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领.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740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领.ppt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领.ppt(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领.ppt

交流思考的问题,一、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工种,请您谈谈如何在交通事故现场处置过程中预防和减少交通民警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当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群众反响最大的问题有哪些,最大的期盼是什么,咱们如何回应,应当在哪些方面下工夫,如何通过改善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模式来服务民生,改善民生。

交流思考的问题,三、如何破解交通事故多与警力少、基层事故处理民警执法办案技能低与规范执法办案要求高、交通事故接处警量大与群众要求交通事故现场撤离快之间的矛盾?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四大职责及要求,勘查事故现场得法确定事故责任准确调解损害赔偿淡化处罚违法行为从严,事故处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造成交通事故事实认定不清主要原因现场勘查不得法证据提取不到位调查访证不及时,现场勘查与调查十字要领,十核要素九字模式八点注意七个环节六项特定五类形态四种方法三链证明二者对应一次勘查,一次勘查,由于交通事故现场具有时间紧迫、开放暴露、环境恶劣的特点,所以勘查过程必须要一次性完成。

二者对应,各种痕迹一般会成双成对地出现。

车与车、车与人、车与物接触,相关的对应部位都有可能成为对方的造痕体或承痕体。

有多处痕迹的交通事故要重点确定第一次接触形成的痕迹。

三链证明,将车体痕迹、地面痕迹、当事人陈述进行链接,相互印证,以明确某个事实。

如:

车辆、行人的行进方向。

事故发生的接触部位、接触区域。

四种方法,中医疗法中的“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同样适用于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工作。

望,即对现场的巡视、观察和勘查。

闻,一是耳闻,对围观群众或是当事人的议论要捕捉其中有价值的内容;二是鼻嗅,对可能遗洒的有毒或易燃易爆气体的现场立即采取必要处置措施;另外要有意识地近距离接触司机以察觉其是否饮酒。

问,即主动的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当事人和证明人询问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

切,即固定和提取物证的手段。

五类形态,五类形态的内容,交叉点类的事故交织点类的事故交合点类的事故交凸(突)点类的事故单方类的事故,交织点:

交通元素由不同方向(车道)驶向相同方向(车道)过程中的接触点。

交合点:

交通元素行驶中,在同一直线(车道)上的接触点。

交凸(突)点:

交通元素的凸(突)出部分与其他交通元素的接触点。

“单方”:

是指只有一方当事人驾驶车辆沿着不定向的某条线路发生的交通事故。

交叉点:

交通元素由不同方向驶向不同方向过程中的接触点。

按不同交通元素之间的组合可分为五大类,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机动车与行人事故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非机动车与行人事故,按事故地点的道路类型可分两大类,一、路段事故1.同向路段事故;2.相向路段事故。

二、路口事故1、灯控路口事故;2、标控路口事故;(即:

标志标线控制路口)3、无控路口事故。

(即:

非灯控标控路口),同一类事故根据其形态特点不同又可分出若干个小类,以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同向路段事故为例:

1.路段上机动车与机动车同向行驶中的变道事故2.路段上机动车与机动车的尾撞事故3.路段上机动车与机动车超车(或超越障碍)事故,一、机动车之间路段尾撞事故勘查要领,

(1)事故形态特点车辆行驶方向一致;前车尾部与后车头部碰撞;包括追尾、溜车、倒车。

(2)现场勘查与调查重点,事故路段是否有坡度;四轮机动车停留位置相对路段的分道线或中心线等交通标线是否平行;二轮车辆侧倒方向及倒地挫划印起始点;前车车辆档位情况,灯光(倒车灯、制动灯)是否正常;后车制动性能(载物、载员情况),是否有制动拖印及拖印起始点;,

(2)现场勘查与调查重点,车辆胎面挫印及运动方向;碰撞强度,碰撞散落物抛落方向及距离;后车尾部是否有碰撞痕迹;前车是处于行驶状态中,还是处于停止状态中;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前车是否低于规定时速行驶。

(3)尾撞事故调访重点,1.后车追撞正在行驶中的前车事故后车在与前车接触前,是否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前车的制动灯是否完好有效。

前车是处于行驶状态中,还是处于停止状态中;前车是否低于规定时速行驶;前车是否强行变道后或超车驶回原车道后突然制动;前车是否溜车或是倒车;提示:

