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0791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1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位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区位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区位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区位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区位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位研究.docx

《区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位研究.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位研究.docx

区位研究

目录

第一章战略定位研究2

第一节发展背景与环境3

第二节发展基础及区域规划6

一、基础环境分析6

二、相关规划及政策解读9

三、案例研究10

第三节区域经济和产业转移14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14

二、珠三角产业发展趋势及区域发展特点14

第四节产业深化研究20

一、研究思路20

二、科技园潜在承接的产业导入21

第五节战略定位28

第一章战略定位研究

第一节发展背景与环境

全球经济危机及东莞发展面临的新形式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迅速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在逐步显现。

东莞作为广东的工业大区,进出口企业普遍反映出口市场萎缩、订单数量和金额下降、资金紧张,生产经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同时对于产业转型中的龙岗来讲,全球金融海啸到来让已经迫在眉睫的产业转型和转移的阵痛来得更早、更集中,原有产业发展模式的弊端和不足在危机下提前暴露出种种问题。

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2009年1月,东莞成立《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同月,为落实纲要精神,又成立了《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7)》规划领导小组;2010年11月,东莞市发改局牵头组合资召开了深莞惠三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交流会,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发改局(委)领导和规划编制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三市分别交流了各市“十二五”规划的思路和重点,对接了加强深莞惠合作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并就促进三市基础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提出共同构建珠江东岸经济圈的设想。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全国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要求东莞市以新材料产业为试点,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产业转移持续深化,全国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内需市场潜力加速释放,为东莞市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东莞市作为珠三角地区信息产业的核心城市,地缘优势明显,产业基础环境优越,周边产业资源丰富,产业服务体系完善,具备进一步发展新材料产业竞争力的良好基础。

不过,随着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同城化趋势不断深化,各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不断缩短、产业界限日益模糊,不利于东莞市突出产业优势。

与此同时,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的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各市也纷纷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抢时间,争高地,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上述机遇与挑战要求东莞市政府部门、业界、学术界展开深入讨论,树立危机意识,增强发展的紧迫感与责任感,认清形势,结合实际,及早谋划布局,研究制定新形势下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科学定位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充分突出城市特色,努力提升城市产业地位

国际市场不稳定与内需市场潜力加速释放,要求东莞市以内向型产业为补充,调整优化产业增长方式

一直以来,开拓国际市场是东莞多数中小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以出口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中小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以外向型为主的珠三角地区企业所受波及更为显著。

与此同时,中国由于庞大的绝对市场规模形成了关联产品的稳定需求,加之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中国日益成为全球重要的相关产品消费市场。

因此,东莞市应该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下,结合自身优势,密切关注出口消费协同发展,抢位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增长方式。

城市间产业竞争进入品牌竞争阶段,要求东莞市持续优化产业环境,增强产业向心力和企业根植性

随着新材料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在各城市未来发展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因此也导致各城市间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对外部资源的争夺与竞争不断加剧,突出表现为对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和专业人才的竞争。

伴随着产业竞争不断升级,从过去的建设城市到管理城市再到经营城市和营销城市,品牌竞争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制高点,城市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成为各城市产业竞争战略成败的关键。

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供给、融资体系、服务体系、市场环境、政策框架、管理模式等制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环境,更加有效地配置国内外的各种资源,才能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

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凸显,要求东莞市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引进并培育基地型、带动型企业

近年来,全球新材料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产品向规模企业集中,市场向名牌产品集中,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效益向高新企业集中”的格局,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

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人才基础、卓越的品牌形象、全球化的物流网络、巨大的资金规模、丰富的管理经验,带动地区在人才、资金、技术上进行长期积累,在产业链条的主要环节形成突破,真正实现产业的做大做强。

载体建设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要求东莞市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特色化产业园区建设

从当前发展趋势看,特色园区已经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载体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水平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投资、建设和营运一体化,推动园区载体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与产业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

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和园内企业产业关联性或业务关联所形成的协同效应的发挥,特色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成为产业园区发展的新方向。

