友开开玩笑、打打球、下下棋、唱唱歌等等。

二、生活艰苦不适应怎么办?

对警营生活的艰苦,每个准备跨入警营的青年都会从不同的渠道或多或少地有所了解。

但是,当真的进入了警营,亲身体验到了部队特有的艰苦,原先的心理准备还是显得不足,对于在蜜罐里泡大的年轻人来说,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

为尽快适应部队艰苦的生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充分做好心理准备。

新战士到部队后要及时了解部队生活和工作特点,了解部队对战士的要求,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端正入伍动机。

不同的入伍动机会产生不同的对待部队生活的态度。

如果入伍动机是为了尽义务、锻炼自己、提高素质、早日成才,就能为克服困难、适应部队生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树立辩证的苦乐观。

"梅花香自苦寒来"。

吃苦的经历是青年人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资产。

在日本有许多父母给孩子"买苦吃",让孩子到各种夏令营锻炼。

在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其物质生活条件较之英国国民的生活状况来说是比较简陋或俭朴的,但是几乎所有的王子、王储以及英国的许多大臣、部长都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

而在美国的西点军校,一年级的新生人人都要经历野蛮的、超越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的训练。

因此,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即使在退役以后仍是许多国际大公司青睐的对象。

所以从锻炼人的意志、品格来说,吃苦不是坏事,苦可以转为乐。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每一个成人尤其是立志成才的青年官兵,都要敢于直面人生磨难,自觉地吃苦,愉快地接受锻炼。

三、对严格管理不适应怎么办?

严格管理是部队的特色。

管理就是约束,就是限制,就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