如果事故发生时,前车处于静止状态或有上述最后二项情形的,则不能确定为追尾事故。

(3)尾撞事故调访重点,2.后车碰撞静止的前车事故前车是完全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在缓慢行驶;前车由于什么原因处于静止状态,是否按规定开启灯光和设置警示标志;后车在与前车接触前是否采取了相应回避结果的处置措施。

(3)尾撞事故调访重点,3.前车向后倒车或者溜车时与后车碰撞事故是倒车事故还是溜车事故;是前车向后溜车,还是后车向前溜车。

举例该事故属于哪种事故形态,车体痕迹小客车的痕迹主要集中在车体的前部,吉普车的痕迹主要集中在车体的后部,双方接触的痕迹相互对应。

地面痕迹:

1.制动印痕为小客车所留。

2.轮胎受撞击力与地面形成的挫痕为吉普车所留。

3.风挡玻璃碎片为小客车所留。

4.地面痕迹及散落物基本上在同一车道内。

初步确定为追尾事故,车体痕迹:

后车的痕迹主要集中在车体的前部,前车的痕迹主要集中在车体的后部,双方接触痕迹应相互对应,勘查重点:

1、前车制动灯是否完好有效;2、注意收集前车制动灯灯泡,必要时送检;,地面痕迹位置及方向:

1.前车与后车的轮胎印痕起点应在同一车道内2.制动印痕的突变点或者轮胎受撞击力与地面形成的挫痕、车体散落物一般也在同一车道内3.如果没有其它散落物,要注意勘查车体脱落的泥土,提示:

散落物往往呈扇形,抛撒方向与车辆行进方向一致。

反之,则可能是倒车或者溜车所致,后车在与前车接触前,是否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1.前车的制动灯是否完好有效2.前车是处于行驶状态中,还是处于停止状态中3.前车是否低于规定时速行驶4.前车是否强行变道后或超车驶回原车道后突然制动5.前车是否溜车或是倒车,提示:

如果事故发生时,前车处于静止状态或有上述最后二项情节的,则不确定为追尾事故,二、机动车与自行车路段事故,机动车与自行车事故调查重点:

1.接触点2.非机动车的交通方式(骑,推)3.机动车车速(有无措施),勘查重点接触点认定,接触点确定1、自行车轮胎胎面挫痕。

2、自行车轮胎地面挫印接触点推定1、非机动车三轴头地面划痕、人体挫痕2、机动车轨迹3、机动车接触部位、非机动车接触部位,勘查骑车认定,1、人、自行车、机动车现场位置的相互关系2、接触方式3、鞍座扭转,鉴定骑车人损伤特征,会阴部鞍座损伤下肢内侧立管损伤足踝链轮损伤低位保险杠骨折,二、机动车与自行车路段事故勘查调查重点,

(1)机动车车体上是否有与人体接触的痕迹(如:

衣着纤维、毛发、血迹、类似人体组织),并对应勘查人体或衣着;

(2)自行车如果有被碾压变形的痕迹,则需勘查机动车轮胎和底盘是否有碾压和接触的痕迹;(3)自行车的三轴头及左右车把是否在地面上有划出的沟痕;(4)自行车的前轮或后轮轮胎留在地面上的挫痕;,二、机动车与自行车路段事故勘查调查重点,(5)自行车前轮或后轮圈被碾压后,留在地面上的弧形印痕;(6)自行车的座鞍是否有扭转及变形;(7)骑车人留在地面上的衣着纤维、血迹等;(8)骑车人的受伤部位,特别是大腿内侧是否有伤痕;(9)自行车横过车行道是否下车推行。

三、机动车与横过道路行人事故勘查调查重点,

(1)夜间在现场要注意查验机动车灯光是否齐全有效并依法开启;

(2)应当注意确定车体与人体第一接触痕迹;(3)机动车轮胎印痕起止点的位置与人行横道的距离;,三、机动车与横过道路行人事故勘查调查重点,(4)制动印痕的突变点与地面形成的挫痕、车体散落物的位置与人行横道的距离;(5)行人的动态,是横过、纵向通行、还是其他行为;(6)现场周边是否有人行过街设施的证据;(7)发生交通事故时是否有其他行人通过。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交通事故背景调查,