搞好园区建设,必须根据自身的综合优势与独特优势,合理选择和布局园区所要发展的特色产业,确定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快速形成特色产业集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要求东莞市找准产业定位,抢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随着全球产业转移持续深化,全国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内需市场潜力加速释放,为东莞市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东莞市作为珠三角地区信息产业的核心城市,地缘优势明显,产业基础环境优越,周边产业资源丰富,产业服务体系完善,具备进一步发展新材料产业竞争力的良好基础。

不过,随着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同城化趋势不断深化,各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不断缩短、产业界限日益模糊,不利于东莞市突出产业优势。

与此同时,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的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各市也纷纷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抢时间,争高地,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上述机遇与挑战要求东莞市政府部门、业界、学术界展开深入讨论,树立危机意识,增强发展的紧迫感与责任感,认清形势,结合实际,及早谋划布局,研究制定新形势下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科学定位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充分突出城市特色,努力提升城市产业地位。

第二节发展基础及区域规划

一、基础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1、国际环境

新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消,经济运行困难加大,国家正处在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要历史时期,这构成了我国和科技园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环境。

一方面,伴随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充分利用世界新技术和全面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竞争,为加快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世界形势变化多端,国际上不确定因素增多,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发展面临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到20世纪末,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系世界第三工业大国和进出口贸易大国,开始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进入人均收入1000美元的关键时期,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人们收入水平呈现持续提高的趋势。

这必将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为经济增长创造巨大的需求。

同时,消费结构的升级又将推动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升级,进而又会进一步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这为东莞市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二,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市场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为我国和科技园区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和利用两种资源,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提供了机会。

例如,随着我国和东莞市经济开放梯度的不断提高,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加大对塘厦园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十分有利。

其三,国际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

近年来,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生产力转移动向看,其产业转移的重点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材料、化工、运输工具和机械等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活动转化;从我国看,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并向西部推进,国际、国内资本加速向西部地区流动。

东莞作为沿海开放地区之一,成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资本转移的重要区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东莞市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调整的大力推进,为科技园区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重组优势,引进外部资金、项目与人才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2)战略新兴产业必须在开放环境中推进,工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系统是一个不断趋于开放的系统,中国工业化进程面临的现实挑战,就是加入WTO所带来的外来竞争加剧。

目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心已经从引进外资转变为与世界经济接轨。

通过技术改进和要素优化重组提高重要基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与世界经济接轨一个重要举措。

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

(3)优越的融资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国企业融资多采用间接融资的方式,银行贷款是其主要资金来源。

加入WTO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企业融资的渠道会大大增加。

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会更加方便。

其中,风险投资的引入,将会使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金融业的开放也将使我国金融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有、外资、民营金融机构之间激烈的竞争,会大大提高金融市场的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这使科技园在更大范围引进资本提供了有利条件。

2、国内环境

(1)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消,经济运行困难加大,国家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继四万亿内需政策后,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持续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将新兴战略型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

为科技园走战略新兴产业的路线,以及充分利用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在较高起点上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可能,在技术上使发挥后发优势、培植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2)从政策环境看,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累积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虽然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银根有所收紧,但总体上看间接融资渠道仍较通畅,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也有较大扩张空间。

特别是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及非公制经济的发展等一批法律、法规的实施,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宽松环境。

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是区县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和生力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因此,这必然给科技园区的开发带来重大的机遇和金融政策支持。

(3)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面临两难选择。

首先,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要求间的矛盾也比较突出。

从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和部分行业重复建设等问题日渐突显,中央采取了“看住信贷,管住土地”的宏观调控措施,不允许基本建设占地、工业占地扩张及占用新的土地。

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加快工业化进程,要求扩大工业发展空间,扩大工业用地面积,这就与中央的宏观土地政策发生了矛盾。

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目前正面临着土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招商引资工作,招引即将入驻的项目难有规划的土地资源需求作为保障。

其次,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市场准入监管机制的矛盾。

科技园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镇,是国家建设珠三角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区域。

因此,园区开发建设面临着:

一方面,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另一方面,就业压力增大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带来的社会矛盾,这无疑会给科技园在资源配置与市场准入中处于两难选择。

