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6225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1.docx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1.docx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1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A1型题1)

1、慢性铅中毒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是

A.腹绞痛

B.肌肉震颤

C.周围神经炎

D.垂腕

E.精神症状

2、吸收入体内的铅主要由

A.肠道排出

B.汗腺排出

C.呼吸道排出

D.唾液腺排出

E.肾脏排出

3、铅作业工人尿铅升高的意义是

A.铅吸收指标

B.尿铅排泄障碍

C.铅吸收障碍

D.急性铅中毒指标

E.慢性铅中毒指标

4、铅作业工人的生物效应标志物监测指标是

A.血浆和尿中δ-ALA升高

B.δ-ALA脱水酶活性增高

C.血浆中锌卟啉含量降低

D.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

E.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5、预防铅中毒的最根本措施是

A.降低工作场所中的铅浓度

B.缩短工作时间

C.加强个人防护

D.体格检查及健康监护

E.禁止在工作场所内进食、吸烟

6、沉积在骨骼中的铅为

A.磷酸氢铅

B.磷酸铅

C.甘油磷酸铅

D.硫酸铅

E.硫化铅

7、铅中毒时可出现

A.书写过小症

B.肌束震颤

C.腕下垂

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E.意向性震颤

8、铅中毒患者尿中δ-ALA含量增高是因为

A.铅抑制δ-ALA脱水酶

B.铅抑制δ-ALA合成酶

C.铅使δ-ALA脱水酶活性升高

D.铅使δ-ALA合成酶活性增高

E.铅抑制血红素合成酶

9、铅中毒患者血中ZnPP增高的原因是

A.铅抑制δ-ALA脱水酶

B.铅使δ-AIA脱水酶活性升高

C.铅抑制δ-ALA合成酶

D.铅使δ-ALA合成酶活性增高

E.铅抑制血红素合成酶

10、铅中毒性贫血的机制是

A.卟啉代谢障碍,血管痉挛

B.卟啉代谢障碍,溶血作用

C.溶血作用,血管痉挛

D.卟啉代谢障碍,溶血,血管痉挛

E.都不是

11、接触铅的作业是

A.制造高温仪表

B.制造景泰蓝

C.干电池的生产

D.电镀行业

E.水泥的生产

12、铅中毒时应首先选用

A.美蓝

B.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C.阿托品

D.依地酸二钠钙

E.二巯基丙磺酸钠

13、可能接触铅的作业是

A.喷漆

B.焊接

C.铸字

D.炸药生产

E.染料生产

14、牙龈边缘蓝黑色”铅线”的化学成分是

A.三氧化二铅

B.硫化铅

C.四氧化三铅

D.醋酸铅

E.硝酸铅

15、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诱发铅中毒的因素

A.酗酒

B.发热

C.严重的创伤

D.缺钙

E.热水浴

16、慢性汞中毒的三大临床主要症状为

A.易兴奋症、口腔炎、腐蚀性胃肠炎

B.震颤、口腔炎、易兴奋症

C.口腔炎、间质性肺炎、皮炎

D.间质性肺炎、肾炎、皮炎

E.震颤、肾炎、口腔炎

17、驱汞治疗的药物主要为

A.CaNa-EDTA

B.亚硝酸钠

C.NaSO

D.二巯基丙磺酸钠

E.CaNa-DTPA

18、汞毒作用的基础是

A.与红细胞结合

B.与血红蛋白结合

C.Hg-SH反应

D.与金属硫蛋白结合

E.与核酸结合

19、汞中毒的突出表现之一是

A.共济失调

B.易兴奋

C.不易兴奋

D.感觉型周围神经炎

E.运动型周围神经炎

20、接触汞作业最常见的中毒是

A.慢性汞中毒

B.急性汞中毒

C.亚急性汞中毒

D.亚慢性汞中毒

E.以上几种都常见

21、由消化道摄入金属汞后

A.吸收引起急性汞中毒

B.吸收引起中毒性肾炎

C.吸收引起中毒性肝病

D.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腐蚀性胃肠炎

E.几乎全由肠道排出,对人体无害

2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汞的理化特点

A.在常温下易蒸发

B.汞蒸气一般停留在车间上层空间

C.汞蒸气易被地面吸附

D.汞易分散

E.汞污染难以清除

23、吸入体内的金属汞早期主要分布在

A.神经系统

B.骨骼组织

C.肝脏

D.肺脏

