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0170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docx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docx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茶叶是XX市委、市政府规划的特色效益农业11大重点产业之一,是三峡库区和秦巴、武陵两山地区极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为贯彻“XX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会”精神,推动茶业振兴发展,10月14-19日,市农委组织茶叶主产区县赴云南考察学习茶业发展经验,谋划效益茶业发展,促进产业振兴。

  考察团由市农科院茶叶所、茶业主产区县主管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市农委特经处、市农技总站相关负责人组成。

根据行程安排,先后考察云南省XX市、XX市、西双版纳州,了解云南茶业发展现状,学习云南省茶树良繁体系建设、茶叶标准园创建、清洁加工、品牌打造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云南茶业基本情况

  云南是全国产茶大省,共有16个州市100个县(市区)种茶,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南部的临沧、普洱、版纳、保山、德宏、红河、文山、大理和东北部昭通等9个州市,全省茶园面积565万亩,全国第一;毛茶产量24.49万吨,产量全国第二;工农业总产值134.3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5.1亿元,加工业产值79.29亿元,培育产值1000万以上企业共99家,其中产值1亿元以上的茶企9家,是云南烟叶、甘蔗、茶叶三大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近年来,云南省按照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的要求,对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建或新建茶叶加工厂,强化茶叶质量安全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茶叶初制所(厂)5600多个,精制厂1000多个,产能25万吨。

生产发展上,依托云南四季如春、茶树生长季长、产量高的独特优势,重点打造名优绿茶、普洱茶、红茶三大茶类,春茶主要生产名优绿茶,夏茶主要生产普洱茶,秋茶主要生产高档红茶,延长了采摘周期、平衡了采摘劳力、提高了毛茶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协调发展格局,有效提高了云茶的竞争力,产业优势得到进一步增强,国内外知名度不断提高,普洱茶、云南红茶成为云南特色农业的响亮名片。

  二、主要经验

  1、组织保障有力。

云南省委、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云南茶业发展工作,出台《云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0〕173号),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全省茶业发展,促进了云茶产业跨越式发展。

  2、资金保障到位。

2011年省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8313万元,扶持龙头企业、中低产茶园改造、原料基地建设、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带动市(州)、县和企业的更大投入,推进茶业整体升级。

  3、技术保障针对性强。

以农业部“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和中低产茶园改造为契机,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稳步推进高优茶园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建成无公害茶叶基地500万亩,占总面积88.50%,有机茶园面积31.69万亩,改造中低产茶园56.82万亩,有力地促进了茶叶增产、茶农增收、茶叶增效。

  4、着力打造品牌。

千方百计塑造企业及产品良好形象,不断加大宣传营销力度,龙头企业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

有9家茶企销售收入上亿元,3家获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如重点支持配合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普洱“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

  5、加大市场开拓,不断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借展会、推介会、名优茶评优等活动助推产品销售,通过建立直销店、批发市场等,在国内外构建云茶销售网络,创新营销模式,不断完善市场体系。

进一步完善茶园管理制度,建立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滞后、单产效益不高。

茶园种植管理水平粗放,全省亩平43.3公斤,较全国47.4公斤低9.5%;中低产茶园达270万亩,占47.8%;无性系茶园210万亩,仅占总面积的37.17%,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制约了单产效益的提高。

  2、加工企业弱小散、茶叶品牌多而杂乱。

现有六千多家茶叶生产企业,初制所(厂)就有五千多个,生产规模偏小,如全省普洱茶品牌上千个,但知名的较少。

品牌意识淡薄,少数企业和经销商投机取巧,滥用古茶树、茶王茶、乔木茶、野生茶等概念,炒作普洱茶,甚至参杂使假,2007年一度出现虚假繁荣,迄今尚未完全恢复。

  3、茶业科技含量低。

整个茶产业链投向科技支撑的经费严重不足,良种推广、中低产茶园改造、优质生态茶园的建设以及茶园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的推广都受到很大的制约。

重建轻管、重面积轻科技的问题突出,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培育、新产品开发等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四、可借鉴的先进做法

  针对产业存在的问题,云南在中低产茶园改造,高优茶园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品牌打造,市场开拓,提高科技含量等重点工作上下大力气,促进了云茶产业整体升级。

  1、强化支撑保障。

为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省委、省政府出台系列扶优扶强的政策措施,省农业厅把茶叶产业作为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产品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实施中低产茶园改造、现代茶叶示范区建设、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五大工程。

