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计划与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419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计划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计划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计划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计划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计划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计划与教案.docx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计划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计划与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计划与教案.docx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计划与教案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与教案

(第一学期)

白垢学校

2015年9月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堪称世界瑰宝。

《三字经》是我国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自宋代以来盛传不衰。

《三字经》作为古代蒙学教材,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内涵丰富而极具文学性、韵律性,是中国古代知识的教科书。

利用它们进行识字的同时,学生可获得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修习其中良好的行为规范,无形中完成了美德熏陶,建立了汉语的节奏感的韵律感,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二、教学内容、思路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1、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

2、通过诵读《三字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

3、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过诵读《三字经》,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识字量不够大。

教学时要诵读为主,理解为辅。

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四、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学生已知导入,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延伸,培养阅读兴趣。

这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长,但由于是古文学生不易理解课文内容。

因此,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及特点。

请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他们了解《三字经》的情况,会背的还可以让他们背一背,引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2

人之初……贵以专

1

3

昔孟母……断机杼

1

4

窦燕山……师之惰

1

6

子不学……老何为

1

7

玉不琢……习礼仪

1

8

香九龄……所当执

1

9

融四岁……识某文

1

10

一而十……千而万

1

11

三才者……夫妇顺

1

12

曰春夏……运不穷

1

13

曰南北……本乎数

1

14

曰仁义……人所食

1

15

马牛羊……人所饲

1

16

曰喜怒……乃八音

1

17

高曾祖 ……人之伦

1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教学教案

《三字经》教学教案

(一)

一、教学内容:

介绍《三字经》

二、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介绍《三字经》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

“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

能给大家说说吗?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三字经》教学教案

(二)

一、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 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 

(二)、新授感悟 

1. 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三字经》教案(三)

一、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四、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五、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六、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三)小结。

七、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教师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

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2)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教师范读《三字经》)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

(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

回家以拍手歌的方式给父母诵读今天学的内容。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三字经》教案(四)

一、教学内容: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养不教,……老何为。

”4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1)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

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

“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

“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2)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故事】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

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三)、讨论、交流:

(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

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四)、小结:

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我们是儿童,早上八九点中的太阳,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