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0252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3.docx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3.docx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3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3)

1、热射病的发病机制为

A.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B.大量失水引起循环血量减少,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

C.太阳照射头部过度受热,脑组织受热充血

D.机体产热与获热>散热,引起体内蓄热,使体内温度不断升高所致

E.以上均不是

2、热辐射主要是指

A.紫外线

B.红外线

C.可见光

D.有线电波

E.红外线及部分可见光

3、发生重症中暑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迅速降低过高的体温

B.补充含盐饮料

C.给予升压药物

D.加速血循环,以便散热

E.给予利尿剂

4、诊断先兆中暑的体温标准是

A.体温不超过37.5℃

B.体温超过37.5℃

C.体温超过38℃

D.体温超过39℃

E.体温超过40℃

5、诊断重症中暑的体温标准是

A.体温不超过37.5℃

B.体温超过37.5℃

C.体温超过38℃

D.体温超过39℃

E.体温超过40℃

6、日射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是

A.过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B.大汗、肌肉痉挛

C.晕厥但体温不高

D.体温升高伴有高血压

E.剧烈头痛和意识丧失

7、热痉挛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是

A.过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B.大汗、肌肉痉挛

C.晕厥但体温不高

D.体温升高伴有高血压

E.剧烈头痛和意识丧失

8、热衰竭的发病机制可能是

A.体温调节障碍

B.脑部受热引起充血水肿

C.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D.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E.外周血管扩张和失水造成血循环量不足,引起脑缺血

9、防暑降温常采用

A.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

B.有组织全面自然通风

C.局部通风

D.送入式机械通风

E.旁侧抽风

10、计算声压级的基准声压是

A.100H纯音的听阈声压

B.100H纯音的基准声压

C.1000H纯音的听阈声压

D.1000H纯音的基准声压

E.1000H纯音的痛阈声压

11、噪声所致永久性听阈移位的早期改变特点是

A.语音频段和高频段听阈同时上移

B.语音频段和高频段听阈同时下移

C.语音频段听阈无明显改变,而高频段听阈下移

D.语音频段听阈无明显改变,而高频段听阈上移

E.语音频段听阈上移,而高频段基本正常

12、吸声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控制噪声源传出声波强度

B.封闭噪声源

C.控制空气扰动

D.吸收声波,降低噪声强度

E.以上都不是

13、依据我国现行《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最高为

A.30dB

C.10~15dB

D.15~20dB

E.20~30dB

33、哪一项听觉变化是病理性的

A.听觉适应

B.听觉敏感性降低

C.听觉疲劳

D.暂时性听阈位移

E.永久性听阈位移

34、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变化大于40dB者称为

A.连续性噪声

B.脉冲性噪声

C.稳态噪声

D.非稳态噪声

E.高频噪声

35、声音持续,声压波动小于5dB者为

A.连续性噪声

B.脉冲性噪声

C.稳态噪声

D.非稳态噪声

E.高频噪声

36、噪声频率大于800Hz者称为

A.连续性噪声

B.脉冲性噪声

C.稳态噪声

D.非稳态噪声

E.高频噪声

37、控制噪音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不包括

A.吸声

B.消声

C.隔声

D.隔振

E.个人防护

38、关于噪声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高频听力损伤的基础上,语频段听力受损

B.噪声聋是内耳病理性的改变的结果

C.噪声聋造成耳蜗受损

D.噪声性耳聋的病理基础是毛细胞变性

E.噪声聋语频段听力不受影响

39、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

A.前庭器官障碍

B.视觉紊乱

C.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

D.骨骼肌肉损伤

E.免疫功能低下

40、不属于局部振动的操作是

A.拖拉机驾驶

B.电锯伐木

C.建筑灌浆捣固

D.风钻凿岩

E.风铲清砂

41、局部振动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发作性白指或白手

B.肢端感觉障碍

C.类神经症

D.多汗、血压改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E.以上都不是

42、下面这几个振动的基本参数,哪个参数在对振动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最重要

A.频率

B.加速度

C.振幅

D.速度

E.周

43、微波的生物学效应是因为其具有

A.致热效应

B.非致热作用

C.光化学作用

D.应激结果

E.电离作用

44、射频辐射中生物学效应最大的波段是

A.中长波

B.超短波

C.短波

D.毫米微波

E.厘米微波

45、紫外线可引起

A.职业性白内障

B.电光性眼炎

C.神经衰弱

D.眼睛损害

E.视力损害

46、电光性眼炎是由什么引起的急性角膜结膜炎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激光

E.微波

47、无线电波对机体的作用主要是引起机体的

A.神经系统的功能性改变

B.神经系统的病理性改变

C.皮肤的改变

D.消耗系统的改变

E.血管的改变

48、微波对眼睛的危害可引起

A.视网膜炎

B.电光性眼炎

C.晶状体白内障

D.视神经炎

E.虹膜炎

49、以下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的是

A.X射线

B.Y射线

C.紫外线

D.β射线

E.中子

50、关于非电离辐射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射频辐射的生物学活性随波长缩短而递增

B.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其感应场造成的

C.微波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是致热效应

D.高频电磁场和微波均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E.高频电磁场和微波均可引起视力损伤

51、我国微波辐射容许接触限值的卫生标准为

A.连续波,日接触剂量200μW·h/cm

B.连续波,日接触剂量400μW·h/cm

C.连续波,日接触剂量600μW·h/cm

D.连续波,日接触剂量800μW·h/cm

E.连续波,日接触剂量1000μW·h/cm

52、下面哪种射频辐射可引起皮肤癌

A.微波

B.紫外线

C.高频电磁场

D.红外线

E.激光

53、划分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的电磁辐射量子能量水平是

A.2eV

B.12eV

C.20eV

D.12C

E.12Ci

54、急性放射病的病程按时相一般分为

A.刺激期、潜伏期、极期、恢复期

B.潜伏期、症状明显期、极期、恢复期

C.初期、假愈期、极期、恢复期

D.潜伏期、极期、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55、下列哪组射线均可引起急性外照射放射性损伤

A.γ、X、中子射线

B.X、α、β射线

C.X、α、γ射线

D.γ、β、中子射线

E.X、β、中子射线

56、电离辐射在外照射情况下对机体危害最大的是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α射线和β射线

E.α射线和X射线

57、防护X、γ射线可

A.铅

B.铝

C.有机玻璃

D.石蜡

E.水

58、石棉肺的主要X线表现是

A.类圆形小阴影

B.不规则形小阴影

C.类圆形小阴影和胸膜改变

D.不规则形小阴影和胸膜增厚

E.胸膜增厚和胸膜斑

59、Ⅲ期石棉肺的X征象是

A.中下肺野的不规则形小阴影

B.肺野呈毛玻璃样改变

C.蓬发状心

D.肺门淋巴结增大

E.肺野呈蜂窝样改变

60、肺间质性弥漫性纤维化是下列哪种肺尘埃沉着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A.铸工肺尘埃沉着病

B.石棉肺

C.结节性硅沉着病

D.煤工肺尘埃沉着病

E.农民肺

散热,引起体内蓄热,使体内温度不断升高所致

E.以上均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