以农业部标准茶园创建为契机,组织实施“十优强县”和“百县百园”创建工作,分别设立10个强县和11个示范园,规划围绕“十强百园”做、项目围绕“十强百园”下、技术围绕“十强百园”抓、资金围绕“十强百园”投,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有效促进茶叶产业加快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

云南省财政整合8000多万元资金投入茶叶产业,主产州市也出台了促进茶叶发展的政策,有效措施推动产业发展。

纵观我市茶叶专项资金500万元左右,而市财政和农委还分别有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机补贴资金、一圈特色农业资金投向茶叶,投资总额不小,但投入分散,没有按照完整产业链谋划产业发展,形成合力。

  3、强化基础设施改造和技术培训。

云南省以中低产茶园改造为抓手,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安排50万亩改造任务,对有条件的重点改造区域,通过水利设施配套、道路配套、防护林配套,增强茶园防灾抗病能力,提高茶园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强化了中低产茶园改后管理,加大科学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力度,对38个产茶重点县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

为确保高产稳产目标实现,省农业厅将改造和培训任务分解到各茶叶主产州市,纳入与各州市农业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保障各项技术措施落实。

  4、抓品牌打造,培育壮大企业。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注重品牌打造,千方百计塑造企业及产品良好形象,有效提升普洱茶、云南红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勐海茶厂成为继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后,全省第3家获得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的云南茶企,销售产值上亿的企业达到9家,而我市迄今尚无1家,差距很大。

  5、以市场开拓为核心,努力扩大茶叶消费群体。

云南省主动开拓云茶市场,每年举办一届的“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提升云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消费拉动产业发展。

借助各类媒体加大普洱茶、名优绿茶和滇红茶等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

大力开展对外宣传、推进国际合作,千方百计拓展和开辟国际市场。

培植专业化的营销企业,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加快发展专卖店、专柜、连锁营销及网络营销,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构建多元的营销渠道,建设营销队伍,策划特色鲜明的营销活动。

我们都可以借鉴。

  6、茶叶产业、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和相互促进.如XX市的龙生万亩茶园、茶叶博物院、西双版纳州的大渡岗茶场等,茶叶基地与旅游景区融为一体,具有丰富而悠远的民族文化、茶文化历史底蕴,是茶马古道的核心区域,通过在茶叶基地建立茶叶博物院、茶文化旅游园区、万亩茶园观景走廊、茶叶产品品鉴、古法制茶展示等形式较好的把茶叶产业、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五、几点建议

  1、编制重庆茶业振兴实施方案,规范产业发展行为。

按照《重庆茶叶振兴计划》和《XX市特色效益农业规划》确定的目标,制定3-5年的实施方案,明确发展思路、规划布局、重点工作内容、推进方法措施、政策扶持措施,引导优势茶叶向优势区域集中,提高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增强茶叶综合产能和整体竞争力。

  2、加大扶持和整合力度。

依托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契机,设立茶叶专项资金,围绕茶业完整产业链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补贴标准、分部门实施的思路,提出资金整合方案,有效整合市财政、农委、扶贫、国土、移民、林业等相关资金,逐步做到项目围绕《实施方案》下、资金围绕项目投,“同炒一盘菜、各敬各的神”,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动产业跨越发展。

  3、依靠科技驱动产业发展。

我市是全国名优绿茶优势区域,重庆绿茶品质优、效益好,但种类单一,很多茶企一季春茶管全年,夏茶、秋茶利用率不高或弃用,导致茶园采摘量低、采摘人工待业周期长、劳力不稳定,特别是秦巴、武陵高海拔山区开春迟、名优春茶产量低,制约了产业发展。

近年我市秀山、武隆变劣势为优势,依托武陵山区垂直气候特点,发开工夫红茶,拓宽了我市茶叶产品类别,延长了采摘周期,增加了茶园单产,提高了采茶农工就业时间和收入,可以积极推进以绿茶为主、兼顾工夫红茶生产,走两条腿发展的路子,延长采期、提高单产、稳定茶农、扩宽市场、增加效益。

为此,要强化科技支撑保障,重点在兼用品种培育、栽培制度革新、清洁加工生产、产品调配和产后包装、贮藏保鲜等方面加强科技试验示范和培训推广力度,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

  4、推进企业集群发展,培育知名品牌。

建议出台鼓励政策,扶持茶企茶叶品牌和市场网络建设,推动我市茶叶产销龙头企业向周边区县扩张,扩大标准化基地规模,力争在本届政府任内扶持2-3家茶企销售额突破1亿元。

