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部分监控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6255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房部分监控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机房部分监控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机房部分监控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机房部分监控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机房部分监控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房部分监控方案.docx

《机房部分监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房部分监控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房部分监控方案.docx

机房部分监控方案

 

机房部分

监控方案

注意:

1.XXX不负责施工,如需报价也不包括附件和连线等材料费用

2.(内部交流)若采用视频监控则费用较高

3.该方案不能独立使用,该方案附属于ITMaster5

4.涉及到较多的设备采购和二次开发,报价前务必和产品部协商,得到产品部的书面说明,否则结果自负。

 

XXX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Net-StrongInformationTechnologyCo.,Ltd.

二〇一八年十月

 

前言XXX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系统简介

机房或通信站系统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着通信网络能否正常、持久、稳定的运行,通信机房一般需要24小时的运行,但很多系统都无法在每个机房安排专人值守,需要部署功能完备的远程监控系统实现机房无人值守。

在构建全网IP化的数字通信时代,XXX单位对其通信网络核心通信站及信息中心机房的许多关键设备运行环境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因而需要按国家相关标准与招标的具体要求完善、优化已建系统,并新建包含:

供配电、UPS、空调、消防、保安、漏水检测、出入安全等环境安全保障的机房监控系统。

结合客户全网IP化的大趋势,结合成熟的数字图像监控技术、嵌入式数据采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以及依据大量综合监控工程的成功经验,在此为XXX单位大量通信机房设备信息安全远程无人职守,提出了:

全网机房TCP/IP监控模式建设方案。

由XXX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开发制造的一体化机房动力、环境、图像监控系统及综合网管软件特别适用于建设中心机房及通信站内的动力、环境参数和状态信号的IT基础支撑动环及设备安全综合运维系统,可将各种机房内设备如:

配电电压、电流、用电量(有功电度)等监测量,油机、UPS电源、空调设备及温度、湿度、开关状态、开关控制环境状况等的模拟量、数字开关量统一接入,并对开关控制输出量进行远程操作,主要特点有:

1、监控网管系统采用稳定的B/S结构,无需安装客户端便可远程监控浏览(通过IE浏览管理可以通过内、外网授权管理和维护操作,简单方便;

2、通过策略配置,满足用户各种报警组合的需求。

现场报警时,报警可通过电脑音箱、短信、邮件、电话、远程声光警号、桌面推屏及远程大屏幕显示等实现;

3、通过策略配置,满足用户组合数据查询和统计的需求,并通过自定义规则快速获得数据。

4、本系统支持异构网络组网(支持2M收敛、VPN组网),标准的TCP/IP协议,可以通过带内或带外通道低成本实现联网三级监控和管理,在现有的基于IP网络构架上无需再组建专网实现监控功能;随时扩容,IP联网互通;

5、维护方式:

通过用户权限管理可在内网或通过放火墙设置在外网实现远程配置监控主机、更改网络地址参数,修改监控参数阈值,查询监控画面,查询出入门信息等,极大提高运行维护的效率,节约大量的人力维护成本;

6、监控子系统采用网络图像技术能在较低的传输速率的情况之下,画面无明显的失真,分辨率无明显降低,对现有的网络系统不会产生压力,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和吞吐量,图像是采用动态的压缩码流MPEG4的压缩方式;

7、图像监控录像可远程异地存取,多目录转发服务,多目录备份服务,当硬盘录像机出现故障时,备份服务器可立即自动启动,实现双路备份,值班人员在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可立即录像在自己的电脑里进行回放调看。

8、整个监控系统能做到同时多人使用,多人浏览,在实现多级用户管理权限的同时,画面质量同样达480线以上的效果。

9、监控系统的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监控终端设备ITMASTER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软件固化在硬件里,不受病毒黑客的攻击,具备主动式双数据流传输,对于网内IP地址冲突和端口数据堵塞实现自检自愈功能;网管软件具有加密用户认证和分级权限管理功能,网管平台还具备自检自愈功能;

10、软件平台采用标准的XML语言,通过稳定的数据通信网关可集成门禁、空调、ups电源、通信电源、电能消耗监测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等标准协议设备,真正做到一体化无缝集成;

11、系统软件具有可开放API应用层开发接口,提供支持SOCKET接口、OPC接口、SNMP接口,专职的软件队伍快速开发客户特殊需求的报警接口和显示接口等,还能提供基于ITIL流程管理的各类运维管理开发能力;便于其他综合网管平台的二次开发;

12、系统自主开发,通过严格的ISO9001认证,软件自主设计,拥有国家软件著作权。

综合网管平台支持主、备数据服务器备份容灾能力,WEB服务器可以实现镜像热备份;

第一章技术方案系统概述

1.1系统的设计目的

随着XXX单位业务生产网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了快速保障信息中心机房、通信局机房等正常运行,对于机房的电源动力、空调系统、环境参数和图像的远程集中监控维护越来越需要一种全网嵌入式IP化的实施解决方案。

