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433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x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x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常用各种注射法

(一)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注射前操作者应洗手、戴口罩。

2、操作时保持注射器、针头及药液的无菌。

消毒时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旋转涂擦,直径应在5cm以上,待干后方可注射。

3、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

如发现药液有变色、沉淀、混浊、失效或安瓿有裂痕,则禁止使用。

数种药物混合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根据注射途径、药量及性质选择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缝,不漏气:

针头应选择型号合适、无钩、无锈、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注射暴和针头衔接紧密。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免在发炎、化脓感染、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6、注射药物应按规定临时抽取,立即注射,不可过早将药液抽入注射毒内。

注射前,须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同时要防止药液浪费。

7、在进针后,注射前应抽动活塞,静脉注射必须见有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皮下、肌肉注射见有回血应拔出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

8、进针时针梗不能全部刺入组织。

遇折针时勿移动病人,绷紧并下压折针周围皮肤,以拿出断端,迅速以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

9、熟练掌握技术,做到无痛注射。

(二)药液抽吸法

1、自安瓿内吸取药液法:

将安瓿尖端药液弹至体部,用酒精棉签消毒安瓿颈及砂轮后,在安瓿颈部划一锯痕,然后重新消毒,拭去细屑,折断安瓿,用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放入安瓿内的液面下,抽动活塞,进行吸药。

吸药时不得用手握住活塞,只能持活塞柄。

抽毕,将安瓿套在针头上备用。

2、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法:

除去铝盖的中央部分,用酒精棉签消毒瓶塞,待干。

向瓶内注入和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以增加瓶内压力,避免形成负压),倒转药瓶及注射器,使针头在液面以下,吸取药液至所需量,再以食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然后把针头垂直向上,轻轻拉动活塞使针头中的药液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稍推活塞,驱出气体。

有的注射器乳头偏向一侧,驱出气泡时,应使注射器乳头朝上倾斜,使气泡集中于乳头根部处,然后驱出。

3、吸取结晶或粉剂注射剂法:

可用无菌等渗盐水或注射用水将药溶化(某些药物有专用溶媒),待充分溶解后吸取。

注射粘稠油剂时,可先加温(药液易被热破坏者除外)或将瓶用两手对搓后再抽吸。

如为混悬液,应先摇匀后再吸药。

油剂混悬剂使用时应选用稍粗的针头,刺入要深,并固定好针栓部,以防用力推注时,注射器和针头脱开,药液外溢。

(三)皮内注射法(ID)

将小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1、目的:

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及预防接种。

2、部位:

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处。

3、用物:

注射盘内放70%酒精、棉签或酒精棉球、无菌持物钳、弯盘、试敏药物、无菌1ml注射器和41/2--5号针头。

0.1%肾上腺素1支。

4、操作方法:

(1)了解有无过敏史。

(2)选好注射器及针头,吸取药液,排除注射器内空气,用70%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

(3)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几乎平行地刺入表皮和真皮之间,推药0.05--0.1ml,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发白,毛孔明显。

(4)拔针时勿按揉针眼。

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按时观察反应。

(5)局部反应可疑时需二人判定,必要时作对照试验,在另一臂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

(四)皮下注射法

将小量药液注射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1、目的

用于预防接种、局部麻醉、需迅速达到药效和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2、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前臂外侧、腹部、后背、股外侧。

3、用物:

注射盘内放2--5ml无菌注射器、针头盒内盛5号及6号针头、无菌持物镊、消毒药物、棉签、干棉球、弯盘、砂轮、注射用药。

4、操作方法:

(1)抽药排气,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2)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呈30-40C角,迅速进针2/3,固定针检,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推药。

(3)注射毕,用棉签或干棉球轻压针剌处,迅速拔针,整理用物。

(五)肌肉注射法(IM或im)

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1、目的:

药量较大,刺激性较强,不宜作皮下注射或不能作静脉注射的药物。

2、部位:

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

常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区定位法:

①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身体外侧引一水平线,再过髂嵴最高点向该线作一垂直线,从而将臀部分为4份,外上1/4处(避开内下角)为注射区。

②联线法:

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中、外1/3交接处为注射区。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区定位法:

以食指尖抵病人髂前上棘,中指尖沿髂嵴下缘尽量向后延伸,使髂嵴、食指、中指构成一近似三角形,食指和中指构成的下角内为注射区。

(3)股外侧股注射区定位法:

大腿中段外侧约65cm宽,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4)三角属注射区定位法:

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处。

3、操作方法:

(1)查对后备好药液,置于注射盘内。

(2)选择好部位,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使肌肉放松。

(3)消毒皮肤,待干,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

(4)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垂直快速进针2/3,左手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推药后,以干棉球或棉签按针眼处,迅速拔针,清理用药。

[附]集体肌肉注射法

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注射。

(1)用物:

同肌肉注射,另备治疗巾、无菌巾、治疗碗(或脸盆)内放浸有新洁尔灭的小毛巾。

(2)操作方法:

①将无菌治疗巾双折平铺于治疗盘内。

②检查、核对、准备药物,按病房床号、姓名吸取药液,套上安瓿,放在无菌治疗盘内,使活塞柄对准小注射卡(卡片写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

盖上无菌治疗巾。

③按床号顺序,核对姓名无误后注射,在注射另一病人前,用新洁尔灭消毒液洗净双手,擦干后再行注射。

(六)静脉注射法(IV)

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1、目的: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而需迅速发生药效者。

(2)静脉营养治疗。

(3)输液或输血。

2、部位:

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头皮静脉。

3、用物:

注射盘,无菌注射器,针头咸硅胶管针头,止血带,小枕,药物。

4、操作方法:

(1)作好查对,抽取药物,排尽空气,套上安瓿。

(2)选择静脉,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嘱病人握拳。

(3)右手持针,左手拇指压住静脉,使其固定,针头斜面向上,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4)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注药。

(5)注射时随时观察病情。

(6)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穿剌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片刻,随即拉开注射器活塞,整理用物。

5、注意事项:

(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易于固定的静脉,注意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2)长期静脉给药者,应有次序地先下后上,由远端到近端地选择血管,进行注射。

(3)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随时听取和观察病人的主诉和体征,以及病情变化。

(4)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另备一盛有等净盐水的注射器和硅胶管针头,注射时先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

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再取下注射器,调换另一抽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注射。

二、基础护理操作常规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要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

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入无菌容器内。

4、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

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

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三、常用药物过敏试验法

对某种药物过敏的人,任何给药途径(注射、口服、外用等)任何剂量和任何类型的制剂均可发生过敏反应。

因此对有些药物必须做过敏试验。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凡首次用药或停药3天以上或用药中途更换批号时,均必须做过敏试验。

已知有过敏史者禁止做试验。

试验结果阳性者禁用青霉素。

1、试液配制:

用生理盐水配成每01ml内含青霉素20单位的皮试液。

配制方法如下:

(1)一般每支青霉素为40万单位,注入2ml等渗盐水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万单位。

(2)取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万单位。

(3)取上液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00单位。

(4)取上液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0单位备用。

2、试验方法:

取0.1ml试液(含青霉素20单位)做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

3、皮试结果判断:

阴性:

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自觉症状。

阳性:

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其直径超过1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4、注意事项:

在青霉素试验及注射前做好急救准备。

注射后护理人员在旁观察半小时,以防迟缓过敏反应的发生。

抢救过敏应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

[附]青霉素快速过敏试验法

1、用物:

青霉素过敏反应快速试验器,青霉素试液(每毫升含1万单位),注射用水,0.25%普鲁卡因溶液,纱布。

2、操作方法:

离子导入部的三个头子上分别包两层纱布以便吸附试液。

(1)用蒸馏水漫湿的纱布揩净前臂内侧皮肤(忌用酒精),在电极板方形负极滴青霉素试液1滴,中间圆形正极滴注射用水1滴,另一圆形正极滴普鲁卡因液1滴(在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时用),然后将电极板柬于前臂内侧,松紧适度。

(2)开启电源开关,指示灯亮,调节电流表使指针指在50-80微安之间,电压维持在9-12伏之间。

电流表指针稳定后开动计时开关5分钟。

试验结束时,试验器自动报警,电流中断。

取下电极,观察反应5分钟。

3、皮肤试验结果判断:

(1)阴性:

青霉素与注射用水电极板下皮肤的充血、压迹程度相同,在1-2分钟后消失,全身无反应。

(2)阳性:

试验处皮肤出现明显突起的风团或丘疹、荨麻疹,周围可能充血。

少数人皮肤出现白斑。

强阳性患者伴有臂部痒、剌、灼、压等感觉或全身性反应。

为防止迟缓反应,须继续观察5分钟,并于注射前再观察1次。

4、注意事项:

(1)试液每次1滴,不宜过多。

若试液流到电极板上,将影响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2)经常调换离子导入器铜头上的纱布,及时除去表面褐色氧化

(二)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法及脱敏注射法

(二)TAT过敏试验法:

(1)试液配制:

一般每支TAT为1ml,内含1500国际单位。

取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到1ml(即150国际单位)。

(2)试验方法:

取试液0.1ml(含15国际单位)做皮内试验。

20分钟后观察结果。

(3)结果判断:

阴性:

局部无红肿硬结。

阳性:

局部红肿超过1cm.有时硬结出现伪足。

重者有发痒或全身过敏反应,血清病型反应。

无痒感和全身不适者可做脱敏注射。

如局部发痒,有全身反应需慎重用药。

有过敏性休克,要停药抢救。

2、TAT脱敏注射法:

第一次:

TATO1ml(150单位)加生理盐水至1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