积极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构建产销联合机制,推进企业集群发展,提高我市茶叶组织化程度,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为了促进吉安地税事业新跨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三个比对”中“参照兄弟省市税务部门的工作亮点比对创新”的要求,XX市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琼率市局部分科室、直属分局及XX县局负责人等9人,于20**年10月27日至28日赴江苏省XX市地税局学习考察,并看望了在XX市地税局挂职的六名干部。

通过XX市地税局的情况介绍、现场演示、实地参观以及互动交流,考察组成员感受很深,触动很大,收获很多,既学到了好的经验,又看到了自身差距,达到了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增长学识、激发斗志、自我加压、谋划发展的考察目的。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无锡地税基本情况

  XX市地税局组建于1994年9月。

XX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在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无锡地税人以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已任,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兢兢业业为国聚财。

2009年,全市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676.05亿元,比上年增收43.8亿元,增长6.93%,其中,组织入库地税收入457.69亿元,比上年增收43.41亿元,增长10.48%。

经过近17年的创业奋斗,实现了无锡地税事业从小到大,从创业到创新的全面、持续、跨越发展,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地税机关日趋形成。

无锡地税人发扬“三个一流”的精神,敢于争创一流,肩负历史使命,已经创造和正在创造新的辉煌。

  二、无锡地税工作主要亮点

  

(一)税源管理方面

  自成立以来,XX市地税局把强化税源监控,作为加强税收管理、拉动税收增长的重点环节,狠抓税源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不断创新和完善税源管理举措,有效提高了地方税收的征管质量和效率,税收征管求实创新。

为了使征管模式、征管体制、征管方式不断适应无锡经济社会改革开放的需要,自成立以来,地税局先后经历了征管、机构改革数次调整,并根据无锡经济发展工作特点,因地制宜创新征管方式和手段,使税收征管能够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征管改革与探索,地税人在税收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上开创出了一条前人未走过的新路,为税收的连续高幅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实行工程项目属地征管,规范行业税收管理。

2004年3月,XX市地税局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建设项目的专项管理,实现税源控管,促进税源转化为税收的目标,成立第二税务分局,负责全市市区范围内的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涉外企业除外)的地方税、基金(费)的征收管理,负责全市范围内的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有关税收的征收管理。

通过建筑工程项目税收属地征收管理的实施,有效防止区域间争抢税源现象。

据统计,建筑工程项目税收实施属地征管后,既加强了对建筑工程项目税收的控管力度,又有明显的税收增长效应。

2003年当年征收的项目税款同比增长114%,以后的几年当中平均增幅超过30%。

2003年国税总局原局长谢旭人在无锡考察时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当场指示总局有关部门推广其经验。

  2、建立“四位一体”机制,规范化控管重点税源。

坚持把重点税源管理作为构建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建立“分析、评估、巡查、督查”“四位一体”的链式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以“分析”为主的预警制度。

对重点税源户实行征管资料一户式归集、档案化管理,分户、分行业对重点税源户涉税情况进行分析监控,按月形成专题分析报告。

二是建立以“评估”为主的控管制度。

加强重点税源纳税异常户监管,组织征管单位对重点税源异常户进行交叉评估。

三是建立以“巡查”为主的检查制度。

对重点税源户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发现问题且拒不整改的,进行税务核查。

四是建立以“督查”为主的监管制度。

对重点税源企业,建立财务治理和税收审计相结合的督查监管机制,并加强关联企业的财务审计。

建立重点税源户与关联企业交易的税收审计机制,加强对外投资企业和改制、重组企业的财务审计,严防税收流失。

  3、深度推进纳税评估,效能化控管日常税源。

一是拓展纳税评估视野。

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细化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把行业平均增值率、平均利润率、平均税负、平均物耗能耗等纳入指标体系,具体分析企业相关税种纳税情况与其销售收入、实现增加值、实现利润等指标的对应关系,分析企业纳税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是拓展纳税评估重点。

针对投融资平台快速发展的实际,对无锡新区投融资平台及相关重点企业资本账簿印花税进行专项评估,有效规范了各投融资平台企业的资本核算;针对纳税人进行网络申报纳税易发生的问题,采取“双表比对、机内评估”的办法,及时纠正纳税人误申报现象,开展以“分析比对、排查异常、稳定税负”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评估,先后对交通运输行业、餐饮住宿行业、建筑行业、广告行业等进行专项评估,将自我评估和交叉评估相结合,以统一调配、统一选案、统一程序为标准,组织开展分局与分局之间的交叉纳税评估,规范企业纳税行为。