E.肾脏

24、接触汞的作业是

A.制造高温仪表

B.制造景泰蓝

C.干电池的生产

D.电镀行业

E.水泥的生产

25、无机汞的最后蓄积脏器为

A.肾脏

B.脾脏

C.骨骼

D.肝脏

E.血液

26、汞中毒时可出现

A.书写过小症

B.肌束震颤

C.腹绞痛

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E.意向性震颤

27、下列哪项不是预防职业性汞中毒的措施:

A.以气动仪表代替汞仪表

B.改善作业环境条件,使空气中汞的浓度不超过0.01mg/m

C.车间温度控制在18℃以下

D.戴防毒口罩

E.改善作业环境条件,使空气中汞的浓度不超过0.05mg/m

28、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重要危害为

A.喉头痉挛

B.支气管痉挛

C.化学性肺水肿

D.眼结膜充血

E.皮肤溃疡

29、评价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主要依据是

A.心排出量

B.排汗量

C.能量消耗量

D.心率

E.直肠温度

30、下列哪一项是动态作业的特征

A.效率低下

B.易疲劳

C.不易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

D.劳动时间不持久

E.易阻碍血流

31、决定氧上限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强度

B.肺活量

C.最大通气量

D.心跳次数

E.心脏的最高输出量(每分钟输出量)

32、从事过度紧张的作业,可出现瞳孔直径变大、焦虑、感情冷漠、抑郁或兴奋、易怒,这些可归纳于

A.行为表现

B.性格表现

C.心理反应

D.生物反应

E.生理反应

33、某公司秘书兼任打字员,长时间工作后,主诉头痛、眼干、眼痛、视物模糊等,此种表现属

A.暂时性疲劳

B.智力疲劳

C.局部性疲劳

D.全身性疲劳

E.技术性疲劳

34、某服装厂工人的劳动强度指数经过测定为21,按照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该工人的劳动强度属于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E.Ⅴ级

35、厂房内产生有毒气体作业地点的通风排毒主要采用

A.全面抽出式机械通风

B.全面送入式机械通风

C.有组织的全面自然通风

D.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

E.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

36、职业中毒是由于

A.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B.接触生产中各种化学物引起的中毒

C.接触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中毒

D.接触生产性化学物引起的中毒

E.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中毒

37、毒物能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为

A.进入机体的剂量

B.接触毒物的时间

C.毒物的选择作用

D.毒物的蓄积作用

E.工人的个体差异

38、生产环境易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气体、蒸气、气溶胶

B.气体、液体、烟、固体

C.蒸气、液体、固体、烟

D.液体、固体、粉尘、烟

E.固体、液体、尘、雾

39、气态毒物引起急性中毒时,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急救,其目的为

A.便于及时抢救

B.及时补充新鲜空气

C.防止急救人员中毒

D.促进毒物排出

E.防止继续吸入毒物并促进毒物经肺部排出

40、几种毒物同时作用,其毒物毒性等于各毒物分别作用的毒性总和,叫

A.联合作用

B.相加作用

C.相乘作用

D.拮抗作用

E.独立作用

41、体力劳动过程中体内产生氧债的准确解释是

A.劳动强度大,需氧量大

B.劳动中氧需大于氧上限

C.劳动时供氧系统未起作用

D.肌肉在无氧状态下活动

E.机体供氧能力有限

42、毒物在体内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毒物

A.通过细胞的能力

B.在生产环境中的挥发性

C.颗粒大小与形态

D.在体液中的溶解度

E.进入体内的剂量及毒性

43、生产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有害因素的强度(剂量)