(一)事故背景调查的概念事故背景调查是指事故主办民警在事故现场处置完毕或接到辖区大队移交的事故后,对当事人的身份、是否有违法犯罪记录,其本人及家庭是否有影响事故处理的特殊困难和问题等方面进行的调查行为。

(二)调查内容,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当事人是否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否为网上逃犯,是否有违法犯罪记录,车辆是否为被盗抢车辆等;2、当事人家庭情况及主要经济来源;3、当事人及家庭的其他特殊情况和问题;4、该起交通事故被网络、报纸等媒体的舆论关注程度等。

(三)调查形式,以询问当事人或其家属、网络浏览、关注媒体舆论与上门实地调查相结合,被羁押的交通肇事嫌疑当事人具有下列特殊情况的应上门实地调查:

1.当事人身体存在疾病,可能影响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或强制措施执行的;,(三)调查形式,2.家庭成员中有因生活不能自理需由拟处罚人照顾的;3.家庭中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刑事强制措施执行的情况;4.有其他需要实地调查的特殊情况。

(四)有关要求,案件主办民警应该是注重事故背景调查,伤亡事故应当将对事故背景调查作为事故处理的必经程序,在提交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之前必须完成事故背景调查。

三、六项特定情形事故,六项特定情形事故,1.单方事故2.多车事故3.驾车逃逸案件4.弃车逃逸案件5.机动车没有制动措施的事故6.利用交通工具违法、犯罪的案件,举例(以机动车单方事故为例),

(一)机动车单方事故调查重点,1.确定驾驶人车内二人以上时调查重点:

识别谁是驾驶人2.确定事故性质,1.1驾驶人识别损伤特征,左肩安全带损伤胸腹部方向盘损伤前臂方向盘损伤足踝部踏板损伤左肩臂左侧车门损伤身体右侧仪表板、储物盒、档位杆损伤前风档玻璃损伤头部车顶损伤,1.2驾驶人识别要点,损伤特征分析;伤亡者发生事故后的位置、姿势;(拍照)物证痕迹检验;(血迹,毛发DNA,理化)鞋底制动踏板印痕;(痕迹鉴定)指纹鉴定;排除其他人员;事故成因分析。

鞋底踏板印痕,2确定案件性质,

(1)确定是否为交通事故;

(2)确定是否涉嫌酒后和服用精神、麻醉药品后驾驶;(3)确定是否涉嫌冒名顶替;(4)确定是否涉嫌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实施骗保;(5)单方事故有人死亡的,应该重点查明确定死亡原因。

七个环节,1.管辖要明确遇争议遵循“先到先办、事后交接”的原则。

2.维护要得力确定警戒范围,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3.求助要及时要在第一时间向有关联动部门进行联系。

4.指挥要到位指派警力分工勘查和调查,人尽其用。

5.命令要果断处置危险情况、下达管制的命令要坚决。

6.勘查要得法了解勘查的重点,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7.复核要仔细对现场采集的证据要逐一“清点”。

八点注意,1.对当事人要注意控制,防止其脱逃或发生其它意外。

2.勘查时注意顺序,先静态、后动态。

3.尸体运离现场前,注意勘查记录其衣着情况。

4.现场图所记录的内容,注意要在照片或录像中有所反映。

5.拍摄痕迹时,注意对应拍摄。

6.如果第一痕迹对不上,注意变换思维,是勘查有误,还是现场变动或破坏。

7.提取痕迹时,注意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工具并操作,以防证据失效。

8.现场访证时,注意其来源的准确性。

九字模式,人车路时空速长宽高,过失、故意,还是意外行为,以及人的感知、反映,路面状况、道路线形和交通信号,车辆状况、行驶状态和行驶路径,事故发生前、事故发生中和事故发生后的情况,交通元素彼此之间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力的方向、角度、大小,事故演变是否与运动学、力学规律相符,车辆的装载情况,痕迹形成的空间关系,即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接触关系,分析事故演变、事故痕迹是否可以形成,十核要素,1.核实人的基本情况2.核实时间及地点3.核实交通方式自然情况4.核实行驶状况5.核实出行事由、始终点情况6.核实痕迹的形成7.核实人员的伤亡情况8.核实车物损害后果9.核实当事人违法行为与动机10.核实现场自然情况,交通事故勘查调查总要领,调查要有要点勘查要有重点访证要及时/有针对性取证要及时到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