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率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413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率教案.docx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率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率教案.docx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率教案

第六单元运算律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

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

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

谁踢毽子比较强?

学生自由发言。

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题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说)

追问: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3.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

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2)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8+17=45(人)

追问:

还可以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17+28=45(人)

(3)观察发现。

提问:

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

结果都是多少?

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

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引导:

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

(等号)

师板书:

28+17=17+28

(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问:

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b+a

教师指出: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板书:

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

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组织汇报交流。

解法一:

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68(人)

解法二:

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40

=68(人)

提问: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追问:

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

怎样写?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28+17)+23=28+(17+23)

(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

①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号。

(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

②组织观察:

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得出:

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追问: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师板书:

(a+b)+c=a+(b+c)

小结: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板书:

加法结合律)

三、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

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1、2、3题。

(1)第1题中的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第2题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这在过去的计算过程中有学习过,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3)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

比较每组中的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2课时: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律,你们还记得是哪两条吗?

各是什么意思?

我们在上节课还说到了加法运算律的用途,我们已经知道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进行加法验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另一项用途,那就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谁知道简便是什么意思?

你们喜欢简便运算吗?

既然大家都喜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怎样进行简便运算,我们仍然从解决现实问题做起。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1)出示例题。

提问:

谁能说出算式?

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板书。

(2)谈话:

这道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

你觉得还可以怎样算?

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吗?

要注意的是,要从这个算式接着往下算,而不是另列算式。

(3)学生计算,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把自己的算式抄在黑板上。

学生的算式可能有:

29+46+5429+46+5429+46+54

=75+54=29+(46+54)=46+54+29

=129(人)=29+100=100+29

=129(人)=129(人)

(4)让抄写算式的学生说说自己如此计算的理由,包括运算的根据,以及怎么想到把46和54先相加的。

(5)讨论:

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

为什么?

(6)教师小结:

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下一步的计算简便。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

①65+79+21②78+(47+22)

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指名把自己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4)全班共同检查黑板上的算式。

提问:

两道题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第l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第2题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你是怎样看出78和22、79和21的和是100的?

(十位上数的和是9,个位上数的和是10)

三、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找凑成整百数的专项练习。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

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学生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一小题先进行后两个数的计算比较简便;

第二小题先进行前两个数的计算比较简便;

第三、四题要同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才能使计算简便。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3课时:

练习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性质,能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谈话:

提问:

我们学习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

用字母怎么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追问:

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呢?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一些和加法运算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加法运算律的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59页“练习九”第4、7、8、9、12题。

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题型,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最后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5、6题。

这两题是前面的学习中没有涉及到的,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

(1)第5题:

①课件出示两组题目。

②让学生计算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并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③组织思考并交流。

提问:

两道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

你有什么发现?

(2)第6题:

①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②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

探究减法的性质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0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计算出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

(3)组织观察、比较,交流各自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把自己的发现和简便计算的经验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探索发现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3题。

提问:

观察表格,说说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

追问:

观察表格,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多少,和也增加多少;两个数相减,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4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问题。

(1)加法的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67+87+1346+(59+54)

2.揭题。

在加法运算中,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

乘法运算中又会有什么规律?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探索乘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题3情境图。

让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列式得出:

5×3=15(人)或3×5=15(人)

(3)建立等式。

让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3×5=5×3

追问:

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

(4)观察发现:

观察这些等式,说说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