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练8哲学生活红对勾45分钟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72687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课一练8哲学生活红对勾45分钟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课一练8哲学生活红对勾45分钟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课一练8哲学生活红对勾45分钟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课一练8哲学生活红对勾45分钟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课一练8哲学生活红对勾45分钟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课一练8哲学生活红对勾45分钟解读.docx

《一课一练8哲学生活红对勾45分钟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课一练8哲学生活红对勾45分钟解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课一练8哲学生活红对勾45分钟解读.docx

一课一练8哲学生活红对勾45分钟解读

一课一练8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用时:

90分钟

满分:

10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人类的产生》告诉我们(  )

①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中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自然界中的事物按自身规律形成和发展 ④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的通信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写信到打电话,再到现在通过手机与网络进行通信,通信变得越来越快捷。

这表明(  )

①通信方式的发展经历着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通信方式的变化包含着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④人的知识积累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的过程

A.②③B.①④

C.①③D.②④

3.长颈鹿的诞生过程告诉我们(  )

①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②物种进化体现了物种对自然界的适应性 ③自然界始终处于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 ④自然界的发展体现事物性质的变化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上私家车的时候,自行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却重获西方人的青睐。

因为自行车占地少、投资小、节能环保,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所以在制定城市交通政策时,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注重鼓励自行车出行、以自行车优先为原则的政策和规划。

这启示我们(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

5.明清时期,古徽州(今安徽黄山地区)人程大位发明的珠算方法,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文化遗存。

然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中,曾经辉煌的中国珠算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线,走向落寞。

而经济发达的日本将程大位尊为“算神”,将会打算盘列为国民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这一事实表明(  )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

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D.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挖掘其新的价值

6.有的时候,为了前进必须后退。

为了达到前进的目标,必须经过迂回曲折。

在战争中有这种现象,在经济建设中有这种现象,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

这告诉我们(  )

A.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B.整个世界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7.漫画《时光》(漫画中的文字为“时光不识你和我,物是人非乃自然”)表明(  )

A.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自然是宇宙的主宰

D.事物运动是无规律可循的

8.杜荀鹤诗云: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的哲理是(  )

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

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答案

1.C 题干体现了人类的产生过程,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产生过程说明了①③的观点。

题干只强调人类的产生,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②④与题意不符。

2.C 依题意,通信方式的不断变化、更新,体现了①③的观点。

②④题干未体现。

3.A 长颈鹿的诞生过程并不体现自然界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③不选。

长颈鹿对生存环境的适应并不反映长颈鹿性质的变化,④不选。

①②符合题意。

4.C

5.D 题干之意在于我们要重视、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故选D项。

A项说法错误。

B、C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6.C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为了前进必须后退”“必须经过迂回曲折”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故C项符合题意。

7.B

8.B 该题可以运用排除法,A、C、D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

9.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这表明(  )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10.2014年,我国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1.3万亿元,赤字率预计为2.3%。

这一规模将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赤字记录。

中央高层曾明确表态,要将未来的中国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这条“硬杠杠”之内,以防国际评级机构降低中国的评级,引发类似欧债危机的财政风险。

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将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②人类可以创造条件,改变和创造规律 ③量变的发生必然会引发质变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1.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该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

A.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世界上无静止的事物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2.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增长中潜伏着风险,成就中积累着矛盾,不转型升级则举步难艰。

为此,新一届中央政府多次强调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  )

①扩大经济规模和提高发展速度 ②用新的发展方式取代旧的增长模式 ③通过系统优化实现调整功能最大化 ④敢于打破一切既有理论和规律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3.在古希腊,有这样一个诡辩观点:

1粒谷子落地时没有响声;2粒谷子落地时也没有响声,3粒谷子落地时还是没有响声……以此类推,1整袋谷子落地时也不会有响声。

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  )

A.它否认量变,认为质变不需要有量的积累

B.它否认质变,认为事物发展只有量的积累

C.它夸大静止,否定运动的绝对性和发展的普遍性

D.它否定物质的客观性,认为物质依赖于意识

14.近几年,由于磁条卡的磁条信息存在易被复制的技术缺陷,银行卡遭遇异地盗取、盗刷事件屡见报端。

而金融IC卡采用集成电路技术,具有数据存储容量大、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以大幅度降低银行卡欺诈率。