  4、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智能化控管潜在税源。

紧紧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税源监控体系,有效提高了对潜在税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一是在税收信息处理环节,开发应用基础数据审计软件,对税源基础信息进行“数据清洗”。

加大对税务登记信息、纳税鉴定信息、纳税申报信息、税源管理信息的纠错力度,实行基础数据月清月毕制度。

二是在日常管理环节,开发应用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

以管理查询、纳税评估、个体税收管理、发票监控和征管质量考核五项功能为抓手,强化税管员作业标准化控制机制。

三是在税收执法环节,开发应用税务执法预警监察系统。

对各类税收执法过程留下的数据信息自动进行分析比对,将捕捉到的执法疑点通过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移送给责任人,由责任人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5、构建综合治税网络,社会化控管个体税源。

坚持“国地税信息共享、税款委托代征、漏征漏管联合监控”的个体税收征管综合治理思路。

通过国地税信息共享,控管国地税共管个体户及其临商开票地税应征税源,委托各乡镇(街道)代征个体及临商开票税款,建立协税护税网络组织,加强漏征漏管税源清查,提高个体税收征收率。

在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协税护税的工作意见》后,及时把个体税收、私房出租税收、农村自建房税收、家庭装饰装潢税收等纳入代征范围,明确委托代征主体和职责;并与财政、国税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实施乡镇街道个体及零星税收委托代征的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信息共享、联合监管、委托代征,形成了全市个体税收综合治理新格局。

为了提高对个体税源的控管效率,开发了个体税收社会综合治理软件系统,实现了国地税个体税收及零星税收同征同管和漏征漏管税源清管的一体化。

  

(二)税务稽查方面

  XX市地税局建局之初稽查工作实行征、管、查一体化管理,稽查局成立后逐步从“二级稽查”向“一级稽查”过渡,最终建立起选案、实施、审理、执行三个环节三分离的税务稽查体系。

依法开展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专案检查。

依托信息化,创新稽查方法和手段,提高了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江苏省内率先开发和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

主要有以下亮点:

  1、稽查查帐软件的运用。

这套税务稽查查帐系统是针对税务稽查程序中的稽查实施环节,以企业的涉税电子数据和税务征管部门的征管信息为基础,以税收的政策法规为依据,将税务稽查经验、方法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辅助税务稽查人员完成对不同税种稽查实施的先进的、高效的信息化查帐工具。

  2、稽查参事团形式。

为构建“平等互动、诚信透明、互惠双赢”的新型关系,XX市地税局成立了由地方政府牵头,地税稽查局承办,各行业纳税人代表、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及其他社会公众参与的纳税人之家——稽查参事团。

借助这一平台,稽查局在稽查预告、稽查选案、稽查审理、稽查服务和行风税纪等方面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公开民主评议。

从公平企业税负、加强执法透明度、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升稽查部门形象等方面取得良好社会效应,纳税人满意率达到98.5%。

  3、稽查选案软件的运用。

该软件具有信息采集多元化、涉税分析精确化、案源管理流程化的特点。

使选案精准度大为提高,检查提示方向明确,得到了江苏省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三)纳税服务方面

  XX市地税局紧紧围绕江苏省局纳税服务工作规划和发展要求,以提升质效、打响品牌、促进和谐为主题,大力推进纳税服务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和纳税遵从度。

  1、拓展“纳税人之家”活动机制。

无锡地税创建的“纳税人之家”是由党委政府牵头,检察机关参与指导、地税具体承办,行业协会、商会互动,纳税人参与,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区组织联动的民间非盈利自治组织,这些在无锡地税注册税务登记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法人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热心参与的个人,将具有无锡地税廉政文化特色的公开公正观念、民主法制意识、诚实守信理念传播到了辖区的家家户户、方方面面,是沟通地税与纳税人的一条纽带,不仅满足纳税人获得纳税服务的需要,而且成为推广地税人“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核心理念的阵地。

主要发挥了四项重要职能:

一是倡导纳税人依法纳税、守法经营,地税机关依法行政、执政为民;二是畅通地税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交流渠道,提高经济、税源、廉政信息的汇集和处理能力;三是建立面向纳税人的“透明政务”窗口,提供各类政策、法规咨询;四是强化地税机关的服务意识,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周到”服务。

