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识知多少.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76165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知识知多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震知识知多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震知识知多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震知识知多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震知识知多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知识知多少.docx

《地震知识知多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知识知多少.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知识知多少.docx

地震知识知多少

地震知识知多少

第14周2020.5.19下午安全教育课

教学目标:

通过对地震的有关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地震的危害有更深切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震的概念及其成因,如何预知地震,并充分了解地震时如何避震及震后如何自救?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了解地震时如何避震及震后如何自救?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提问:

有哪个同学能说出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了几次6级以上的重大的地震?

都发生在什么地方?

河北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至29日,连续发生多次

7级地震。

首次地震发生于邢台地区隆尧县以东,震级为6.8级,此后,又发生5次6级地震,以22日发生于宁晋县东南的7.2级地震为最大。

由于灾区土质松散,地下水位较高,古河道等因素影响,地震造成破坏损失严重,破坏范围大。

6.8级地震波及142个县市,7.2级地震破坏范围包括136个县市。

有感范围北到内蒙多伦,东到烟台,南到南京,西到铜川等广大地区。

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伤,破坏房屋400余万间,损坏桥梁86座。

灾区共发生事故性火灾115起,烧死16人,烧伤26人,烧毁简易房153间。

邢台西部山区和井陉、武安一带发生山崩300余处,山崩飞石引起火灾22起,烧山80公顷。

地裂缝、冒沙、冒水现象普遍,断续延长几十米至数公里。

地裂最宽达2米。

云南大关地震1974年5月11月,大关发生7.1级地震。

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有较强烈震感。

有感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

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余人受伤;损坏房屋6.6万余间,其中倒塌2.8万余间,房屋破坏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

辽宁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7.3级地震。

极震区面积为760平方公里。

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是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

由于我国地震部门对这次地震作出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地震灾害大大减轻,除房屋建筑和其他工程结构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外,地震时大多数人都撤离了房屋,人员伤亡极大地减少。

伤亡人员总数为29579人,占总人口的0.32%,其中死亡2020人,占总人口的0.02%。

伤亡人员多为老、弱、病、残、儿童和不听指挥的人。

地震造成城镇房倒塌及破坏约500万平方米,公共设施损坏165万平方米,农村房屋毁坏1740万平方米,城乡交通、水利设施破坏2937个,各种设备、物资也遭到严重损失,总计约8.1亿元。

地面喷沙孔大的直径达2.5米。

有一地震断裂,长约5.5公里,裂缝带宽处达40米。

营口市破坏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3.1%。

据推测,如无预报,人员伤亡将达15万人左右,经济损失将超过50亿元。

云南龙陵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西部龙陵县先后发生两次强烈地震。

第一次发生在20时23分18秒,震级为7.3级,第二次发生在22时0分23秒,震级7.4级。

这次地震属于震群型地震。

余震活动额度高,强度大。

每次地震各出现了两个极震区。

自5月29日至年底共记录到3级以上地震2477次,其中,4.

5.9级19次,6.2级、7.3级及7.4级各一次。

这次地震使云南省保山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9个县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人员死亡98人,重伤451人,轻伤1991人,房屋倒塌和损坏42万间。

受灾面积约1883平方公里。

河北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

地震的震中位置位于唐山市区。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顷刻之间,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化为一片瓦砾,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遭到惨重损失。

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

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

地震发生在深夜,市区80%的人来不及反应,被埋在瓦砾之下。

极震区包括京山铁路南北两侧的47平方公里。

区内所有的建筑物均几乎都荡然无存。

一条长8公里、宽30米的地裂缝带,横切围墙、房屋和道路、水渠。

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出现大量的裂缝带、喷水冒沙、井喷、重力崩塌、滚石、边坡崩塌、地滑、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区坍塌等。

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的就达1700多人;毁坏公产房屋1479万平方米,倒塌民房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到54亿元。

四川松潘-平武地震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之间发生7.2级地震。

地震属震群型,主震之后又发生22日6.7级地震和23日7.2级地震。

这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大,西至甘肃高台,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东至长沙,最大半径1150公里。