二、相关规划及政策解读

科技园作为东莞市高经济发展的重镇之一,为了更加明确的得出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发展目标,需要从珠江三角洲范围内分析各类规划,从宏观层面研究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以下重点从以下几个规划解读,为本次战略定位及目标的提供重要依据。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该规划提出东莞未来建设“一区四市”的宏伟发展目标,“一区”即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四市”指建设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国家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化城市;同时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快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

(二)《东莞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2009年5月底,《东莞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

该方案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明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探索城市行政区划及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一级政府三级管理,创新现代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决策相对集中,执行专业高效,监督有力到位。

”同时强调“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以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核心,打造华南地区融合设计、制造、交易和应用环节的集成电路专业园。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

该规划提出东莞高新区“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

即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带整体为一个高新区,9+2的各个园区都属于高新区的组成部分,使得松山湖产业园一跃成为国家级高新区。

在功能定位上提出:

经济发展增长极、高技术公司总部;在产业导向上提出: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光电子、汽车电子及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在专业园布局上提出:

建设集成电路专业园。

(四)《东莞市“十一五”建设规划》

规划提出规划区应重点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配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医疗器械及汽车制造业。

(四)《东莞市“十二五”规划》

规划提出重点扶持装备制造业,目前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省的13%,设立产业集群专项经费、每年3000万元的现代信息服务发展专项资金、加工贸易转型升级10亿元专项资金,认定首批15个市级重点扶持发展产业集群,并在全市范围内重点筛选“4个30项目”,即3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30个传统优势产业项目、3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成功开展中国动漫博览会、广东外博会、电博会等品牌展会等等。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财政投入也将逐步加大。

三、案例研究

(一)案例研究

(1)台湾新竹科技工业园

台湾新竹科技工业园号称台湾硅谷,占地20平方公里,在6平方公里土地上创造的GDP占整个台湾GDP的5.3%;影像扫描器、电脑网络卡、滑鼠等产量居世界第一;晶圆代工产量占世界64.6%,居世界第一;IC设计居世界第二;终端机产量居世界第二;半导体工业制造规模居世界第四。

图1-4台湾新竹科技工业园

(2)上海张江高科技园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成立于1992年7月,是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园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以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两大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

高新技术企业306家,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108家。

2007年,园区实现经营总收入685.7亿元,工业总产值397.8亿元,税收59.29亿元。

图1-5上海张江高科技园

(3)深圳高新区深圳湾园区

深圳高新区深圳湾园区成立于1996年6月,是国家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的首批试点园区之一。

规划总用地面积11.52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面积3.3平方公里。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中心,加快培育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三大产业。

2008年,工业总产值2272.58亿元,高新总产值2102.87亿元,税收114.94亿元。

图1-6深圳高新区深圳湾园区

(二)案例借鉴与启示

(1)案例启示一:

良好的园区内外部环境、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吸引高科技人才生活工作和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现代高新园区一般都具备和拥有良好优美的外部环境,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具备超前而完善的基础设施,比如上海张江科技园,园区周围靠近陆家嘴金融区、汤臣高尔夫、世纪公园、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完善的中高端配套设施,同时具有地铁二号线等轨道交通,为吸引和留住高科技人才在园区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2)案例启示二: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新园区加强生命力的必要手段

以台湾新竹科技工业园不同发展阶段为例,台湾新竹科技工业园具体发展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1978-1980年代中期)

——政府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于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设立“单一窗口”行政服务体系,着力创造一个“优惠、便利”的“高科技企业特区”,以吸引园区外的高科技公司来投资设厂。

第二阶段:

高科技产品标准化生产主导阶段(1985-1990年)

——园区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企业数量增长迅速;核心产业形成:

90年代,微电子关联产业集中了大量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区域制造业中的占绝对优势的主力,其它工业部门步入衰退;带动第三产业,收入增加所带动的家庭消费与住宅需求刺激了该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

研发与生产制造平分秋色阶段(1990-1999年)

——从90年开始,直到98、99年新竹园区向南部扩张,历时9年。

新竹园区经过多年建设,园区创业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政府支持的部分研发项目也在园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民间资本开始大举进入园区。

第四阶段:

研发活动为主的阶段(2000年以后)

