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9572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范文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范文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范文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范文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文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1.docx

《范文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1.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文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1.docx

范文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1

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初步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3.认识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下青铜文明辉煌灿烂,全面发展;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除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

  

  2.教学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

教师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

  三、教学准备

  1.教师:

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设计预习提纲,为学生预习提供依据;整合教材,设计主要环节,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2.学生:

预习教材,完成预习题;搜集奴隶悲惨生活的资料,并排演课本剧《奴隶的一天》和《买卖奴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思路:

用教师在故宫旅游自己拍摄的关于一组青铜器的照片配以编钟的乐曲导入,能将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师:

青铜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就叫作青铜时代。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1.分组展示,检查预习

  学生:

根据预习提纲分组回答问题。

教师:

进行激励性评价。

  师:

大家预习的效果还算不错。

接下来呀,老师向大家推荐值得游历的几个地方,到这些地方你会对青铜文明的灿烂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

  2.板块引领,突破重点难点

  设计思路:

以推荐旅游景点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以图片和视频作为学习材料能更形象直观的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以角色表演的手段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奴隶生活的悲惨。

  第一板块

  青铜文明的灿烂

  A.推荐旅游第一站:

河南安阳

  推荐理由:

司母戊鼎的出土地、安阳商王大墓(图片)

  师:

来到河南安阳,就得说说青铜铸造业。

请大家看这组图片(出示一组夏商周各代的青铜器图片,配以朝代和名称。

图片最后定位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上),哪位同学能根据表格说说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情况?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器的发展阶段

  时期

  典型代表

  开始出现

  ──

  种类逐渐增多

  ──

  灿烂时期

  种类更加丰富

  ──

  

  师:

你印象最深的、商周时代的两件青铜器是什么?

请在课本28页最下面写出来。

(学生写,教师板书强调司母戊鼎这四个字的写法)。

  师:

说到这司母戊鼎,那可是举世闻名!

请看纪录片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播放《司母戊大方鼎》

  师提问:

司母戊鼎时间?

世界地位?

司母戊鼎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生根据看到的视频内容回答)

  师:

我再给大家推荐一个值得游历的地方,这儿有举世闻名的独特青铜文化,它可是带有异域风情呢!

  B.推荐旅游第二站:

四川成都三星堆博物馆

  推荐理由:

异域风情的青铜文化博物馆

  师:

当前有热播的一部电视剧《盗墓笔记》,请看片段(播放《盗墓笔记》中关于“三星堆”的简短部分)

  师:

抛却电视剧虚构的成分,请你从名称、发现地点、典型出土物品等方面来介绍一下这一独特的青铜文化。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交流2分钟,并推选本组的代言人。

  生:

从各个角度介绍三星堆文化。

  师:

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那这一时期的青铜制造业有什么特点呢?

请根据材料回答。

(出示文字材料)

  生:

回答(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等)

  师:

除了青铜铸造外,夏商周还有那些手工行业呢?

请看图片(出示商周时期的瓷器、玉器等一组图片)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商周时期还有那些手工业比较发达和兴盛?

这些行业的发展水平怎样?

(学生回答)

  师:

手工业的发达是以农业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夏商周是以农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的发达。

请你结合教材第27页倒数第二段大字来说说当时农牧业发达的表现。

(学生回答)

  师:

农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生产工具的进步。

大家想一想在原始社会人类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

青铜工具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生:

石器。

青铜工具要比石器坚硬、轻便、锋利……

  师:

人类进入青铜时代的确是巨大的进步。

既然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生:

分组讨论,回答。

  师:

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阶段。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便称作“青铜文明”。

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

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

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二板块

  奴隶命运的悲惨

  师:

夏商周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的使用奴隶,那当时奴隶的生活和命运如何呢?

请看图片和文字材料。

(出示戴枷锁的奴隶陶俑、殉葬的奴隶遗骸等图片,出示安阳商王大墓的文字史料)

  师:

请再看以下几位同学的课本剧表演。

(学生根据查阅到的资料自行安排角色和台词)

  学生:

表演剧目一《奴隶的一天》和剧目二《买卖奴隶》

  师:

请大家根据图片和课本剧归纳奴隶命运悲惨表现,可以分组交流。

  生:

回答,并体会奴隶生活的悲惨。

  教师:

命运悲惨的奴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有位著名的考古学家说过: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那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生:

(自由发言)

  师:

(总结)我认为这句话是从不同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

奴隶制固然残酷,但这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分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综上所述,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

这当然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三)知识梳理,回顾总结:

(师生共同依据板书来进行回顾)

  (四)图片解说,结束新课(再次播放一组关于青铜器的图片配《楚商》乐曲)

  解说词:

斑斑铜锈,诉说着年代的久远,那于幽暗中闪光的冷绿,流露出神圣庄严,诉说着先祖的智慧果敢,见证着奴隶的命运悲惨,显示着夏商周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这就是历史的进步,是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学习历史一定要一分为二,树立起辩证的唯物史观!

  (五)课堂检测,验收新课

  .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

  )

  A.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之际

  2.下列属于“三星堆”文化代表的是(

  )

  ①司母戊大方鼎

  ②青铜立人像

  ③四羊方尊

  ④青铜神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巴比伦

  D.埃及

  4.夏、商、周时期,社会的主要产业是(

  )

  A.农业

  B.青铜冶铸业

  c.畜牧业

  D.商业

  5.下列食物中,在夏商周时期可能没有的是(

  )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

  6.西周的平民使用农具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穿有木柄的骨耜翻地

  B.用石镰收割庄稼

  c.用铁制的犁划地

  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7.灿烂的青铜文明是指(

  )

  A.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

  B.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超过了原始社会

  c.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花纹十分瑰丽

  D.夏商周时期十分繁荣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

  8.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有许许多多精美奇特的器物,其中最大的青铜器是(

  )

  A.鱼网纹盆

  B.青铜面具

  c.司母戊鼎

  D.四羊方尊

  9.“三星堆文化”在成都平原的出现,说明我国青铜文化(

  )

  A.水平高超

  B.制造业“一枝独秀”c.分布地区广泛

  D.手工业规模庞大

  10.阅读下列材料: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请回答:

  

(1)请你想一想,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2)除司母戊鼎外,请你再列举一、二个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器的精品。

  (3)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B

  2.D

  3.A

  4.A

  5.B

  6.c

  7.D

  8.D

  9.c

  10.

(1)祭祀

(2)四羊方尊、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等。

(3)工艺高超、分布广泛、规模庞大等。

  五、教学反思

  我的理念是“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所以在设计中我尽量把书本上的文字通过多种办法变得鲜活,比如在导入新课采用分享旅游图片的方式,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自主预习、学生查阅资料、预习效果验收、小组讨论、填表、表演课本剧等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引导重难点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而不是把答案强加给学生。

但是考虑到初一新生的学习特点,没有做到深挖教材,显得整节课只浮于表层;选择的历史图片略显单一,学生可能没有新鲜感,个人认为需要进一步择优选用,这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