本系统的设计和建设目的就是实时监测机房环境的各项指标,遇到机房停电、电源故障、电耗超标、环境温度过高、空调运行异常、空调停机、非法闯入、火灾和漏水等紧急意外情况,能够及时记录、查询和提供自动报警和策略查询。

采用计算机、通信、网络、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视)技术,构成了一个完善地网络化综合监控网管平台,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监控点的图形,了解监控点的信息,提高机房的可靠运行能力,提高机房日常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和劳动强度。

1.2设计原则

从实际出发,在有限的预算下,追求最高的性能。

在重要的机房,采用嵌入式网络型监控设备,辅于传感器、探测器、摄像机等组建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其建设成本远远低于采用传统RTU模块,PLC模块、PCI数据采集卡/工控机、组态软件模式等;可以使得建设周期比原有方式缩短50%,建设成本比原有方式减少20%以上,系统后期维护成本比原有方式减少50%。

1.3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系统适应XXX单位全网IP化的发展趋势,不落后,不重复投资;利用XXX单位通信网,主要基于IP的以太网方式组网,更稳定安全。

各个被SU(监控机房)可以很容易地与SS(区域监控中心)和SC(集中管理中心)及数据库建立起联系,用较低的成本对被监控机房的动力设备、机房环境、安全保卫消防、图像视频等信息实施统一平台下的监控。

1.4系统的实时性和可扩展性

监控主机采用嵌入式设计,集采集、解析、传输和报警一体化功能,报警迅速,数据显示及时,数据记录完整,数据分析直观;系统具有开放性,能灵活地组建各种规模的监控系统,不管是何种网络传输方式都能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将是十分重要的。

不管机房大小差异多大,系统容量扩展灵活,并可随时适应对系统的扩容要求。

第二章系统设计的依据

●《电总通信机房动力及环境监控规范书》

●《民用建筑电缆工程技术规范》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T2887—2000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保安电视监控工程技术规范》GA/T76—96;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CJ/T16-2000;

●《民用建筑电缆工程技术规范》;

●《电信动力环境及总配线架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1051-2000;

●《通信电源和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YDN023—96;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10408.1-2000;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不条件》国标GB/12663-94)

●MPEG-4多媒体压缩算法国际通用标准;

●《工业电视系统设计规范》GBJ115-87;

●《电信交换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ITU-TK.20;

●H.261《图像压缩标准》(支持QCIF和CIF图像格式);

●《10M以太网通信接口标准》IEEE.802.3;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5027-96,1997年1月;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验收》YD5058-98;

●《_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1部分:

系统技术要求》YD_T1363.1-2005,2005年6月;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2部分:

互联协议》YD_T1363.2-2005,2005年6月;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3部分:

前端智能设备协议》YD_T1363.3-2005;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4部分:

测试方法》YD_T1363.4-2005,2005年6月;

●《通信局(站)图像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YD-T1623-2007;

●《图像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含条文说明)》GB50395-2007.

●严格符合如下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内组织制订的规约:

●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4728

●电信工程制图与图形符号YT/T5015—9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IEC61000-4

●电信网络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EN300386

第三掌系统结构规划

3.1组网结构规划描述

●系统中对于各个被监控机房的电源状态、空调状态、图像信号、环境安全指标信息等均能转化为IP数字信号并及时地通过网络上传到SS或SC监控中心。

为提高系统本身的容灾能力,采集的数据可以进行双路的数据转存备份功能,;

●本监控系统具备集成电源子系统、配电子系统、空调子系统、图像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安防消防子系统、运维OA等集中综合监控管理功能。

●多种报警手段结合使用(网络声光、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话语音、本地推屏和远程大屏显示),灵活方便,并具备管理功能;

●支持各种电源监控,连接232或485接口,通过协议转换器转换电源的信息成TCP、UDP/IP信号,进行远程管理;

●通过操作权限分级管理,监控中心可直接调看各地通信站或者信息中心机房的状况;各区域中心只能监控本辖区内的机房状况;同时该系统具备全省联网功能及提供上报总部数据信息的接口;

●嵌入式网络型监控主机分别安装在通信机房或者信息中心机房,与各种传感器、探测器、UPS电源、空调、摄像机等相连;

●整个监控网通过基于IP的以太网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监控的互联互通;

●软件采用B/S结构和大型SQL数据库,集中监控管理软件以浏览器方式展现界面;后台采用分离式数据网关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存储;

●该系统能完全满足24小时365天长时间不停机正常运行;

3.2组网传输和布线方式

●机房现场的环境监控、设备监控等均采用TCP/IP协议,全部接入基于VLAN内部以太网;

●在没有网络到达的情况下,采用高性能五类线,连接到监控现场。

在超过100米范围的监控现场,在中间加一个交换机进行信号的延长。

网线采用标准235B接线方式。

●所有传感器均采用RVVP带屏蔽4芯信号线与监控终端连接,其中2芯为信号,2芯为供电,屏蔽层接电源地。

●所有智能设备的RS232或RS485口均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与监控终端连接。

●其它辅助电源线均采用RVV3芯线与直流24V或交流220V连接。

●线缆均走镀锌电线管,做到隐蔽安装。

方案图如下:

第四章需求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