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民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1000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民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民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民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民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民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民小.docx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民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民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民小.docx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民小

第四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家乡”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

《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等。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乡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二、学生分析:

 

这一组课文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从理解上比较容易,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极富思想感情的范读及壮观的画面带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黄山石、日月潭、葡萄沟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可用11——13课时 

古诗二首…………………………………2课时 

日月潭……………………………………2课时 

葡萄沟……………………………………2课时 

语文园地四………………………………2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教学内容

8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

教学时间

年月日

累计课时

两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

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

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

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

后两句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课文中配有插图,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极富思想感情的范读及壮观的画面带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的兴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楼、依、尽”等6个生字。

会写“楼、依、尽”等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情感与态度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

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具运用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王之涣的古诗。

导学过程

即时修正栏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会写5个生字。

2、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一、预习新知

【预习课文】

自主预习:

 

1、《登鹳雀楼》共有几句话?

   

2、抄写几个你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

   

二、合作探究新知

【激情导入】

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展示、组员评价、打分)

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

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

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

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

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

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

这座楼它叫鹳雀楼。

板书“颧雀楼”。

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

你怎么记住它?

“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

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

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

登到最顶层!

师:

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

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

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

《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

“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

站得高,看得远。

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

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

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

(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

“白日”是什么意思?

“依”又是什么意思?

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

(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

“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谈谈。

四、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他意在告诉人们要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同学们,请大家把诗的后两句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1、教给学生诗的节奏和停顿。

2、学生练读。

3、自由背诵。

五、小结

同学们,你们背得太投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

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相信大家还能背许多唐诗,将来一定也会写出很多好诗,说不定也会成为一名大诗人呢!

最后老师祝大家:

学习更上一层楼!

附参考资料

  ★鹳雀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建在山西永济县(原山西蒲州),前临中条山,下瞰黄河,楼高三层,建成时有鹳雀在上栖息,后被河水冲没,目前正在重建。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有关西部边疆的诗特别有名,其诗用词十分朴实,但意境极为深远。

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送别》最著名,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分享

【板书设计】

8、古诗二首

登山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里目——————望远

一层楼——————登高

【闯关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huánɡhéqiānlǐmùyìcénɡlǒu

(      ) (      )(     )

2、写5个生字。

楼依尽黄层

【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教学内容

《望庐山瀑布》

课型

新授

教学时间

年月日

累计课时

两课时

(2)课时

教材

分析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诗中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杜甫的《绝句》描写了一幅初春美丽的图画,诗中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

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涵于写景之中。

学情分析

《古诗两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但是对诗意不能完整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学生更是知之甚少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瀑、布、炉”等6个生字。

会写“照、炉、烟”等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情感与态度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具运用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李白的古诗。

导学过程

即时修正栏

学习目标:

1、会认“瀑、布、炉”等6个生字。

会写“照、炉、烟”等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预习新知

【预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

  

二、合作探究新知

【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

师:

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

指课题,齐读。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①什么是瀑布?

谁看见过?

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

“瀑”字是什么结构?

齐读:

“瀑布”。

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

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展示、组员评价、打分)

(一)初读:

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认识生字:

相机区别“庐、炉”

③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④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

(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⑤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3)全班齐读(4)师配乐读

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①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想去游览一番吗?

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师解说: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

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

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二)再读:

想象画面,领悟诗情。

`

1、站在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的心情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