按照央行要求,2015年国内银行将全部完成金融IC卡取代磁条卡工作。

从哲学角度看,用金融IC卡完全取代磁条卡(  )

①要经过量的积累才能实现 ②该过程中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③符合所有人的愿望和要求 ④其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15.坚持不一定能获得成功,但不坚持一定不会有最后的欢笑。

纵观国内外科技史,无论是重大的理论突破,还是重要的技术进展,无不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

这说明(  )

A.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B.质变就是量的积累

C.发展的过程中只有质变才有意义

D.成功取决于人的意志

16.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

”这段话告诉我们(  )

A.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作用于客观

B.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的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7.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地球一小时”的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从而让民众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并让大家意识到小小改变就可能改变地球的未来。

这说明(  )

A.时机是质变的必要条件

B.整体统率着部分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部分决定着整体

18.下列格言和俗语中,不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的有(  )

①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②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③牵牛要牵牛鼻子

④见微知著

⑤防微杜渐

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⑥

C.③⑥D.③④

19.“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答案

9.B 题干并没有把新旧事物作比较,①不符合题目要求。

题干强调人生不摔跟头、不碰壁就不能长大,②③符合题意,选B。

④与题干无关。

10.B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联系观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②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改变和创造规律;③错误,质变离不开量变,但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发质变;“要将未来的中国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这条‘硬杠杠’之内”是为了防止质变的发生,因此①入选;中国赤字率过高,会影响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的评级,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④入选。

11.A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强调了要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体现了A;B与题意不符;C错误,承认运动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否则就无法正确认识事物;D错误,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2.B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质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和升级,同时通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故②③正确;①错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不是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

新的发展方式既要克服现有模式的不足,又要继承和保留其优点,故④排除。

13.B 由1粒谷子落地时的声音不易察觉,认为随着细微的量的大量积累,1整袋谷子落地的声音仍不易察觉,明显是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的存在,故B正确;A、C、D都不是对材料中诡辩观点的正确认识。

14.D 用金融IC卡完全取代磁条卡是质变,而质变需要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故①正确;金融IC卡具有磁条卡不具有的优势,能够减少银行卡欺诈,用金融IC卡取代磁条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故④正确;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故②入选。

③不符合实际,排除。

15.A 材料中的“坚持”和“十年磨一剑”,都在强调量的积累对科研突破(质变)的重要性,故A正确;B说法不科学,质变是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不能说质变就是量的积累;C说法错误;D错在“取决于”上,夸大了人的意志的作用。

16.D 本题考查发展的道路,考核学生调动相关知识对读取信息进行提炼、概括的能力。

题干“没有平坦的大道”即是指道路是曲折的,故选D项。

A、B、C三项都与题干的角度不符合。

17.C 18.C

19.B 题干所述说明了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故选B。

其余选项与题意无关。

20.“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②它肯定了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③它不懂得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④它看不到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1.根据上题材料揭示的正确道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  )

①准备走曲折的路

②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③居安思危

④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⑤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

C.②③④D.①③④

22.汪正正在《超越梦想》中唱道:

“不在乎等待几多轮回/不在乎欢笑伴着泪水/超越梦想一起飞/你我需要真心面对/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

”这首歌曲蕴涵的哲理是(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要果断地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④新事物得到人们的认同有一个艰难的过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3.下列选项与漫画《始料不及》寓意相同的是(  )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4.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这是因为(  )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③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④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5.绿色和平组织发起“拯救森林,筷行动”公众环保行动,旨在倡导公众从拒绝一次性筷子做起,共同保护森林资源。

“拯救森林,筷行动”活动的开展告诉我们(  )

①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③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④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有人说21世纪是“亚洲人的世纪”,亚洲大龙,首在东亚。

