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真题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0915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2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真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真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真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真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真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真题详解.docx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真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真题详解.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真题详解.docx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真题详解

2011年9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笔试试卷

网络工程师及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下列不属于宽带城域网QoS技术的是

A)密集波分复用DWDMB)区分服务DiffServ

C)资源预留RSVPD)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答案:

A

解析:

宽带城域网服务质量QoS技术包括①资源预留RSVP、②区分服务DiffServ、③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而A)中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属于光纤通信的传输技术。

因此选项中不属于QoS技术的是A)密集波分复用。

(2)WLAN标准802.11a将传输速率提高到

A)5.5MbpsB)11MbpsC)54MbpsD)100Mbp

答案:

C

解析:

802.11是IEEE为无线局域网WLAN制定的标准。

802.11a是802.11原始标准的一个修订标准,采用了与

原始标准相同的核心协议,工作频率为5GHz,使用52个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副载波,最大原始数据传输率为54Mb/s。

此外还有802.11b、802.11g传输速率也为54MB/s,而802.11n则将传输速率提高到了300Mb/s。

因此答

案选择C

(3)ITU标准OC-12的传输速率为

A)51.84MbpsB)155.52MbpsC)622.08MbpsD)9.95328Gbps

答案:

C

解析:

OC-12是ITU为同步光网络SONET制定的一套标准。

3个OC-1(STS-1)信号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复用

成SONET层次的下一个级别OC-3(STS-3)速率为155.520Mbit/s。

STS-3信号也被用作SDH体制的一个基础,

那里它被指定为STM-1(同步传输模块第一级别)。

而4个OC-3复用成为一个OC-12,因此速率为155.520Mbit/s

*4=622.080Mbit/s,因此答案选择C。

(4)下列关于网络接入技术和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三网融合”中的三网是指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

B)宽带接入技术包括xDSL、HFC、SDH、无线接入等

C)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WLAN、WMAN等

D)CableModem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36Mbps

答案:

C

解析:

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802.11(WLAN)、蓝牙(Bluetooth)、IrDA(红外线数据)、HomeRF、无线微波接入

技术、IEEE802.16(WiMAX,WMAN)、GPRS/CDMA无线接入等等。

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Modem)技术

就是基于CATV(HFC)网的网络接入技术,上行带宽可达10M,下行带宽可达36M。

因此错误的描述应该是C。

(5)当服务器组中一台主机出现故障,该主机上运行的程序将立即转移到组内其他主机。

下列技术中能够实现上述需求的是

A)RAIDB)ClusterC)RISCD)CISC

答案:

B解析:

RAID磁盘阵列就是将N台硬盘通过RAIDController(分Hardware,Software)结合成虚拟单台大容量的硬盘使用,从而提高硬盘性能。

Cluster集群是指一组连接起来的电脑,它们共同工作对外界来说就像一个电脑一样。

集群一般用于单个电脑无法完成的高性能计算,拥有较高的性价比。

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和性能优化。

如Baidu和Google等大的搜索引擎后台服务器就是利用Cluster实现。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是一种执行较少类型计算机指令的微处理器,起源于80年代的MIPS主机(即

RISC机),RISC机中采用的微处理器统称RISC处理器。

IBM的PowerPC就是采用的RISC。

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和RISC,都是指的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内核的指令类型。

不同的是指令由完成

任务的多个步骤所组成,把数值传送进寄存器或进行相加运算。

如Intel和AMD的x86就是采用的CISC。

综上分析可推得,服务器组中一台出现故障后,立即转移到其他主机中,应该通过B)Cluster集群来实现。

(6)下列不属于路由器性能指标的是

A)吞吐量B)丢失率

C)延时与延时抖动D)最大可堆叠数

答案:

D

解析:

路由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吞吐量(路由器的包转发能力)、丢包率(路由器在稳定的持续负荷下,由于资源

缺少而不能转发的数据包在应该转发的数据包中所占的比例,常用作衡量路由器在超负荷工作时路由器的性

能)、时延(数据包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从路由器输出的时间间隔)、时延抖动、路由表能力

(路由表内所容纳路由表项数量的极限)、背靠背帧数(以最小帧间隔发送最多数据包不引起丢包时的数据包数

量)、背板能力(输入与输出端口间的物理通路)、服务质量能力、网络管理、可靠性和可用性等。

因此不属于路由器性能指标的是D)最大可堆叠数。

(7)若服务器系统年停机时间为55分钟,那么系统可用性至少达到

A)99%B)99.9%C)99.99%D)99.999%

答案:

C

解析:

系统的可用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来度量,即计算机系统平均能够正常运行多长时间,才发生一

次故障。

系统的可靠性越高,平均无故障时间越长。

可维护性用平均维修时间(MTTR)来度量,即系统发生故

障后维修和重新恢复正常运行平均花费的时间。

系统的可维护性越好,平均维修时间越短。

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

定义为:

MTTF/(MTTF+MTTR)*100%。

上述服务器年停机事件55分钟,(365*24*60-50)/365*24*60*100%≈99.99%,因此可用性达到C)99.99%。

算机产业界通常用如下表所示的"9"的个数来划分计算机系统可用性的类型。

(8)IP地址块58.192.33.120/29的子网掩码可写为

A)255.255.255.192B)255.255.255.224

C)255.255.255.240D)255.255.255.248

答案:

D

解析:

因为IP地址块为58.192.33.120/29,后面数字为29,所以子网掩码应该32位中前29位为1,属于三位为

0,也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2转换为十进制就是

255.255.255.248,答案为D。

(9)下图是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一个示例

图中①和②是地址转换之后与转换之前的一对地址(含端口号),它们依次应为

A)10.0.1.1,1234和59.67.0.6,2341B)59.67.0.6,2341和10.0.1.1,1234

C)10.0.1.1,1234和202.2.1.1,8080D)202.2.1.1,8080和10.0.1.1,1234

答案:

B

解析:

上图中的NAT转换过程是从Internet中IP为202.2.1.1,端口8080的源主机发送了一个包给IP为59.67.0.6,

端口为2341的目标主机,而NAT转换器将这个IP为59.67.0.6,端口为2341的目标主机转换成IP为10.0.1.1,

端口为1234在局域网中工作,然后再逆向转换成59.67.0.6返回Internet中。

因此题中NAT转换表中转换后的IP

为59.67.0.6;转换之前,也就是主机专用IP为10.0.1.1,答案选B。

(10)IP地址块202.113.79.0/27、202.113.79.32/27和202.113.79.64/27经过聚合后可用的地址数为

A)64B)92C)94D)126

答案:

B

解析:

IP地址块202.113.79.0/27和202.113.79.32/27经过聚合后为202.113.79.0/26,其中全0和全1不能用,因

此可用地址数为2(32-26)-2=62个,而202.113.79.64/27无法聚合,可用地址数为2(32-27)-2=30个。

所以总共可用的地址数为62+30=92个,答案选B。

也有认为应该聚合为聚合得到202.113.79.0/25得到的2(32-25)-2=126。

但是这样做的话,会将不在范围内的202.113.96.0/27也包括在内。

个人认为不正确。

(11)下列对IPv6地址的表示中,错误的是

A):

:

50D:

BC:

0:

0:

03DAB)FE23:

:

0:

45:

03/48

C)FE23:

0:

0:

050D:

BC:

:

03DAD)FF34:

42:

BC:

:

0:

50F:

21:

0:

03D

答案:

D

解析:

IPv4地址采用32位的点分四段十进制表示,而IPv6采用的是128位的冒分八段十六进制法。

按照RFC2373定义,一个完整的IPv6地址的表示法: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例如:

2031:

0000:

1F1F:

0000:

0000:

0100:

11A0:

ADDF。

为了简化其表示法,RFC2373提出每段中前面的0可以省

略,连续的0可省略为":

:

",但只能出现一次,例如:

1080:

0:

0:

0:

8:

800:

200C:

417A可以简写为

1080:

:

8:

800:

200C:

417A。

类似于IPv4中的CDIR表示法,IPv6用前缀来表示网络地址空间,比如:

2001:

250:

6000:

:

/48表示前缀为48位的地址空间。

而D)选项中的FF34:

42:

BC:

:

0:

50F:

21:

0:

03D已经超过8段,所以表示错误,答案选择D。

(12)BGP协议的分组中,需要周期性交换的是

A)openB)updateC)keepaliveD)notification

答案:

C

解析:

BGP有4种分组类型:

打开open分组用来建立连接;更新update分组用来通告可达路由和撤销无效路由;

周期性地发送存活keepalive分组,以确保连接的有效性;当检测到一个差错时,发送通告notification分组。

此需要周期交换的是选项C)存活keepalive分组。

(13)R1、R2是一个自治系统中采用RIP路由协议的两个相邻路由器,R1的路由表如下图(a)所示,当R1收到R2发送的如下图(b)的〔V,D〕报文后,R1更新的4个路由表项中距离值从上到下依次为0、3、3、4

目的网络

距离

路由

目的网络

距离

10.0.0.0

0

直接

10.0.0.0

20.0.0.0

4

R2

20.0.0.0

30.0.0.0

5

R3

30.0.0.0

40.0.0.0

4

R4

40.0.0.0

那么,①②③④可能的取值依次为

A)0、4、4、3B)l、3、3、3C)2、2、3、2D)3、2、2、3

答案:

D

解析:

因为R1更新距离值为0、3、3、4,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目的网络20.0.0.0和30.0.0.0肯定通过路由R2,以

及通过R2到达40.0.0.0的距离应该不小于4。

减去R1到R2的距离1,因此R2到目的网络20.0.0.0和30.0.0.0

的距离也就是②和③均为2,到40.0.0.0的距离也就是④应该不小于3。

因此可以得出答案应该为D。

(14)OSPF协议中,一般不作为链路状态度量值(metric)的是

A)距离B)延时C)路径D)带宽

答案:

C

解析:

OSPF(OpenShortestPath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S内决策

路由。

OSPF链路状态度量值(metric)一般包括费用、距离、时延、带宽等等。

不包括路径,因此答案选C。

(15)下列标准中,不是综合布线系统标准的是

A)ISO/IEC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