B.接触机会

C.个体之间的差异

D.有害因素种类

E.以上都不是

44、毒物引起职业中毒最常见而又最危险的途径是

A.消化道

B.完整的皮肤

C.呼吸道

D.黏膜

E.血脑屏障

45、职业中毒的主要治疗原则是

A.迅速脱离现场

B.使毒物不要进入体内

C.调离作业,对症处理

D.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E.阻止毒物继续吸收,解毒,排毒,对症治疗

46、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预防措施重点是

A.定期测定空气中的毒物浓度

B.定期体检

C.早期发现患者,早期预防

D.用药物进行预防

E.防止跑、冒、滴、漏和意外事故

47、中毒性肺水肿可用哪一种药物消除泡沫

A.1/6M乳酸钠

B.5%碳酸氢钠

C.10%硅酮或75%酒精

D.20%甘露醇

E.50%葡萄糖

48、抢救刺激性气体中毒时最关键的措施是

A.改善缺氧

B.应用解毒剂

C.给予镇静剂

D.防止中毒性肺水肿

E.对症处理

49、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是

A.SO、Cl

B.NO,光气

C.NO、SO

D.甲醛、SO、NO

E.光气、Cl、SO

50、预防刺激性气体所致肺水肿的关键是

A.给氧

B.注射强心剂

C.早期足量皮质激素的应用

D.控制感染

E.止咳、化痰

51、下面关于氯气中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氯气的黏膜损伤作用是由于生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

B.高浓度可引起电击样死亡

C.氯气也可引起慢性损伤

D.氯气对呼吸道黏膜末梢感受器刺激可造成平滑肌痉挛

E.心脏病患者可从事接触氯气的工作

52、化学性肺水肿在临床上按发展顺序可分为

A.潜伏期、刺激期、肺水肿期、恢复期

B.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

C.刺激期、潜伏期、恢复期、肺水肿期

D.潜伏期、恢复期、刺激期、肺水肿期

E.刺激期、潜伏期、恢复期、肺水肿期

53、使血液运氧功能发生障碍的毒物是

A.HS

B.SO

C.HCl

D.CO

E.CO

54、使组织利用氧的功能障碍的毒物是

A.HS、HCN

B.HCN、HCl

C.HCN、SO

D.SO、NO

E.CO、CO

55、吸入高浓度可产生电击样或闪电型死亡的毒物是

A.CO、HS

B.HS、HCN

C.HCN、HCl

D.SO、HCN

E.NO、NO

56、下列作业中主要可接触到硫化氢气体的是

A.喷漆

B.制造灯管

C.下水道疏通、造纸

D.电镀

E.贵重金属的提炼

57、氰化物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是

A.NaSO

B.亚硝酸钠

C.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D.小剂量的亚甲蓝

E.细胞色素C

58、急性氰化物中毒的主要机制是

A.运氧功能障碍

B.氧气的释放障碍

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D.与巯基酶结合

E.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

59、氰化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是

A.氰钴氨素

B.腈类

C.CO+HO

D.甲酸

E.硫氰酸盐

60、通风不良阴沟中,主要有害气体是

A.氯化氢

B.氰化氢

C.硫化氢

D.氟化氢

E.光气

61、非窒息性气体为

A.硫化氢

B.甲烷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

E.氰化物

62、急性氰化物中毒临床分四期为

A.刺激期,潜伏期,呼吸困难期,恢复期

B.潜伏期,刺激期,肺水肿期,恢复期

C.潜伏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麻痹期

D.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麻痹期

E.前驱期,刺激期,潜伏期,麻痹期

63、中毒性脑病常见于

A.氰化物中毒

B.苯中毒

C.三硝基甲苯中毒

D.一氧化碳中毒

E.氯气中毒

64、职业中毒治疗时常用的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是

A.阿托品

B.硫代硫酸钠

C.二巯基丁二酸钠

D.美蓝

E.能量合剂

65、可助于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为

A.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B.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C.血中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D.白细胞数检查

E.尿酚含量测定

66、下面关于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

B.高压氧是较有效的治疗手段

C.急性中毒的机制是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要大3600倍

D.临床上可将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分为三级

E.急性中毒后可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67、为防止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生产环境中CO的浓度不应超过

