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0794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唐朝与北宋早期的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土人数的基本情况简表。

北宋与唐朝录取人数出现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时代

时间(年)

科举次数(次)

录取进士总数(人)

平均每榜(人)

唐朝

290

268

7448

28

宋太祖

17

15

188

13

宋太宗

21

8

1487

186

宋真宗

25

12

1760

147

宋仁宗

41

13

4561

351

A.唐朝政治专制

B.北宋调整用人政策增加了录取人数

C.北宋强化了君主专制

D.北宋经济发达

2.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

其中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骆宾王

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下列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灭辽和金

D.灭亡南宋

4.“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

”这种农业生产的工具是

A.曲辕犁

B.筒车

C.翻车

D.耧车

5.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直接相关?

A.唐末农民起义

B.唐末以来武将专权

C.五代的频繁更替

D.陈桥驿兵变

6.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唐朝与吐蕃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以取材于下列哪个史实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游

C.文成公主入藏

D.昭君出塞

7.从下图的图表中分析出与下列哪些事例无关()

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8.景德镇作为享誉中外的千年瓷都,是中国陶瓷的杰出代表。

千百年来,它烧制陶瓷的窑火一直燃烧着,也见证着这座千年瓷都的兴衰荣辱。

它兴起于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9.下列有关“安史之乱”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它是一次唐末的农民大起义

B.它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它是唐朝前期统治阶级的纷争

10.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

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临安

11.某同学为宋元历史小讲堂搜集了以下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

A.文学艺术的发展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中外交通的发达

12.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朝代进入鼎盛时期:

A.元朝

B.清朝

C.明朝

D.宋朝

13.“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进士科”的作用是()

A.巩固了西周统治

B.改善了选官制度

C.加强了经济交流

D.妨碍了中外往来

14.中国传统节日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它们的日期依据的是

A.农历

B.阳历

C.公历

D.新历

15.如图所示是唐朝人民创制的新式生产工具,有诗句描述它“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该工具的主要功能是

A.播种

B.施肥

C.耕地

D.灌溉

16.耶律阿保机与完颜阿骨打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 

B.都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

C.都曾与南宋政权形成对峙

D.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17.1000多年前的胶州,曾是商贾云集的“密州板桥镇”,是全国五大商埠之一、长江以北唯一的通商口岸、海关重镇,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宋朝给往来板桥镇的中外商人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司隶校尉

C.市舶司

D.尚书省

18.“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到15日在北京举行。

请问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朝

B.元朝

C.北宋

D.南宋

19.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A.李世民

B.李渊

C.李白

D.李密

20.某班级举办主题为“唐代经济”的图片展览。

下列图片中可以入选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

”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廷杖制

22.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描写开封城时说:

“街(东角楼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由此可知()

A.瓦子是政府行政办公的场所

B.两宋时期教育事业很发达

C.市民文化生活很丰富

D.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

23.以下这三幅图片可以探讨的共同主题是()

A.春秋之际的社会变革

B.灿烂的青铜文明

C.中原文明的演进

D.古代商业的发展

24.有人认为今天不要多讲岳飞,否则会伤害民族感情和民族关系。

这种观点()

①忽视民族间战争的性质,不是科学的态度 ②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不计历史旧账③把赞颂英雄人物与民族团结对立起来 ④正确看待了岳飞抗金,有利于民族团结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

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杜甫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B.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杜甫)

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二、综合题

26.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著名的“唐宋变革说"中指出“隋唐时期,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但也比前代有了长足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哪一伟大工程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举一例说明“隋唐时期……商业……比前代有了长足发展。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乡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东京怎样的经济景象?

并归纳材料二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

(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三: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了盛世景象,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

——摘编自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康雍乾时期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秦朝“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具体是指什么?

材料二:

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贸通过丝绸之路来往此城的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

……在当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下,该王朝出现了许多盛世的局面……

(2)根据材料,概括唐繁荣的表现。

并分析原因。

(3)清朝的对外政策,对当时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人口和辖郡)力量对比

(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是如何消除的?

材料二:

……葛氏把西晋最高人口年份定在永康元年(300)是正确的(从这一年开始,……宫廷政变演为大规模军事混战……北方人口大逃亡),但对福建而言……假设三国末全福建人口为30万,到西晋末(316)至少增长了20%,则当达到36万人以上的规模。

——林校生《东吴西晋时期福建的人口规模》

材料三:

唐朝时期全国人口和江南户数变化

(2)材料二、三中,导致西晋和唐朝全国人口下降的分别是哪一历史事件?

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历史事件对西晋和唐朝造成的影响有哪些共同点。

(3)材料二中福建人口和材料三中江南户数的变化,对中国古代经济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

29.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班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参与。

(文学篇)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

(1)唐朝一位诗人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这位诗人是谁?

(2)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是哪一部?

(制度篇)

元统治者为了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设置地方区域,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3)材料反映了元朝哪一项政治制度?

(科技篇)

培根说:

“举世皆知的……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4)材料中的“学术上”指宋朝的哪一发明?

这“三种发明”再加上哪一发明合称为“四大发明”?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请谈谈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