三方人种,同基共祖,三国文化,源于一宗。

东亚人也有附和“亚洲世纪”论者,却不知东亚复兴虽应天运、合地缘,却大失人旺。

原因在于东亚大国独钓东海一隅之岛水微利,真“非盟”也。

幸而东亚三国还有清醒之士,不顾骂名力推中日韩自贸区。

这一设想于2002年首次被提出后,每行一步,都很吃力。

三国合作,妖雾重重,幕后妖雾总有法术离间三国。

中日韩均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占亚洲的七成、世界的两成。

三国之间的贸易量占三国对外贸易总量的不足20%,近邻红利尽让远亲。

尽管如此,三国经贸界仍然艰难推进自贸区谈判。

2012年5月,三国《投资协定》在北京正式签署。

自贸区第一轮谈判于2013年3月在韩国首尔举行。

2014年,好事者大谈东亚“必有一战”,做事者却力促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三个谈判。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们该如何认识东亚三国自贸区的艰难推进。

答案

  20.B ②和题中的观点相反。

21.A

22.A 为了超越梦想,也就是实现质变,不在乎等待几多轮回,这里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在乎欢笑伴着泪水,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你我需要真心面对,喻指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选A。

23.A 漫画体现的哲学寓意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只有A项符合题意,其余各项均与漫画寓意不符。

24.D 环境的恶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①正确;环境的人为恶化是可逆的,因此我们才要保护环境,②错误;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③错误,④正确。

25.C 该活动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拯救森林的目的,强调了要重视量的积累,同时也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④符合题意。

①表述错误。

③题干未体现。

26.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三国自由贸易区属于新事物,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优势决定了其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我们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必须经过三国的磨合,在追求各国利益平衡的过程中实现发展。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涉及三国的具体利益,受到三国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其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27.(17分)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

2014年1月3日,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表示,尽管中美之间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差别和分歧,但过去35年的经验表明,只要两国着眼于两国关系的大局,着眼于两国的共同利益,着眼于两国对于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体现一种相互尊重的精神,妥善管控这些分歧,我们就能防止这些分歧干扰和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角度看,应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28.(17分)肺结核,俗称“痨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主要在穷人和卫生条件差的发展中国家传播,我国历史上曾有“十痨九死”之说。

经过与肺结核的漫长斗争,人类最终找到了抗生素和疫苗这两种“武器”。

并且人们曾乐观地认为,人类即将根除肺结核。

近年来,人们却发现,它正悄无声息地卷土重来。

更严重的是,结核病菌对现有抗生素已产生了较强耐药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肺结核是全球第二大传染病杀手,仅次于艾滋病。

目前,人类对肺结核的治疗手段,还停滞在几十年前的水平。

迄今为止最“新”的抗结核药物,是1968年发明的;广泛使用但仅对儿童有效的预防结核疫苗——卡介苗,1918年诞生于法国;当前仍被使用的诊断检测方法——结核菌素试验,更可以追溯至100多年前。

肺结核卷土重来,使得科学家们重启治疗肺结核药物、疫苗和检测手段的研究。

科学家们希望,通过新药研发,将结核病的治疗流程从6~18个月,减少到2~4个月,并最终减少到10天左右。

目前,全球有10种针对肺结核的新药在研发中,有10种疫苗已处于Ⅰ期或Ⅱ期试验中。

届时,一次免疫、终生受益的愿望将有望成真。

(1)人类与肺结核病的斗争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2)请结合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人类怎样才能最终战胜肺结核。

 

答案

27.

(1)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看待中美之间的关系时要看到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差别和分歧,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促进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只要两国着眼于两国关系的大局,着眼于两国的共同利益,着眼于两国对于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妥善管控这些分歧,就一定能够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28.

(1)①治疗肺结核的手段停滞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使得抗药性肺结核菌重新肆虐,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不断推进事物的发展和创新。

②人类在与肺结核的漫长斗争中,找到了抗生素和疫苗这两种“武器”,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③在人类认为能够根除肺结核时,病菌耐药性的增强使得肺结核疾病卷土重来,人类重启肺结核病研究,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①要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社会公众的卫生意识和科学意识,深化公众对肺结核病传播和变化规律的认识,保持对肺结核疾病传播的警惕性;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肺结核的传染、发病情况和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预防治疗措施,积极为治疗和消除肺结核病创造条件。

解析:

(1)问,要根据材料中治疗肺结核手段的停滞、找到治疗手段的漫长、肺结核病的卷土重来,说明其中体现着发展的永恒性、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知识。

(2)问要注意题目规定的范围是唯物论,应分别从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角度说明战胜肺结核疾病的一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