A.10mg/m

B.20mg/m

C.30mg/m

D.40mg/m

E.50mg/m

68、慢性苯中毒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A.粒细胞减少

B.红细胞减少

C.麻醉作用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69、甲苯进入体内后,从尿中排出的代谢产物主要是

A.甲酚

B.苯甲醇

C.对苯酚

D.对氨基酚

E.马尿酸

70、苯在体内的主要蓄积部位是

A.骨骼

B.骨髓

C.脑

D.肾

E.血液

71、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造血系统

D.循环系统

E.血液系统

72、可反映近期苯接触程度的指标是

A.尿马尿酸

B.尿甲基马尿酸

C.尿苯基硫醚氨酸

D.尿酚

E.尿葡萄糖醛酸

73、慢性苯中毒可出现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低色素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74、不属于慢性苯中毒实验室诊断指标的是

A.白细胞数

B.红细胞数

C.尿酚

D.血小板

E.中性粒细胞数

75、下列哪项不是二硫化碳的毒作用机制

A.维生素B的缺乏

B.神经细丝的共价交联

C.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

D.和体内含巯基酶结合

E.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

76、一次高浓度吸入苯蒸气主要损害是

A.化学性肺炎

B.中枢神经麻痹

C.造血功能极度障碍

D.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E.肝功能受损

77、可能接触苯的作业是

A.喷漆

B.焊接

C.铸字

D.炸药生产

E.染料生产

78、苯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A.0.05mg/m

B.0.03mg/m

C.0.01mg/m

D.10mg/m

E.40mg/m

79、二硫化碳在神经组织中储存量较高,其中最高的为

A.大脑

B.周围神经

C.自主神经

D.小脑

E.脊髓

80、长期接触联苯胺可引起癌肿,在体检中下列哪项为必须做

A.拍X线片

B.做胎甲球蛋白检查

C.做尿细胞学检查

D.骨髓穿刺

E.脑部CT

81、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最常见、最早和特异性的表现是

A.肝功高、肝肿大

B.贫血

C.低血压

D.中毒性白内障

E.皮炎

82、可作为二硫化碳生物学监测指标的是尿中的

A.2-硫代噻唑烷-4-羧酸

B.三硫代碳酸盐

C.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D.吡哆胺二硫代氨基甲酸

E.多巴胺β-羟化酶

83、生产条件下,苯胺和硝基苯进入体内的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

B.呼吸道、皮肤

C.皮肤

D.消化道

E.呼吸道、消化道

84、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毒物主要为

A.5-氯-邻甲苯胺

B.联苯胺

C.对苯二胺

D.二硝基苯

E.三硝基甲苯

85、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毒物是

A.苯

B.硝基苯

C.二硝基苯

D.对苯二胺

E.正己烷

86、急性苯胺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是

A.硫代硫酸钠

B.小剂量亚甲蓝

C.大剂量亚甲蓝

D.亚硝酸钠

E.亚硝酸异戊酯

87、小量毒物长期反复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为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功能蓄积性中毒

D.带毒状态

E.以上全不是

88、毒物能否通过完整皮肤进入体内,取决于其理化性质

A.水溶性大

B.水溶性小

C.脂溶性小

D.脂、水双溶性,脂/水分配系数越接近于1越容易通过

E.分散度越小越容易通过

89、最理想的防毒措施是

A.降低空气中的毒物浓度至最高浓度以下

B.加强个人防护

C.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D.从根本上消除毒物

E.加强环境监测

90、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方式有

A.还原、氧化、分解

B.氧化、水解、结合

C.还原、氧化、分解

D.还原、氧化、水解、结合

E.还原、氧化、分解、结合

91、根据哪几个方面的资料分析来进行职业中毒的诊断

A.现场调查、体格检查

B.接触毒物的作业工龄、工种及劳动条件

C.有毒物质的种类、浓度及接触时间

D.体格检查、职业史及现场调查

E.职业史、劳动条件及毒物的种类

92、慢性铅中毒主要引起

A.低色素正细胞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