——园区企业所需的土地、水电已不敷使用,加上当地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环保、交通等方面的压力日益严重,园区企业的综合生产成本也相应地不断提高,刺激着新竹园区的企业朝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

新竹已聚集的研发力量客观上也为这种趋势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台湾新竹科技工业园在90年代之前也是以生产制造为主,90-99年是研发和生产评分秋色,到了2000年以后才逐渐转为以研发为主。

因此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是未来高新产业园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3)案例启示三:

健全和完善的管理服务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是有效促进高新园区发展创新的重要支撑

台湾新竹科技工业园发展过程中园区管理局为厂商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引进相关分支单位,如引进台湾地区政府的财政部台北关税局、电力公司、电信公司、邮局、自来水公司、中国石油公司等进驻园区设立营业处或支局,为园区企业提供足不出户的“一站式”贴心服务。

深圳湾高新区在创新管理和创新服务上提出打造“一个窗口和五个平台”。

“一个窗口”即信访、咨询服务窗口;“五个平台”即国际商务平台、创业投资广场、联合执法平台、文化平台、人才平台。

为园区企业提供便捷而高效的园区服务。

(4)案例启示四:

注重生态保护和循环经济的运用,是高新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在现代高新园区建设上要注重和加强园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入驻园区企业和员工的生态环保意识,发展生态、节能、环保型产业,提高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运用和使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案例启示五:

区域统筹,和谐共荣,使高新园区最终实现振兴地方经济,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最终目标

对于现代高新园区的发展不能仅依靠园区自身,应该加强对周边区域的统筹和协调,构建“大园区,大配套,大服务”,最终实现高新园区与其周边区域的和谐共荣,共同发展。

例如台湾新竹科技工业园充分利用其周边的大学城、历史古迹城、香山山城等区域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新人才、人文底蕴和完善的生产生活配套。

第三节区域经济和产业转移

一、珠三角产业发展趋势及区域发展特点

(一)珠三角城市间产业格局

◆珠三角城市间产业转移研究

经过多年的发展,珠三角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珠三角各主要城市开始在维持其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寻求产业的升级换代。

例如中山、珠海已经在多年的努力下,成功将生物医药产业培育为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电子信息产业也是珠三角城市群相对于中国其他地区有明显优势的产业。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在广州、东莞、珠海三个城市的制造业产值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珠三角城市群存在产业共性的同时,各城市的工业主导产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特征。

广州依托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汽车龙头企业打造汽车制造业中心;东莞发挥中小企业集群优势,形成纺织服装制造、家具制造、玩具制造等产业集群,并且多为出口型企业,致使东莞产业的外向型特征极为明显。

珠海在龙头企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形成了家电产品生产的集群,因此在珠三角城市中成为唯一依托家电电器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

珠三角重点城市工业主导产业类别

城市

工业主导产业

中山

装备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兴产业

广州

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

珠海

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

东莞

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玩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佛山

纺织、电子、陶瓷、电器、建材、食品饮料、机械

资料来源: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有关珠江三角产业结构调整调整的相关政策

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一来,广东省政府一直积极推动珠三角的制造业向粤东、粤西、粤北这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转移。

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性政策,大到“十一、五”规划,小到转移产品目录;由此也可见广东省政府联合各级地方政府推进产业转移的决心。

通过这些产业转移措施,广东省将加快珠三角外围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也实现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政策名称

政策的要义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广东省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调整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提升珠三角发展水平;加快两翼和山区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十一五规划明确广东省区域内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列是政府重要工作目标。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纲要的主导思想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

”并且明确了珠三角各

地区的产业分工

《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指导意见》

意见解释了广东省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则以及产业转移区域产业布局。

并且附

上详细的《鼓励珠三角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产品目录》,使产业转移

政策更加落到实处。

《关于抓好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意见》

再次强调产业转移需要政府的规划引导,要着力提高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大

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切实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强化珠三角合作共建责任及

完善综合扶持措施

《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实行)》

强调广东省的产业转移政策实施需要广东省各地区的通力合作,唯有各级政

府联手才能顺利的推进产业转移。

并且就园区管理及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