震后连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农田、道路、河床等破坏严重,通讯中断。

耕地被毁十几万公顷,粮食损失达500万公斤,牲畜死亡2020余头。

地震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山区,加之震前已有预报,采取了人员撤离的措施,因此,人员伤亡仅为800余人,其中轻伤600余人。

多数是由震后泥石流、山崩、滚石等次生灾害所致。

四川省各级政府在震前建立了防震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各部门做好各方面准备。

地震发生后成都市及附近地区群众,由于受唐山地震的影响,产生了严重的恐震心理,从而出现了惊慌、外逃、外迁、跳楼现象,给社会生活带来影响。

同时地震谣言四起,人心浮动,加剧了社会不安定状况,造成学校停课,商店停业,厂矿停产现象。

河北尚义地震1998年1月10日11时50分,尚义以东地区发生6.2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当年中国大陆地区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地震灾区涉及张北、尚义、万全和康定县的19个乡镇,灾区人口近17万。

地震中有49人死亡,11439人受伤,其中重伤362人,伤亡人数占全国当年总数的83.9%。

由于当地居民房屋的结构和选址不合理,房屋的建筑质量和抗震性能不强,有些房屋本身就已经危险,因此,房屋破损较为严重,破坏面积达到650多万平方米,其中完全毁坏175.4万平方米。

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94亿元,占当年总数的44.6%。

与该县相邻的山西大同高天镇县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也达到587.9万元。

震后政府和各方面共投入救灾款项8.36亿元。

还有就近这一次的5.12汶川8.0级大地震,人员伤亡、人民财产损失至今无法统计……

由于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无法估计的,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是沉重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地震的成因。

问:

下面有哪个同学能说出地震是如何引发的?

地震分为哪几种分类?

一:

地震的概念及其成因:

地震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

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0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二、地震的求生与急救:

地震酿成的灾害包括楼宇倒塌、火灾及地震过后的瘟疫,可致大批人员伤亡。

当大地震蓦然而至,若开始时震级不高,人们应当迅速离开建筑群,分散到空旷的场地上去。

来不及离开建筑物的往往会被坍塌的房屋埋没或砸伤。

从我国唐山大地震的资料看,有些人之所以能在被埋没的瓦砾中生存下来是因为:

首先,没有受到致命的内脏伤;其次是试着寻找出路找到通气口,然后找到出口,并迅速脱离侄塌的房屋废墟;此外,在没有听到挖掘声及寻呼声时,不大呼大叫或无谓地翻滚折腾,惊慌失措、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耗氧量,还会吸入大量烟尘而致窒息。

(一)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掌握基本的求生知识,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

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

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

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

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

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

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

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

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6.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地震时如果被压情况下: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二)遇不同场合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震?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

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

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

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在街上行走时: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行驶中的车辆:

首先,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其次,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

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

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商店购物: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

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

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

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其他特殊危险情况:

、燃气泄漏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遇到火灾时:

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毒气泄漏时:

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三、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地震前的预兆。

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

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

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一)地震的宏观异常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

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生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

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

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

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

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

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气象异常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

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

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地声异常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

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

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

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

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

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

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地光异常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

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

我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

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

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地气异常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

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地动异常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

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众所周知的现象。

但地震尚未发生之前,有时感到地面也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

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地鼓异常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

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

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

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二)地震的微观异常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异常称为地震的微观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活动异常:

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

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形变异常:

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

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

用仪器测定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总之,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但地震不是不可预报的.以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测,现在只能对发生的地震及时进行监测,并立即采用相应的救援措施。

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地方的地质结构容易引发地震,可以画出地震带,但具体什么时候地震,却不能提前预知。

不过地震前有很多的征兆,比如上面所讲的知识,动物的反常:

狗乱叫、鸡乱跳、老鼠乱窜、牛羊不进圈等等;地下水反常:

井水忽高忽低,冒泡等等;电磁反常:

强光、闪电、地光等等。

总结:

学习了以上的关于地震的知识以后,在将来我们如果突然面临地震时,我们要:

设法脱离险境。

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地震中获得自救的同时,利用所学的地震知识去帮助地震中需要帮助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