具体是通过“纳税人参事团”、“纳税人监督团”、“纳税人资讯团”参与组织活动,紧扣“服务、守信、自律、沟通、共赢”宗旨,实现对税务干部先进性要求、廉政性要求和对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性要求的有机统一。

通过落实纳税人参事机制、民主评税听证评议机制、资讯服务机制、政策扶持机制、监督评议机制和协同机制等五项机制,促进纳税人之家向功能化、主题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深化服务规范。

认真贯彻江苏省局统一的办税服务厅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业务流程、职责要求和形象标识要求,建立信息化实时监测平台,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加强服务过程监控,明确责任追究办法;加强导税台和自助区建设,完善大厅值班长制度,有效指引和分流人员;创设综合性全职能窗口;强化办税厅窗口人员业务培训和礼仪培训,开展服务技能岗位练兵活动。

落实“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使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厅能够方便、快捷地办理所有涉税事项;落实全程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首问责任制等办税服务制度,实现阳光服务。

  3、优化服务流程。

集中梳理税收业务流程,统一涉税事项办理环节及时限要求,对外公开承诺,实施办税业务标准化作业;进一步深化税收行政审批权改革,探索改审批制为备案制的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行“免填单”服务,应用免填单电子影像管理系统,扩大免填单的事项范围和表证单书种类,大幅压缩办税时间,减轻纳税人负担。

  4、强化四项辅导。

一是强化新办企业宣传咨询辅导。

根据行政服务中心每月新办企业统计户数,在规定的时间内,搞好新办企业应知应会入门辅导,发放《办税指南》,税管员要逐户作好《日常巡查表》台账登记。

二是强化规范化宣传咨询辅导。

通过每月《无锡税苑》、《信息公开快报》、地税网站、《12366热点问题集粹》、“三报两台”、12366热线、纳税人电子服务中心等载体及时向纳税人通报最新税收政策及征管措施,形成既有咨询平台,又有咨询载体的规范化咨询服务新格局。

三是强化个性化差别化宣传咨询辅导。

针对不同纳税人的特点和需求,对新办企业、大企业大项目、申报征收异常企业、税收优惠受惠企业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

四是强化社会化补充的宣传咨询辅导,积极构建纳税服务志愿者队伍,为社会各界尤其是弱势群体和特殊困难人士提供涉税事务的志愿服务。

  5、完善三项机制。

一是完善纳税服务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责任主体以及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采取定期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纳税服务工作。

二是完善纳税服务督查通报制度,对纳税服务各项目标任务、重点难点工作的完成进度情况、重要会议和领导批示等贯彻落实情况实施定期督查通报。

三是完善服务效能社会评价制度,建立服务质量纳税人回访制度,定期通过面访、电话采访、网上调查、暗访、委托中介机构等形式,深入纳税人当中听取意见和建议,了解纳税人真实需求,客观评估纳税服务的社会成效。

    奥地利、希腊、瑞士三国政府对保障公众健康投入很大,医疗卫生支出都达到了gdp10%左右(奥地利为10%,希腊9.3%,瑞士11%),接近我国的2倍,医疗保障水平很高,公民看病就医负担较轻,没有看不起病现象。

同时也感到,三国政府都面临着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特别是希腊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债务危机的影响,卫生事业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经验弥足珍贵,教训不可重蹈。

我国正处于深化医改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充分汲取他国的经验和教训,立足国情和改革实际,探索用中国式的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

  一、三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建立了保障基本、覆盖人人的医疗保障体系网

  全民医保制度是奥、希、瑞三国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石,都有上百年的建设发展历史,制度框架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健全,在维护公众健康、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1、奥地利医疗保险制度。

奥地利早在1887年就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世界上仅次于德国第二个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

目前,参保人群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9%以上。

  奥地利医疗保险是根据职业群体或行业特点设定的,按工人、职员、官员、军人、农民、公务员等分类,每个群体都有专门的保险公司经办服务,经办管理的机构比较多,全国800多万人口,各种保险管理机构就有22家。

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及职业特点量身定做服务项目,缺点是保险大数法则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我们考察的奥地利铁路和高山医疗保险机构,就是专门为铁路工人建立的,保险项目适应铁路职业的特殊性,但筹资的总规模只有5.29亿欧元,据了解很容易出现基金亏损。

  奥地利医保制度对每个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